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市区人口分布

温州市区人口分布

温州市区人口分布
温州市区人口分布

地区[7]

常住人口数

(万人)

比重[8](%)2000年2010年

全区合计99.69100100景山街道 3.81 5.47 3.82梧田街道22.3718.0722.44南白象街道 5.87 4.75 5.89茶山街道7.62 5.097.64娄桥街道9.327.919.35新桥街道9.3511.459.38三垟街道 4.17 3.94 4.18瞿溪镇 5.24 5.99 5.26郭溪镇12.3012.0212.34潘桥镇7.347.647.36泽雅镇 2.70 4.70 2.71丽岙镇 3.50 5.32 3.51仙岩镇 6.107.65 6.12

地区

常住人口数

(万人)

比重[7](%)2000年2010年

全区合计74.93100100永中街道12.8419.6017.14蒲州街道 6.759.689.00海滨街道7.009.009.34永兴街道 5.288.387.05海城街道 5.227.15 6.96状元镇8.5117.5911.35瑶溪镇7.219.099.63沙城镇 6.308.658.41天河镇 5.187.21 6.91灵昆镇 2.16 3.66 2.88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8.49--11.33

地区[7] 常住人口数(万人)比重[8](%)

2000年2010年全区总计129.33 100 100 洪殿街道 5.67 5.12 4.39 五马街道8.17 9.83 6.32 蒲鞋市街道9.29 10.17 7.19 莲池街道 3.13 3.89 2.42 广化街道 6.39 6.94 4.94 水心街道7.36 6.79 5.69 南浦街道 6.99 6.51 5.41 南门街道 6.5 6.09 5.03 江滨街道 5.82 4.64 4.5 黎明街道7.63 4.69 5.9 绣山街道7.19 5.81 5.56 黄龙街道10.31 4.79 7.97 双屿镇20.97 8.18 16.21 七都镇 1.08 0.98 0.83 南郊乡8.19 6.39 6.34 仰义乡 6.39 2.36 4.94 藤桥镇 3 2.76 2.32 临江镇 1.46 1.43 1.13 双潮乡0.77 0.91 0.59 上戍乡 2.74 1.4 2.12 岙底乡0.27 0.34 0.21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作者:————————————————————————————————日期: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题号新课标1 中国古代史24 先秦·科技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 心素养。 25 唐代·政治·地方 行政制度 唐代政治;打破常规藩镇的弊端,考查角度新颖。藩镇的积极作用 26 宋代·经济·民营 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 27 明代·外交·朝贡 贸易 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 贸易的贡品。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 中国近现代史28 甲午战争期间·舆 论宣传 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 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 29 五四运动后·道路 选择的争论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 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 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0 中共·在1948-1949 的对外政策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 念。 31 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一五计划 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1953 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世界古代史32 雅典·人文精神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 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 过财富。 世界近现代史33 马克思主义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 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 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 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34 英国·工业革命“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 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 35 联合国成员的变化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 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 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 看,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 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 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 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 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 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 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pdf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二、主观题考点

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 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 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 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 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和文明演 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 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 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 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进行说明。 42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 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 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 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 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 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 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 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 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 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 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 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 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 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 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 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 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 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 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 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 合。) 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 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 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 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主 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 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 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 次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45题改革(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 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 历史意义 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 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全国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 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 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 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 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 分) 这一题以我国1977—1981年我 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 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 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 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 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 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 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 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 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

范文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2011—2017年全国高考 1/ 8

(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精品) 1 2011—2017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 2011 年 201 2 年 201 3 年 201 4 年 201 5 年201 6 年 201 7 年段分专(全国新(全国(新课(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期题课标卷)新课标标卷Ⅰ、Ⅰ、Ⅱ)Ⅱ)Ⅰ、Ⅱ、Ⅲ)Ⅱ、Ⅲ)卷)Ⅱ)24. 西周(卷Ⅰ)(卷Ⅱ)24.分(卷Ⅲ)24. (卷Ⅰ)24.商周古政治对秦 24.西周封制、礼乐制西周重史传时期的政治制度代(1)商周汉统一的分封制统——西周分封制古中时期的政影响(董下的墓与文化认同古代国治制度仲舒的大葬等级代中政一统思规定国治想)制(2)秦中度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40. 中国古代选官依据及认识( 25 分)(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卷Ⅰ) 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12 分)(卷Ⅰ)25.汉代外戚干政(卷Ⅰ)26. (卷Ⅰ)25.西汉(卷Ⅱ)25.汉宋代重史传中央集权的加强代地方吏治统(卷Ⅱ)25.魏晋(卷Ⅱ)25. 时期修史的政治选官制度的性变化(卷Ⅰ)26.唐代(卷Ⅲ)25. 战争(史学理论)汉承秦制(卷Ⅲ)25.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卷Ⅲ)27.宋代历史描述(史学理论)(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8. 清(卷Ⅱ)(卷Ⅱ)27.明代君主 41.明清清君主专制制专制体君主专度的加强——(卷Ⅰ)27. (卷Ⅱ)27.明代明代地方制宦官干政度改革(卷Ⅲ)40.清代 2 3/ 8

最新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部分 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选择题复习建议: 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 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 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 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 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4 刺史监察制度(1-1) 分封制、等级制(1-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 儒家思想(3-1) 25 古代中国文化(3-2) 程朱理学(3-1) 儒家思想(3-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 26 明清经济(2-1) 雅典政体(1-6) 程朱理学(3-1) 宋代经济(2-1) 宋代监察制度(1-1) 27 陆王心学(3-1) 光荣革命(1-7) 海禁(2-1) 科举(1-1) 中央集权(1-1) 28 内阁(1-1) 近代西方科技(3-7) 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2) 近代经济(2-2) 29 君主专制(1-1) 近代民主革命(1-3) 戊戌变法(3-3) 北伐战争(1-3) 甲午中日战争(1-2) 30 民族工业(2-2) 工农武装割据(1-3)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4) 抗日战争(1-1) 抗日战争(1-3) 31 工农武装割据(1-3) 罗斯福新政(2-6) 一五计划(3-3) 一五计划(2-3) 十年探索(2-3) 32 一五计划(2-3) 欧共体(2-8) 雅典民主政体(1-6) 罗马法(1-6) 罗马法(1-6) 33 市场经济(2-3) 斯大林模式(2-7) 1987宪法(1-7) 英国内阁(1-7) 英国两党制(1-7) 34 罗马法(1-6) 欧洲格局(1-9) 苏联新经济政策(2-7) 罗斯福新政(2-6) 经济区域化(2-8) 35 世界贸易(2-8) 改革开放(2-3) 欧元(2-8) 世界银行(2-8)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2-8) 40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3)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2-1) 中西方科技成就(3-3,3-4) 儒学的发展(3-1) 近代人口增长与压力 41 评析“冲击—反应” 评析汉唐地方制度 评析抗日战争 评析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评析“制度构想与实践” 选修一 王莽改革 清末新政 魏晋法律改革 唐代币制改革 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 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I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 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 II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 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二、主观题考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使考生加深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 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 义。(5分) 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 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 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 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 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 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 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 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 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 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 高。 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 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 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 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本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 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 考生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 能力。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 和文明演进的社会热点,对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 题进行了关注,涵盖了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 行说明。 42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 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 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 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 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 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 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 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 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 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 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 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 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 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 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 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 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言之成理。) 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 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 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 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 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 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 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 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 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 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 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 明。(要求:看法具体明 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 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 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 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 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 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 法一定要明确;其次说明时 要史论结合。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考试考点分布表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考试考点分布表

————————————————————————————————作者:————————————————————————————————日期: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中国古代史 年份题量分值选择题问答题 2012年选择6道,24分 问答1道,15分 [政治·24]汉代监察制度 [政治·28]清代内阁体制僵化 [政治·29]古代君主专制发展趋势 [经济·24]汉代抑制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 构变动 [文化·25]宋代市民文化 [文化·27]王阳明心学 [改革·45]王莽币制改革 2013年Ⅰ 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37分 [政治·24]战国时期秦国破坏分封制 [文化·25]程朱理学 [政治·41]汉唐行政区划演变 [经济·40]古代海洋利用与海洋政策 [经济·41]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40]指南针与航海 [人物·48]韩愈 Ⅱ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21分 [经济·25]宋代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区域长途贸易发展 [文化·27]清代市民文化 [文化·28]京剧艺术 [政治·41]明清专制强化 [改革·45]唐代两税法改革 [人物·48]王安石 2014年Ⅰ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27分 [经济·27]清代对外贸易 [文化·24]汉代儒学 [文化·25]唐代儒学 [文化·26]宋明理学 [文化·40]宋应星科技成就 [改革·45]汉代和魏晋时期法律改革 [人物·48]包拯 Ⅱ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分封制与周礼 [政治·27]明代内阁制 [经济·26]宋代纸币交子发展 [文化·25]西晋儒学 [政治·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 [改革·45]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2015年Ⅰ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35分 [政治·25]汉代外戚干政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 南移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 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人物·48]丘处机 Ⅱ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8分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Ⅰ 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经济·25]汉代租佃制与地主田庄 [文化·24]孔子儒学、汉代儒学 [经济·40]清朝中期人口膨胀 [改革·45]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人物·48]高仙芝 Ⅱ选择4道,16分[政治·25]科举制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文化·41]中国古代文明(如四大发

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 距离2017年高考还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的阶段不知道考生们做好了前往高考战场的准备了没有,高考文综考试是一大关,涉及到三个科目,哪一科目失分都是大忌,为了让考生们能够在文综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小编特在下文给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预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12、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