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万公顷)

云南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万公顷)

云南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万公顷)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大雾、雷电、冰雹、暴风雪、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及所属各单位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及所属各单位造成的损失,为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3 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灾减灾为中心,科学应对灾害,不断提高*****及所属各单位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身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努力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等工作。 (2)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抗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实行各级行政责任人负责制,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 发生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3)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服从广西区政府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重。抢险救灾工作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保证工作安全、保证抢险救灾质量。 1.4 应急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22-24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14 班级:0605 时间:20xx年6月6日 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目的:利用四川丹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让学生了解灾情实况、援助实况,以及党中央对灾区的深情关怀。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 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

主要内容: 一、四川丹巴灾情(网络资料并向四川丹巴罹难同胞致哀) 二、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是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造成泥石流的地层一般是第四纪残坡积地层。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原因 (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 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 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 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关。 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 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泥石流 (1)类型:包括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 (2)分布 ①分界线: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 ②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③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 (3)原因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 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相结合。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部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基建领导

2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处臵工作组 (1)运行响应应急组:由发电部人员组成。 (2)继电保护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继电保护专业组成。 (3)电气专业应急组:由电气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4)公用系统应急组:由发电部化学专业、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5)机务专业应急组:由机务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6)热工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热工人员组成。 (7)物资保障应急组:由计供部组成。 (8)后勤、医疗保障组:由总经理工作部组成。 (9)消防救援组:由保安队员组成。 (10)安全保障组:由公司三级安全网络组成。 (11)保安救援组:由保安队组成。 (12)通讯保障组:由工程设备部继保专业组成。 (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中国滑坡_泥石流分布现状分析

中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现状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的了解。和对滑坡.泥石流的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对滑坡.泥石流异同特点的分析以及怎样去防等等的讲述,呼吁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原因依据防 一.滑坡泥.石流的简介 汶川特震给我国造成了严重损失地震过后连续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和滑坡自然灾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众所周知发生在我国甘南地区的“舟曲泥石流”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我们人类要沉痛的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泥石流式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常对山区的城镇村庄铁路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 当泥石流发生时洪流中有大量泥沙石块混合成一股黏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沿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其中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大于10%.有时高达80%_.流速一般为5~7 m/s,有时高达80 m/s.泥石流因流速快黏度大其侵蚀搬运堆积过程特别迅速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可将数十万立方米至数千万立方米土石搬出沟口并摧毁或掩埋沿途房屋道路农田及一切工程设施造成重质灾害所到之处良田变荒漠房屋变废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

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剥皮”等根据滑坡体的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l×l05m3.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x105~1x106m3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x106~1x107m3.巨型滑坡滑坡体积大于1x107m3.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分为4类.蠕动型滑坡人们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的滑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滑坡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三个必要条件地质条件它是泥石流形成的因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有些岩石很容易风化破裂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固体物质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地貌条件主要是地形倾斜度的大小实际考察得知倾斜度必须大于15。.才可能发生泥石流而倾斜度越大泥石流带来的灾害越严重水源条件它是泥石流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主要来源于暴雨和融雷造成的 洪水水流的流量和速度越大灾害越严重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滑坡灾害频繁出现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部结构遭到破坏并发生变化原有的结构面裂松弛地震同样使地下水也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

企业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 企业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指结合我公司实际; 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

然灾害而危及公司与工厂及员工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一)公司与工厂各部门职责。公司与工厂员工在负责人统一领导下,成立由祖军任组长,分管行政负责和各办公室组成的工作小组。 1、在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 2、监督、汇总和收集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暴雨、干旱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成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尤其是强降雨(大到暴雨或者大暴雨)及连续降雨,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冰湖溃决以及冰崩、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被较差的山区,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历时短和破坏力极强。 在我国,山体滑坡的发生类型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西藏等地,秦岭-大巴山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区;另外,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以及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于滑坡易发和多发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山区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发生之前有征兆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虽然是一种突发的、破坏力极强的灾害,但常常有一些前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灾害是否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 对于泥石流是否发生,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如果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另外,沟谷深处天色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者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前兆一般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缝隙,表明已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 科学防范是关键 为避免遭遇山体滑坡,在山体滑坡多发季节,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不要在大雨后或者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雨季时不要在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 当正处于滑坡体上时,要向两侧稳定地区等安全地段转移,不得向滑坡体的向上或者向下方向跑。当处于滑坡体或者遇到高速滑坡时,可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与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其他素材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其他素材鲁教版必修2 1、台风的命名 19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为风暴命名,不过当时的命名比较随意。为了便于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由这一带易受台风影响的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经批准后循环使用,一共是140个。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各提供了10个,中国大陆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该方案从2000年1月l日开始执行。如果某个台风惹下大祸,有关成员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出换名申请,把坏名字踢出名单。至今被踢出名单的已有四个,比如01年给新加坡带来强风暴雨的“画眉”和03年引起广东、广西损失惨重的“伊布都”。05年10月2号,台风“龙王”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台风委员会第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踢出台风名册,并要求我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供台风委员会第39次届会审议。06年的世界气象日,中国国家气象局“我给台风起名字”征名活动正式启动,现已征得台风名字1万多个,其中还有人建议用“黑旋风”李逵来命名台风。目前得票居前三位的是:哪吒、凤凰、嫦娥。 2、十大自然灾害都包括哪些 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3、四川汶川地震成因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12日发生里氏7.8级地 震,宁夏、云南、重庆等10多个省区市以及越南和泰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中外专家和机构对此次地震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熟悉,5月上旬刚去过汶川地区。他分析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说,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的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 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告诉新华社记者,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和选矿厂财产安全,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处理,把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减轻到最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等,制定本制度。 (一)术语解释 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二)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选矿厂全体职工都负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公司自然灾害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三)应急准备 1、宣传自然灾害知识,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 次自然灾害知识的培训。

3、每年组织1 次自然灾害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四)灾情信息管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各级部门对于本部门在突发的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应急响应灾害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员工和财产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 (六)恢复重建灾后,领导小组组织核查灾情,开展灾情评估,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 (七)对外沟通与协作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其他单位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 (八)奖励与责任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公司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方案设计及应急预案概述

实用标准文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方案及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高效有序的做好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员生产、生活安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特制定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办法,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甘肃引洮二期总干渠四标段工程区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 四、工程概况 本标段位于景家~17#洞进口(井儿湾)控制段末之间,渠系桩号为总干17+330.36~22+044.48,标段渠线长4714.12m,含总干16#洞身段17+330.36~20+490.98长3160.62m,7#井儿沟退水闸、1#宏伟斗和2#曹沟斗分水口、6#井儿沟渡槽20+517.48~20+592.48,总干20+592.48~20+622.48井儿沟暗渠(含后渐变段长10m),总干17#洞身段20+622.48~22+044.48长1422m,11#下渠通道(兼施工7#平洞)等。 五、应急组织体系 考虑工程所在位置的气候、水文、地形等情况,为确保工程安全

完成,保证人员、财产的安全,按照“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救援抢险组、预警信息管理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援组、善后处理组。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刘东利 副组长:冯进李苏丹 成员:刘振武席学安李文波苏玉川胡耀华吴正生林世武 (一)、灾害发生后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灾害情况,调配应急资源,制定应急措施。 (二)、组织各专业组开展工作,组织救援力量,有危及周边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撤离,超过责任范围或能力的,及时请求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支援。 (三)、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灾害情况。 (四)、确认和宣布紧急状态接触,结束应急行动。 (五)、组织配合进行灾害调查,分析、判断成灾原因。 (六)、进行善后处理 (七)、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修改应预案。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五个专业组,分工负责以下各方面应急救援工作。 (2)救援抢险组职责 组长:李苏丹 成员:鱼浩陈林

洪涝灾害情况汇报(初报)

关于洪涝灾害情况汇报(初报) 2020年X月X日08时~X月X日08时,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我县出现了持续性的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大部过程累积雨量100-250毫米,局部300-400毫米;累积雨量250毫米以上的乡镇有XXX镇、XXX镇、XX 镇。经融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批准,决定自X月X日21时起启动融安县防洪Ⅳ级应急响应XX县气象局提升XX 县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为(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一、受灾和损失情况(累计经济损失XXX万元) (一)受灾人口情况:受灾人口XXX人,转移人口XX 人,其中分散安置XX人,需紧急救助人口XX人,无人员伤亡; (二)房屋受灾情况:农房倒塌X户X间,严重损坏X 户X间,一般损坏XX户XX间。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 万元。 (三)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XX公顷,成灾面积XX公顷,绝收面积XX公顷,(包含金桔、水稻、玉米、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预计经济损失XX万元。 (四)基础设施受灾情况:

1、交通受灾:XX镇主要干道X条,XX处塌方受损XXX 立方米,道路塌方预计经济损失XX万元;桥梁损毁1处,预计经济损失XXX万元。合计XXX万元。 2、电力受灾:XX镇X处、XX镇X处塌方,需要处理。供电抢修车辆受阻,有约XX个台区变压器故障停电,现已恢复通车。 3、通信受灾:XX、XX通讯中段。 二、工作措施 灾情发生后,XX县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应急管理、自然规划、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到受灾乡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受灾群众开展自救,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受灾情况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五单元第2讲_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第2讲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19·徐州阶段性测试)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则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A.暴雨、高温B.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D.沙尘暴、寒潮 解析图中西部地区地质灾害指数大而华东地区限电指数大,可以理解为夏季暴雨多,高温使用电量大造成的。 答案 1.B 2.A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19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19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 读图回答3~4题。 3.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19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A.1年B.3年 C.5年D.7年 4.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牧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3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19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4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 答案 3.B 4.C 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6.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 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 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解析图中显示该地该种气象灾害是干旱,且主要表现为春旱。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可能是华北地区。而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可直接从图中分析出,但应注意华北地区春季正是农业耕作后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是常年性原因。 答案 5.B 6.D 图Ⅰ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Ⅱ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发生图Ⅰ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2019-2020年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 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1.种类齐 2.分布广 3.危害大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产物。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l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l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即在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质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破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东莞有限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切实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防止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2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台风、大雾、暴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紧急情况的现场应急救援、防范和处理工作。 3 依据及参照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3.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3.6《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 3.7《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 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机构组成 成立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施工现场应急响应工作。应急组织机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及分部负责人组成(自然灾害应急组织机构见附件1)。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由人事行政中心负责。 4.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主要职责:负责事故救援的整体、全面指挥;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工作;负责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负责所需救援物资的落实;负责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等。 4.3应急指挥部职能: 1)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自然灾害应急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制度和规定。 2)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应急响应级别的断判,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批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以及自然灾害工作应急救援、事故抢修处理有关情况的通报。 3)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期间,负责传达、贯彻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 4)统一指挥协调工地自然灾害抗灾抢险,协调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指导事故抢修和救援。 5)负责组织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评估和修订工作。 4.4各相关部门职责 4.4.1安保部: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修文县六广中学 2012年5月14日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目的:利用四川丹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让学生了解灾情实况、援助实况,以及党中央对灾区的深情关怀。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一、四川丹巴灾情 二、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泥石流是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造成泥石流的地层一般是第四纪残坡积地层。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

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水稻受灾情况报告

水稻受灾情况报告 村民受灾情况报告 尊敬的招商局领导: xx年7月17日,无情的暴风雨引起的洪灾,摧毁了我家里无数物资。霎时间,只见家里东西往上漂浮。许多物品随洪水漂走。见此情况,我忙叫村里表兄把牛拉走,剩下一头怀胎3个多月的母猪和两头架子猪只能眼真真看着被淹没,还有十几只鸡也被冲走。然后我赶忙关门,全家只能在床上过夜,家人连吃的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坐到第二天,正准备为父亲逝世百日烧包日子也没有得到尽孝。 在次日6点20分时须,水已经淹平了家里的床铺,我看见情况越来越严重,赶忙打电话给村支书申请救助,虽然村领导离我家不到一里路,可想到怕进水救不了烈火,我赶紧把年老的母亲、年幼的女儿、姐姐及妻子一一背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那时门外的水位已淹到我的肚脐。到了9点许,村副主任到家对面的邻居家门前照了张相就走了,吕支书几次赶到我家询问观察灾情。 到了19日下午,我们给父亲烧百日包回来在邻居家准备吃饭时,村吕支书带领县招商局两位领导,冒着大雨,绕着危险的山路徒步到我家查看受灾情况,可由于水位还深,(连供饭都是在水里了,那是

心理的感受是多么的凄凉)无法看到家里的情况。只能在安全处查看。领导的安慰,领导的关心,令我及家人感动不已。真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家里淹了四天五夜水才小消退平家里,家里的浮泥有5厘米左右,外面院坝都还有30厘米左右的水位,也打乱了家里的正常生活。但毕竟还是要生活,我就和家人及叫来两个亲戚帮忙把家里清理。 忙了一整天算是清理了,可看到家里的损失,自己觉得太心寒。家里受灾严重。其中: 电器: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冰柜、一台平车机、一台饮水机、两台洗衣机、粉碎机一台,电转两套、电磁炉两台、电饭煲两台、报废,预计造成经济损12000元左右。 牲口;母猪一头、鸡十几只无法挽回,架子猪两头受损。预计造成经济损6000元左右。 家具铺盖;沙发四个,茶几一个、电视柜一个、大组合柜一套,席梦思一张,小床四张,被柜两个,橱柜一套,棉被17床。毛毯39床等发霉腐烂,预计造成经济损18000元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