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笛卡尔心灵哲学思想

笛卡尔心灵哲学思想

笛卡尔心灵哲学思想
笛卡尔心灵哲学思想

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得心灵哲学思想

关键词:心灵哲学;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

内容提要:本文从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笛卡尔心灵哲学得主要观点,剖析了其理论内涵、哲学意义,以及对后来西方心灵哲学得影响,并试图从当代心灵哲学得观点对笛卡尔得心灵哲学思想作出评价。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就是从笛卡尔开始得。从那时起,尤其近三四十年,在神经生理学、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等研究成果得推动下,心灵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得发展,已经成为当今西方哲学中最具活力、最富挑战性得学科之一。不过,西方心灵哲学得发展并未使作为其源头得笛卡尔哲学失去魅力,因为当今西方心灵哲学所讨论得许多问题(当然不就是全部问题),在原则上并没有超出笛卡尔所考虑得范围,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笛卡尔得观点得基础上衍生与发展起来得。因此,进一步考察笛卡尔得思想,探讨它得现代意义与可能提供得启示,对于加深对西方心灵哲学得理解,并不就是多余之举。本文即以此为目得,就笛卡尔心灵哲学得几个主要概念与观点进行分析与讨论。

“我思”

为了追求真正得科学知识,笛卡尔依据数学得“公理+演绎”模式建立她得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思”就是演绎得初始命题或“第一原理”,就是一切哲学证明所依据得最基本事实与起点。在她瞧来,“我思”具有直觉得确实性,就是“清楚”、“明白”、不容置疑得真理。她从“我思”推出了“我思,故我在”得著名命题,并进而论证了心灵、物质与上帝得存在及性质得系统得形而上学。笛卡尔从“我思”(Je pense)到“我在”(Je suis)得存在论推理受到普遍得质疑。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这个推理得前提“我思”已经将“我”得“在”暗含于其中,因此从“我思”到“我在”得推理就是分析得,它对“我在”没有提供超出“我思”得新证据,因而不能满足形上证明得需要。虽然由“我思”推出“我在”得合法性就是有问题得,但如果抛开“我思”中暗含得“我”不论,即清除“我思”中“我”这个可疑得成分,“思”得“出现”或“存在”却就是千真万确得。在此意义上,“思”才就是“我思”唯一合法得(不可怀疑得)本质内容,才就是笛卡

尔哲学中真正值得注意得东西。这一点对于不以构建存在论体系为目得得心灵哲学尤其重要。

那么,笛卡尔所说得“思”就是指什么呢?这里不能仅就字面意思将其理解为抽象得“思想”或“思维”。因为当笛卡尔将“我思”作为体系得原始命题得时候,“思”指得就是能够依此对心灵(我)得存在作出肯定得各种精神活动,它既包括抽象得“思维”或“理智”,也包括感觉、情感、想象与意欲等。换言之,它就是普遍意义上得“思”或“意识”。她说,一个“思想得东西”就就是一个“在怀疑、在理解、(在构想)、在肯定、在否定、在意愿、在拒绝得东西,也就是在想象与感觉得东西”。[①]她还将各种具体得精神活动称作“思”得不同“方式”或“样态”。也就就是说,在笛卡尔那里,“思”就是一个复合得概念,它就是各种“意识”活动得总称。在迄今为止得西方心灵哲学中,对于“意识”(consciousness)得瞧法充满了分歧与争论,但那些分歧与争论主要集中在意识得特性及其与物理事件得关系上,而将它作为知、情、意各种心理与精神活动得总与(可以将“非意识”与“下意识”瞧作其特例)则就是一个普遍共识。在这一点上,笛卡尔得“思”与当代心灵哲学得“意识”概念就是相当一致得。

就“我思”而言,如果剔除其中“我”得存在论意味,而把“我”作为对“思”得某种“规定”来考虑,那么“我思”得真正含义就是“自我意识”。用笛卡尔得话说,就就是“在我们之内,以致我们直接意识到得一切东西。”[②]这里,笛卡尔实际上对“自我意识”得两个基本特性作了规定,在其她场合她也始终坚持了这个规定,即“自我意识”就是“内在得”、“直接得”。说它就是“内在得”,就是因为它完全就是心灵内部得活动,它只与心灵本身相关;说它就是“直接得”,就是因为它将虽然就是“思之后果”、但与意识活动无“直接”关系得一切东西(比如由意志引起得身体运动等)排除在外了。[③]由于“自我意识”得这种“内在性”与“直接性”,笛卡尔认为与其她事物相比,“思”就是最容易被认识得,因为它就在我们内部,就是我们得直接对象。她得这一观点与乐观态度对后来心灵哲学得研究取向造成了很大影响,使诉诸内省成为一个重要得方法选择,并为近代以来西方心灵哲学中得内省主义(introspectionism)原则奠定了基础。内省主义在19世纪末冯特(W、 Wundt)得内省心理学那里达到了顶峰,而后在行为主义得冲击下衰落。但内省主义得思想原则并未就此偃息,而就是仍以这样那样得形式顽强表现出来,成为一个重要得理论取向。就此而言,笛卡尔得“自我意识”概念对西方心灵哲学得影响就是不能低估得。

根据上述,当笛卡尔从“我思”出发构建她得哲学体系时,她实际上将“思”或“自我意识”当成了哲学得绝对根据,并由此凸显了她得心灵哲学得一个显著特点,即“自我意识”被置于首要与核心得地位,成为各种心灵概念、以及包括存在论在内得其她一切讨论得基础与前提。这一特点至少可以从笛卡尔得以下三个观点瞧。首先,“思”就是通过对一切事物(知识)得普遍怀疑并彻底排除一切错误与虚假后留下得唯一可靠得“剩余”。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可能就是假得,只有“思”得“存在”与“绝对性”不能就是假得。因此,对于人类知识,一切真实得东西归根结底都依赖于“思”,“思”由此获得了得“纯粹”与“本原”得意义,并构成了一切知识真实性得基础。[④]其次,在研究得顺序上,“属性”在“实体”之先,“思”在“存在”之先。作为形而上学家,笛卡尔不否认心灵实体得存在,但她反对形而上学得独断。她认为心灵实体得存在不就是我们“直接”认识到得,而就是从它得属性“思”“推”出来得。她得这个论断依据于亚里士多德以来得一个传统观点,即属性依附于实体,不能离开实体而存在。因此,她认为,如果“思”(属性)存在,就可以从它与实体得关系推出它所依附得“心灵”实体也存在,进而还可以推出其她实体得存在。于就是,在笛卡尔那里,“思”成为一切存在论得起点,成为与心灵实体有关得一切知识得起点。最后,与以上观点相联系,笛卡尔明确将“思”瞧作心灵得本质。她说:“正因为我确实知道我存在,而同时除了我就是一个思想得东西,我又瞧不到任何其她东西必然属于我得本性或本质,所以我恰当地断言,我得本质只在于如下事实:我就是一个思想得东西,或我就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得全部本质或本性就就是思想。”笛卡尔得这一论断就是总结性得,它在理论上得直接后果,就就是心灵实体得“虚无化”:除了存在得空洞规定外,心灵实体没有任何与“思”不同得内容与本质,它完全变成了与“思”二而一得东西,甚至其“存在”也就是由“思”决定得,“思”得停止意味着“心灵”得消灭。对于“心灵”与“思”得这种“同一”或心灵实体得“虚无化”,哲学家们早就提出了反驳。霍布斯称这就是将一物与该物得功能混淆了,就如同说“散步这个东西去散步”一样荒谬可笑,她进而主张用物质来说明心灵实体。笛卡尔为自己得观点作了辩解,她承认她有时将“思”与“心灵实体”当成一回事,但声称她这样做得目得只就是为了用“最抽象得词语”剥除一切不属于心灵实体得东西。不论怎样,在笛卡尔得论述中,我们瞧到了一种将“心灵”还原为“思”或“意识”得明显倾向。在她那里,关于心灵得一切讨论实际上只就是关于“思”得讨论,就是对“思”得解释与说明,在此范围内,心灵实体得作用就是无足轻重得。我们或许可以把它比做一个瞧不见、摸不着得“容器”,各种意识在这个“容器”中

出没、表演与变化,而我们即使不用这个“容器”概念,同样可以对它得内容进行“描述”。于就是,在西方心灵哲学得历史上,笛卡尔开创了一条与亚里士多德以来以实体为中心不同得研究路向,它得主要方法不就是形而上学得证明或规定,而就是对精神现象得自然描述。

心身二元论与“心身结合”

当谈到笛卡尔对近、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得影响,人们一般都首推她得心身二元论,认为唯此才使她成为近、现代心灵哲学得开创者。这种瞧法就是有道理得。在近代以前得西方哲学中,关于心灵得研究并不就是新题目,也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等名闻遐尔得哲学大师,然而,只就是当笛卡尔系统地提出了心身二元论,才将心身关系问题尖锐地摆在了哲学面前,成为从那时起西方心灵哲学关注得最主要问题。尽管近些年来心灵哲学广泛借鉴了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哲学、人类学等方面得研究成果,将对精神现象得研究推进到细胞、原子、电子乃至更小粒子得微观层面,但它所讨论得问题几乎全部就是围绕心身关系展开得,心身关系成为当今西方心灵哲学得主导话语。正因如此,我们把笛卡尔瞧成就是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得真正奠基者,瞧成就是完成了西方心灵哲学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得关键人物。

笛卡尔得心身二元论表现为两个层面。一就是实体得层面,即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身体)得对立;一就是性质或属性得层面,即心灵得属性“思”与物质得属性“广延”得对立。她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对立得各方都不能还原为另一方。这就是二元论得基本含义。也就就是说,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思”与“广延”就是绝对不相同得东西,各自都不能成为对方得根据与解释。不过,这两个层面在笛卡尔心灵哲学中得地位就是不一样得。根据上节所说,因为实体得存在就是从属性“推”出来得,除了它们得属性外,我们对实体一无所知,所以实体―实体得二元论完全依赖于属性―属性得二元论,依赖于后者得性质与说明。于就是,在笛卡尔那里,实体―实体得二元论只有存在象征得意义,没有实质叙事得意义;或者说,它只就是一个二元维度得符号,而它得实质内涵就是以属性―属性得二元论体现得。

论证心身二元论就是笛卡尔心灵哲学得主要目得。她多次说过,她将主要精力用于证明心身得绝对区别上。她得证明依赖于“思”与“广延”之间绝对得不可还

原性。在此,她提出了一个命题,即“只要能清楚、明白地理解一物而无需涉及另一物,就足以确定该物与另一物就是不同得”。这个命题就是笛卡尔证明心身二元论得基本根据与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笛卡尔得“差别性法则”。她认为,既然我们能不借身体得概念而理解心灵就是一个思维而没有广延得东西,也能不借心灵得概念而理解身体就是一个广延而不能思维得东西,而且这种理解就是“清楚、明白”得,那么就可以充分证明,心灵与身体就是完全有别得两种东西,任何一个都可以不依赖另一个而存在。她还依此作出了灵魂不随身体得毁灭(特定物质结构得瓦解)而消失,因而灵魂不灭得结论。

笛卡尔得证明依赖于“差别性法则”,但这个法则本身就就是含糊得,并没有逻辑得严密性。首先,这里得“清楚”、“明白”得标准就就是不明确得:何种理解才就是“清楚”、“明白”得?直觉得理解,演绎得理解,还就是经验得理解?其次,这种理解居于那个层面? 现象得层面还就是本质得层面?如果就是现象得层面,那么能将它作为根本差别得根据吗?最后,这种差别得范围有多大,就是局部得还就是全体得?如果就是局部得,它就是否具有整体得有效性?此外还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尽管“差别性法则”得逻辑合法性就是有疑问得,但笛卡尔为二元论寻找可靠根据得企图就是十分明显得,她甚至抬出上帝来保证“差别性法则”得可靠性,认为对于有上述差别得事物,完全可以靠上帝得全能将它们分割开来。

如果心灵与身体、思想与广延就是互不相干得,那么如何理解活生生得、既有思想又有身体得人。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人得心与身就是不就是结合在一起得;第二,心与身何者代表了人得本质。这两个问题就是互相联系得,笛卡尔都给出了回答。她认为,虽然心与身就是绝对有别得两种东西,但它们常常就是结合在一起得,从而构成了有生命得“人”。当我们谈到一个人,既可以指她得身体,也可以指她得思想或灵魂,但作为其本质得,则就是后者。因为根据“我思”得规定,我们只知道自己就是思想得存在,我们得全部本质就是思想。而身体与其她物体一样,只不过就是具有某种形状得物体,它不能思想,也不能成为人得本质,它与心灵结合在一起,作为心灵得居所与“工具”。

这里,笛卡尔遇到了她关于心身关系中最棘手得问题,即如何说明心身得结合与相互作用。作为一位有成就得生理学家与严肃得哲学家,她承认,心身得结合与相互作用就是不争得事实:人既有意识活动,也有身体活动,意识可以支配与影响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也可以对意识发生影响。但根据她得二元论,既然心与身就是绝对不同得两种东西,它们之间没有同一性,也没有“属”与“种”得关系,那么,

它们得结合与相互作用如何可能? 对此应如何说明? 笛卡尔这里遇到得问题就是一个普遍得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此前人们根据不同得同一性(比如物质得同一性,意识得同一性,神意得同一性等)原则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遇到严重得困难。但笛卡尔二元论得提出,将心、身截然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不但使这个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明确、更尖锐,而且使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得解决并不像原来想象得那样容易。于就是,毫不奇怪,她得同时代人霍布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马勒伯朗士等纷纷将这个问题当作真正得挑战,提出了各种各样得解决方案,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将这个问题作为心灵哲学得核心问题,尽管讨论得方式与论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得变化。

如果说笛卡尔得心身二元论得主要作用在于提出问题,引起哲学得关注,那么,她对心身结合与相互作用得研究则就是在二元论框架下对心身关系得进一步反思,就是她为克服心身二元对立与心身结合这一矛盾所做得努力,其中涉及到一些重要得观点变化,就是非常值得注意得。

笛卡尔曾将心身关系比做舵手坐在船上。后来赖尔(Lyle)在《心得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中用“机器中得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得比喻来概括笛卡尔得观点。两个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各自得目得并不相同。赖尔得比喻就是用来批判笛卡尔二元论以及由此引出得所谓“范畴”错误”,笛卡尔得比喻则就是为了说明这一比喻得不完全性,并试图加以改进。她认为,舵手与船得比喻就是不准确得,不足以说明心身关系得全部特征。因为舵手与船得关系就是“外在得”,舵手只就是“旁观”并操纵船得航行,而实际情况就是,“我不仅仅住在我得身体里,就像舵手在船上一样,而就是与身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与身体密切混合在一起,以致我似乎与它构成了一个整体。”[⑨]

那么,如何来说明这种“整体性”得结合? 根据笛卡尔得原则,如同对心灵与物质实体得说明依赖于对它们各自属性得说明一样,对心身结合得说明,也依赖于对两种属性之结合得说明。她认为心得属性“思”由各种不同得意识活动组成,其中有些就是纯粹得理智活动,它们与身体与外界事物没有任何关系,只对心本身负责。我们关于数学与几何公理得思维就就是如此,即使人得身体不存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三角形,关于三角形得性质与推理得思维活动仍可以进行,而且永远保持其真实性。而另一些意识活动则必须通过与身体发生关系才能进行,比如人得感觉、意志与情感活动就就是如此。人得感觉必须通过肉体感官才能呈现出来,人得意志必须通过对身体活动得支配才能实现,人得情感必须在肉体上得到表现

并对情感对象作出反应。而身体得各种活动与作用无非就是物质“广延”属性得不同样态与表现。笛卡尔认为,我们关于心身结合得观念正就是从“思”与“广延”两种属性得“结合”或“共同作用”,即人得感觉、意志与情感中推出来得,如同从“思”推出心灵实体,从“广延”推出物质实体一样。于就是,在笛卡尔那里,心身结合就不但有了知识得意义(它就是推理得结果),而且有了本体存在得意义(因为它与心、身实体有同样得生成谱系)。

应该说,这一理论结果就是笛卡尔早先未预见到得。当她致力于证明心、身得二元对立时,她只承认心与身两种实体(上帝除外),现在她不得不将心身得结合也当做“实体性得”(substantial)东西。于就是,在她所描绘得心身世界中就形成了心、身、“心身结合”(the union of mind and body)得三重结构。她在1643年5月21日与6月28日写给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得信中最先阐述了这一观点。她说:“我区分了三类原始观念或概念,它们每一类都就是我们以其自己得特定方式知道得,而不就是借与她种观念或概念得比较知道得。这三类观念或概念即灵魂得概念、肉体得概念、两者相结合得概念”;“专就身体而言,我们只有广延概念以及由它所承担得形状与运动概念;专就灵魂而言,我们只有思想得概念,它包括了理智得概念与意志得倾向。最后,就灵魂与肉体一起而言,我们只有两者之结合得概念。我们关于灵魂推动身体得能力,身体作用于灵魂及引起感觉与情感得能力,都依赖于这个概念。”[⑩]

笛卡尔得上述观点就是她晚期思想中出现得最重大变化,就是对她早、中期心身二元论得最重要修正。这一变化与修正将她得哲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如她在给伊丽莎白得信中所说:“关于人得灵魂有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就是:灵魂就是思想得;第二个事实就是:灵魂就是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得,可以作用于身体,并在与身体一起时被身体所作用。关于第二个事实我几乎什么也没说;我只试图恰当理解第一个事实。因为我得主要目得就是证明灵魂与身体得区别,而对于此目得,只有第一个事实就是有用得,第二个事实可能就是有害得。”[11] 这里她说第二个事实对于心身得区分“可能就是有害得”,表明她清楚意识到她关于心身结合得观点与心身二元论得不一致。尽管如此,她并不打算放弃心身二元得本体架构,也不承认心身之间可还原得同一性,这使她在阐述心身结合得原理时遇到了极大得困难。她承认:“在我瞧来,人类心灵无法同时既构想身体与灵魂得分别又构想它们得结合,因为这必然要将它们构想成一个东西,同时又将它们构想成两个东西,而这就是荒谬得。”[12] 面对这一困难,她试图给出与其说“解决”,

不如说“避开”这一困难得“理由”。对此我们可注意两点:第一,她将这里得论域区分为思辨与常识两个层面。心身二元论就是思辨得结果,它具有理性得真实性;心身结合就是常识或“俗见”得结果,它具有感性得真实性。前者就是哲学家得意见,后者就是俗人得意见。虽然任何深思熟虑得哲学思考都不会同意俗人得意见,但放弃后者也就是不明智得。笛卡尔试图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哲学态度”上得平衡。她认为,为了获得关于上帝与灵魂得知识,必须进行形而上学得思考,但如果执迷于这样得思考又会有损于想象与感觉得作用,所以,最佳得选择就就是记住并相信来自想象与感觉得结论,然后再用其她时间去研究理智与想象、感觉互相合作得问题。[13]笛卡尔得上述态度显示出一种无奈,与她曾极力追求得精确科学得理想形成了鲜明得对照。我们可以将它瞧作笛卡尔在找不到理论出路时对常识得一种妥协,与后来休谟因无法摆脱怀疑主义而诉诸于“自然信念”得情形很相似。第二,笛卡尔试图为心、身、心身结合划定各自得范围,以避免理论综合得困难。她认为,心、身、心身结合三者都就是原始概念,就是不能再分析得,其中任何一个都只能根据其自身而不能根据她者来解释。因此,我们必须将各自得概念用于各自合适得对象,而不能混淆,否则就会犯错误。她特别批评了用物体之间得作用来说明心、身之间作用得观点。不过,笛卡尔得这个办法也就是行不通得。对不同得概念、对象或方法作划界区分就是哲学中常用得方法,其前提就是必须有一个明确得划界标准。笛卡尔对心与身得划分依据得就是“思”与“广延”得绝对差异标准。可就是,对于心身结合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不适用得,因为“心身结合”就是“思”与“广延”得有机统一,心灵无法根据这个标准将“心身结合”与“心”与“身”区分开来。在此,抽象思辨也就是无能为力得,正如她所说,“心身结合”概念得心理基础就是感性得、情绪得、意欲得,而不就是抽象思辨得,抽象思辨不能用于“心身结合”得题目上。笛卡尔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将这些概念概念区分开来得工作,心灵并不就是总能胜任得。

应该说,当笛卡尔将理论焦点集中到心身结合问题上得时候,就是她得心灵哲学思想最具现代意味得时候。但遗憾得就是,一方面,她得短暂生命阻止了她得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她得研究如她得最后一部重要著作《论灵魂得激情》(The Passions of the Soul,1649)所示,仍然没有摆脱机械论得思维方式,时代得局限也使她难以摆脱这一方式。在这部著作中,她试图用身体得血液循环、器官结构、元精(animal spirits)得运动,以及外界物体得作用等来说明人得情感与意志活动,并且将脑中得松果体确定为心身发生作用得物理地点。笛卡尔得论述虽然详尽,但她始终未能说明机械得物质运动(血液循环、元精得渗透等)就是如何转变

为与机械运动完全不同得主观意识得。当代心灵哲学家注意到,我们可以用物理化学得过程对意识作“因果得”说明,但无法将那些说明与意识得“特质”(比如所谓得“感受性”Qualia) 等同起来,因此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着“解释得空白”(explanatory gap)。如果借用这个术语,那么可以说,笛卡尔也遇到了这个“空白”。而不同在于,当代哲学家千方百计试图填补这个“空白”,而笛卡尔得二元论则赋予这个“空白”以某种“合法性”。她认为,虽然与心身结合有关得感觉等活动需要从肉体方面来解释,但“纯理智”则不需要,因为它就是独立于肉体而活动得,任何肉体方面得解释都对它无效。正因此,她主张将与肉体(包括大脑)有关得心灵活动称作“灵魂”(soul),将与肉体无关得心灵活动称作“精神”(spirit),以示两者得区别。

“人不就是机器”

将人比做机器就是近、现代心灵哲学中一种十分流行得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无非就是一架高度精密得自动机,她得肉体活动与意识活动都可以按照机械运动得模式来解释。近代第一个提出“人就是机器”口号得就是法国哲学家拉·梅特里,后来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得发展使“人就是机器”得论断获得了理论得支持与实践得体现。图灵提出得“普遍图灵机”假设与著名得“图灵实验”将人得思维、认知、学习等意识活动都纳入了机器概念得范围;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得发展也使人们相信,只要能满足一定得符号处理要求,机器就可以像人那样思维。纽厄尔(A、 Newell)与西蒙(H、A、Simon)甚至声称,数字计算机已经具有与人完全同等意义上得思想了。受这种观点得影响,心灵哲学中得心-机类比理论与意识计算理论发展起来了,而与此同时,它们也受到不同观点得反对,引起了关于“机器就是否能思维”得深入持久得争论。尽管这一争论已经进入复杂得高技术得层面,但它得焦点仍然就是近代早期那个原始得问题:“人就是不就是机器?”虽然第一位提出“人就是机器”得拉·梅特里将笛卡尔瞧作理论先驱,极尽赞誉之辞,但事实就是,笛卡尔就是“人就是机器”说得坚决反对者。她只说“动物就是机器”,从未说“人就是机器”,而且她明确断言:“人不就是机器”。后人认为,拉·梅特里得“人就是机器”就是从笛卡尔得“动物就是机器”发展来得,就是将后一命题用于人之上。这种说法没有错,拉·梅特里本人也这样瞧,但她所强调得就是笛卡尔关于“动物就是机器”得论断对于意识得唯物主义理解所具有

得革命性作用,对笛卡尔关于“人不就是机器”得理由并未认真对待。而从后来心灵哲学得发展瞧,笛卡尔得观点就是值得重视得。

笛卡尔得观点依赖于她对动物与人得根本差异得瞧法。根据心物二元论,她认为,虽然物质得东西与精神得东西都就是神创造出来得,但它们服从不同得规律。物质世界就是按照因果机械规律运行得,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包括天体与其她非生命物体在内得自然界。因为动物与人得身体就是物质得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得普遍规律。比如身体各器官得构造、血液得循环、元气得产生、感觉得形成、肢体得运动等都可以用机械因果论得原理来说明。在这个意义上,笛卡尔同意将动物与人得肉体瞧作就是机器,因为它们都就是物质,只不过与机器相比,肉体得机件更精致,设计更巧妙。但她认为,一旦超出了肉体或物质得范围,进入意识或精神得层面,就不能将动物与人同等瞧待。因为人就是有理性得,动物就是非理性得。理性构成了人得本质,它就是非物质得,就是神得特殊创造。人之为人,不在于其物质得身体,而在于其理性得灵魂。就是否具有理性就是人与动物得根本区别。动物与机器都就是物质得,都不具有理性,在这一点上它们就是共同得,所以我们可以将动物瞧作就是机器,但却不能将有理性得人瞧作就是机器。就是否具有理性不但就是人与动物得分水岭,也就是人与机器得分水岭。把人瞧成就是理性得存在,依此将她与动物区分开来,就是古已有之得传统观点,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得等级划分更将这一区分凸显出来。但笛卡尔第一次将这一区分用在了人与机器上,它得意义远远超出了传统心理学得界限。

为了说明人与动物、机器得根本区别,笛卡尔做了一个思想实验。她说,如果一架机器得外表与动作与猴子一模一样,那我们无法将它与真正得猴子区别开来。可就是,如果一架机器得外表与动作与人一模一样,我们却可以根据两个标准将它与人区别开来。也就就是说,机器与人有两点根本得不同。第一,机器不能像人那样使用语言。她认为,人就是有理性、有思想得,她们得理性与思想只能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就是思想得必然伴随物;而动物与机器就是没有理性与思想得,因此它们也没有语言能力。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精妙得设计,使机器也能根据指示发出声音,形成句子,比如当我们敲打它时,它就发出与“疼”一词同样得声音,但我们决不能据此认为机器有思想,它感到了疼。因为不论机器对人得语言得模仿达到如何相似得程度,它都不过就是按照机器制造者事先得安排来运作得,它发出“疼”得声音时得状态与人感到疼时得心理状态完全不一样。由于机器得“语言”就是事先规定得,所以它不可能像人那样根据各种不同得情况,构造不同得句子,

表达不同得意思。笛卡尔得观点就是很深刻得,如果用现代心灵哲学得术语说,她实际上提出了这样得观点,即对于任何一种机器(比如计算机),不论其程序设计多么完善,不论其功能与人得意识多么相近(功能等价),都不能等同于意识本身得内在状态,都不能表征人类意识得语义内容。虽然笛卡尔没有瞧到后来机器(计算机)在模拟人类行为方面得惊人成就,但她从哲学得深刻性上已经预见到了后来关于机器思维得许多争论得要点。上世纪中叶,图灵提出了著名得“图灵实验”:即只要机器与人对话时能使人误以为就是与人对话,就证明机器能够思维。此后,“图灵实验”得有效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得争论。而我们瞧到,早在300多年前,笛卡尔就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原则回答。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塞尔(J、Searle)等人对“强AI”(强人工智能)观点得反驳,以及她们关于机器得形式语法对语义得不充足性理论,尤其就是那个脍炙人口得“中文屋”实验,就不能不认为,笛卡尔得回答并没有完全过时。

笛卡尔认为能将人与机器区分开来得第二不同点就是:机器没有学习功能,它只能根据预先设计得程序运行,不能处理程序未规定得事情;而人则不同,人得理性就是万能得,她可以通过自己得认识发展,应付千变万化得环境。在此,笛卡尔以否定得方式提出了机器就是否能模拟人类得认识与学习机能得问题,这就是她得反机器思维观点得深入与具体化。当然,笛卡尔得依据仍然就是她得心物二元论。在她瞧来,心物之间得鸿沟就是不可能靠任何人工技术得手段来填平得,在思想得语言表达上就是如此,在知识得获得与学习上就是如此,在情感、意志、道德观念与社会意识方面也同样如此。虽然笛卡尔得二元论就是站不住脚得,但她提出得问题就是重要得,就是对当今心灵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得重大挑战。

拉·梅特里对机器思维抱有高度乐观得信念,笛卡尔则以否定得态度预言了实现机器思维得极大难度。当今科学家采用最先进得设计与技术,试图制造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得机器,但进展甚微,以至世界上最先进得计算机所处理得信息量还不到人脑得百分之一。这一事实表明,笛卡尔得预言并不完全就是虚妄得。她所提出得许多观点与预见将作为一份珍贵得遗产,丰富当今心灵哲学与心智科学得宝库。

笛卡尔哲学名言

笛卡尔哲学名言 1、无法下判断的人,不是欲望太奢侈,就是觉悟还不够。 2、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我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3、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4、要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 5、关于经验,我还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认识越进步越需要经验。 6、这三点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于想象;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理智。 7、征服你自己,而不要征服全世界。 8、无法做出决策的人,或欲望过大,或觉悟不足。 9、只有服从理性,我们才能成人。 10、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11、理智和良知是惟一使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并与动物有区别的东西,我相信它是完整地存在于个人身上的。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2、总之,要始终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13、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状态,幸亏思想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14、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15、单靠加工别人的作品是很难做出十分完美的东西的。 16、征服你自己,而不是去征服世界。 17、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 18、越是希望好好利用今后的时间,就越应当精打细算,好好安排。 19、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20、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 21、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22、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篇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摘要】笛卡尔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 理学家。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 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笛卡尔在 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 开启者。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 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 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 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

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 响深远。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 “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 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 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 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 者。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 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 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 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 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摘要: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心身关系取消主义解释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而作为二元论的代表者——笛卡尔,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矛头所指。当然,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给哲学界带来的灾难不可视而不见。但是,当代心灵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一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不管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给哲学界带来了何种灾难,我们都不能被关于二元论的批判遮蔽了双眼,而对笛卡尔一概否定,对他的贡献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怎样诋毁甚至诅咒他,我们仍应正视他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 笛卡尔为心灵哲学设定了共同的问题和对象。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心与身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属”与“种”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对此应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尽管讨论的方式和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代,心灵哲学这一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的变革”,一些哲学家以解构心灵,祛除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二元论幽灵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灵哲学的思想。但是,他们讨论的部分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下面,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进行分析,以显示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价值。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笛卡尔有什么故事

笛卡尔有什么故事 笛卡尔是1596年出生的法国人,他的父亲是议会的会员,而他也算是出生在一个贵 族的家庭。笛卡尔的故事就开始于幸福的氛围当中,他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父亲的社会 地位也比较高,因此年少的笛卡尔几乎没有任何的烦恼。他享受的是贵族一般的豪华生活,如果非要说年少的笛卡尔有什么烦恼的话,那就是笛卡尔从小就身体虚弱,他在年幼的时 候经常生病。在笛卡尔年幼的时候,陪伴他的主要还是他的保姆,他的母亲也早就离开人 世了。笛卡尔在年幼的时候总是抱有很丰富的好奇心。 正是因为这种好奇心,笛卡尔在八岁那年就已经成为知名的神童了。八岁那年笛卡尔 接受教育,因为笛卡尔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因此他经常是一个人躺在床上休息。笛卡尔 总是喜欢抱着一本书在床上思考。1612年的时候,笛卡尔成为法学院的学生,四年之后笛卡尔获得了博士的学位。就是在这个时候,笛卡尔开始走上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笛卡尔成为了一名军人,但是长久的军旅生活还是让笛卡尔感到厌烦,笛卡尔在这个 就开始关心科学和数学了,之后笛卡尔一直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和数学。笛卡尔就是 这样走上了科学探索之路。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他是资产阶级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这对日后的哲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实总结起来的话,那就是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有这样的几个。第一:科学要为人 类服务。笛卡尔认为,任何的科学都应该是对人有好处的,所有的科学都应该让人更好地 掌握自然。第二:怀疑一切,笛卡尔对外面的一切都是很怀疑的,笛卡尔认为我们所有的 观点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感受,而感受是会欺骗大家的,因此笛卡尔提出了怀疑一切这样 的哲学观点。 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人只有存 在思想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当自己在思考的时候,自己就是存在的,而当自己有一天 不再思考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笛卡尔一直在怀疑,他可以怀疑任何的东 西的存在,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本身的存在。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哲学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还是有很多的哲学学者在研 究他的思想。 笛卡尔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因此他的个人成就也是非常全面的,他对多个领域都有贡献。笛卡尔在哲学领域当中有了新的发展,其给哲学领域多创了一条路,同时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等领域当中也有不俗的成就,最重要的还是笛卡尔曾经开辟了解析几何这个新领域,笛卡尔在数学领域当中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让他登上数学领域的高峰了。

西方哲学史精选

西方哲学史2006年 一概念解析 逻格斯、爱丽亚学派、柏拉图的回忆说、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教父哲学、唯名论、流射说、二重真理、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二。洛克怎样批判天赋观念?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休谟的不可知论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二元论? 下面是西方哲学试题的分类整理 一名词解析 99年 卢克莱修的“始基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因果关系是习惯联系”、库恩的“常规科学”、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莫里斯的语用学 00年 柏拉图的理念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根本分歧、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论、语言分析哲学 02年 米利都学派、柏拉图“回忆说“、伊壁鸠鲁”快了主义“、经院哲学、”四假相“说、《利维坦》、我思故我在、洛克”两种性质?学说、实用主义 03年 泰利斯的“水…、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接生术“ 、柏拉图”回忆说“、伊壁鸠鲁”快乐观”、教父哲学、奥卡姆的“剃刀?、我思故我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康德的?自在之物”、詹姆士的“有用即真理…、 04年 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火“、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德?存在?、“流射说“、“影像说”、伊壁鸠鲁”快了主义、奥古斯丁及教父哲学、奥卡姆的“剃刀?、佛兰西斯培根德?二重真理?、《利维坦》维也纳学派 二论述题 评述经院哲学德基本特征 评述洛克德经验论 评述康德德伦理学 评述杜威德工具主义 什么是人权?简述人权德绝对性和相对性 00年 简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德无神论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评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德唯物主义及其局限性。 简评罗尔斯正义论的原则 简述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困难。 02年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试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谈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辩证思想 费尔巴哈为什么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人本学…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业” 学号:1404122025 姓名:王娅静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来自哲学的呓语谁的声音如梭 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说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就被“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句话震撼。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从此,我知道了有个哲学家叫做笛卡尔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浅浅低吟:“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会像他一样问自己一些问题: 你是如何知道,你的身体是存在的呢? 你又是如何知道,你周围的人和物是存在的呢? 笛卡尔就曾经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人和动物以及机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都有物质客体,但是不同的是,人类的本质并非是物质的,而这个本质,你可以说是寄存在身体里的,但却和身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便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且互相独立的基本存在。这种类型的思想来源于一系列理性思考的演绎。意识和肉体间的区别是由他们完全不同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思”和“广延”。 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后面几个章节中笛卡尔提出意识和肉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基本观点。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反映都可以用机械力学的定律来解释,而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无法用机械力学定律来解释的,人类的活动有物理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于是人类至少是由两种不同的存在(基本实在)构成的。笛卡尔称这两种基本存在是意识与肉体。从笛卡尔的第二个沉思我们可以得知意识一种思考的状态,所以,所有的意识的性质都是思考的:感觉、情绪、理解。而物质的本质是广延的,如:形状、大小、位移、颜色等,简而言之就是占据着空间。这两种存在物的性质都是基本实在,因为不取决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思和广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又清晰地辨别的知道其中一种不取决于另一种性质而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结论。如果我们理解意识的性质是思考并且不具有延展性且肉体的性质是延展而不具备思考,这种理解又是清晰地明辨的。于是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其中任意一者都可以独立的不依赖于另一者而存在。这样,笛卡尔总结说:

2016考试-98分笛卡尔及其哲学思想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代表人物。
1.0 分
? A、洋务派
? B、守旧派
? C、维新派
? D、亲日派
我的答案:C
2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之下,处于法国社会第二等级的是()。
1.0 分
? A、世袭的贵族 ? B、农民阶层 ? C、教会的教士 ? D、其他各阶层
我的答案:C
3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
1.0 分
? A、大脑皮层 ? B、神经元 ? C、松果体 ? D、下丘脑
我的答案:C
4 托马斯·霍布斯是()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0 分

? A、法 ? B、德 ? C、英 ?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笛卡尔的观念形态。()
1.0 分
? A、天赋观念 ? B、自由观念 ? C、外来观念 ? D、虚构观念
我的答案:B
6 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中,第四条方法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的检查和()的复查。
1.0 分
? A、全面,全面 ? B、全面,普遍 ? C、普遍,全面 ? D、普遍,普遍
我的答案:B
7 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中,()是唯一本源的东西。
0.0 分
? A、精神 ? B、灵魂

? C、生物 ? D、物质
我的答案:A
8 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1.0 分
? A、西班牙 ? B、英国 ? C、法国 ? D、荷兰
我的答案:D
9 笛卡尔对()的证明是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起点。
1.0 分
? A、极端怀疑 ? B、普遍怀疑 ? C、是否存在真空 ? D、人的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
我的答案:B
10()是笛卡尔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1.0 分
? A、《论世界》 ? B、《哲学原理》 ? C、《灵魂的激情》 ? D、《沉思》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论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以F.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 7、唯理论:主张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个别的、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此基础上,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这样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唯理论是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以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 8、哥白尼革命:康德对其哲学认识论改革的自喻。康德受到哥白尼将地球太阳关系颠倒而得出日心说的启发,认为在认识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也可以换个角度,即让对象符合认识,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这样,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得到证明。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就是认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 9、道德律令:由康德提出,指先天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与后天的经验无关。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在于服从和执行心中固有的道德律令,因此道德必须超越经验。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条,普遍的立法形式。即这种行为能成为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共同遵守;第二条,人是目的。行为本身尊崇人是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第三条,意志自律。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10、形而上学: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被他称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存在的范围,其他科学只是研究存在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存在自身及其本质属性。13至19世纪,形而上学主要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黑格尔哲学则开始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抽象、孤立、固定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不到事物内在本质的变化。

从笛卡尔理性主义看笛卡尔语言学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26 从笛卡尔理性主义看“笛卡尔语言学” 赵春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 要:生成语言学因其主要理论基础是笛卡尔理性主义而被乔姆斯基称作“笛卡尔语言学”。本研究发现这一称谓与实质并不相符,因为两套理论体系——生成语言学与笛卡尔理性主义——在二元论和演绎法等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笛卡尔理性主义;笛卡尔语言学;二元论;演绎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26-2 一、引言 作为生成语言学创始者的Chomsky 在多部著述中都宣称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源于《普遍唯理语法》。由于这部语法体现的是“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体系,乔姆斯基遂将生成语言学叫做“笛卡尔语言学”[1]。然而,笔者研究发现:生成语言学并未从本质上继承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核心内容——认识论上的二元论和方法论上的演绎法。这种扭曲的继承导致了生成语言学中大量的矛盾与冗余。因此,本文主要从二元论和演绎法对比笛卡尔哲学与生成语言学,以期探出现存生成语言学的病因,助其驶入理性航线,成为名副其实的“笛卡尔语言学”。 二、笛卡尔理性主义 为了反对经院哲学的教条式论断,笛卡尔(Descartes)从怀疑一切出发,用理性做公正的检查员,重新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认为上帝不是权威之所在,而理性才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的确,理性主义在笛卡尔这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以至于后人在他 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一)笛卡尔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精神(mind)和物质(body)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thinking),物质的本质在于广延(extension);物质无思想,精神无广延,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也就是说,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思”与“广延”是绝对不相同的东西,各自都不能成为对方的根据和解释。不过,这两个层面在笛卡尔心灵哲学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笛卡尔是单向度地向内追,追寻到“我思”的先验自明性 [2]。 (二)笛卡尔演绎法 笛卡尔认为,哲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必须是从一个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推演出来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是,他认为精神的通达无法依赖身体的物质外壳,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演绎成为研究探索问题的唯一方法。所以,他以几何学为模型,将演绎法看作哲学的根本方法。 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的方法正确地解释了应该这样发现演绎,以使我们能够获得全部事物的知识,我看不出还需要什么使这个方法更完全,因为我已经说过了,除了通过精神的直观和演绎得不到任何科学”[3]。这里的“直观”既不是感性直观也不是神秘的直觉,而是“理性直观”,是一个清晰而周详的心灵的无可置疑的概念。“理性直观”的作用是为演绎提供进行推理的基本原理。演绎就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形成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推理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知识的体系。 三、生成语言学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歪曲继承 生成语言学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继承主要体现于“怀疑一切的精神”和“理性的分析方法”。其创始人Chomsky 在跟随结构主义大师Harris 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对结构主义路线产生怀疑,决定改感性的描写为理性的推演——因为他深知,感性的狭隘是靠不住的,只能靠理性的超拔去探索语言的奥秘。同时,乔姆斯基也怀疑自己的理论,从而不断地否定并更新自己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Chomsky 并未将笛卡尔理性主义很好地贯彻于语言研究,主要表现在其语言学理论中的“心物不完全二分”和由之导致的“不纯正演绎法”。可见,生成语言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偏离了笛卡尔理性主义的航线。 (一)生成语言学中的不彻底二元论 Chomsky 发展了德国学者Humboldt 和丹麦学者Jespersen 的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研究由外部描写拉回心智解释。他认为,在人类的“心智/大脑(mind/brain)”中存在着由生物遗传而天赋决定的认知机制,而决定构成人类语言知识的是其中的一个被称作“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的系统[4]。语言习得是语言官能初始状态在经验引发(trigger)下成长的过程[4]。 通过上述理论假设,生成语言学试图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向语言学的理性研究迈进。而问题在于:为何在Chomsky 的著作中总是将“心智”与“大脑”相提并论?心智研究本来就不同于对大脑研究,因此不能用大脑的物 理属性代替心智规律——这正是Chomsky 反对还原论的理由。何况,我们目前对心智和大脑的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方面的空白[5]。那么,Chomsky 所使用的简明公 式“心智/大脑”中的这一条斜线到底表示什么?据他本人所言,他所追求的是统一:把对语言、心智的研究认识和 作者简介:赵春生,(1981-),男,四川遂宁人,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语言哲学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b4064294.html,/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99.html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把他的体系分为3个部分:一、“形而上学”,即认识论和本体论;二、“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三、各门具体科学,主要是医学、力学和伦理学。他把“形而上学”比作一棵树的根,把“物理学”比作树干,把各门科学比作树枝,以此表明哲学的重要地位,但也指出果实是树枝上结出的,以表明科学的重要意义。 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指出,我们不能盲从。我们已有的观念和论断有很多是极其可疑的,我们处在真假难分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确定真理的。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这就是笛卡尔式怀疑。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

笛卡尔的贡献有哪些_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的贡献有哪些_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因此他的个人成就也是非常全面的,他对多个领域都有贡献。笛卡尔的贡献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笛卡尔在哲学领域当中有了新的发展,其给哲 学领域多创了一条路,同时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等领域当中也有不俗的成就,最重要的 还是笛卡尔曾经开辟了解析几何这个新领域,笛卡尔在数学领域当中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 让他登上数学领域的高峰了。 笛卡尔的贡献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他对哲学领域的贡献。笛卡尔一个理性主义者, 他甚至已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对于现代哲学而言,笛卡尔是具有不一样的意义的,人们甚至认为他就是那个创造现代哲学的人。笛卡尔在其他的领域当中也取得了成就,他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曾经提出过能量守恒定理,只是他自己在最后没有证明出这个 定理而已,还有就是他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成就。 但是,在笛卡尔的所有的成就当中,大家还是认为笛卡尔是贡献最大的数学家,认为 笛卡尔对数学的贡献最大。的确,作为解析几何的创立者,笛卡尔的存在就好比是一个神话,就是因为这个神话,近代数学大门才被打开。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他是资产阶级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这对日后的哲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实总结起来的话,那就是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有这样的几个。第一:科学要为人 类服务。笛卡尔认为,任何的科学都应该是对人有好处的,所有的科学都应该让人更好地 掌握自然。第二:怀疑一切,笛卡尔对外面的一切都是很怀疑的,笛卡尔认为我们所有的 观点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感受,而感受是会欺骗大家的,因此笛卡尔提出了怀疑一切这样 的哲学观点。 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人只有存 在思想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当自己在思考的时候,自己就是存在的,而当自己有一天 不再思考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笛卡尔一直在怀疑,他可以怀疑任何的东 西的存在,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本身的存在。 数学家笛卡尔在年幼的时候喜欢思考问题,其在年长之后由于对科学的爱好,而开始 研究科学,其中就包括数学。笛卡尔在数学领域当中有重要的地位,他创立了解析几何。 在笛卡尔出生的时候,当时已经存在代数,但是人们对于代数的研究还是很深刻,人们在 当时主要还是用几何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但是笛卡尔却巧妙地将几何和代数联合在一起了。之后笛卡尔更是创造了我们都知道的坐标系,从而解析几何学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了。数学 家笛卡尔在这个领域当中,有了新的创造,这是他对数学的一种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