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压轴题

1.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

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

(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2.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1)如图1,∠AOC = 度.由射线OA ,OB ,OC 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

(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 到M ,OE 平分∠BOM ,OF 平分∠COM ,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 的度数.

3.综合试一试

(1)下列整数可写成三个非0整数的立方和:45=_____;2=______.

(2)对于有理数a ,b ,规定一种运算:2a b a ab ?=-.如2121121?=-?=-,则计算()()532-??-=????______.

(3)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

11a

-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

1

112=--,1-的差倒数是()

11

112=--.已知12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

a 的差倒数,……,以此类推,122500a a a ++???+=______.

(4)10位裁判给一位运动员打分,每个人给的分数都是整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为该运动员的得分.若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精确到十分位,该运动员得9.4分,如果精确到百分位,该运动员得分应当是_____分. (5)在数1.2.3...2019前添加“+”,“-”并依次计算,所得结果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______

(6)早上8点钟,甲、乙、丙三人从东往西直行,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甲、乙、丙三人速度分别为120米/分钟、100米/分钟、90米/分钟,问:______分钟后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4.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 6

a

b

x

-1

-2 ...

(1)可求得 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 (2)若前 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 k 的值;

(3)如果m ,n 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 -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 |+|6-b|+|a -b|+|a -6| +|b -6|+|b -a| 得到.若m ,n 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

5.已知多项式3x 6﹣2x 2﹣4的常数项为a ,次数为b .

(1)设a 与b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A 、点B ,请直接写出a = ,b = ,并在数轴上确定点A 、点B 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向B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①若PA ﹣PB =6,求t 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 所表示的数;

②若点P 从点A 出发,到达点B 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A ,在返回过程中,求当OP =3时,t 为何值?

6.已知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 、b 、c ,且满足|a +24|+|b +10|+(c -10)2=0;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

(1)求a 、b 、c 的值;

(2)若点P 到A 点距离是到B 点距离的2倍,求点P 的对应的数;

(3)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点Q 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 点运动,Q 点

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在点Q 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A 、B 、C 分别为数轴上的三点,A 点对应的数为60,B 点在A 点的左侧,并且与A 点的距离为30,C 点在B 点左侧,C 点到A 点距离是B 点到A 点距离的4倍.

(1)求出数轴上B 点对应的数及AC 的距离.

(2)点P 从A 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①当P 点在AB 之间运动时,则BP =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②P 点自A 点向C 点运动过程中,何时P ,A ,B 三点中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求出相应的时间t .

③当P 点运动到B 点时,另一点Q 以5单位/秒的速度从A 点出发,也向C 点运动,点Q 到达C 点后立即原速返回到A 点,那么Q 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 点相遇几次?直.接.写.出.相遇时P 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8.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

(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

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3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 (3)动点Q 从点B 处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与点Q 相距4个单位长度?

10.如图,以长方形OBCD 的顶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 点坐标为(0,a ),C 点坐标为(c ,b ),且a 、b 、C 6a +(c ﹣4)2=0.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O→B→C 的路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DC 上有一点M (4,﹣3),用含t 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PM 的面积; (3)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

3

?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

11.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

25350a b ++-=.点

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 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 点运动,并持续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 (1)填空:a = ,b = ;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 ,Q 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点P ,Q 停止运动时,点P 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 和点Q 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

1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

用含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图的钢管总数. (分析思路)

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

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 (统一用S表示钢管总数)

(解决问题)

(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1、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S=1+2 S=2+3+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13.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

(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

AB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

1

CD AB

2

,此时C点停止运动,

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

的值不变;②MN

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

求值.

14.

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有关问题:

我们知道,

(0)

0(0)

(0)

x x

x x

x x

>

?

?

==

?

?-<

?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一结论来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例如化简式子|1||2|

x x

++-时,可令10

x+=和20

x-=,分别求得1

x=-,2

x=(称1-、2分别为|1|

x+与|2|

x-的零点值).在有理数范围内,零点值1

x=-和2

x=可将全体有理数不重复且不遗漏地分成如下三种情况:

(1)1

x<-;(2)1

-≤2

x<;(3)x≥2.从而化简代数式|1||2|

x x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当1

x<-时,原式()()

1221

x x x

=-+--=-+;

(2)当1-≤2

x<时,原式()()

123

x x

=+--=;

(3)当x≥2时,原式()()

1221

x x x

=++-=-

综上所述:原式

21(1)

3(12)

21(2)

x x

x

x x

-+<-

?

?

=-≤<

?

?-≥

?

通过以上阅读,请你类比解决以下问题:

(1)填空:|2|

x+与|4|

x-的零点值分别为;

(2)化简式子324

x x

-++.

15.已知:如图,点A、B分别是∠MON的边OM、ON上两点,OC平分∠MON,在

∠CON的内部取一点P(点A、P、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A、PB.

(1)探索∠APB与∠MON、∠PAO、∠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设∠OAP=x°,∠OBP=y°,若∠APB的平分线PQ交OC于点Q,求∠OQP的度数(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4;(2)12或72;(3)27或2213

或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

(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 【详解】

解:(1)∵t+2t+3t=6t, ∴当t=4时,6t=24, ∵24122=?, ∴点3Q 与M 点重合, ∴134Q Q =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或6t=21, 解得:1t 2=

或7t 2= (3)情况一:3t+4t=2, 解得:2t 7=

情况二:点4Q 在点2Q 右边时:3t+4t+2=2(12-3t) 解得:22t 13

=

情况三:点4Q 在点2Q 左边时:3t+4t-2=2(12-3t) 解得:t=2.

综上所述:t 的值为,2或27或2213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 2.(1)75°,150°;(2)15°;(3)15°.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板的特殊性角的度数,求出∠AOC 即可,把∠AOC 、∠BOC 、∠AOB 相加即可求出射线OA ,OB ,OC 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

(2)依题意设∠2=x,列等式,解方程求出即可;

(3)依据题意求出∠BOM,∠CO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OE,∠MOF,即可求出∠EOF.

【详解】

解:(1)∵∠BOC=30°,∠AOB=45°,

∴∠AOC=75°,

∴∠AOC+∠BOC+∠AOB=150°;

答: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150°;

故答案为:75;

(2)设∠2=x,则∠1=3x+30°,

∵∠1+∠2=90°,

∴x+3x+30°=90°,

∴x=15°,

∴∠2=15°,

答:∠2的度数是15°;

(3)如图所示,∵∠BOM=180°﹣45°=135°,∠COM=180°﹣15°=165°,

∵OE为∠BOM的平分线,OF为∠COM的平分线,

∴∠MOF=1

2

∠COM=82.5°,∠MOE=

1

2

∠MOB=67.5°,

∴∠EOF=∠MOF﹣∠MOE=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列方程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1)23+(-3)3+43,73+(-5)3+(-6)3;(2)100;(3)2503

2

;(4)9.38;(5)0;(6)

24或40

【解析】

【分析】

(1)把45分解为2、-3、4三个整数的立方和,2分解为7、-5、-6三个整数的立方和即可的答案;(2)按照新运算法则,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3)根据差倒数的定义计算出前几项的值,得出规律,计算即可得答案;(4)根据精确到十分位得9.4分可知平均分在9.35到9.44之间,可求出总分的取值范围,根据裁判打分是整数即可求出8个裁判给出的总分,再计算出平均分,精确到百分位即可;(5)由1+2-3=0,连续4个自然数通过加减运算可得0,列式计算即可得答案;(6)根据题意得要使甲和乙、甲

和丙的距离相等就可以得出甲在乙、丙之间,设x 分钟后甲和乙、甲和丙的距离相等,就有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丙走的路程+800-甲走的路程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得出结论.当乙追上丙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求出乙追上丙的时间即可.综上即可的答案. 【详解】

(1)45=23+(-3)3+43,2=73+(-5)3+(-6)3, 故答案为23+(-3)3+43,73+(-5)3+(-6)3 (2)∵2a b a ab ?=-,

∴()()532-??-=????(-5)?[32

-3×(-2)]

=(-5)?15 =(-5)2-(-5)×15 =100. (3)∵a 1=2, ∴a 2=1

112

=--, a 3=

11(1)--=1

2

41

2

112

a =

=-

a 5=-1 ……

∴从a 1开始,每3个数一循环, ∵2500÷3=833……1, ∴a 2500=a 1=2,

∴122500a a a ++???+=833×(2-1+

1

2)+2=25032

. (4)∵10个裁判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 ∴平均分为中间8个分数的平均分, ∵平均分精确到十分位的为9.4, ∴平均分在9.35至9.44之间, 9.35×8=74.8,9.44×8=75.52,

∴8个裁判所给的总分在74.8至75.52之间, ∵打分都是整数, ∴总分也是整数, ∴总分为75,

∴平均分为75÷8=9.375, ∴精确到百分位是9.38. 故答案为9.38

(5)2019÷4=504……3,

∵1+2-3=0,4-5-6+7=0,8-9-10+11=0,……

∴(1+2-3)+(4-5-6+7)+……+(2016-2017-2018+2019)=0

∴所得结果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0,

故答案为0

(6)设x分钟后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速度分别为120米/分钟、100米/分钟、90米/分钟,

∴120x-400-100x=90x+800-120x

解得:x=24.

∵当乙追上丙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400÷(100-90)=40(分钟)

∴24分钟或40分钟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24或40.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类的变化规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近似数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4.(1)6,-1;(2)2019或2014;(3)234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

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

(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

【详解】

(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a+b+x=b+x-1,∴a=-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21÷3=673…2,∴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

故答案为:6,-1.

(2)∵6+(-1)+(-2)=3,∴2019÷3=673.

∵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19,2019=673×3或2019=671×3+6,∴k的值为:673×3=2019或671×3+1=2014.

故答案为:2019或2014.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出现了2次.

故代入式子可得:(|6+2|×2+|6+1|×3)×3+(|-1-6|×3+|-1+2|×2)×3+(|-2-6|×3+|-2+1|×3)×2=23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5.(1)﹣4,6;(2)①4;②1319

,

22

【解析】

【分析】

(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①根据PA﹣PB=6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进而得到点P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Ⅰ)P在原点右边;(Ⅱ)P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

【详解】

(1)∵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

∴a=﹣4,b=6.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6;

(2)①∵PA=2t,AB=6﹣(﹣4)=10,

∴PB=AB﹣PA=10﹣2t.

∵PA﹣PB=6,

∴2t﹣(10﹣2t)=6,解得t=4,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4+2t=﹣4+2×4=4;

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

(Ⅰ)如果P在原点右边,那么AB+BP=10+(6﹣3)=13,t=13

2

(Ⅱ)如果P在原点左边,那么AB+BP=10+(6+3)=19,t=19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数轴以及多项式的有关定义,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6.(1) a=-24,b=-10,c=10;(2)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或4;(3) 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

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得a+24=0,b+10=0,c-10=0,解可得a、b、c的值;

(2)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分类讨论: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当P在Q点左侧时,且

Q点追上P点后;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当Q点到达C点后,当P 点在Q点右侧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是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1)∵|a+24|+|b+10|+(c-10)2=0,

∴a+24=0,b+10=0,c-10=0,

解得:a=-24,b=-10,c=10;

(2)-10-(-24)=14,

①点P在AB之间,AP=14×

2

21

=

28

3

-24+28

3

=-

44

3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P=14×2=28,

-24+28=4,

点P的对应的数是4;

(3)∵AB=14,BC=20,AC=34,

∴t P=20÷1=20(s),即点P运动时间0≤t≤20,

点Q到点C的时间t1=34÷2=17(s),点C回到终点A时间t2=68÷2=34(s),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2t+8=14+t,解得t=6;

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2t-8=14+t,解得t=22>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14+t+8+2t-34=34,t=46

3

<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右侧时,14+t-8+2t-34=34,解得t=62

3

>20(舍去),

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到达点D,点Q继续行驶(t-20)s后与点P的距离为8,此时2(t-20)+(2×20-34)=8,

解得t=21;

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再结合数轴解决问题.

7.(1)30,120(2)①30﹣3t②5或20③﹣15或﹣483 4

【解析】

【分析】

(1)根据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AB=30求出B点对应的数;根据AC=4AB求出AC的距离;

(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P=3t,根据BP=AB﹣AP

求解;

②分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③根据P、Q两点的运动速度与方向可知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2次.设Q点在往返过程中经过x秒与P点相遇.第一次相遇是点Q从A点出发,向C点运动的途中.根据AQ ﹣BP=AB列出方程;第二次相遇是点Q到达C点后返回到A点的途中.根据CQ+BP=BC

列出方程,进而求出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详解】

(1)∵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

∴B点对应的数为60﹣30=30;

∵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

∴AC=4AB=4×30=120;

(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

∵AP=3t,

∴BP=AB﹣AP=30﹣3t.

故答案为30﹣3t;

②当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时,AP=1

2

AB=15,

∴3t=15,解得t=5;

当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时,AP=2AB=60,

∴3t=60,解得t=20.

故所求时间t的值为5或20;

③相遇2次.设Q点在往返过程中经过x秒与P点相遇.第一次相遇是点Q从A点出发,向C点运动的途中.

∵AQ﹣BP=AB,

∴5x﹣3x=30,

解得x=15,

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60﹣5×15=﹣15;

第二次相遇是点Q到达C点后返回到A点的途中.

∵CQ+BP=BC,

∴5(x﹣24)+3x=90,

解得x=105

4

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0﹣3×105

4

=﹣48

3

4

综上,相遇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5或﹣483

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相等关系的应用,线段中点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8.(1)图1中∠AOD=60°;图2中∠AOD=10°; (2)图1中∠AOD=n m 2+;图2中∠AOD=n m

2

-. 【解析】 【分析】

(1)图1中∠BOC=∠AOC ﹣∠AOB=20°,则∠BOD=10°,根据∠AOD=∠AOB+∠BOD 即得解;图2中∠BOC=∠AOC+∠AOB=120°,则∠BOD=60°,根据∠AOD=∠BOD ﹣∠AOB 即可得解;

(2)图1中∠BOC=∠AOC ﹣∠AOB=n ﹣m ,则∠BOD=n m

2

﹣,故∠AOD=∠AOB+∠BOD=

n m 2+;图2中∠BOC=∠AOC+∠AOB=m+n ,则∠BOD=n m

2+,故∠AOD=∠BOD ﹣∠AOB=n m

2

-. 【详解】

解:(1)图1中∠BOC=∠AOC ﹣∠AOB=70°﹣50°=20°,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

2

∠BOC=10°, ∴∠AOD=∠AOB+∠BOD=50°+10°=60°; 图2中∠BOC=∠AOC+∠AOB=120°,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

2

∠BOC=60°, ∴∠AOD=∠BOD ﹣∠AOB=60°﹣50°=10°;

(2)根据题意可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

如图1中,

∠BOC=∠AOC ﹣∠AOB=n ﹣m ,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2∠BOC=n m

2

﹣, ∴∠AOD=∠AOB+∠BOD=n m

2

+;

如图2中,

∠BOC=∠AOC+∠AOB=m+n ,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2∠BOC=n m 2

+, ∴∠AOD=∠BOD ﹣∠AOB=n m

2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切勿遗漏.

9.(1)-20,10-5t ;(2)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3)13秒或17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可得B 点表示的数为10-30;点P 表示的数为10-5t ;

(2)分类讨论: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 .

(3) 分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根据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点A 表示的数为10,B 在A 点左边,AB=30, ∴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10-30=-20;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点P 表示的数为10-5t ; 故答案为-20,10-5t ;

(2)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理由如下: 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BP 的中点, ∴MN=MP+NP=AP+BP=(AP+BP )=AB=15;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BP 的中点, ∴MN=MP-NP=AP-BP=(AP-BP )=AB=15, ∴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5.

(3)若点P 、Q 同时出发,设点P 运动t 秒时与点Q 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 ①点P 、Q 相遇之前,

由题意得4+5t=30+3t ,解得t=13; ②点P 、Q 相遇之后,

由题意得5t-4=30+3t ,解得t=17.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13或17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0.(1)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2)S △OPM =4t 或S △OPM =﹣3t+21(3)当t 为2秒或

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

3

.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

3

,﹣6)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 ,b ,c 的值,即可得到B 、C 两点的坐标;

(2)分两种情况:①P 在OB 上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P 在BC 上时,根据面积差可得结论;

(3)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三角形OPM 的面积为8,根据(2)中的结论分别代入可得对应t 的值,并计算此时点P 的坐标. 【详解】 (1)∵

6a +|2b +12|+(c ﹣4)2=0,∴a +6=0,2b +12=0,c ﹣4=0,∴a =﹣6,b =﹣6,c

=4,∴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 (2)①当点P 在OB 上时,如图1,OP =2t ,S △OPM 1

2

=?2t ×4=4t ; ②当点P 在BC 上时,如图2,由题意

得:BP =2t ﹣6,CP =BC ﹣BP =4﹣(2t ﹣6)=10﹣2t ,DM =CM =3,S △OPM =S 长方形

OBCD ﹣S △0BP ﹣S △PCM ﹣S △ODM =6×412-

?6×(2t ﹣6)12-?3×(10﹣2t )12

-?4×3=﹣3t +21. (3)由题意得:S △OPM 13=

S 长方形OBCD 1

3

=?(4×6)=8,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4t =8时,t =2,此时P (0,﹣4);

②当﹣3t+21=8时,t

13

3

=,PB=2t﹣6

26188

333

=-=,此时P(

8

3

,﹣6).

综上所述:当t为2秒或13

3

秒时,△OPM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面积的

1

3

.此时点P的

坐标是(0,﹣4)或(8

3

,﹣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动点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解一元一次方程,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25

-,35(2)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 ;(3)5;(4) 一共相遇了7次.

【解析】

【分析】

(1)根据0+0式的定义即可解题;(2)设运动时间为x秒,表示出P,Q的运动路程,利用路程和等于AB长即可解题;(3)根据点Q达到A点时,点P,Q停止运动求出运动时间即可解题;(4)根据第三问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即可解题.【详解】

解:(1)25

-,35

(2)设运动时间为x秒

13x2x2535

+=+

解得x4

=

352427

-?=

答: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

(3)运动总时间:60÷2=30(秒),13×30÷60=6…30即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

∵25305

-+=,

∴点P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为5 .

(4)由(3)得: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

∴点P和点Q一共相遇了6+1=7次.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轴的应用,难度较大,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2.(1)3456;45678

S S

=+++=++++ ;(2) 方法不唯一,见解析;(3)方法不唯一,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找出前几项的钢管数,在推出第n项的钢管数.

【详解】

(1)3456;45678

S S

=+++=++++

(2)方法不唯一,例如:

12

S=+1233

S=+++123444

S=+++++12345555

S=+++++++(3)方法不唯一,例如:

()()

12 (2)

S n n n n

=++++++

()()

()()

=.....12.....

1

11

2

n n n n

n n n n

+++++++

=+++

()

3

1

2

n n

=+

【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代数式的规律探索及求和,需要仔细分析找到规律.

13.(1)点P在线段AB上的

1

3

处;(2)

1

3

;(3)②MN

AB

的值不变.

【解析】

【分析】

(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

1

3

处;

(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 与AB的关系;

(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1

2

AB,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 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MN=PN?PM=

1

12

AB.

【详解】

解:(1

)由题意:BD=2PC

∵PD=2AC,

∴BD+PD=2(PC+AC),即PB=2AP.

∴点P在线段AB上的

1

3

处;

(2)如图:

∵AQ-BQ=PQ,

∴AQ=PQ+BQ,

∵AQ=AP+PQ,

∴AP=BQ,

∴PQ=

1

3

AB,

1

3

PQ

AB

=

(3)②MN

AB

的值不变.

理由:如图,

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

1

2

AB,

∴CM=

1

4

AB,

∴PM=CM-CP=

1

4

AB-5,

∵PD=

2

3

AB-10,

∴PN=

12

23

(AB-10)=

1

3

AB-5,

∴MN=PN-PM=

1

12

AB,

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

所以

1

1

12

12

AB

MN

AB 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

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4.(1) 2x =-和4x = ;(2) 35(4)11(43)35(3)x x x x x x --<-??

+-≤

【解析】 【分析】

(1)令x +2=0和x -4=0,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x +2|和|x -4|的零点值,

(2)零点值x =3和x =-4可将全体实数分成不重复且不遗漏的如下3种情况:x <-4、-4≤x <3和x ≥3.分该三种情况找出324x x -++的值即可. 【详解】

解:(1)2x =-和4x =,

(2)由30x -=得3,x =由40x +=得4x =-,

①当4x <-时,原式()()32435x x x =---+=--, ②当4-≤3x <时,原式()()32411x x x =--++=+, ③当x ≥3时,原式()()32435x x x =-++=+,

综上所述:原式()35(4)11(43)353x x x x x x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化简方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绝对值化简方法. 15.(1)见解析;(2)∠OQP=180°+12x°﹣12y°或∠OQP=12x°﹣1

2

y°. 【解析】

【试题分析】(1)分下面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①如图1,点P 在直线AB 的右侧,∠APB+∠MON+∠PAO+∠PBO=360°, ②如图2,点P 在直线AB 的左侧,∠APB=∠MON+∠PAO+∠PBO , (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3和图4. 【试题解析】 (1)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点P 在直线AB 的右侧,∠APB+∠MON+∠PAO+∠PBO=360°, 证明:∵四边形AOBP 的内角和为(4﹣2)×180°=360°, ∴∠APB=360°﹣∠MON ﹣∠PAO ﹣∠PBO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