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揭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揭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揭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揭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揭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

1. (15分)(2018·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教育的新生

陶行知

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

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

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①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

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注】①兆丰花园:近代上海著名的租界公园,现称中山公园。

(1)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

(2)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 (20分)(2016·淮阴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1)开头第一段划线句对老人房间的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女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具体分析。

(4)小说题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

3. (10分)(2017·太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赵忠贤

詹媛

赵忠贤 1964 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除去搞国防任务的五年,一直从事超导研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高温超导体。

超导现象最子由一位荷兰科学家于1911年发现,指某些材料在低于一定的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现象。“假如超导现象能在常温下实现,远程超高压输电将没有损耗,能节省很大电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玉鹏说,医疗中常用的核磁共振仪器,其核心部件就用超导磁体。

在探索十余年后,赵忠贤迎来了第一个科研高峰﹣﹣1987年2月,他带领团队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国际上很多实验室验证了中国的工作,掀起了国际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

赵忠贤因此于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他也成为首次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一成果在1989 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

随后,低谷不期而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在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国内的研究也遇冷,有人转投其他领域,但赵忠贤却坚持要坐“冷板凳”。

“热的时候要坚持,冷的时候更要坚持。”忆及这段往事,他说,“我当时很正常,不痴迷也不呆傻。我认为超导还会有突破,所以才坚持。”

多年的坚守之后,赵忠贤科研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方向上﹣﹣赵忠贤与国内的同行分别打破了国际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的40K以上无铁基超导的“禁忌”。2008年,赵忠贤带领其团队不仅发现了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还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纪录,这项研究又为他贏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他本人则在2015年被授予国际超导领域的重要奖项一 Matthias奖。

在跌宕起伏之间,赵忠贤对“初心”的追逐从未变过,用他的话说:“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

中国的一系列成果发布后,美国《科学》杂志曾发文盛赞:“如果以后再有更多的样品和数据诞生于中国,我

们不必感到惊讶”,“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

然而,任何影响巨大的科研发现都不是随手捡得。两获世界赞誉的背后,是赵忠贤数十年高温超导研究中无数次制备、测试、分析、放弃、再重新开始的身影……

人生至此,本已可安享晚年,赵忠贤却依然坚持着他的高温超导研究,“我如今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凝练学科方向;二是尽我所能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他衣兜里,还时常揣着一个小本,随时记录研究思路。

1987年的美国物理学年会,是赵忠贤一个难忘的记忆。当时只有5个人受邀做特约演讲,他是其中之一。向世界展示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让赵忠贤“感到光荣与骄傲”。

实际上,赴美国做报告前,赵忠贤用的设备还是他自制的“土炉子”。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回忆:“当时使用的是自己搭的设备,数量不够,5个教授只能共用一台设备轮流做研究。”但赵忠贤却觉得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艰苦又快乐,每两三天就有新成果出现”。而他并不介意跟别人共享实验设备,“大家轮流用,还能提高使用率,节省经费”。

后来,在科研方向遇冷时,赵忠贤越发“抠门儿”起来,20世纪90年代,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赵忠贤认定,“有钱的时候坚持,没钱的时候更要坚持”。没有合用的设备,他淘来处理品,自己改装。有些设备老得连零件都买不到了,却还一直作为项目组的基础设备被使用。他说:“别小瞧我这‘土炮’,管用着呢!” 从事高温超导研究数十年,赵忠贤经常被问:“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有时还很辛苦,不觉得枯燥吗?”

“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又能养家糊口,还有比这更理想的选择吗?”赵忠贤说,“就像有人爱打麻符,玩到半夜,是去睡觉,还是接着玩?肯定是接着玩嘛!”对他而言,做研究就像有些人爱玩麻将一样,十分有趣,并不觉得辛苦和枯燥,“我们做科研,每天总感觉更接近真理,一旦发现新现象、做出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就像打麻将的和牌,也有大和、小和,多有意思。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思想再解放一些就好了。”赵忠贤说,在他看来,搞科研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驾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它,而不断创新,则是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他时常勉励实验室里的年轻人“什么都可以做,不怕失败,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

(选自2017年1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高温超导’的年轻一代,不用像我一样坚持 40 年,。给他们十几年时间,就能获得更有影响的成果。

2017年1月9日,赵忠贤,这位在“高温超导”领域卓有成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这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谈到中国超导的未来,他寄望很高。

(选自詹嫒(一辈子都在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国际物理学界在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国内的研究也遇冷,有人转投其他领域,反衬出赵忠贤甘坐“冷板凳”的可贵。

B . “抠门儿”一词,贬词褒用,表明赵忠贤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改装处理品,废物利用,体现了一代科学家的勤俭节约和创新精神。

C . “如果以后再有更多的样品和数据诞生于中国,我们不必感到惊讶”,美国《科学》杂志的盛赞表明赵忠贤数十年高温超导研究已获得国际的认可。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自从荷兰科学家发现某些材料在低于一定的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现象之后,赵忠贤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

B . 赵忠贤在超导领域的成就,一方面与赵忠贤“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有关,同时也离不开团队精诚合作的力量。

C . 赵忠贤以打麻将和做研究类比,形象地说明了做科研和打麻将一样,只要有热情、感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枯燥。

D . 人到晚年,赵忠贤的衣兜里,时常揣着小本,随时记录研究思路,这处细节是为了说明赵忠贤也不免年龄造成的记忆力下降的困扰。

E . 赵忠贤的科学研究有成功,也有遗憾。设备是自制的“土炉子”、经费有限、思想不解放,这些都是制约科研成果的不利因素。

(3)阅读全文,你觉得赵忠贤身上有哪些令人敬仰的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4. (17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lǎn坎坷不顺)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有删改)

(二)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令与诸子游②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B . ①商隐既为茂元从事②既克,公问其故

C . ①未几病卒②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D . ①仲郢坐专杀左迁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补太学博士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 楚以其少俊皆以美于徐公

C . 今也不然屋舍俨然

D . 师行而粮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A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B . 能谤讥于市朝

C . 不宜妄自菲薄

D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无非事者

B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 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 . 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调

C . 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 . 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商隐凭才能受人赏识。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让他做自己的幕僚;王茂元爱惜他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 .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导致仕途不顺。

C . 李商隐为官刚直廉洁。出任广州都督期间,曾有人暗地里送他金子,他以自己不是怕人发觉而是不轻易接受为由拒绝了。

D . 李商隐在古文写作方面有成就。他自幼便能写文章,和温庭筠、段成式同时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但在文思方面,不及温庭筠的清雅秀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②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5. (7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东湖四景其一

(元)杨载

朝来千骑出城闉,为向东湖踏早春。素练幂①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戏水滨。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注】①幂:罩。

(1)“海鸟忘机戏水滨”中的“忘机”是指________,借以表达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6. (8分)(2016·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③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生乎吾后,________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________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⑧君子之交淡如水,________。(《庄子?山木》)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3分)

7. (2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 . 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 . 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 . 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 . 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8. (2分) (2020高二上·中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我们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的宗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 . 武汉某商务公司老板王某谎称能帮人走关系拿购房指标为由,先后诈骗13名购房者共120余万元,近日被硚口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C . 如果从制度上让权力不自由,同时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权力才可能不敢轻易胡来,至少在一切有阳光照见的地方不敢公然胡闹。

D . 一位妈妈曾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送给她姐姐,如今女儿长大到15岁了,把她当作仇人,整天哭闹,闹得家里日夜不得安宁。

9. (2分)下面的哪一句不能加上“对”字()

A .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提倡变法当做他的一大罪状,()他充满了恐惧和仇恨。

B . 他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检查,()手术前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也做了准备。

C . 这篇小说通过()知识青年小强的细致描写,刻划了我国青年一代的新人形象。

D . 每一个人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这样做。

10. (2分)(2017·淄博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节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①________,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②________,所以春节才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

11. (5分) (2018高一上·铁山港期中)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席勒说:“自然是燃烧和温暖诗人灵魂的唯一火焰。唯有从自然那里,他才得到他全部的力量;也唯有向着自然,他才在人为地追求文化的人当中发出声音。”

对于以上这则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5-1、

5-2、

6-1、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3分)

7-1、

8-1、

9-1、

10-1、

11-1、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