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的绩效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

1、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绩效和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

2、结果绩效论认为绩效就是结果,将绩效解释成“工作结果”或“产出”。典型的代表人物是伯

纳丁。

3、绩效管理的典型模式:“德能勤绩”式、“检查评比”式、“共同参与”式、“自我管理”式。(单、

多)

4、欧文斯最先将绩效考核引入苏格兰,美国军方于1813年开始采用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管理组

织绩效的系统,典型的代表是罗杰斯和布拉雷德。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绩效的系统,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个周期,代表人物安史沃斯和史密斯。斯托里和西森将前两者的观点结合,提出了绩效管理周期模型。

5、1911年,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

6、一线经理是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角色。现实中反馈和辅导是一线经理在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责。主管是大多数基层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

7、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8、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和休斯于1967年提出“目标设置理论”。

9、动机——目标激励模式理论基础源于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

10、权衡激励模式理论基础为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

11、强化激励理论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的强化理论。

12、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最关键的主体。

14、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

15、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基础。

16、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评估指标的来源。(填空)

17、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1938年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納德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

18、现代企业战略研究的起点是美国学者伊戈尔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研究的著作《公司战略》。

19、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视人力为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填空单选)

20.坎贝尔认为员工的绩效有三个主要的决定因素,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技能和动机。(填空单选多选)

21.卡迪、多宾斯和沃德曼提出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分为系统因素和个人因素。

22..基本工资反映的是工作或者技能本身的价值。(单选填空)

23.绩效工资是用来承认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工作行为和成就的工资。

24.员工的福利包括带薪休假、服务和保障、人寿。(单选填空)

25.绩效标准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基础。(单选填空)

26.绩效目标由绩效内容和绩效标准两部分内容组成。(单选填空)

27.绩效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沟通式的绩效辅导。

28.绩效实施结果是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29.书面报告是绩效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式沟通方式。

30.管理者与员工定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是绩效沟通的一种常见方式。

二:多选

1.从管理学视角来看,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2.绩效管理经历的三个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成本绩效管理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的财务绩效管理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绩效管理创新时期。

3.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填空)

4.需要激励模式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5.成本收益理论和绩效管理的关系: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

6.员工的组织公平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

7.工作分析的主体: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工作任职者。

8.战略管理的10个学派

①设计学派②计划学派③定位学派④企业家学派⑤认识学派⑥学习学派⑦权力学派⑧文化学派⑨环境学派⑩结构学派

9.绩效计划的主体: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②直接上级③员工本人

10.被评价者的绩效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个人能力、业绩。

11.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指标名称、指标编号、指标定义。

12.绩效评价体系的特征:完整性、协调性、比例性。

1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时常用的方法:①经验判断法②重要性排序法③对偶比较法④倍数加权法⑤层次分析法

14.绩效评价尺度的类型:①量词式标度②等级式标度③数量式标度④定义式标度

15.沟通的内容包括:1、结果反馈,2、问题诊断,3、员工激励,4、行动计划

16.绩效信息收集的主体:直接客户、总经理、员工、管理者或直线主管、同管理者的部门或管理者的员工有联系的其他部门的经理和员工、供应商等。

17.绩效信息的来源:1、现存的数据;2、临时调查数据;3、初加工的信息

18. 绩效考核的类型:

(1)按考核的时间划分: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2)按考核性质划分: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

(3)按考核目的划分:分为例行考核、晋升考核、转正考核、评定职称、培训考核、对新员工考核

(4)按考核主体划分:分为上级考核、自我考核、同事考核、专家考核和下级考核,以及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立体考核。

(5)按考核对象划分:分为对员工考核、对干部考核。

(6)按考核形式划分:分为口头考核与书面考核、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个别考核与集体考核。(7)按考核方法划分:分为绝对标准考核和相对标准考核。

(8)按考核内容划分:分为特征导向型、行为导向型和结果导向型。

19.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3类

(1)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2)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

(3)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

20.绩效考核主体的类型:1主管2同事3下属4客户5自我6专家(后加考核)

21.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1市场2公司3业务部门4员工

22.生产运营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 1德 2能3勤 4绩

23.绩效反馈根据被考核者的参与程度分为三种:指令式、指导式、授权式。

24.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有四方面:

(1)工作业绩(2)行为表现(3)改进措施(4)新的目标

25.绩效反馈面谈的方法(选择):

(1)贡献型(好的工作业绩+好的工作态度)

(2)冲锋型(好的工作业绩+差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