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贫困现状和扶贫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村贫困人口 一 农村贫困人口
1、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按照我国的绝对贫困 标准衡量: 1978年到2005年 年到2005 标准衡量:从1978年到2005年,划分为四个时段: 1978—1985年 1978—1985年,从2.5亿下降到1.25亿,年均减少1786 万人; 1986—1993年 1986—1993年,从1.25亿下降到7500万,年均减少714 万人; 1994—2000年,从7500万人下降到3200万人,年均减 1994—2000年 少614万人; 2001—2005年 2001—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365万,年均减少 168.4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为2.5%。
按地势分析:2004年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 按地势分析 口中,山区分别占51.4%和50.1%,丘陵地区分别占 18.5%和20.4%,平原地区分别占30.1%和29.5%。
2 0 0 4 年按地势分布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图
100% 80% 60% 40% 20% 0%
30.10% 18.50%
①主要从事的是非农产业; ②绝大多数时间生活消费在城市; ③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工 作; ④相对于城市人来讲,他们的收入很低, 据有关部门 统计,2004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而城 镇工人年均收入15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若以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衡量,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 口可称为贫困人口;而相对于农民来讲,他们的收入 又较高。所以,他们是农村中的富人,是城市中的穷 人。
从收入货币化程度看,贫困农户人均现金纯收入276元, 从收入货币化程度看 占纯收入的52%,同期全国农户平均现金纯收入为 2135元,占纯收入的76.7%,相差近25个百分点。
收入货币化程度比较图
2784 全国农户 2135 纯收入 现金纯收入 3000 元
531 贫困农户 276 0 1000 2000
(三)城市里的农民工 城市里的农民工
1、农民工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数量。 、农民工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数量。 目前,全国农民工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量。 综合各方面因素推算,应该超过1.8亿,也有 人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这其中, 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大约有1.2亿。
2、城市农民工的特点。 、城市农民工的特点
图 4 2003 年前中国减贫与返贫人数变化示意图 减贫人数 返贫人数
2003年返贫人口数量比减贫 人口数量高出80万
统计数据反映的每年收入低 于温饱线贫困人口减少数量
人 数
年份
对绝对贫困人口做2000—2003年连续四年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65.7%的农户只在其中一年收入低于温饱线,21.9%的农户其中有2年 低于温饱线,8.7%的农户有3年低于温饱线,只有3.7%的农户4年都 低于温饱线。也就是说,4年当中,有3年以上收入都在温饱线以下的 长期贫困户只占12.4%。
按照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按照我国的实际工作低收入标准衡量: 按照我国的实际工作低收入标准衡量:这个标准是 1999年研究制定,2000年开始使用的。其变动情况如 下:2000—2005年分别为6214万、6103万、5825万、 5617万、4977万和4067万,年均递减430万。
按我国实际工作标准衡量的贫困人口规模图 万人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6214 6103 5825 5617 4977 4067
(一)农村贫困人口 一 农村贫困人口
2、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变化 、
2、界定标准在不同城市间差距很大。下面是2002年 、界定标准在不同城市间差距很大。 36个城市的标准:北京:290元;天津:241元;石家庄: 182元;太原:156元;呼和浩特:153元;沈阳:205 元;长春:169元;哈尔滨:200元;上海:280元; 南京:220元;杭州:270-300元;合肥:169元;福 州:200-220元;南昌:143元;济南:208元;郑州: 180元;武汉:210元;长沙:180-200元;广州:300 元;南宁:190元;海口:221元;成都:178元;重 庆:185元;昆明:190元;贵阳:156元;拉萨:170 元;西安:156元;兰州:172元;西宁:155元;银 川:160元;乌鲁本齐:156元;大连:221元;青岛: 200-210元;宁波:260元;深圳:344元;厦门: 265-315元。
不同收入分段的贫困人口分布图
100元以下, 3.30% 100—200元, 2.50% 200—300元, 5.40% 600—637元, 40.50% 300—400元, 10% 400—500元, 15.90% 500—600元, 22.40% 100元以下 100—200元 200—300元 300—400元 400—500元 500—600元 600—637元
6.00% 5.00% 4.00% 5.30% 3.00% 2.00% 1.00% 0.00% 占全国农村人口比例 0.50% 收入份额 2.80% 1.50% 贫困人口 低收入人口
(二)城市贫困人口 二 城市贫困人口
与农村贫困人口相比,有几个特点: 1、是一个较后出现的贫困群体 、是一个较后出现的贫困群体。它的出现主 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是 二是一部分大、中城市迅速扩张; 二是 三是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低于劳动力增长的速 三是 度。
从收入不同群体的比较看, 从收入不同群体的比较看 2004年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 人口的比例为2.8%,收入份额为0.5%。低收入人口占农 村人口的比例为5.3%,收入份额为1.5%。贫困人口和低 收入人口的收入分额分别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和0.5 个百分点,降幅快于其人口比例的下降,贫困农户与其 他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按粮食产区分析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变化图 万人 2000 1500 1627 1000 500 0 粮食主产区 非粮食主产区 1300 1207 1403 2001年 2004年
3、农村贫困人口的构成变化 、
突出地表现为贫困人口呈现“大出大进”状况:2003年,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763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当年收入越过温 饱线人口1225万,占69.9%,收入返回温饱线人口1236万,占 70.1%;有294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其中当年收入越过低收入贫 困线人口1854万人,占60.3%,收入返回低收入贫困线人口1220 万,占58.4%。
我国的贫困现状和扶贫对策 ——兼谈 兼谈IPRCC在贫困监测评估方面的作用 在贫困监测评估方面的作用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 张磊 2006年4月10日
一、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状况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国家,无论是在 经济、还是在科技、教育、文化、生活习俗、 经济、还是在科技、教育、文化、生活习俗、消费结 构等等方面,都存在十分大的差异。因此, 构等等方面,都存在十分大的差异。因此,很难用一 个统一的标准来描述贫困和界定贫困人口。 个统一的标准来描述贫困和界定贫困人口。从城乡的 角度来看,现阶段贫困人口大致可包括如下三个群体, 角度来看,现阶段贫困人口大致可包括如下三个群体, 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城市农民工。 即: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城市农民工
按区域分析:2004年,东、中、西部绝对 按区域分析 贫困人口分别占14.3%、35.7%和50.0%, 低收入贫困人口分别占16.8%、35%和 48.1%,与东、中、西部农村人口比重 40.7%、34.9%和24.3%相比,反差很大。
2004 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地区分布图
东部, 14.30% 东部 中部 西部
绝对贫困发生率变化图
%
10 8 6 4 2 0 山区 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 4.9 2.6 2.2 2.5 2.7 2001年 2004年 8.6
%
16 14 12 10 8 6 4 2 0 14.1 11.6
低收入贫困发生率变化图
5.9
4.9
5.5 5
2001年 2004年
山区
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
按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分析: 按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分析:2004年,绝对贫 困人口分别为1207万和1403万。2004年与2001年相 比,粮食主产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93万,非粮食主产 区减少224万。
西部, 50.00% 中部, 35.70%
中国农村人口地区分布图
2004年中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地区分布图 2004 年中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地区分布图
西部, 24.30%
东部, 40.7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16.80% 西部, 48.1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中部, 35%
中部, 34.90%
2004年,东、中、西部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为 1.0%、2.8%和5.7%。 西部减贫速度明显快于中部和东部,2004年与 2001年相比,西部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 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下降2.5和8.1个百分点, 中部分别增加1.7和下降0.7个百分点,东部分 别增加0.9和4.1个百分点。
从收入分段看,100元以下占贫困人口的3.3%,100— 从收入分段看 200元占2.5%,200—300元占5.4%,300—400元占 10%,400—500元占15.9%,500—600元占22.4%, 600—637元占40.5%,说明绝大多数处于温饱线边缘。 这种情况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会“大出大进”。
绝对贫困人口连续四年动态分析表
3年收入低于 温饱线, 8.70% 2年收入低于 温饱线, 21.90% 4年收入低于 温饱线, 3.70%
1年收入低于温饱线 2年收入低于温饱线 3年收入低于温饱线 4年收入低于温饱线
1年收入低于 温饱线, 65.70%
在绝对贫困家庭中,有7.4%的贫困人口因为残 疾、长期患病等原因缺乏劳动力,长期处于贫 困状态。他们既不属于民政救济范围,也难以 单纯依靠扶贫开发解决温饱。
在这些城市中,最低的155元,最高的344元, 相差1倍多。如果按所有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平均标准算,2005年为154元,假定把此平均 标准作为城市贫困标准的话,年标准为1848元, 相当于农村绝对贫困标准(683元)的2.7倍, 工作标准(944元)的2.0倍。
3、贫困人口在经历持续增长后进入平稳期。 、贫困人口在经历持续增长后进入平稳期。 1996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时,当年进入“低保”的人数不到200万, 1999年为281万,2000年为402万,2001年为 1170万,2003年为2247万,目前稳定在2200 万人左右。
4、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情况 、 2004年绝对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为579元,低收入 人口人均纯收入854元,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936元)的19.7%和29.1%。绝对贫困农户收入水 平仅相当于1988年的全国水平,即2004年,绝对贫困 人口收入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5年。
从收入结构看,贫困农户及低收入农户收入结 从收入结构看 构比较单一,纯收入的2/3以上来源于家庭经 营第一产业,分别为396元和575元,占纯收入 的比重分别为68.4%和67.3%,比全国平均水 平高20.8个百分点和19.7个百分点。89.4%的 贫困农户和88%的低收入农户是农业户或农业 兼业户,远远高于全国66.5%的平均水平。贫 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15元 和194元,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9%和 2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1和11.3个百分 点。
29.50% 20.40% 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山区
51.40%
50.10%
绝对贫困人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低收入贫困人口
山区减贫快于丘陵和平原地区,2004年与2001年相比, 山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8.6%下降为4.9%,低收入贫困 发生率由14.1%下降为11.6%;丘陵地区绝对贫困发生 率由2.6%下降为2.2%,低收入贫困发生率由5.9%下降 为4.9%;平原地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2.5%增加为2.7%, 低收入贫困发生率由5.5%下降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