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1.土壤采样

土壤采样是土壤实验测定的第一步,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后续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注意

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络采样和

均质采样。采样深度通常为农田表层15-20厘米,林地和草地约为10-15

厘米。

2.水分测定

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水分测定可以通过干湿法、重量法和传感器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干湿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然后测量样

品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含水量。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恒温,记录样品重量和干燥

后的重量,计算含水量。

-传感器测量法:使用水分传感器或土壤水分仪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

含量。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土壤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3.pH值测定

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pH值可以通

过玻璃电极法、试纸法或电位滴定法等方法进行。

-玻璃电极法:使用专业的pH计和玻璃电极,将电极插入土壤样品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压来得到土壤的pH值。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溶液中,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电位滴定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或碱反应,使用电位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土壤的pH值。

4.营养元素分析

营养元素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常用的土壤营养元素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和使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化学试剂分析:使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营养元素,然后使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元素的浓度。

-光谱仪分析: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光谱特性,根据光谱特性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元素的浓度。

5.有机质含量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燃烧法、酸碱滴定法和遥感技术等。

-干燥燃烧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高温,使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然后测量样品重量差异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酸碱滴定法:使用酸或碱溶液提取土壤中的有机质,然后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有机质含量。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表面的光谱信息,根据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计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6.微生物分析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包括培养法、脂肪酸分析法和DNA测序法等。

-培养法:将土壤样品分散在含有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计算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

-脂肪酸分析法:通过提取土壤中的脂肪酸,并使用色谱仪来测量脂肪酸的类型和浓度,从而得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信息。

-DNA测序法: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DNA,通过测序技术来分析不同微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得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信息。

总结: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包括水分测定、pH值测定、营养元素分析、有机质含量测定和微生物分析等多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并注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研究目的,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来获得全面的土壤信息。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项目 1、有机质 2、速效磷 3、速效钾 4、碱解氮 5、缓效钾 6、全氮 7、电导和pH 8、植物氮磷钾 9、植物微量元素的测定Fe、Mn、Cu、Zn、Ca、Mg 10、土壤中的微量元素Fe、Mn、Cu、Zn11、水中铵态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12、土壤有效S的测定 13、硝态氮的测定 一、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试剂: 1、L的FeSO 4 溶液:化学纯溶于1L水,再加5ml浓硫酸; 2、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称通常可直接称40g,加1L水溶解,在加1L浓硫酸;为防止 结晶,经验是400ml水溶解重铬酸钾,用600ml水稀释浓硫酸,在混合; 3、邻啡啰啉指示剂:邻啡啰啉+溶于100ml水里,储存在棕色瓶中; 4、Ag 2SO 4 :防止氧化物Cl-的干扰,约加左右;石灰土壤一般不用 5、重铬酸钾标准液的配制:重铬酸钾分析纯加400ml水,加热溶解,定容1L; 设备: 消煮炉、消煮管、万分之一天平、2L大烧杯、大储存瓶、瓶口分液器10ml、酸式滴定管、三角瓶、洗瓶 实验步骤: 1、称土样至消煮管,加入10ml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摇匀; 2、放入消煮炉190℃沸5min; 3、完全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橙黄→蓝绿→转红 注意:滴至快终点时用洗瓶洗壁,减少误差; 每批样3空白; 每天对FeSO 4 标定一次;标定方法2:重铬酸钾溶于50—70ml水+5ml浓硫酸+邻啡啰啉指

示剂 计算公式:方法1:CFeSO 4=标准重铬酸钾质量/M重铬酸钾65/消耗FeSO 4 体积 5表示每次吸重铬酸钾标准液5ml 方法2:CFeSO 4=消耗FeSO 4 体积ppm 有机质g/Kg={CFeSO 4V -V10-331000}/样重 加Ag 2SO 4 时,校正系数变为;为氧化校正系数 有机质g/Kg={CFeSO 4 V -V10-331000}/样重 2重铬酸钾+3C→ 重铬酸钾+6FeSO 4 → 滴定平行误差kg 二、速效磷碳酸氢钠浸提—硫酸钼锑抗比色法 试剂: 1、4mol/LNaOH:4gNaOH+25ml水 2、LNaHCO 3浸提剂:42gNaHCO 3 +1L水,用4mol/LNaOH调pH≈ 3、稀硫酸溶液:153ml浓硫酸+400ml水,待其冷却 4、5g/L酒石酸锑钾溶液:酒石酸锑钾+100ml水 5、L钼锑抗存储液:10g钼酸铵+300ml水,水浴加热到60℃使其溶解,冷却后将配好的 稀硫酸溶液缓缓到入钼酸铵溶液,在冷却后,加入100ml5g/L的酒石酸锑钾溶液,总体积定容1L,存储于棕色瓶中,可以长期保存; 6、钼锑抗显色剂:称抗坏血酸+100ml钼锑抗存储液;现配现用,24h以内 7、二硝基酚指示剂:,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8、无磷活性炭:用1:1的盐酸1L水+1L浓盐酸浸泡活性炭24h,用NaHCO 3 淋洗5次, 再用水淋洗5次,检查至无磷为止;AgNO 3 检查 9、1000ppmP标准储存液:取105℃烘干4h的纯磷酸二氢钾优级纯+水200ml+5ml浓硫 酸,定容1L 10、P标准液:取磷标准储存液准确稀释20倍,其浓度为5mg/L,不易长期保存; 设备: 液枪1ml、5ml、10ml、小试管、分光光度计、混匀器、瓶口分液器50ml、细口瓶、振荡器、万分之一、百分之一天平、滤纸、烘箱 实验步骤: 1、称1mm土样至细口瓶必要时小半勺无磷活性炭+50mlNaHCO 3 ,振荡30min 2、过滤,吸2ml待测液至小试管+1ml显色剂,摇匀除CO 2 +7ml水,摇匀,30min后在660nm 下比色预热30min左右;722分光光度计是880nm,721是700nm; 标准曲线的制作: Y——对应浓度在Excel中第二列 计算公式: 根据标准曲线算出对应P的浓度 土壤中含磷量mg/Kg=C100 三、速效钾乙酸铵提取法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一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1.样品的风干 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镂态氮、亚铁等)的速测。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挂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的污染,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ICIn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一般3~5天即可风干。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2.样品的制备 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IOOg o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In1nI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O.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IOo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用。 3.样品的保存 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标准样本或对照样本则要长期妥善保存。 使用工具: 剖面刀、小铲、样品袋、标签、标本盒、铅笔、木棒、木盘、镒子、放大镜、台称、研钵、广口瓶、土壤筛(孔径 2mm>1mm>O.25mm)等。 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目的意义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分布、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1 土壤 (1) 1.1土壤样品制备 (1) 1.2土壤pH值测定——电位法 (1) 1.3有机质——重铬酸钾法 (3) 1.4全N——半微量开氏法 (5) 1.5碱解N——扩散法 (7) 1.6全P——酸溶法 (8) 1.7有效P——碳酸氢钠法 (11) 1.8速效K——火焰光度法 (13) 1.9铵态N——靛酚蓝比色法 (14) 1.10硝酸盐N——紫外分光光度法 (15) 2 水 (17) 2.1 水样采集和预处理 (17) 2.2 pH值——电位法 (17) 2.3总N——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18) 2.4铵态N——靛酚蓝比色法 (19) 2.5硝酸盐N——紫外分光光度法 (20) 2.6总P——过硫酸钾氧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0) 2.7可溶P——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2) 2.8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22) 3 植物 (24) 3.1植物样品制备 (24) 3.2全N——开氏法 (24) 3.2全P、全K——光谱法 (25) 4 注意事项 (26) 4.1反复强调的p.s. (26) 4.2常用仪器说明 (27) 4.2.1天平 (27) 4.2.2移液枪 (27) 4.3 washing issues (28) 4.3.1glass things (28) 4.3.2消化罐 (28) 参考文献 (29)

1.1土壤样品制备 土壤样品采集就不说了,根据研究目的,采样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的是针对实验中的样品制备方法。 在所有土壤实验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相应样品的制备。师兄师姐们不止一次提过,研究生刚入学应该每人发一件白大褂和一根擀面杖。做土壤侵蚀研究的怎么能不会磨土呢?土样经风干后,用木棍碾碎,然后过2mm筛,剩下的砾石称重。这一部分样品可以直接进行pH值和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对于不同的土壤指标,所需制备的样品粒径是不相同的。速效养分的测定往往不能研磨过细,因为这样土壤矿物晶粒会遭到破坏,使得分析结果偏高。全量养分则相反,磨细一些可以使样品更易分解或熔化,有益于测定。对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这类指标,则不能风干,而是采样后直接经2mm筛,然后冷冻保存,尽快测定。根据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测试不同指标所需的土壤用量和粒径如下表所示。注意,这里的用量是以我测的北京褐土为标准,测部分指标的时候根据养分含量需要适当调整用量。 表1 测试不同指标对应粒径及用量 指标pH 机械 组成 有机质全N 全P 全K 碱解N 有效P 速效K NH4-N NO3-N 状态风干风干风干风干风干风干风干风干风干新鲜新鲜 粒径 (mm) 2 2 0.149 0.149 0.149 0.149 0.25 1 1 2 2 用量 (g) 10 30 0.5 1 0.1 0.1 2 2.5 5 10 20 1.2土壤pH值测定——电位法 1.原理 土壤pH值的测定是最没技术含量,也最烦人的实验。它的测定原理很简单,往土里加 水,充分混合后用pH计测一下,读个数,搞定。pH值其实就是H+浓度的负对数,既然 能通过电子仪器读的出来,那就是把浓度和电动势之类的联系起来。这个和翻斗式雨量计 有异曲同工之处,小翻斗一动,就有电子脉冲了……省去若干原理解释。 2. 主要仪器 烧杯、移液管或小量筒、搅拌器、pH计、滤纸 3. pH计标定

土壤容重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容重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描述土壤固体颗粒与孔隙之间的紧密程度。它是指在单位体积的土壤中所含固体颗粒的质量。土壤容重的测定对于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改良和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土壤容重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一、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 1. 土壤样品 2. 样品取土筒或取土器 3. 秤量器 4. 烘干器或烘箱 5. 研磨器或研磨碗和杵 6. 过筛器和筛网 7. 直径为5cm的容器 8. 试剂:蒸馏水、试管等 二、实验步骤: 1. 采集土壤样品:根据实际需要,在研究区域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使用样品取土筒或取土器,从地表向下取样,保证取样深度均匀一致。 2. 处理土壤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通过过筛器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质。然后将筛选后的土壤样品放入研磨器中,用研磨碗和杵将其研磨成细粉末状。

3. 称量土壤样品:用秤量器称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通常为50克左右。称量时需注意精确度,避免误差。 4. 干燥土壤样品:将称量好的土壤样品放入烘干器或烘箱中,以60°C至70°C的温度进行干燥,直至土壤样品质量保持不变为止。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土壤中的水分,以得到干燥的土壤样品。 5. 测定容器体积:在实验室中选取直径为5cm的容器,使用蒸馏水将容器充满,并用试管等器具测定容器的体积。 6. 测定容器质量:用秤量器称取空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7. 填充土壤样品:将干燥的土壤样品填充到容器中,填充时需轻轻敲击容器,以使土壤样品充分填充,并保持土壤表面平整。 8. 测定容器加土壤样品后的质量:用秤量器称取填充了土壤样品的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9. 计算土壤容重:根据容器的质量、容器体积和土壤样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土壤容重的值。土壤容重的计算公式为:土壤容重= (容器加土壤样品后的质量 - 容器质量) / 容器体积。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在称量土壤样品和容器质量时,应注意准确度,避免误差。 3. 干燥土壤样品时,应控制好温度,避免土壤样品烘干不彻底或过度烘干。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 简介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物质,对于农业、建筑和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土壤的性质,其中之一就是土壤的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所含质量的大小,它反映了土壤颗粒间隙的大小及其填充程度。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 1. 体积法 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土壤密度。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容器,如圆柱形容器或方形容器,并记录容器的净重。 2.将容器填满待测土壤,并记录填充后容器的总重。 3.清除容器外部可能附着在上面的杂物,并记录清除后容器和土壤的总重。 4.移除容器中的土壤,并记录此时容器的净重。 5.计算土壤质量:填充后总重 - 清除后总重。 6.计算土壤体积:(填充后总重 - 清除后总重)/ 土壤的平均容重。 7.计算土壤密度:土壤质量 / 土壤体积。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容器干燥并清洁,以避免外部杂质的影响。 •填充土壤时应尽量避免空隙和压实不均匀,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 •土壤的平均容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如剖面法或取样法。 2. 水位法 水位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土壤密度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土壤在水中的浮力原理来计算土壤密度。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容器,并在容器上标注0点和最高水位线。 2.将容器放入水中,让水位上升到0点,并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 3.将待测土壤放入容器中,让水位上升到最高水位线,并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 4.计算土壤体积:(最高水位线对应的体积 - 0点对应的体积)/ 容器底面 积。 5.计算土壤质量:土壤质量 = (最高水位线对应的质量 - 0点对应的质量)。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1.土壤采样 土壤采样是土壤实验测定的第一步,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后续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注意 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络采样和 均质采样。采样深度通常为农田表层15-20厘米,林地和草地约为10-15 厘米。 2.水分测定 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水分测定可以通过干湿法、重量法和传感器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干湿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然后测量样 品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含水量。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恒温,记录样品重量和干燥 后的重量,计算含水量。 -传感器测量法:使用水分传感器或土壤水分仪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 含量。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土壤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3.pH值测定 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pH值可以通 过玻璃电极法、试纸法或电位滴定法等方法进行。 -玻璃电极法:使用专业的pH计和玻璃电极,将电极插入土壤样品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压来得到土壤的pH值。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溶液中,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电位滴定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或碱反应,使用电位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土壤的pH值。 4.营养元素分析 营养元素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常用的土壤营养元素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和使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化学试剂分析:使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营养元素,然后使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元素的浓度。 -光谱仪分析: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光谱特性,根据光谱特性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元素的浓度。 5.有机质含量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燃烧法、酸碱滴定法和遥感技术等。 -干燥燃烧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高温,使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然后测量样品重量差异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酸碱滴定法:使用酸或碱溶液提取土壤中的有机质,然后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有机质含量。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表面的光谱信息,根据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计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6.微生物分析

土壤实验方法

土壤实验方法 一、土壤有机碳测定 实验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仪器:油浴消化装置、矿物油或植物油、可调温电炉、分析天平(感应量0.0001g)、硬质试管、温度计(0~300℃)、酸式滴定管、三角瓶(250ml)、小漏斗试剂:0.8mol ・L-1(1/6K2Cr2O7)标准溶液、浓硫酸(分析纯)、0.2mol・L-1FeSO4溶液、0.1mol・ L-1(1/6K2Cr2O7)标准溶液、邻菲罗啉指示剂 二、土壤全氮量测定 实验方法:凯氏定氮法 仪器:消化炉、消化管、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凯氏定氮仪试剂:浓硫酸、混合催化剂、40%NaOH溶液、硼酸指示剂 三、土壤有效性氮测定 实验方法:扩散吸收法 仪器:半微量滴定管(5ml)、扩散皿 试剂:1.8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适用于旱地土壤)、1.2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适用于水稻土)、2%硼酸溶液、0.01mol・L-1盐酸溶液、特制胶水(阿拉伯胶)、硫酸亚铁(粉状) 四、土壤全磷量测定 实验方法:HClO4―H2SO4消煮法 仪器:分析天平、开氏瓶或消化管、小漏斗、电炉、三角瓶、移液管、比色杯、容量瓶、分光光度计 试剂:浓硫酸、70%~72%高氯酸、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4mol・ L-1氢氧化钠溶液、2mol・L-1(1/2)H2SO溶液、钼锑抗试剂、磷标准溶液(5ug・mL-1) 五、土壤有效磷测定 方法:0.025mol・L-1HCl-0.03 mol・L-1NH4F浸提剂BrayⅠ法 仪器:分析天平、无磷干滤纸、往复振荡机、漏斗、三角烧瓶、移液管、比色杯、容 量瓶、分光光度计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 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其反应式为: 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 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 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 测定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必须做两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可用石英砂代替样品,其他过程同上。 结果计算 在本反应中,有机质氧化率平均为90%,所以氧化校正常数为100/90,即为1.1。有机质中碳的含量为58%,故58g碳约等于100g有机质,1g碳约等于1.724g有机质。由前面的两个反应式可知:1mol的K2Cr2O7可氧化3/2mol的C,滴定1molK2Cr2O7,可消耗6mol FeSO4,则消耗1molFeSO4即氧化了3/231/6C=1/4C=3 计算公式为: 有机质g/kg=[ ((V0-V)N30.00331.72431.1)/样品重31000 式中:V0—滴定空白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V—滴定样品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N—标准硫酸亚铁的浓度。mol/L 附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分级表如下,以供参考。 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有机质(%)>4030—4020—3010—206—10<6注意事项 1.根据样品有机质含量决定称样量。有机质含量在大于50g/kg的土样称0.1g,20—40g/kg的称0.3g,少于20g/kg的可称0.5g以上。 2.消化煮沸时,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 3.最好用液体石蜡或磷酸浴代替植物油,以保证结果准确。磷酸浴需用玻璃容器。 4.对含有氯化物的样品,可加少量硫酸银除去其影响。对于石灰性土样,须慢慢加入浓硫酸,以防由于碳酸钙的分解而引起剧烈发泡。对水稻土和长期渍水的土壤,必须预先磨细,在通风干燥处摊成薄层,风干10天左右。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实验方法 一、目的意义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以有机态或无机态存在于土壤中,包括了大部分的迟效磷和很少的速效磷。土壤中的速效磷是指能为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因此,速效磷的含量是土壤磷素供应的指标,了解速效磷的供应状况,对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方法原理 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有生物法、同位素法、化学分析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等。生物方法是最直接的,即在温室中进行盆钵实验,也是最可靠的;同位素法认为是目前最标准的方法;阳离树脂法有类似植物吸收磷的作用,结果接近同位素法,但应用最普遍的化学分析方法,即以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效磷,提取剂种类很多,各有优缺点。这里着重介绍盐酸-氟化铁提取剂提取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化学测定法,而石灰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请参阅有关书籍。 酸性土壤中的速效磷,多以磷酸铁和磷酸铝的形态存在,可用酸性氟化镂提取,形成氟铝化铁和氟铁化镂络合物,少量的钙则生成氟化钙沉淀,磷酸根则被浸提到溶液中: 3NH4F+3HF+A1P04fH3P04+(NH4)3A1F6 3NH4F+3HF+FePO4-H3PO4+(NH4)3FeF6

在一定酸度下:铝酸镂与磷络合成黄色的磷钥杂多酸络合物,用SnCI2还原可生成兰色的磷铜兰 (Mo02∙4Mo03)2H3PO4∙4H20磷的含量与兰色的深度成正比, 于是可用比色法测定。 三、操作步骤 称取过Imm孔筛的风干土样1.OOg,放入150In1三角瓶中,加入0.03N氟化钱-0.025N盐酸浸提剂,加塞后,振荡30分钟。 用无磷干滤纸过滤,滤液承接于盛有0.1g硼酸的三角瓶中(防止氟离子对显色的干扰和腐蚀玻璃器皿),摇匀使其溶解。 吸取滤液5m1(视含磷量而定)于25m1容量瓶中,加少量蒸储水,再加2,6-二硝基酚指示剂一滴,用4N的氢氧化钱和4N 的盐酸调至微黄色,准确加入1.5魅目酸铁-盐酸试剂5m1加蒸储水至近刻度。 加入2.5%氯化亚锡2滴,5-15分钟(20℃以下室温15分钟,20-30C7分钟,30℃以上5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从读得的消光系数对照标准曲线查出磷的含量。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PPM磷标准溶液0、0.5、1.0、 15、2、2.5m1于容量瓶中即为0、0.1、0.2、0.3、0.4、0.5PPM 的磷,加入浸提液(0.03NNH4F-0.025NHC1)5m1,使其组成与土壤浸出液相同,再加入Sig硼酸,加2,6-二

土壤全磷的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全磷的测定实验方法 一、目的意义 磷是植物的营养元素之一,测定土壤中的全磷,可以了解土壤中能够逐渐被植物利用及易为植物吸收的磷贮备量,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数据。 二、方法原理 土壤中全磷的测定,主要是如何将土壤中所有存在的各种形态的磷化合物及正磷酸盐的形态分解出来。由于涉及到土样消化及消化液中磷的测定两个步骤,因而方法比较多,可根据待测液中磷含量,干扰离子的浓度、分解的蛋白质及实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本实验仅介绍酸溶-抗坏血酸还原比色法。 用硫酸及过氧酸消化土样,使土样中有机质分解,各种不溶性磷化合物转化为正磷酸而存在于消化液中,土壤中二氧化硅则脱水沉淀分离。 铝酸镂同土壤中的磷作用生成磷铝酸镂,遇还原剂时,则生成复杂的的兰色“磷钥兰”。其呈现颜色的深浅,在一定条件下与磷的含量成比例关系,以抗坏血酸作还原剂,颜色稳定性好,并且是铁离子的有效掩蔽剂,防止其对比色的干扰。 三、操作步骤 消化:准确称取通过0.25mm筛孔的风干土样1g,置于消化管

中,用少量蒸储水润湿,加浓硫酸(比重1.84)8m1摇匀后,再加入70〜72%过氯酸10滴,摇匀,管口上加一小漏斗,置于消化炉上加热消煮,至管内溶液开始转白,继续消煮20分钟,全部消煮时间为30〜40分钟,取下冷却。 定容:将冷却的消化液用蒸偏水少量多次地从消化管中通过漏斗洗入IOOm1容量瓶中,待溶液冷却后,用蒸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待澄清后,滤入IoO1n1干燥的三角烧瓶中。 比色:吸取滤液5m1(对磷(P2O5)在0.15%以下的土壤可吸Ion1I)于50m1容量瓶中。用少量蒸储水将粘在瓶口的少量滤液洗下,加6N硫酸5m1和5%铝酸镂2m1,加少许蒸镭水,再加固体抗坏血酸0.05g,用蒸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拨开瓶塞,置于沸水浴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10分钟,使其充分显色,取下冷却至室温,再经摇匀后,在721分光光度计上用660毫微米红色滤光片进行比色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磷的浓度,换算成原样品中P205的百分含量。照上述操作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标准色阶的制备:50PPM磷(P)标准液:准确称取在 105〜I1OC烘干至恒重的化学纯或分析纯的磷酸二氢钾 (KH2P04)0.2195克于小烧杯中以少量蒸播水溶解之后,将溶液全部洗入IoOOnII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5PPM磷(P)标准液:吸取上述50PPM标准液50m1置于500m1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标准磷素溶液,用刻度吸管精确按表11-1分别吸取5PPM磷标

土壤ph值测定具体步骤

土壤ph值测定具体步骤 土壤pH值测定具体步骤 一、引言 土壤pH值是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它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准确测定土壤pH值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土壤pH值测定的具体步骤。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蒸馏水、pH试纸或pH电极、酸碱标准溶液。 2. 仪器:天平、试管、玻璃棒、移液管等。 三、土壤样品的准备 1. 从待测土壤中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避免混入杂质。 2.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进行晾晒并破碎成细颗粒。 四、制备土壤提取液 1.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与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待沉淀物沉降后取上清液。 五、进行pH测定

1. 使用pH试纸: a. 将试纸浸泡在土壤提取液中,使其充分吸湿。 b. 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值。 2. 使用pH电极: a. 将pH电极插入土壤提取液中,等待电极稳定。 b. 读取电极上的pH值显示。 六、校正和质控 1. 校正pH试纸: a. 使用标准酸碱溶液,按照试纸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校正。 b. 在实验过程中,每次使用试纸前都要进行校正。 2. 校正pH电极: a. 使用标准酸碱溶液,按照电极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校正。 b. 在实验过程中,每次使用电极前都要进行校正。 七、结果分析和讨论 1. 根据测得的土壤pH值,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2. 根据实际需求,对土壤进行合理的酸碱调节,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适应不同植物的生长要求。 八、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一: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一、实验方法及目的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及分光光度法。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100摄氏度,90分钟)用过量重铬氧化土壤中有机碳,部分六价铬被还原成绿色三价铬,用比色法测定三价铬的吸光度值。以葡萄糖标准溶液中碳氧化液为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测定,计算土壤中有机碳,然后除以土壤C 的质量分数58%(×1.724)计算出突然有机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高压灭菌锅,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重铬酸钾溶液【c(1/6k2Cr2O7)=0.8000mol·L-1】:39.2245g重铬酸钾加4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 2)浓硫酸(H2SO4,=1.84g·cm-3化学纯) 3)有机碳标准溶液(5g·L-1):称取葡萄糖1.375g溶于水,并定容至100ml。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有机碳标准溶液0ml、0.5 ml 、1.0 ml 、1.5 ml、2.0 ml、 2.5 ml分别放入6个50 ml试管中,补加水至 3.0 ml,然后按土样测定才做进行测定,相应含碳量分别为0.0mg、2.5 mg、5.0 mg、7.5 mg、10.0 mg、12.5 mg,用空白液调比色计零点,以其测定的吸光值为纵坐标,相应含碳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有机碳标准溶液吸光度值

有机碳标准曲线 2、称0.3过0.149mm筛的风干样,放入25ml比色管中,加2.5ml重铬酸钾溶液,和2.5mlH2SO4,摇匀放入100高压灭菌锅中,90分钟后放冷水浴中冷却; 3、用洗瓶缓慢加水至25ml,摇匀停放3h 或过夜,取上清液比色,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90nm波长测定吸收值(标准曲线换算成C浓度)。用空白样液调比色计零处。 五、实验结果 有机碳(g/kg)=(513×吸光度-2.2235)×0.025/称样量 有机质(g/kg)= 有机碳(g/kg)×1.724 六、注意事项 1) K 2Cr 2 O 7 和H 2 SO 4 的投加顺序; 2)待测样品加入K 2Cr 2 O 7 和H 2 SO 4 后,在未加热前应为草黄色,如果有机 质含量很少时为黄红色均为正常现象,但如果在未加热前即为草绿色表明样品有机质含量过高,所加的量不足。

土壤全氮磷钾快速测定实验方法

土壤全氮磷钾快速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 - 将采集的土样通过2mm筛网进行筛分,取2mm以下的土壤供实验使用。 -将样品研磨成细粉末状,避免影响后续的测定结果。 2.氮素含量测定: -在锥形瓶中取约0.2g的土壤样品,加入0.1g硫酸钾(K2SO4)和2mL 盐酸(HCl)。 -震荡混合,静置15分钟。 -在1L烧瓶中加入50mL硫酸钠(Na2SO4)溶液和25mL盐酸(HCl),再将上述混合物转入烧瓶中。 -加入蒸馏水至1L,摇匀,然后静置10分钟。 -取适量溶液过滤,将滤液收集于250mL锥形瓶中。 -取10mL滤液加入蒸馏瓶中,并加入足量亚硝酸钠(NaNO2)和硫酸(Na2SO4)。 -蒸馏,收集析出液。 -使用氨基酸分析仪或其他合适的仪器测定氮素含量。 3.磷素含量测定: -取约0.5g的土壤样品,加入5mL盐酸(HCl)和45mL蒸馏水。

-摇匀,静置10分钟。 -将试管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试管中。 -取5mL上清液加入样品瓶中,加入相应试剂,如乙酸(NH4OAC)、铵 钼酸(NH4)6Mo7O24)和抗坏血酸(C6H8O6)。 -震荡混合,静置20分钟。 -使用分光光度计或其他合适的仪器测定磷素的含量。 4.钾素含量测定: -取约1g的土壤样品,加入30mL饱和溶液中的乙酸(NH4OAC)。 -摇匀,静置1小时。 -将试管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试管中。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样品瓶中,加入相应试剂,如酒石酸(KHC4H4O6)。 -震荡混合,静置20分钟。 -使用火焰光度计或其他合适的仪器测定钾素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所有试剂都需要按实验室标准使用。 -进行测定过程中,要严密管控温度和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与试剂直接接触,注意防护措施。 这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全氮磷钾快速测定实验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 得土壤样品的全氮磷钾含量。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适当对实验步骤进行调 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样品和实验条件。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 告 1. 引言 本实验旨在验证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农田管理和 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了常见的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和碱解剂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 2. 实验步骤 2.1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1. 取适量土壤样品,经过筛网过滤去除杂质。 2. 用盛土器称取10克土壤样品,并加入250毫升氧化锰试液。 3. 在130摄氏度恒温干燥箱中,将试管中的样品加热煮沸30 分钟。 4. 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容量,轻摇均匀。 5. 取适量稀释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2.2 碱解剂法

1. 取适量土壤样品,经过筛网过滤去除杂质。 2. 用溶液酸性处理土壤样品,使其达到酸性条件。 3. 倒入含有适量的碱溶液中,并进行倒宽操作。 4. 进行振荡,使土壤样品与碱溶液充分反应。 5. 过滤反应液,采集滤液。 6. 取适量滤液,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 7. 通过滴定量计算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3.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得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X g/kg。 2. 碱解剂法得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Y g/kg。 3.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土壤质地较重的样品上。 4.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和碱解剂法都可以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机 质含量。 2. 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土壤 质地较重的样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土壤 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在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时,我们可以采 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测试和分析。 一、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方法 1.混合土壤与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分级筛网中; 2.将分级筛网的粗细筛子按顺序从上到下放置,将混合土壤悬浮液倒 入最上面的筛子中; 3.用水冲洗分级筛网,清洗土壤颗粒后,将每个筛网上的土壤颗粒干 燥并称重; 4.根据每个筛网上土壤颗粒的重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百分比。 二、土壤质地分析实验方法 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静置片刻; 3.利用实验室设备或称量仪器,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 4.将容器放入烘箱中,干燥样品至恒重; 5.再次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 6.根据土壤和水的重量差,计算出土壤颗粒的质量百分比; 7.根据质量百分比,判断土壤质地。

三、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实验方法 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至恒重; 2.称量干燥后的土壤质量; 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放入预先称好的量筒中; 4.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酒精,使土壤颗粒充分与酒精接触; 5.迅速取样量,用天平称量; 6.根据差值计算出土壤的水分含量。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实验方法 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先进行干燥至恒重; 2.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过筛筛去大颗粒; 3.取一定质量的细粉状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 4.加入浓硫酸,充分混合后在水浴上加热,加热时间视土壤样品特性而定; 5.冷却后,加入稀盐酸,使混合溶液中的硫酸被中和掉; 6.用水稀释,将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湿法氧化; 7.过滤出有机质含量溶液,用测定仪器进行分析计算。 五、土壤酸碱度分析实验方法 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2.将土壤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使其沉淀;

土壤湿度的测定方法

土壤湿度的测定方法 土壤湿度是指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与土壤湿度直接相关,土壤湿度的准确测定对于农作物的灌溉和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湿度测定方法。 1.重量法 重量法是一种基于土壤湿重的测量方法。首先,需要获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样品,并记录其质量为M1、然后,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待样品完全干燥后,取出并记录其质量为M2、最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M1-M2)/M2×100 该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田间条件。 2.电阻法 电阻法是一种基于土壤电导率的测量方法。土壤的电导率与其湿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电导率来推测土壤湿度。电阻法常用的设备有土壤电导仪和电阻计。测量操作时,将电极插入土壤中,通过测量电阻值来间接测量土壤湿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湿度测定,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避免电极与土壤之间产生干扰。 3.容量法 容量法是一种基于土壤与水介质之间电容变化的测量方法。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的电容,并且土壤含水量越高,电容越大。常用的容量法测量设备有土壤电容计和水介质法。在测量操作中,将电容器插入土

壤中,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推测土壤湿度。该方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适合于精确测量和长期监测。 4.红外线法 红外线法是一种基于土壤水分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的测量方法。使 用红外线辐射计测量土壤在不同波长下的辐射吸收,通过比较吸收值来推 测土壤湿度。这种方法非接触式,快速准确,适合于大面积土壤湿度测定。 5.导水法 导水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对水分的吸引能力来推测土壤湿度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有水分导水法仪。测量操作时,将土壤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放入 导水仪中,通过测量水分下降的速度来推测土壤湿度。导水法适用于测量 土壤水分对植物根系的可利用能力,与实际土壤湿度直接相关。 总结起来,土壤湿度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电阻法、容量法、红外线 法和导水法等。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能够准 确地评估土壤湿度,为农作物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土壤实验方法标准

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1 混合土样的采集 1.1.1.1 混合土样的采集 以指导生产或进行田间试验为目的的土壤分析,一般都采集混合土样。 采集混合样品的要求: (1)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2)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采样地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形线路采样。 (3)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4)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5)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采集的土壤放在一个木盆里或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摊平,用四分法对角取两份混合放在布袋或塑料袋里,其余可弃去,附上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袋里,一份扣在袋上。与此同时要做好采样记录。 1.1.2 特殊土样的采集 1.1. 2.1剖面土样的采集 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这种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必须指出,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分、观察和记载恰恰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时对下层土壤的混杂污染。为了使样品能明显地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是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表土层较薄,可自地面向下全层采样),这样可克服层次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样品重量也是1kg左右,其它要求与混合样品相同。 1.1. 2.2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 盐碱土中盐分的变化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还要大。土壤盐分分析不仅要了解土壤中盐分的多少,而且常要了解盐分的变化情况。盐分的差异性是有关盐碱土的重要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采用混合样品。盐碱土中盐分的变化垂直方向更为明显。由于淋洗作用和蒸发作用,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季节性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类型的盐土,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又不一样。根据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应分层采取土样。 分层采集土样,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隔10cm或20cm采集一个土样,取样方法多用“段取”,即在该取样层内,自上而下,整层地均匀地取土,这样有利于储盐量的计算。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特点时,则多用“点取”,即在该取样层的中部位置取土。根据盐土取样的特点,应特别重视采样的时间和深度。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虽然土壤养分分析的采样也要考虑采样季节和时间,但其影响远不如对盐碱土的影响那样大。鉴于花碱土碱斑分布的特殊性,必须增加样点的密度和样点的随机分布,或将这种碱斑占整块田地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出来,按比例分配斑块上应取的样点数,组成混合样品;也可以将这种斑块另外组成一个混合样品,用作与正常地段土壤的比较。 1.1. 2.3养分动态土样的采集 为研究土壤养分的动态而进行土壤采样时,可根据研究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例如,为研究过磷酸钙在某种土壤中的移动性,前述土壤混合样品的采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过磷

土壤学实验教程.

土壤学实验教程 (生态学专业适用福建师范大学自编教材 2013年 9月 实验规章制度 ⏹实验前要事先预习,明确实验研究意义、原理及操作过程,特别是所用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认真操作,客观分析实验结果,不准随意改动原始数据。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易燃易爆的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精心维护所有仪器,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地向教师报告,登记并做适当赔偿。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实验完毕,将各种化学试剂放回原处,清洗仪器用具,清洁实验台面和地面,保持实验室整洁,方可离开。 目录 实验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方 法 ······························································(3 实验二土壤水分的测 定 ··········································································(6 实验三土壤容重的测定 ··········································································(8 实验四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10 实验五土壤酸度的测定 ··········································································(13 实验六土壤速效氮的测定 ·······································································(18 实验七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