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不良地质地段设站方案研究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不良地质地段设站方案研究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不良地质地段设站方案研究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不良地质地段设站方案研究

不良地质条件下管道基础处理与施工

不良地质条件下管道基础处理与施工 [ 摘要] 管道输送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运输手段,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设计、施工管道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灰土及砂垫层处理方法。 [ 正文] 0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管道输送各种介质的范围及领域越来越广,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管道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地形、地质、输送的介质、管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距离管道安装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采用直埋的方法最为普遍,而直埋管道的基础对不同地基、土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良地质主要有: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质土、岩溶、湿陷性黄土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土质中敷设管道,对地基的处理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着重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与施工的几种方法。 1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在我国,黄土和黄土状土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且地层多、厚度大。在这些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黄土分布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500 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是黄土的一种特殊性质。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大部分在黄河中游地区。 由于各地黄土堆积环境、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致使其在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别,湿陷性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规律。 2管道地基处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2.1影响地基的几个因素 (1)强度及稳定性。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时,地基就全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当地基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作用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时,特别是超过管道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则会引起管道过量下沉,接口开裂,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3)地震造成的地基土震陷以及车辆的振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失稳。

晋豫鲁铁路通道

晋豫鲁铁路通道 目录 编辑本段通道简介 通道线路 晋豫鲁铁路通道横跨晋豫鲁三省,是我国东西向重要路网干线铁路的一条大能力重载铁路。线路西起山西吕梁山地区的兴县瓦塘镇,途经晋豫鲁三省13市,衔接京广、京九等国家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日照港口,正线全长1260公里,设计标准为国铁一级,牵引重载万吨列车,轴重30吨,双线电气化,年货运能力2亿吨,建设工期4年半,预计2014年竣工通车。 编辑本段建设意义 该线形成了一条新的西煤东运能源运输大动脉,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铁路网结构,大大缓解晋陕蒙煤炭能源基地的铁路运输压力,保障和巩固国

家能源安全,密切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老区统筹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编辑本段所属公司介绍 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在目前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新形势下,响应国家促进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倡导而成立的大型合资铁路企业,太原铁路局、郑州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作为铁道 部的出资人代表,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出资人代表,并吸收了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股份,注册资本金为519 亿元人民币。 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预示着山西吕梁、太行、太岳和山东沂蒙老区人民梦寐以求的发展之路、小康之路将在不久由蓝图变为现实,对晋、豫、鲁三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对外交流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放分类:

不良地质处治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处治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龙潭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65+515-YK74+114,全长8599M;左洞起讫桩号为ZK65+515-ZK74+209,全长8694M;隧道最大埋深为500M。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四车道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中线线间距50M,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本合同段龙潭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69+860-YK74+114,全长4254M;左洞起讫桩号为ZK69+860-ZK74+209,全长4349M。F2断层带对隧道影响较大,右洞影响里程为YK73+790-YK73+030,760M;左洞影响里程为ZK73+770-ZK73+026,744M。 F2断层带范围内均为溶洞充填物,即块石和粘土的混合物。左洞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块石间充填物为软-可塑状粘土,局部有空洞,有漏水现象。钻探时孔壁不稳定,易垮孔、卡钻等,表明该层较松软,但钻孔中动探击数较高,主要是由于块石直径较大所致,同时也反映隧道底部充填堆积物仍具有一定承载力。充填物下伏基岩仍然为南津关组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仅在ZK72+660钻孔31.4m处揭露出相对隔水的薄层泥灰岩。但溶洞底板岩石中仍发育形态各异、规模不等的多层小溶洞、溶孔、溶隙等,属岩溶化岩层。总体而言,该段隧道穿行于厚层松散洞穴充填块石中,密实度不一、厚度不均匀、自稳性差,饱含地下水,隧道开挖极易坍塌、涌水,并有底板隆起、二衬开裂现象发生。表明该段围岩工程性能与饱水的块碎石土相当,且由于岩溶溶洞形态的复杂多变

导致充填物空间形态亦复杂多变,致使洞身上下左右的土压力在各处不尽相同,总的趋势是随隧道朝小里程掘进,底板下的松散层由厚变薄,而顶板松散层由薄变厚,导致前段易产生较大沉降,后段易产生较大顶压。 右洞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块石间充填物为软-可塑状粘土,有漏水现象。钻探时孔壁不稳定,易垮孔、卡钻等,但钻孔中动探击数较高,其底部灰岩仍发育着岩溶化现象。 松散洞穴充填物呈长线不规则管状分布,虽然具有一定承载力,但厚度及体积大,稳定性差,成分不一、密实度不均匀、厚度不均匀、与前后位于完整基岩中的洞段相比,势必存在该段洞身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问题。此外,原始状态下地下水有其长期形成的径流排泄通道,对充填物沉积状态改造作用较小。但隧道施工后,由于改变了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在洞周形成了新的渗流排泄通道,块石间粘性土及细粒物质有可能潜蚀流失,使原有充填结构破坏,进而引起塌陷、陷落危害,成为今后运营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选用φ76钢花管压注水泥浆。 二、施工标准 底板处治参数:注浆孔间距1m×1m,每排13根;注浆压力0.5-3.5MPa;左洞注浆深度按15m控制,右洞注浆深度按平均8m控制。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1。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终压为2.8-3.2MPa。 处治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治效果检查,每10M设一检查

麻昭胡家湾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胡家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麻昭高速公路B2工区项目部

目录 1、工程地质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水文地质条件 (2) 2、编制依据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原则 (3) 3、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4) 3.1风险源分析 (4) 3.2预防措施 (4) 4、不良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 (10) 5、施工准备 (10) 6、施工部署 (11) 7、应急预案 (20)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工程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胡家湾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K24+108~K24+821,全长713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4+~ZK24+857,全长774m。本隧址区属峡谷地貌,中线地面高程1215~1385m,相对高差170m,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隧道进口自然坡角32°~42°,位于岩堆上,出口自然坡角40°~55°,上部发育有危岩体,斜坡稳定性较差。隧址区麻柳湾端洞口处仅山路通过,端洞口西北侧约50m处有地方道理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1.2、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进出口斜坡段大气降水顺坡面产生的面流,水量不大。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孔隙水及基岩中得裂隙水。隧址麻柳湾端洞口所在斜坡地段广泛分布有块石,孔隙主要赋存与块石层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在沟谷底部以下降泉形式排泄。隧址区泥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斜坡部位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勘察期间,钻孔未揭露到地下水。 本隧道为越岭隧道,本次勘察钻孔均未揭露到地下水,钻孔上部漏水较严重,进行水文地质实验为能成功,本隧道洞口地段未见赋水构造和地表水体通过,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故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地

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措施实用版

YF-ED-J421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措施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便于组织好铁路铺轨、架梁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施工单位在工程线施工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最大限度发挥运输效率,特制定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规定。 一、总则 1.工程线行车坚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工程线内的行车组织工作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铺架项目部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本标段内凡影响行车作业的施工(四电施工、线下剩余及附属工程施工等)均需严格

执行本规定。 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工程线比照营业线管理办法执行,凡影响或妨碍正常行车的施工,施工作业前必须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项目部工程指挥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遵守相关规定,作业时服从调度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4、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项目部标成立调度指挥中心,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项目部制定施工计划申报及审批制度,任何人未经调度指挥中心同意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及行车作业计划。 二、实施细则 1.管理组织机构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建设意义 项目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境内,包括府城镇、和川镇和唐城镇,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安泽站西端引出,沿蔺河北上,止于安泽县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正线长度24.368km,安泽站至桃曲线路所疏解线长度为4.007km。 工程建设对于支撑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节约运输成本,对于促进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拉动安泽县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沿线煤炭资源开发,对支撑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煤碳来源、提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集约化运输,扩大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对腹地辐射影响力,对于完善区域路网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主要工程内容 (1)路基 区间路基长9.528km,占线路总长度33.6%。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边坡防护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基、浸水路基、深路堑、顺层路堑、膨胀土路基、黄土路基和危岩落石路基。 (2)站场 新建、改建车站各1 座。其中,安泽站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中间站,同时也是本工程的接轨站,唐城站为终点站。 (3)桥涵 正线新建双线中桥0.029km/1座,单线特大桥1.829km/3座,单线大中桥2.029km/10座,框架6397m2/3座、涵洞2249.4m/66座,桥梁占比13.7%,小桥涵占比(扣除桥隧长)4.16座/km。桥梁、涵洞设计洪水频率均为1/100。 (4)隧道 新建隧道8座,总长度为7975m,占线路总长度28.1%,均为单线隧道。全线最长隧道

为李恒河隧道,长3990m。 (4)工程土石方总量 土石方总量为657.28×104m3,其中填方257.73×104m3,挖方399.55×104m3(含取土12.47×104m3),工程设计中经土石方调配后,挖方中利用245.26×104m3,弃土141.82×104m3。 (5)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 全线总占地面积为206.86hm2,其中永久占地147.5hm2,临时站地共59.36hm2。占用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工程用地类型及数量见表1-1。 表1-1 工程征地数量表单位:hm2 (6)工程总投资及施工工期 本工程计划施工总工期36个月。由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总额为185040.38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6304.09万元/正线公里。 2 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措施

工程线安全管理措施 为便于组织好 铁路铺轨、架梁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施工单位在工程线施工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最大限度发挥运输效率,特制定 铁路工程线安全管理规定。 一、总 则 1.工程线行车坚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工程线内的行车组织工作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铺架项目部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本标段内凡影响行车作业的施工(四电施工、线下剩余及附属工程施工等)均需严格执行本规定。 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工程线比照营业线管理办法执行,凡影响或妨碍正常行车的施工,施工作业前必须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项目部工程指挥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遵守相关规定,作业时服从调度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4、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项目部标成立调度指挥中心,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项目部制定施工计划申报及审批制度,任何人未经调度指挥中心同意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及行车作业计划。 二、实施细则 1.管理组织机构 1.1 组织机构 1.2.职责分工 1.2.1 安质部:为工程线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工程线运营期内所有列车车辆及工程线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1.2.2 调度室:在指挥部设调度室,配行车调度员1名,负责调度日班计划的编制,更具工调提报的次日施工计划,组织列车的开行; 指挥部调度中心丶梁场基地站、中间站、前方站。基地站工程列安质部 调度中心 工程指挥部 各使用部门负责人 铺轨队施工安全科 架梁队施工安全科 运输队 施工安全科

隧道不良地质安全专项方案word参考模板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述 1 1、工程概况 1 2、主要技术标准 2 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 4、主要工程数量 4 5、不良地质 4 三、安全生产目标 5 四、安全组织机构 5 五、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6 1、劳动力组织 6 2、机械设备7 六、隧道不良地质处治方案8 1、岩溶处理8 2、岩溶水处理8 3、洞口堆积体处理9 七、隧道不良地质安全施工方法9 (一)、隧道进口松散堆积体9 1、隧道进口岩层9 2、超前地质预报9 3、施工方法9 4、施工技术措施10 (二)、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专项施工方案11 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1 2、超前预注浆堵水11 3、开挖、支护、二衬11 4、开挖后隧道周边岩溶发育情况探测12 (三)、隧道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5 1、施工原则15 八、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方案16 九、隧道排水施工方案18 1、地表水18 2、隧道洞内排水18 十、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9

(一)、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19 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19 2、主要设备19 (二)、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20 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20 (三)、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20 (四)、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23 十一、隧道施工安全措施24 (一)、隧道开挖24 (二)、初期支护26 (三)、步长控制27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织纳高速公路总监办《织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8)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头道河隧道位于渝昆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九条南北纵向线之一,昭通至会泽段高速公路是渝昆高速G85中的一段,是云南省干线公路网昆(明)水(富)高速的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镇群规划”的综合经济发展轴,是加快形成云南省“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发展战略格局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其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会泽至待补段,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功山至嵩明段,路线全长104.409681公里。 本隧道位于第5合同段(下K41+100~K58+998.54)K57+450~K58+265,路线长17.89854公里,头道河隧道进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箐口村箐发组,出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阿都箐村头道河自然村。 主洞采用r1=5.50米的单心圆曲墙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推荐)

新建织金至毕节铁路站前工程U标 隧道)不良地质段专 项施工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复核: 审核: 有效状态: 中铁X集团有限公司XXXX工程指挥部 二O XX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1) 1.地貌特征 (1)

2.水文条件 (1) 3.气象特征 (2) 4.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2) 三、不良地质段施工方法 (2) 四、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3) 1.超前地质预报 (4) 2.岩溶预测预报 (6) 3.注浆堵水 (7) 4.维系岩溶既有通道,采用暗沟排水 (14) 5.小型溶洞的封填处理 (15) 6.规模较大溶洞的综合处理措施 (16) 7.不良地质洞段支护 (17) 五、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3) 六、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24) 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4)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采用的施工规范、标准) ; (2)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 (3)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和招投标文件; (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5)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动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 (6)根据IS09001质量标准、IS0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职业健 康安全标准建立的中铁四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二、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1.地貌特征本线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属低中山、中山溶蚀、剥蚀地貌, 绝 对高程一般为1100?1800m相对高差一般100?600m乌江上游的落脚河、 架盖河、底拉河等河谷强烈下切,山峦起伏,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深切 河谷相对高差可达300?600m沿线可溶岩分布广泛,约占线路长度的 75.6%,喀斯特地貌发育,水土保持差,地表石漠化严重。 2.水文条件沿线河流属于乌江水系。乌江发源于贵州赫章县北和威宁县,在涪 陵 入长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全长1018 km,流域面积8.68 X 104 km2, 流域内年均径流总量503X 108m3支流众多,呈羽状水系分布,主要支流有六冲河、三岔河、猫跳河、清水江、濯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乌江水系源头分南北两源,北源称六冲河出自贵州赫章县北,南源称三岔河出自贵州威宁县东,两源汇合后称鸭池河;向东北流到息烽县乌江渡以下始称乌江口。乌江渡至龚滩为规划IV 级航道。 六冲河是乌江源头之北源,发源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老水营,流域呈西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中复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1岩溶施工方案 1.1岩溶施工对策 本隧道存在岩溶的可能性,施工中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洞体稳定和施工安全,一般地段按一般隧道组织施工。安全穿越岩溶地段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预报工作,摸清岩溶沿隧道轴线的分布位置、大小、岩溶水流向、压力、流量、补给源等,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溶洞进行处理:一是岩溶水处理,二是溶洞的封填处理,对开挖中已暴露的溶洞,按溶洞处在隧道的位置和大小,实测后,编制封堵方案并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对已探测到的岩溶水,按设计的治水原则,编制治水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见表1.1。 表1.1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表 1.2岩溶预测预报 1.2.1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定性预测。其具体方法及步骤见表1.2.1。 1.2.2地表复查预测

地表复查了解隧道轴线地段的地下水与地表落水洞、断层、泉水暗河的对应关系。查清降雨与地下水位、暗河出口的水位关系,升降时间、滞后时间、变化幅度,查清地下水的补给、泾流、排泄条件,分点绘制Q-T曲线,摸清地下水规律、来源,宏观预测洞身各段可能涌水情况、地下水来源和形成溶洞的可能性。 1.2.3洞内超前钻孔预探预报 超前钻孔是在长、短期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再采用超前探水孔进行验证。在开挖面布置超前钻孔,孔底超出开挖轮廓线外1.5m,因岩溶裂隙管导分布很不规律,探水孔不一定遇到岩溶管道,因此在钻爆破孔时将拱顶和隧道底钻孔加深进行超前探测,孔深5m以上,如遇溶洞,采取超前支护、注浆堵水等措施通过。 表1.2.1 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1.2.4隧底岩溶探查 隧底探查是对事先测绘的地质资料布孔的补充,对岩溶较发育和发育地段进行钻探。通过隧底大量钻探、物探、岩溶调查等综合手段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查明隧底岩溶,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几种预探预报方法外,在隧道施工期间还须加强对地表河床、断裂薄弱地带、已塌陷坑及洞内施工地质等观测,定期提出地质预报和决策建议,为制定岩溶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1.3岩溶地段地下水处理 1.3.1地下水处理原则 对岩溶含水层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l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山西中南部铁路安泽段工程概况

线路自瓦塘站引出,经临县、柳林、蒲县、洪洞至长治,引入京广线汤阴东站,利用既有汤台铁路并增建第二线,经梁山、东平至辛泰铁路范镇站,经莱芜北、巨峰南至日照南站,线路全长1260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089公里,利用既有线增建二线171公里。配套建设与苛瓦铁路、南同浦铁路、太焦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的联络线114公里。本项目衔接南北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日照港口,形成了石太-石德-胶济铁路、邯长-邯济-胶济铁路、侯月-新菏兖日铁路间的一条新的“西煤东运”的能源运输动脉,也是我国东西向路网干线铁路之一,有利于推进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有利于构建山西中南部地区新的煤炭外运和日照港集疏运通道、增强区域铁路网的机动性;有利于密切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区域经济协作,加快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瓦塘至汤阴9标段,线路起点DK378+340,终点为DK416+250(其中长链421.332m),标段全长38.33km。其中路基6.4km,桥梁4.3km/21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12座、中桥7座、小桥1座),隧道26.227km/12座。标段工点详见表1.2.1-1。 序 工点名称开始里程结束里程长度工点规模 号 1 连家庄1号大桥DK378+ DK378+ 265 2(10-24m) 2 燕庄2号隧道DK378+ DK379+ 877 单洞双线 3 连家庄2号大桥DK379+ DK379+ 265 2(10-24m) 4 杏树咀隧道DK379+ DK381+ 2100 单洞双线 5 紫砂1号大桥DK381+ DK382+ 169 2(6-24m) 6 紫砂隧道DK382+ DK382+ 605 单洞双线 7 路基DK382+ DK382+ 281 8 紫砂2号大桥DK382+ DK383+ 153 2(4-32m) 9 贾庄隧道DK383+ DK383+ 400 单洞双线 10 贾庄特大桥DK383+ DK384+ 537 2(16-32m) 11 小水头1号隧道DK384+ DK385+ 945 单洞双线 12 东庄1号大桥DK385+ DK385+ 153 2(4-32m) 13 小水头2号隧道DK385+ DK385+ 600 单洞双线 14 东庄2号中桥DK385+ DK386+ 111 2(3-32m) 15 东庄隧道DK386+ DK386+ 950 单洞双线

山西铁路某站施工安全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参考文本

山西铁路某站施工安全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山西铁路某站施工安全重难点分析及其 对策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太原铁路局辛堡站是南同蒲铁路的既有车站,新建山 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通过辛堡站。在即将完成中南通道建设 项目之际,要对辛堡站接触网进行改造,时间紧、任务 重、安全管理重难点问题十分突出。安全顺利的完成辛堡 站施工任务,对于保证20xx年底顺利通车,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一、辛堡站施工安全重难点分析 1、辛堡站供电方式及相关接触网工程改造。结合中南 通道接触网送电和联调联试节点的安排,主要施工任务是 供电线跨股道架设、区间接触网接入、安装隔离开关、安 装分段绝缘器、相应的接触网改造工程及供电线引上接触

网、拆除部分电连接线等。辛堡站是既有车站,客车、货车、单机及工程车通过频繁,极易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群死群伤事故;辛堡站接触网改造施工停电方式主要是“V停”,邻边一行的接触网上就带有高压,施工人员与带电体近在咫尺,极易引起重大触电事故;站改主要在高空进行,有的是车梯作业,有的是悬空作业,有的是攀登作业,有时作业时间在夜间,时值冬季,诸多危险因素并存,极易发生人身伤害。 2、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房施工。辛堡站新建4座红外设备房,需要在铁路围栏内作业,施工周期较长,存在铁路行车方面的危险因素,易发生施工人员人身伤害事故。 3、电缆沟开挖及线缆敷设。电缆沟开挖及线缆敷设需要在铁路围栏内作业,存在铁路行车方面的危险因素,易发生施工人员人身伤害事故;辛堡站内既有管线及新建中南通道管线在地下纵横交错,有的有标志,有的没有标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石金山隧道不良地段专项施工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石金山隧道左幅(出口段)起讫里程为:左线K176+350~K174+410,长1940m,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最大埋深约436m。其中K175+950~K175+990段为Ⅴ级不良地段围岩,采用S5d 型复合式衬砌,属于不良地质段。 2、不良地段地质情况 围岩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石质较坚硬,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可能蓄积岩溶水,富水性较强。 二、编制依据 1、大丽高速公路27-2A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076-95)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0、大丽高速公路指挥部及总监办相关要求 三、施工准备及计划

2、施工计划 根据本合同段施工总体安排及该段围岩情况,计划一个月通过该段。 四、开挖及支护方案 根据隧道围岩受力条件及前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软岩大变形隧道宜采取短进尺、强支护,环封闭的施工方法。 1、开挖方案 开挖及支护采用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在弧形导坑下部通过增加横向支撑,防止收敛,如局部收敛可采用径向支撑减少围岩变形,为保证衬砌厚度,拱顶及边墙预留沉降及收敛量15cm。 2、支护方案 (1)超前支护参数 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φ42×4的花管,L=4.5m,角度控制在5~15°,环向间距40cm,层间间距30 cm,纵向排距3m,鉴于本段为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小导管注浆压力应通过该岩性的注浆压力在施工中通过压浆试验选择,提高注浆效果。 (2)掘进支护参数 钢拱架采用I20工字钢,钢拱架采用冷弯加工,钢拱架间距60cm,连接板采用厚度不少10mm钢板。工字钢与连接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纵向连接筋采用φ20圆钢,环向间距50cm,连接筋与钢拱架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钢筋网采用单层钢筋网片,网片采用φ8盘圆,15×15cm,径向锚杆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L=3.5m,纵向间距0.6m,环向间距0.8m。喷C25砼27cm,锁脚采用锁脚锚管,锁脚锚管采用φ42×4的花管,L=4.5m,打设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控制在30°左右,打设完毕后进行小导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1~0.2MPa,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每个钢拱架支座位置采用2根锁脚锚管。 前一循环的工字钢与后一循环的工字钢的连接筋要焊接好。网片也要预留一定长度搭接焊好。

山西中南部铁路安泽段工程概况

线路自瓦塘站引出,经临县、柳林、蒲县、洪洞至长治,弓I入京广线汤阴东站,利用既有汤台铁路并增建第二线,经梁山、东平至辛泰铁路范镇站,经莱芜北、巨峰南至日照南站,线路全长1260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089公里,利用既有线增建二线171公里。配套建设与苛瓦铁路、南同浦铁路、太焦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的联络线114公里。本项目衔接南北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日照港口,形成了石太-石德-胶济铁路、邯长-邯济-胶济铁路、侯月-新菏兖日铁路间的一条新的“西煤东运”的能源运输动脉,也是我国东西向路网干线铁路之一,有利于推进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有利于构建山西中南部地区新的煤炭外运和日照港集疏运通道、增强区域铁路网的机动性;有利于密切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区域经济协作,加快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瓦塘至汤阴9标段,线路起点DK378+340终点为 DK416+25(其中长链421.332m),标段全长38.33km。其中路基6.4km,桥梁4.3km/21 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12座、中桥7座、小桥1座),隧道26.227km/12座。标段工点详见表1.2.1-1。 表1.2.1-1 本标段工点表

(1) 线路等级:国铁I级;

(2) 正线数目:双线; (3) 限制坡度:瓦塘?汤阴东6/13%。; ⑷速度目标值:120km/h; (5)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 困难800m \ (6) 牵引种类:电力; (7) 机车类型:客车SS9,货车SS系列、HXD系列; (8) 牵引质量:5000t,部分10000t ; (9) 到发线有效长:1050m部分1700m \ (10)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2.3.1. 地形地貌 线路依次穿越了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吕梁山脉的中低山区、临汾盆地、太行-太岳山构造侵蚀山地(沁潞高原)、豫北太行山山前冲积倾斜平原等地貌单元。横穿的主要山脉有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以黄土梁、峁和深切冲沟为主;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区地形起伏强烈,河谷地段沟深壁陡,其间两大河流汾河和沁河两岸分别为临汾盆地、长治盆地,地形平缓;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地形起伏小,局部出露残丘。沿线总体上地势西高东低,太岳山脉为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吕梁山为本段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555m豫北太行山山前洪 积倾斜平原最低点,地面高程约80m 1.2.3.2. 工程地质 (1) 地层岩性 沿线地层出露较齐全,除泥盆系、志留系地层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第三系 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及煤层。 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低中山区、临汾盆地、长治盆地:盆地、河谷区和山前堆积新生界新黄土、老黄土和第三系粉质黏土、泥岩;山区出露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岩层及燕山期侵入岩,其中石炭系太原组单层煤最厚达6m本溪组有蜂 窝状山西式铁矿,奥陶系中统有膏溶角砾岩。 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覆盖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倾斜平原分布新黄土、黏性土夹角砾土,第三系黏性土、砂岩、粘土岩。豫北鲁西冲积平原上部地层夹软土透镜体。 (2) 地质构造 沿线经过山地和平原,线路经过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甘肃]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01) 二、工程概况 (01) 三、不良地质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02) 四、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5) 五、应急预案 (18) 六、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1)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1、相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图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编《XX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76—95)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12)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布设有两座隧道,分别是XX隧道(后半段)和XX隧道(前半段)。 1、XX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XX省XX县XX乡XX 村东侧。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30-ZK4+725,全长595m,属于石质中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YK4+512-YK5+740,全长1228m,属于石质长隧道。左线纵坡-2.8%;右线为-2.6%。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本合同段隧道范围为右线YK5+120-YK5+740,长620m,左线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一、断层地段处理方案 隧洞穿过断层地段,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和断层活动性以及隧洞轴线和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此外,与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破坏程度、工序衔接的快慢、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得当等,均有很大的关系。 当隧洞轴线接近于垂直构造线方向时,断层规模较小,破碎带不宽,且含水量较小时,条件比较有利,可随挖随撑但当隧洞轴线斜交或者平行于构造方向时,则隧洞穿过破碎带的长度增大,并有强大侧压力,应加强拱墙衬砌,及时封闭。 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 1、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比照松散地层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先拱后墙法;如断层带特别破碎,则可采用马口开挖。 2、如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则宜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施工中注意事项: 1、如断层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应在地表设置截排系统引排。对断层承压水,应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隧洞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其深度宜在4米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

2、随工作面的掘进挖好排水沟,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并安排适当的集水坑。 3、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缩短,并尽快全封闭衬砌,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4、在隧洞断层地段,对钻爆设计作特殊的交底。严格控制各炮眼特别是周边眼的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5、在断层地带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初喷砼,并坚持“宁强勿弱”的原则,加强支护。 6、紧跟开挖面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初期支护的参数及掌握二次衬砌的最佳时间。 二、隧洞涌水处理方案 1、渗水量不大时,采用堵排结合的方法,即加强拱墙衬砌结构,在拱部衬砌厚度外设透水软管与边墙盲沟接通,引水至隧洞两侧沟水;在拱墙衬砌工作缝设纵横向止水条。 2、为防止发生涌水等异常情况,对涌水现象较为严重地段拟采用我集团公司成熟工艺劈裂注浆为基础的综合整治施工技术,即劈裂注浆固结法施工。 工艺流程劈裂注浆固结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通过地质超前钻孔资料,分析断层地质情况。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铁路设计院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铁路设计院 源自西南交通大学吧2014-05-18 【导语】本文档为西南交通大学吧内帖子整理后的文档,是网上难得的关于设计院的切身工作体会,对有意了解铁路设计院的人来说绝对值得收藏。 【贴吧楼主写在最前面的话】我本来一直都是一个潜水者,默默关注着交大吧的喜怒哀乐,但是每当看到贴吧里面很多同学在为毕业找工作忙碌、求助、彷徨的时候,心底总有一丝不安与冲动,当年的我一样经历过类似的时期,有过类似的遭遇或者心情,同样渴求帮助和信息。其实一直都想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写点什么,无奈日常琐事太多,几次提笔都未能成型,最终我还是决定将我所知用尽量简短、通俗易懂的话语写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了,忘记自我介绍了,楼主已经毕业十多年了,目前就职于一家综合甲级铁路设计院,现为基层设计所负责人之一,因为工作性质关系,跟几乎所有铁路设计院都有过合作,对铁路设计院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条件有所了解;后面的文字多数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受上,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如果有失偏颇,请各位嘴下留情。这个帖子打算分为总体情况、专业介绍、职业前景、个人工作体会等几个方面介绍铁路设计院,结合同学们发问的情况进行适当补充。全国范围内铁路设计院总共有十二家,其中综合型设计院为七家,分别为铁一、二、三、四、五院,中铁咨询,上铁院。 一、总体情况 目前,全国范围内铁路设计院总共有十二家,其中综合型设计院为七家,分别为铁一、二、三、四、五院,中铁咨询,上铁院;以上七家设计院均拥有铁路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承担了国内绝大多数的铁路勘察设计和相当份额的地铁勘察设计任务;另外专业型设计院为五家,分别为大桥院、隧道院、中铁工电化院、中铁建电化院、通号院,这五家设计院主要承担铁路某一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任务,下面就上述设计院逐一进行简介。 (一)综合设计院 铁一院位于西安,所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例如已经建成投产的青藏铁路、郑西客专、西宝客专、南疆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西成客专等。铁一院在高原高寒铁路、山区长大隧道勘察设计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可以去百度或者找土木的同学科普下)铁路勘察设计方面较有心得,众所周知的青藏铁路就由铁一院设计,以青藏铁路为主要故事背景拍摄的电视剧《雪域天路》曾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播出,其中就有大段的戏体现铁一院为青藏铁路艰苦战斗的情节。同时,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目前国内第三长的铁路隧道)、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关角隧道(高原第一隧道也是国内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均是铁一院设计,另外还给大家举个例子,2008年汶川地震时,宝成线塌方受损的109隧道,当时抢险现场进行勘察设计工作的就是铁一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