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3.48 MB
- 文档页数:50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开发与管理模式研究——以临沂市滨河景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城市压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临沂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临沂市政府大力发展滨水游憩产业,打造了一批滨河景区,如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沂水风景区、沂河源头等。
然而,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景观设计不够合理、配套设施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影响了滨水游憩空间的游客体验和管理效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以临沂市滨河景区为例,探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开发和管理的模式,提出合理的建设和管理策略,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文献调研:对国内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发展和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从政策、规划、设施、管理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
2.实地调研:以临沂市滨河景区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和管理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游客、居民和管理者的意见。
3.数据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对临沂市滨河景区的游客流量、旅游收入、景区管理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发展和管理情况。
4.模式探讨: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探讨临沂市滨河景区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提出合理的建设和管理策略,为其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临沂市滨河景区的发展和管理模式,以及其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开发和管理经验,探讨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建立临沂市滨河景区的发展和管理档案,获取滨水游憩空间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摘要:河道是城市空间格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因素,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现、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景。
积极开展对河道滨水环境的提升与整治工作,是近年来各个城市的首要城建计划。
如何利用好河岸空间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便成为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对城市河道中高差较大的河岸改造进行了探究与摸索。
关键词:高差处理滨河景观活动型城市河道随着现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提出,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改善城市形象,带来城市活力,更能切实的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1],达到创造城市美好人居生活的目的。
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向往,带着逐水而居的深层基因,人们始终存有观水、亲水、戏水的精神需求。
而城市内河往往由于周边地块的建设,使得滨水空间局促、河道线型生硬、水与岸之间存在高差,多出现陡坡和直立挡墙的驳岸形式,既不亲水、也不生态。
这就要求河道整治工程中提前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景观效果最大化去解决人与水的关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高差设置合理的驳岸形式,创造与河道环境相匹配的活动场所。
梳理河道水文情况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各项水文资料进行了解与梳理,组织多次现场踏勘,目的是明确河道功能,必须满足防洪要求,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提升水环境。
除了防洪排涝,河道是否承担航运、水源等功能也尤为重要。
其次,必须在明确了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水质、地下水、降水、蒸发量等水文基础资料后,结合河道现存问题去切实提出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手法滨河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可以理解为是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如果存在2m以上高差,就变得很难利用,会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点。
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立驳岸挡墙:这类手法一般用在城市用地极为局促且高差大的河道中,多结合墙面浮雕或景观护栏,来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这样与“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关系就非常密切,而这两门学问正是现代景观学容中的核心容。
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等;有海的城市——、威海、等都成了中国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笔者有幸从1998年至今与美国著名景观公司——EDAW公司一起规划、设计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通过近4年的跟踪设计,参与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指导诸过程,对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就简述这些体会,以供同行指正。
1 规划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有它特定的前提,它是在市东区——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根据此总体规划思路,考虑金鸡湖本身的旅游开发功能及土地开发收益平衡,最终确定将全湖及周边沿湖地区分为8个区(图1、2),具体功能见下表:图1 园区中轴线布局图2 金鸡湖分区图在确定了分区之后,才能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如“城市广场”区中的进一步商业建筑群景观规划(图3),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图3 城市广场区的景观规划2 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
景观滨水看台设计说明报告1. 项目背景和概述本次设计项目名为"景观滨水看台",旨在为滨水地区提供一个供人们休憩、观赏景色的公共空间。
该空间将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绿化植被的引入,以打造一个美丽、舒适的滨水风景区。
2. 设计目标和原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突出环保理念。
- 利用地形和植被,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 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3. 设计要点和方案3.1 基本布局- 采用曲线形状的布局,以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和观赏性。
- 根据地形起伏,设计不同高度的观景台和楼梯,方便人们观赏景色。
- 将滨水区与室外休闲区分隔开,以满足不同活动需求。
3.2 植被规划- 结合周围自然环境,选择多样性丰富的本地植物。
- 在观景台四周设置花坛,种植各种花草,增加视觉效果,提升空间的美感。
- 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要考虑分层感,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3.3 功能区划- 设计观景台,可供人们远眺滨水风景,或观赏周边自然生态。
- 设置休闲区,提供供人们放松、交流的空间。
- 设立儿童游乐区,为家庭提供可供孩子玩耍的场所。
- 设计户外健身区,提供运动设施,鼓励人们进行户外运动。
4. 材料和装饰设计4.1 材料选择- 主要选用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木材、回收利用的混凝土等。
- 采用耐候性好的材料,如耐腐蚀的金属和抗风吹的玻璃。
4.2 装饰设计- 在观景台设置亭子或伞棚,为人们提供遮阳、避雨的设施。
- 利用彩色玻璃、壁画等装饰元素,增加空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 合理利用照明和灯光设计,使夜晚的滨水看台更加美丽而浪漫。
5. 环保措施-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为植物浇水及其他用途。
- 选择低耗能的照明设备,采用太阳能照明等可再生能源。
- 设立垃圾分类桶,鼓励人们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6. 安全考虑- 在观景台设置栏杆或护栏,确保人们的安全。
- 设计合理的通道和楼梯,保证人们的顺畅通行。
城市滨水公园空间设计要点摘要:城市滨水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对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城市滨水公园的特点为出发点,从亲水性设计、生态美学、场所精神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滨水公园;亲水性;生态;场所精神Study on Landscape Space Design of Waterfront City ParkAbstract: The waterfront city park, it ha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for the city image shaping because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front city park, the landscape space design was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near water design,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genius loci.Key words: waterfront city park; near water; ecology; genius loci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使城市滨水景区的开发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热点。城市滨水公园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特别是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展现经济实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公园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因其在城市中具有开阔的水面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滨水公园具有滨水和公园的内涵,因而它具有亲水性、生态性和需求多样性的特点。1亲水性设计城市滨水公园的滨水环境决定了它具有与其他地形环境不同的多种特点。由于人类天生都有亲水情结,而城市滨水公园能为人们提供这样一个亲水的开放空间,让人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亲水活动中,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和参与的乐趣。因此建立亲密和谐的人水关系是滨水景区设计的首要原则,需要贯彻到实践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人们对城市滨水公园的要求除了一般公园绿地的休闲、娱乐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亲水、近水、赏水、玩水的需求与渴望[1]。因此亲水性是城市滨水公园最重要的特点。在现有的许多城市滨水公园中,设计者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亲水性需求,对使用者的行为习惯、文化嗜好漠不关心,一些亲水设施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如亲水平台、亲水码头、栈桥、沙滩等建设简单,景观要素单一,缺乏良好的视觉通道及行为通道与亲水建设取得联系,导致空间视觉形体组织的硬化,脱离人性化功能。1.1岸线形态的亲水性设计岸线是城市的风景线和游步道,也是最佳的驻足观景点。岸线的形状、砌筑方式、材料的色彩与质感都与景观效果有密切的关系[2]。岸线设计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因此我们在设计岸线时一定要保证亲水性,使人们无论在哪儿都应能看到水面和接近水面;另外在设计岸线时还应保证安全性,使岸线能满足防洪要求和保证人的安全。城市滨水公园的岸线设计要尽量尊重自然,避免岸线过于机械和单调平直。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水体自然流畅的形态,并结合岸线转弯处,岸线凹入处、河流汇合处、水中的沙洲或小岛等主要节点进行平面布局设计,突出景观的变化。适当设立二级平台或台阶、踏步等方式,丰富公园的空间层次。在具体选择岸线形态时,还应该考虑与实际的功能相结合。当岸线形态曲线向内部凹进的时候容易形成聚心的心理感觉,适宜设置滨海步行道和营造视觉和活动的中心点,如小广场和观景平台等。折线的岸线形态增加了岸线长度,可以利用其围合的空间作为一些水上运动(如游泳、潜水、游船等)的场所[3]。1.2护岸的亲水性设计护岸是用于保护河岸和堤防免受河水冲刷作用的构筑物。因此护岸是亲水空间实体环境设计的重点,也是构建亲水性与安全性的重要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良好的护岸形态可以引导人们接近水面,促成深层次亲水活动的发生。有利于亲水的护岸形态主要与护岸的平面形态、断面形态及护岸材料有关。在护岸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天然的护岸材料,做成自然的缓坡或阶梯,并用绿化进行护坡和美化,以便于满足游人的亲水要求。防洪和近水、安全和亲水是景观设计者设计中必须处理的矛盾[4]。1.3亲水设施设计亲水设施是指游人在进行亲水活动过程中能利用的设施。这些设施或场所是游人在亲水活动中利用率最高的设施或场所,它们的设计是否符合游人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游人对滨水空间的体验。因此我们要注重亲水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使它们能真正满足游人亲水、近水、赏水、玩水的需求与渴望,让城市滨水公园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优美景观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最佳场所。2注重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美学滨水公园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滨水公园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能使游人欣赏到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还可驻足聆听流水声、波涛声、汽笛声和海鸟鸣叫等,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城市滨水公园由于是水陆生态系统交汇的地区,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滨水公园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城市滨水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有的地区滨水公园的设计却只追求形式美,以简化的人工绿化代替水岸自然植被,大量引入所谓“名花异木”的外地物种,从而破坏了原本丰富多样的滨水环境,影响了本地水岸植被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稳定性,有时甚至会导致整个滨水生态系统的崩溃。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与滨水自然环境、人与滨水人工环境、滨水自然景观与滨水人工景观的关系[5]。当今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首先应当注重水质的净化、水体与陆地驳岸的连通性和水岸绿化等生态基础建设上,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筑、硬质驳岸、小品为主的造景上面。我们在进行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创造性保护”。我们要首先注重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通过植物的种植配置,解决保护水质、水土流失等问题。通过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岸上草本、灌木与乔木群落,维护本地植被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稳定性。在滨水公园的环境设计中适当做一些软处理,如可作植物种植型驳岸、草石型驳岸、滩涂型驳岸等,这样既软化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硬质景观,也有利于滨水环境生态植物良性发展[6]。总之,滨水公园的规划应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和整体和谐发展。3强化城市滨水公园的场所精神每一场所由两部分构成,即场所的性格和场所的空间。一个场所就是一个有性格的空间。两者是互为依赖而又相对独立的。通过个性化的空间创造,强化场所精神。场所精神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7]。滨水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容纳着城市一定区域内居民的大量就近户外活动,这些活动多以自发性或是社会性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主,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社会文化背景、性别特征的活动主体,人们的活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选择性以及模糊性,活动过程中总是以不同需要和感受,选择适宜的活动空间,因此滨水公园是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及娱乐休憩的场所,其场所意义不言而喻。滨水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特殊地段,承载着一个城市阶段的记忆,代表着每一个城市的不同的特色,因此每一个城市的滨水公园设计都应该是不相同的[8]。现在许多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模仿、抄袭现象比比皆是,使建成的滨水公园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和地方特色,使滨水公园原有的风貌特色和历史文脉遭到破坏,变成没有个性、识别性和内涵、一个失去记忆的地区。因此,我们在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人性化需求、强化滨水公园的场所精神,精心设计成让全社会都能享有的魅力空间。我们在规划时须重点考虑为市民创造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如亲水平台、体育活动的空间、儿童娱乐场地、花火燃放场地、龙舟比赛观看场地、垂钓区等。充实、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休闲空间变得主动、积极,并富于教化意义,成为有活力的人的空间。城市滨水公园设计中还可预留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歌唱、健身、交谊等的场地,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也使得城市滨水公园的场所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参考文献:[1] 郭红雨,蔡云楠. 山水之间的景观塑造——山地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研究[J]. 华中建筑,2003,21(6):77-79.[2] 王利光, 葛幼松. 镇江滨江景观带的旅游开发与建设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62-1363,1393.[3] 高玉军. 现代城市区域公园细部人性化设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4] 何晓佑,谢云峰. 人性化设计[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5] 汤晓敏,王云.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3):182-188.[6] 杨子辉. 城市生态化滨水休闲空间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5.[7] 曹国媛.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4.[8] 曾爱华. 浅析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J]. 广西城镇建设,2009(9):104-107.。
基于空间句法下农村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研究与优化———以潮安龙湖古寨为例陈文纯,王玥*,李晓敏(珠海科技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随着我国水美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化,农村滨水生态景观空间作为水美乡村建设的重点,对研究其景观空间的利用效率与活力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借助空间句法理论,选取连接值、深度值、全局集成度、选择度及局部选择度5项指标数据,对龙湖古寨滨水步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龙湖古寨滨水步道连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探究龙湖古寨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利用情况。
结合实地的现状勘察,总结龙湖古寨滨水生态景观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农村滨水生态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空间句法;熵权法;滨水生态景观空间;滨水步道;优化策略的手段来研究空间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为空间设计的科学性提供了一系列量化描述空间拓扑形态的参数[3-4]。
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是空间-运动-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城市空间的形态会单向影响城市功能与交通流量,而城市功能与交通流量又相互作用影响。
在空间句法理论中,普遍适用于乡村空间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构建轴线模型进行轴线分析。
轴线模型是通过直线段来描绘空间的形态,并提取其连接关系转译为空间句法可以识别的拓扑关系,主要强调视觉的影响,因此轴线是对视觉空间的简化。
以探究龙湖古寨滨水步道的连通性为切入点,采用轴线分析的方法对滨水步道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龙湖古寨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利用情况。
1.2.2熵权法。
熵权法是从客观层面上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进而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占比情况,各指标的变动及选择都会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该方法能避免人主观臆断地决定各指标权重[5]。
本研究运用熵权法对龙湖古寨各滨水步道的信息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客观地获取该区域信息量影响最大的分析指标,以此得出龙湖古寨滨水步道的各指标权重,根据所得数据指标配比情况分析,构建该区域滨水步道连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得出各滨水步道连通性的综合指标,以综合得分的形式对龙湖古寨滨水步道进行综合评价。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22*******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收稿日期:2006206226作者简介:刘俊杰(19822),男,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75龙明东(19592),男,副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刘俊杰 龙明东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及亲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滨水空间,模式,规划设计,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选择城址有“靠山傍水扎大营”的古训,古代建城之所以要靠近水体,主要出于人类生活对水的依赖,无论中外,此理相通,因此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
中国沿海城市的首先崛起,却已超越了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
从边际论可知,是由于它处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冲突的边缘。
也正是由于它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水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丰富,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影响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
因此,在规划中,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纳入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规划中。
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滨水景观的设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面临的挑战与经验回首城市发展的历史,滨水城市有着引人注目的一页。
文明古国发源于水滨,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是因借水而得以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
当滨水区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开发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的码头、千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3 李家村服装城的改造模式城中村的改造采取哪种模式,还要“因村而异”。
根据李家村服装城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建议使用以下模式:李家村服装城改造项目总投资较大,建议采取开发商主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