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为学

  • 格式:doc
  • 大小:41.0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整合:

1、填空

《为学》作者彭端淑,清朝四川人,“为学”即做学问的意思,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之鄙有二僧( bǐ )

一瓶一钵( bō)

贫者语于富者曰( yù )

3、一词多义

之:(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蜀之鄙有二僧:结构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顾:(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

(2)三顾茅庐:拜访

(3)左顾右盼:看

足:(1)一瓶一钵足矣:足够

(2)画蛇添足:脚

(3)不足挂齿:值得

去:(1)西蜀之去南海:动词,距离

(2)去留两遍:表动作的趋势

(3)大势已去:离开

4、词语解释

(1)恃:凭借,倚仗

(2)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3)买舟:雇船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5)以:相当于“把”、“拿”、“将”

(6)顾:还,反而

(7)为学:做学问

(8)鄙:边远的地方

(9)语:告诉

(10)子:你

(11)数年:几年,多年

(12)犹:仍然,还

5、语气助词

(1)乎:表疑问语气

(2)矣:表肯定语气

(3)也:表感叹语气

(4)焉:表感叹语气

(5)哉:表反问语气

6、全文翻译:

天下事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它,那么困难的事就会变容易,不做,容易的事也会变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习它,那么困难的事就会变容易,不学习它,容易的事也会变困难。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租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到现在还没有去成,你凭借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脸上显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去而去而穷和尚却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吗?

二、思考与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3、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儿不好使,不够聪明,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呢?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只要自己树立志向,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难事”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4、你还能再举一例子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水滴穿石,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三、课内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时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 到,往 )

西蜀之去南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翻译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 从文中“不知几千里也”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买舟而下”,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一瓶一钵”,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论点

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认为雇船去南海;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行动。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第一次探询。第二次轻视。

《为学》阅读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__

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__

3. 旦旦而学之旦旦:学:________

4. 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__

5. 迄乎成迄:成:________

6. 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_倍:________

7. 屏弃而不用屏:________ 屏弃:________8.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9.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0. 蜀之鄙有二僧鄙:________ 11.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于:________

12.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_____ 何如:________

13. 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 14. 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

15.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下:________ 犹:________

16. 越明年越:________ 17. 贫者自南海还还:________

18. 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 19. 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

20.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________

2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________ 哉: ________

22. 自败者也败:________ 23. 自力者也力:________

24. 下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请标明它们所指的人称:

①吾________②汝________③其________

④余________⑤尔________⑥之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 吾欲之南海,何如?

2. 子何恃而往?

3. 吾一瓶一钵足矣。

4.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5.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7. 吾资之聪,倍人也 8.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9. 自败者也。 10. 自力者也。

三、简答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2.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

“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4.为什么贫者能取得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未能去南海?

5.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

6.《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