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

  • 格式:ppt
  • 大小:19.10 MB
  • 文档页数:7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说路疑无而实 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 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吹着箫打着鼓。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 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 社的日子。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 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渲染出了农家丰收 后的欢乐气氛。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峦重叠, 溪水曲折,似乎让 人怀疑前无路径, 不料柳暗花明之处 又一村。豁然开朗, 村舍俨然。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这首诗揭示了封建社会 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 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 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 意义。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孤独的慨叹 2、生之短促的感喟 3、怀才不遇的哀伤
封人 建类 士摆 子脱 共不 同了 的的 命命 运运
天 地 人——孤独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 jì)北楼, 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燕国的国都,今 大兴县。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为了使 燕国逐渐强大,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 广招贤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 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 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
念:想到。 远和空间的广大。
涕:指眼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然:悲伤的样子。
诗意: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 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 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 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 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 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 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背景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十九 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 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 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 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 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 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青少年时轻财好施, 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 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 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曾 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 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 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 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 被县令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反对唐初靡 丽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他的一些诗,风格苍凉 激越,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前驱者。其存诗共100多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 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其诗风 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诗思想充实,语言 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 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写景
登 飞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无坚 私定

无果

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畏 断
议论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陆 游
西 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 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 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 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 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 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 等。
诗意: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 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若:如果。
拄:拄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闲乘月:趁着月 夜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 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 随时敲开你家门。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一句诗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1)观察事物, 解决问题,要站 得高,看得远, 否则会被眼前的 小事所羁绊。 (2)人不能只 为眼前的利益, 应该放眼大局和 长远。
主题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 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过去。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些重视人才的
贤明君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 礼贤下士的圣君。
诗意:往前看不见古代招贤的圣 君,向后看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写 景
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
千寻:极言塔高。形容 高耸。
闻:听。
夸张
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 望见旭日东升。
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 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 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 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陆游
豚:小猪,这里 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 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 也会宰鸡杀猪。
造化钟神秀,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 阴阳割昏晓。 中在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
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 决眦入归鸟。 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凌绝顶,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一眼 一览众山小。 望去,看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
渺小。
体悟诗情
赞美泰山; 热爱祖国河山; 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 峰,胸怀博大,敢于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显示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和远大的抱负。
《望
岳》
——杜甫(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初见泰山,欣 喜、惊叹、仰 慕之情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 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虚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实写,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望
岳》
——杜甫(736年)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 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 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 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 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 村生活的情感。
首联:农家——丰年足食物
游 山 颔联:村外——景色优美 西 村 颈联:村内——民风古朴
尾联:希望——随时做客
无喜 限庆 向欢 往悦
你知道下面的对联在写谁吗?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 ——杜甫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自唐以来,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 史”,他本人也被称为 “诗圣”。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论 不畏浮云遮望眼, 眼:视线。
抒 情
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
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
决策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 站在山的最高峰。
2.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 加上“不畏”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在政 治上高瞻远瞩,不畏 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望岳 ——杜杜 甫甫((773366年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曾层云, 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为《望岳》,但全 诗没有一个“望”字,而 其实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 具体分析。
2、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 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 流露出了诗人怎么样的思 想感情?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 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 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 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 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 使它凭添了几分神 秘与深奥。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 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 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 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 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 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 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 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 歌咏泰山的名篇。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因推助张俊北 伐,被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 激愤不平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 意冷。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使 他产生了无限的欣慰之情。“慷慨心犹壮”的 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 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游山西村 陆游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乐游园歌》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15
诗人情怀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 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 人生的孤独感 。
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的绵长
登楼眺望, 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孤单悲苦)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 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 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 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人等攻陷营 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 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 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派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 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 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燕昭王 为广招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极度苦闷忧愤,慷慨 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望
岳》
返回
——杜甫(736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 誓言。
解读诗意
岱宗夫如何? 泰山啊怎么样了呢?它横跨齐 齐鲁青未了。 鲁大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 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 耐人咀嚼。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 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 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 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 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 [yín]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 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 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 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 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 《登飞来峰》这首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 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 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 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 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 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 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 向。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风格。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望岳
— 杜 甫(7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