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喝酒与肝脏

喝酒与肝脏

喝酒与肝脏
喝酒与肝脏

喝酒与肝脏

生命的奥秘最后一节课讲的是关于肝脏的知识,其中提到了肝脏与饮酒的关系,对此十分感兴趣。因为同学聚会什么的不可避免的会喝酒,如果懂一些肝脏的知识,我相信是大有裨益的。

课上所讲的喝酒的人分为三种:喝酒脸红的,喝酒脸白的以及喝酒出汗的。通过课上所讲以及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对这点作了深入的了解。

喝酒脸红的人:很多人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脸红是由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引起的酒精经胃肠道的吸收,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活跃的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脱氢氧化为乙醛。氧化后的乙醛还可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进一部被氧化为乙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直接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喝酒脸白的人: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喝酒出汗的人: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课上老师称之为“酒司令”),因为这种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那么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要注意的是,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接着我在查阅了究竟对肝脏的影响,具体如下: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长期饮酒会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据统计:每天饮80-120克烈性白酒,持续10年以上,90%以上的人会出现脂肪肝。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主要是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使肝细胞膜表面的脂质成分过度氧化,从而破坏了肝细胞膜。进一步发展,会使肝细胞内的微管和线粒体等结构都受到破坏,肝细胞肿胀,坏死,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酒精不但可以损伤肝细胞,还可造成肝脏毛细胆管的损伤,或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造成肝细胞和毛细胆管的炎症,使血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酒清对肝脏的

危害随着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按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