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7.5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

3、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具体感悟作者的深厚感情。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日记和散文,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其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季羡林成长过程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子、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容,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创设情境: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预设:孩子们畅所欲言,认真倾听)

2、揭示课题

孩子们母亲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独特的爱,季羡林这位近百岁的文学泰斗对自己的母亲也拥有一份特殊

的感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里更酣畅淋漓地体现着他老人家对母亲的爱意和敬意!看老师书写课题:怀念母亲

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树》、《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他生于1911年,1935年到德国哥廷根留学,1945年回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被誉为“国学大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划出难懂的字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3)、把文中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字词正音

(2)、读生词,理解意思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板书:生身母亲

怀念母亲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用书上的话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容:

这篇课文以( )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一位是()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情感:

1、季老一生,他怀念着这两位母亲,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他的生身母亲。他对“生身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段落进行体会

(1)朗读第二自然段:短短的一段话作者想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字,你觉得,在这段文字中,他最想说的是哪个字?请你静下心来,再去读,发现是哪个字就请把它勾出来。

(2)请你再潜下心来,在这段话中,再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的读,你在哪里读出了这个“恨”字,恨得到底是什么?把这个句子画出来,把你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恨:恨自己呆在母亲身边时间少。

B: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恨:恨母亲去得太早。

C: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恨:恨未能赡养母亲

(3)、导入(齐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4)、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那么请问同学们,季先生的“恨”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的消散呢?后来,季先生去了德国叫哥廷根的一座小城,那么,这份感受又有没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淡忘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季先生在11月18日写下的日记,看读出了什么?

“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地下的母亲,真想哭!”(5)、人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最好的良药,然而对于季羡林来说,却是:(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6)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读书读到这儿,现在回过头来,一开课我们说到的这个“恨”字,它包含着刚才你们说过的伤、痛、悔等等,在“恨”字的背后,你读到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带着这样的体会,让我们拿起课本,再来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的感受一定不一样。

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在季老先生轻轻抬起的笔下,流淌的该是他对祖国怎样一番浓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