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修改)

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修改)

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修改)
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修改)

海上落水人员搜救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程存学刘世栋

摘要:基于案例推理机制,本文提出了海上落水人员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案例结构及推理机制,为建立海上落水人员精确快速搜救提供技术支持。

1、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海上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呈高速发展的势头,海难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导致遇难人数越来越多。而海难一般发生在恶劣天气下,这种天气气候条件差、能见度低,导致救援工作很难开展,海上搜救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被救对象。海上落水人员搜救属于应急处置范畴,目前我国海上搜救被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救助船或救助直升机上简单的观测仪和照明系统,并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手工作业,这种传统的搜救方法因其搜索速度慢,目标易丢失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搜救工作的需要。依靠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帮助指挥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出科学的决策。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建立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应为各级海上搜救中心提高其效能的首选方案。

根据调查,我国搜救系统的最主要问题在于整个搜救程序(从通报、计划、搜寻、救助、到援救后的后续处理)的效率偏低。搜救程序的进行与搜救信息的流通处理应该说是同步并行、息息相关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支持搜救信息的管理、搜救资源快速查询、搜救决策与搜救作业的协调进行,能使搜救相关信息的搜集、传递与运用迅速而准确,使有限的搜救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整体搜救效率。在研究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时,如果将已经发生的各类海难事故及其搜救模式作为海上搜救的案例库,就可以从中寻求解决和处理新问题的经验与方略,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方法是从所记忆的以往案例中搜索与当前问题类似的案例,并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当前问题最相似和相关的案例,通过对所选案例的适当调整和改写,

从而获得当前问题求解结果和对这一新案例的存贮以备复用的一种

推理模式。

2、决策支持系统结构设计

落水人员搜救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三层,即用户接口层、案例管理层和数据库层,如图1所示。

图 1 落水人员搜救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1、接口构件

接口构件由人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部软件接口三个部分组成。人机接口建立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包括用户输人信息和系统输出预案信息。多数情况下, 用户所掌握的危机信息是有限的, 而且多为模糊信息、不确定信息、非结构化信息,这就需要人机接口具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处理和扰动适应能力。人机接口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多项选择、问题填充、是非问答、参数默认等方式实现人机交互。网络接口的基本作用接收落水人员自身携带定位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信息, 以利于更好的收集、处理和发布危机信息,制订搜救方案。内部接口用于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例如船舶定位、导航、气象等), 接收搜救船舶导航信息、海域实时监测信息、危机预警信息等。

2、案例库及其管理构件

案例库中存储了各种各样的救援案例,也就是对历史上落水人员搜救事件、解决方案及其实施结果的完整而真实的描述。其中关于落水人员搜救案例的解决方案,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排除失败的教训, 这样决策者就能在新的情况下,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知识,对危机信息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进而产生更为有效的决策。同时,案例库中的案例必须保持丰富多样性和适时性,为复杂危机情景中的应急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危机案例。案例库管理构件由案例检索、案例适配和案例管理三个模块构成。其中案例检索负责解释用户的检索要求,完成对预案案例和具体案例的检索;案例适配负责对检索到的源案例进行修改,使其能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案例管理负责对危机案例库进行案例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3、综合信息库及其管理构件

综合信息库实际上是一个多库系统, 包括数据库、模型库等常用的库系统, 也有对应于落水人员搜救应急决策各类知识库、图形库、方法库等。综合信息库中存储的信息包括人机接口所依赖的约束条件、规则知识和技术指标、各类应急信息( 如进行落水人员搜救应急决策和危机管理工作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信息)以及CBR中的各种推理规则、算法、函数等。为提高系统的效率, 综合信息库又可细分为通用信息库和各类专用信息库,如接口信息库和应急信息库等。信息库管理构件执行对各类信息库的操作, 实现综合信息库的一致性, 它又由相应的数据库管理、模型库管理和图形库知识库管理等模块组成。

3、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设计

海上搜寻与救助协调决策系统是以电子海图为基础, 在电子海图上实现对海难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对海难事故搜寻与救助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应具有海难事故报告及更新、遇险目标漂流路径预测、救助资源管理、搜寻模式和海上救助方式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

决策系统还集成了与海上搜救相关的其他信息,包括风、浪、流等水文气象信息, 通信条件, 船舶交通和搜救资源等信息数据库, 便于用户查询和决策支持。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框架

主要功能如下:

1、遇险报告及更新

主要作用是在通过接口构件接收到遇险报警时,将遇险人员的信息输入或更新到海上搜寻与救助决策支持系统中。输入的遇险信息同时将会保存到数据库中, 作为搜救辅助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应输入或接受解析的信息主要包含:

(1)落水人员位置( 经度/ 纬度) 。

(2)落水人员基本生命体征信息(血压、脉搏等)。

(3)险情发生地气象海况、障碍物等其他情况。

(4)所需援助( 医疗、撤离人员)。

遇险信息更新主要用于增加和修正下列遇险信息。

(5)遇险报告的信息来源、通信方式及报告时间。

(6)最新风、流、能见度等天候信息。

(7)可能漂流或航行的航向、航速或地点。

2、遇险目标漂流路径预报

在得到落水人员的遇险地点和时间后, 系统可以根据海流、潮汐、海浪、风向、风速等多种要素, 通过数值模型计算, 实时海况分析等方法, 预报未来一段时间遇险目标漂移路径。从而确定搜寻救助的基点位置。漂流路径预报系统按照遇险目标的种类不同,得出不同的风流漂移系数,从而得出不同的计算轨迹。漂流预报模块采用基于海洋环流模式(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OGCM) 的原始方程, 引入变边界处理技术, 针对海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实现漂移

预报功能。

3、搜救资源评估管理

建立搜救资源评估机制,首先将搜救资源所在位置标示在电子海图中,透过图文连接功能,使搜救资源位置与搜救资源数据库连接,查询详细搜救资源数据。同样, 可以通过搜救资源数据, 查询搜救资源所在位置。使搜救资源显示与查询方面,可以符合实际搜救需求。采用人工智能中最短路径算法,求出救助船舶到达出事地点的最短路径。计算搜救资源数据库中各机场或港口的飞机或船舶驶往遇险地点所需的时间,显示搜救资源执行海上搜寻与救助任务的优先次序。选派合适的救助资源进行救助。

4、搜寻模式的选择

搜寻模式的选择包括搜寻基点的确定,搜寻模式的选择和搜寻间距设定等功能。搜寻基点由漂流预报模块根据漂流物的类型、漂流时间和风浪流等信息来确定。系统以数据库模式将IMO(国际海事组织)所建议的各类搜救模式及其适用的遇险型态、搜救流程、注意事项等分别建立文件储存。

根据遇险信息、救助资源等信息来辅助决策人员选择最优搜寻模式。选定的搜寻模式将在电子海图显示,搜寻间距的大小是根据能见度、救助资源的数量、搜寻目标的大小来确定。

5、海上救助方式

当搜寻到目标后, 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救助方式来救助。救助方式按救助力量类别(直升飞机或船舶) , 救助类型(人员、医疗或拖带) 来确定具体的救助方式。每一种救助方式的适用条件、救助设备的使

用、救助的方法和救援注意事项都作为知识, 保存在数据库中。根据海况和救助要求,系统自动推荐最佳海上救助方式。

4、基于危机案例的推理机制设计

4.1危机案例表达

案例以结构化的方式表达管理者和领域专家求解问题的经验。危机案例(crisis case) 包含三个部分:危机情景的描述(crisis situation )、应急方案(emergency solution)、方案实施结果与评价(outcome and evaluation )。危机案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这样才能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案例的表达是将危机管理者和领域专家处理危机的经验和知识变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信息, 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因素,使用用户易于理解,同时计算机易于表达的数据结构。案例的表达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形成规范的结构, 以便于后面的检索与适配。一个案例可由多个属性构成, 用集合表达为A = {A1 ,A2,……A n } ,其中的属性A (i=1,2,……,n)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为A ={A i1,A i2, ……,A in} 。按照这种属性结构, 一个案例由多个层次的属性构成, 整个案例库则由不同属性层次上的案例

关联而成, 形成一个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危机案例库。

案例组织管理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组织框架

4.2危机案例检索

案例检索是整个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部分,根据相似性原理来搜索一个与当前危机情景相似的危机案例。案例库管理系统中的检索引擎包括索引规则、检索模型和相似函数三个部分。

采用判别网络(discrimination networks)检索模型,检索时采用一种由上至下逐层精炼的“探针”策略。

CBR系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很多,常用的如加权的海明距离和欧几里德距离反函数来计算两个案例的相似度,但是这类相似性度量方法只考虑了有确定属性值的情况,或者只将模糊属性简单地同确定性属性同等处理。由于案例中既包含了确定数属性(crisp numeric )、确定符号属性(crisp symbolic),又有模糊概念属性(fuzzy linguistic)、模糊数(fuzzy numeric)或模糊区间属性(fuzzy interval),在本系统中,设计一种混合相似度计算方法。其原理是首先分别计算两个案例之间确定属性、模糊属性间的相似度,再根据相似性度量规则将案例聚合,从而得到两个案例总体相似度。案例检索分为初始匹配和用户选择两个过程,即先由系统检索出一组可行的候选案例, 并依据相似度和领域知识模型进行归类排序,再由用户根据现实要求从中选择若干个合适的案例。

4.3危机案例适配

检索出的源案例只是案例库中与当前问题相似的案例,两者之间

多少会有一定的差别,难以完全匹配。因此要通过人工适应性调整,

即调整源案例的求解方案(源方案),使之适用于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得到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也就是所谓的案例适配过程。案例适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以往通常交由用户和专家自己完成。在本系

统中,利用CBR推理机制实现,当源案例与当前问题足够接近,源方

案能够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时,可以实施空适配(nu11 adaptation),也就是直接用检索到的源方案作为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尤其在系统“经验”不够丰富时,源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这就需要适配器对其进行适配。

案例适配既要考虑到当前问题与源案例之间重要的、突出的差异, 也要考虑到源方案中能够重用的部分,必须利用转换型适配(transformational adaptation)和派生型适配(derivational adaptation)。前者是对源方案在适配规则的指导下直接进行修改直

至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后者则是用生成源方案的算法或规则来推导一个全新的解以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系统提供的适配技术有参数调整(parameter adjustment)和基于案例的替代(case-based substitution)等两类方法。由于应急决策所涉及的领域差异性较大, 决策系统具体采用的适配规则应由决策者和领域专家来设定,根据危

机情景进行选择,以发挥最好的适配效果。同时,案例适配并不限于在应急决策时进行,还可以通过平时对系统的训练来探索和积累案例的

适配规则。

4.4案例管理

案例管理即利用案例库管理构件对案例库的进行维护,主要由案

例的增加、删除、修改和合并等操作组成, 案例日志则负责对这些操作进行记录, 通过评价和统计案例的使用情况对案例进行归类和权

重分配。其中案例增加又可模拟系统学习,即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把新的案例情景及其解决方案和实施结果作为新案例加人到案例库, 不断丰富系统的“经验”。为了防止案例质量的下降和案例库规模的迅速膨胀, 系统通常采用价值分析的策略对其自学习行为加以控制。对于通过检索适配得到的新案例进行价值分析,即计算其与案例库中所有旧案例之间的相似度St={S1t,S2t,……,S nt}, 其中n为案例库中的案例数, S it(i=1,2,……,n)为新案例t与旧案例i之间的相似度。当所有S it均小于某一个给定的阈值β( 0 <β< l) 时, 认为新案例具有较高的价值, 可以加入案例库, 否则不予加入。同时也可以通过价值分析对案例库中的相应案例进行删除、修改、合并等操作, 其目的是提高案例库的整体质量, 提高系统的推理效率。由于整个案例管理可以在决策实施以后进行, 故价值分析所耗费的时间对于这个系统的应急处理性能没有影响。通过上面的分析, 基于危机案例的推理机制可用图-4表示。

图 4 案例推理流程

5、数据结构设计

5.1案例库设计

基于案例推理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对过去类似经验的回忆和适

配而生成新问题求解策略的一种类比推理方法。它围绕着人类在理解与学习新事物时总是对过去经验回忆这样一个基础上来展开。基于案例推理决策支持系统推理技术求解过程为:问题特征的抽象、描述和输入;相应事例检索;事例的改写和调整;求解方案的评价;新事例的存储。如图-5所示:

图5求解过程

1、案例描述:一个典型的海上搜救案例通常包含三个部分:

①海难事故情景的描述:海难事故发生时要解决的问题及周围环境;

②海上搜救方案:对海难事故的解决方案;

③结果:执行方案后导致的结果。案例有多种表示方式,如语义网络、框架、决策树、原形、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技术等。

案例:=实际案例模版:={属性列表,解决方案[,子案例列表][,实际案例列表]};属性列表:=属性1[,属性2[,属性3[… ]]];属性:=数值,文字,符号或其他类型的值。

解决方案:=包含子案例标志的顺序、判断、循环和并发结构的结构化表述;子案例列表:=子案例1[,子案例2[,子案例3[… ]]];子案例:=实际案例指针。

2、案例索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案例检索, 采用什么样的索引机制组织案例库, 在检索时就要采用相应的检索策略来寻找相似案例。

设整个案例库中有N个案例,Casebase=,

首先对所有的案例进行聚类分析(即把相似的案例按某种方法先进行归类),得到M类抽象案

例,AbstractCasebase=,其中M≤N。这M类抽象案例作为第一级索引,每类抽象案例中又含有多个具体案例,Acase i=, S为第i类抽象案例中所含具体案例的数量。这些具体案例再按照案例的某项属性的取值进行索引形成第二级索引,依此类推,建立多级索引技术。

2.2案例检索

案例检索的目标是尽快找到与问题描述最相似的案例。常用的案例检索算法有最近相邻策略、归纳推理策略、知识导引策略和模板检索策略等,但它们比较适用于确定性属性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中经常出现的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信息却不太适用。所以需在传统检索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以适应不确定性匹配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系统采用动态检索匹配机制,即先以现有的相关案例作指导,确定可能重要的特征属性,反馈到当前情况,再重新进行案例检索。在案例检索中,不仅使用表面特征的相似性,而且使用结构相似性和深层特征信息的相似性。

2.3案例调整

检索出的源案例知识库中与当前问题相似的案例,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别,难以完全匹配。因此要通过适应性调整,即调整源案例的求解方案,使之适用于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得到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当源案例与当前问题足够接近、源方案能够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时,可以不进行调整,直接用检索到的源方案作为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系统经验不够丰富时,源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问题的求解要求,需要对案例进行调整。常采用转化型调整策略和参数调整,它的基本思想是比较检索到的案例与新问题所关心的属性之间的差别,从而将其方案向合适的方向调整。一般采用在旧解

中增加新的内容;从旧解中删去某些内容;对旧解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替换;对旧解中的某些部分进行重新变换。

2.4案例学习

基于案例推理的系统的优点在于其自动的学习能力,即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把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为新的案例加入到案

例库,丰富系统的“经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案例都可以不加选择的加入到案例库中,那样的话,案例的质量会降低,而且案例的推理效率会下降。设源案例库U=(X1,X2,……,X i,_,X m),i∈[1,m],Xi为源案例,目标案例Y与Xi的相似度为∈[0,1],η为专家定义的一个阀值, 案例的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情况:

(1),i∈[1,m],新案例与案例库中的所有案例都不匹配,这时新案例可以加入到案例库中。

(2),i∈[1,m],新案例与源案例完全相似,则新案例不加入到案例库中。

(3),i∈[1,m],这时新案例可以加到案例库中。

(4), i∈[1,m],把具有max(ε,i)的源案例的解决方案改写为新案例的解决方案。

2.5知识库设计

知识库系统主要是为海上搜救的决策处理提供专业和常识性知

识的支持,由产生式规则组成,包括专家经验和以规则形式表示的有

关法规等。知识库中的知识不但可以指导决策者进行决策,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得到新知识的充实,起到学习的作用。

4、系统软件的实现

系统软件采用Visual C# 编程语言, 基于电子海图构建与海上

搜寻与救助相关联的模块。搜救资源信息记录、遇难船舶信息记录、

搜寻模式信息记录和动态船舶信息记录等资料采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库使用SQL Serv er, 并通过标准ADO. NET 接口与海事VT S 系统、搜救资源信息数据库连接, 通过串口编程技术与AIS 接收机相连接

获取动态船舶位置信息等信息。

系统以电子海图( ECDIS) 为平台将各种险情信息和搜救力量信息直观地显示在海图中, 并可以任意比例放大和缩小, 使得信息与

地理真实地点有机结合。系统采用数值计算模型来对海上遇险目标的漂移进行预报, 准确得到搜救基点, 缩短搜寻时间。由于数值计算数据量大, 程序采用多线程技术, 在后台进行计算。计算完毕后, 再将漂移轨迹显示在电子海图中。

5、结束语

海上搜寻与救助决策系统是海上搜救应急指挥的有效手段。目前该系统已在湛江海事局得到应用。决策系统对海上搜救进行决策分析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帮助指挥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提高搜救工作效率。但是系统仍有不足之处, 系统不能实时反馈搜救现场动态信息。通过卫星F 站建立海区海岸视频传输系统, 以视频方式直观反馈搜救现场动态信息, 这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6、参考文献

[1] 罗永宏. 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探究[J].中国航海, 2004(3):21-24.

[2] 冯明初, 王中. 失事舰舶援救方案评估软件设计[J].船海

工程, 2006(3):66-68.

[3] 陈彦宏. 计算机仿真海上搜索与救助模式[R].台湾:国立海洋大学,1998.

[4] 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国际海事组织. 商船搜救手册[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3.

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研究

第23卷第2期2015年6月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 Vol.23No.2June.2015 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研究 蒙仁君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摘 要:海上联合搜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机制来推动.海上联合搜 救机制的建立要符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管理需要.目前的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存在机制内容不完整、不被重视、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应重视并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参与方行为,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通过联合来达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援助和人员支持等目的.关键词:海上联合搜救;机制;马航客机失联中图分类号:U6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526(2015)02-0021-03收稿日期:2015-03-08 作者简介:蒙仁君(1989—),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的 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很容易波及多个国家,使得局部危机可能演化为全球危 机,造成国际影响[1] .世界各国在公共危机中必须加强合作,以共同抵御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就拿应对海上公共危机事件来说,从2009年法航447空难事件到2014年马航客机失联事件、韩国客轮沉没事故以及近期的亚航失联客机坠海事故,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的建立显得日益重要. 1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的必要性 1)政治需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一国的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本国的事情,需要国际社会的参与.一国与他国的外交关系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更是经受考验的时机.所以,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合作符合政治的需要.重大的公共危机仅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依靠政府间合作的力量战胜危机.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航班的乘客来自于14个国家和地区,波及面广,先后有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参与搜救,这一 行动说明,在海上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合作中,有利于信息共享、互相援助和加深政治互信. 2)经济需要.海上环境复杂多变,一旦发生海上公共危机事件,其破坏力度是相当大的.以马航 客机失联事件为例,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39人遇难,搜救成本也非常昂贵.特别是在海上搜救阶 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搜救设备、物资、人员等,成本巨大,仅凭一国政府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另外再加上一国政府可能存在海上搜救的经验、物资设备、专业救援人员不足,救援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搜救活动,提供了先进的搜救设备、专业搜救团队等,大大的促进了搜救工作的开展.3)技术需要.面对海上公共危机事件,各国都有不同的处理经验和技术水平,需要通过合作来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共享.比如在在马航客机的搜寻过程中,中国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失联客机搜救,并派出雪龙号科考船参与搜救,澳大利亚海军将“海洋之盾”号搜救船上的水下自动潜航器投入搜救工作等,给搜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因此,在海上搜救工作上加强国际合作对一国而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 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任务书 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项目建设办公室 二○○六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二期工程项目背景 总体背景描述 2001年12月,水利部和国家气象局以水规计[2001]626号文向国家计委上报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改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受国家计委委托于2002年7月对《修改稿》进行评估,核减了部分项目,并对整个项目提出了分期建设的建议。共核减投资万元,将《修改稿》中提出的总投资万元调整为万元,并提出按照尽量维持系统的完整性和优先保证特别重点的原则,将特别重点的防洪地区和重要防洪城市的系统建设放在第一期,将其它防洪地区以及现有防汛系统还能基本正常运行的省市系统建设放在第二期。一期工程投资为亿元,其中中央投资亿元,地方投资亿元。 2002年11月,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重新编制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简要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2003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一期工程的建设。 2005年5月,经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水利部正式批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一起完成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期工程概算为:亿。 2005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开始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实施的建设项目取得了预期成果,并已发挥积极的作用。 有关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遗留在二期工程中应建设的内容,参见总体可研建设任务、一期工程和遗留工程表。 总体可研建设任务、一期工程和遗留工程表

防灾减灾 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都已相当完善 B.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利用的手段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 C.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 D. 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气象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地震监测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网等组成 解析:选D。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日趋完善,但还不够,故A错;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故B错;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建议,故C错。 2.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家级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解析:选A。自然灾害是监测的对象,而非监测的主体。 3.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 ) ①灾前预警②灾中跟踪③灾后评估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④ 解析:选A。四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连续性表现在①②③。 4.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RS技术主要用于交通导航、地震监测等方面 C.运用GIS技术,可以建立一种功能强大、快速高效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D.运用GPS技术,可以进行洪水预报、淹没分析等 解析:选C。RS是监测系统,GPS是定位系统,GIS是分析系统。 新华网海口2012年3月29日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号热带风暴“帕卡”(Pakhar)于29日上午在南海南部生成,预计将给南海南部海域和海南省四周海面带来强风。据此回答5~6题。 5.获取“帕卡”的图像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6.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解析:监测台风利用的是RS,预测台风移动方向主要利用是GIS。答案:5.A 6.B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5月23日消息最新监测显示,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草原蝗虫虫卵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孵化出壳,目前已呈爆发趋势,蝗灾发生面积230多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50多万亩。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达茂旗畜牧局草原站已启动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据材料回答7~8题。7.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8.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2020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汇编(超详细word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效力级别发文字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9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17年修订】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3号 3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99号 4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450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行政法规中国民航局令第29号 6 中央救灾委员会组织简则行政法规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8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9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10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发[2006]24号 11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国办函[2015]32号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14]63号 13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修订】行政法规国办函[2014]119号 1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行政法规国办发[2013]101号 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09]59号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52号 1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13号 18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9号 19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3号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1995]22号 2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2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行政法规 23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5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6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7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8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9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0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1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3 国家核应急预案【2013年修订】行政法规 34 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5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011年修订】行政法规 36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行政法规国办函[2016]25号 37 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国办函[2015]134号 3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2016]104号

世界各国的水上搜救体制

水上搜救 搜救行动的五个阶段: 1水上搜救事件一般经过先后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从发现事故到对事故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实施的一连串具体行动。对某些特殊的搜救事件可能并不要求执行每一个阶段。对于一些事件,某个阶段内的行动可能就包含了其他阶段的行动,因此,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阶段的部分行动可以同时进行。搜救的五个阶段下。 1事故发现 搜救系统任何人员或者机构得知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紧急情况。当搜救系统第一次得知存在一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搜救事件时,即进入发现阶段。这是处于困难的中的人员或者航空器(船舶)可以报告所遇问题,告警台可以收到的警报,附近的工作人员可以察觉到事故的发生,或者由于缺少联系或未达到造成情况不明,任何人发现任何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搜救事件时,应立即向他所知道的合适或者最近的救助协调中心或分中心报告。如搜救单元接到这方面的信息,应适当的对这一事件做出反应。 2最初行动 初步应采取的行动是,想搜救设施报警,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个阶段包括:信息的评估和分类、向搜救设施报警、通信检查,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立即采取其他阶段相应的行动,当搜救系统开始做出反应时,即进入最初行动阶段。此时的一些做法,如信息评估。可能开始于发现阶段,并且贯穿于整个搜救过程。 评估完成所有信息并考虑好事故等级后,搜救任务协调员就会宣布该事故所处的阶段,并须诉通知所有参加救助的中心,人员和设施。建立三个阶段是为了愤青事故等级,并帮助决定每一个事故应采取的措施这三个阶段分别为:不明阶段,告警阶段,遇险阶段。根据情况发展,事故可能会重新分级。 3制定计划 行动计划包括搜寻计划,救助计划和移送幸存者或其他合适安全的地方的计划。当遇险位置不明或遇险者随风流漂流时,对搜救反应做出综合计划是不可或缺的。恰当正确的计划对搜救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不管有多好的搜寻技术和多强的搜寻能力。如果搜寻区域不正确,搜救人员还是没有希望找到幸存者的。 4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阶段包括派遣搜救设施到达现场,开展搜救,展开搜寻,救助幸存者,救援遇险航空器(船舶),对幸存者提供紧急处置,以及将伤亡送至医疗机构,并将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内的所有活动。在本阶段末,搜救任务协调员将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确保搜救设施收到,理解,执行搜救计划。在获得最新消息和假设目前搜救将会失败的基础上,救助协调中心的搜救人员应利用本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做出下一步搜救行动的计划。 5结束阶段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搜救行动进入结束阶段: (1)收到作为搜救目标的航空器、船舶、或者人员未遇险的消息。 (2)搜救设施已经确定所搜寻的航空器,船舶或者人员的位置,并且幸存者已经获救。

2-基于MapGIS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定稿)

基于MapGIS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陈绪黄友昕刘家奎 摘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是实现防汛指挥决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Map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几个关键环节和主要的功能应用,借此展现GIS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实现防汛指挥调度可视化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MapGIS 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害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防治水旱灾害是我国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与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的科学性,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防汛调度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目的的非工程措施日益成为重要的减灾手段。 水利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抗旱形势、科学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的依据。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结合3S技术和最新的信息化技术,通过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辅助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效能的作用。 2 系统概述 依据《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暨“金水工程”规划)、《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该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以MapGIS IGSS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参照全国各省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经验,遵循国家水利行业政策法规,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3S技术等来开展实时水情、雨情、台风、工情、旱情、洪涝灾情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工作,并建立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面向防汛抗旱数据采集传输、工情信息管理、防汛抗旱指挥管理、汛情监视、遥感洪涝监测等业务的专业软件产品,为水利行业的防汛抗旱指挥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3 总体架构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依据国家安全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结合防汛防风抗旱指挥调度决策工作的实际业务需求,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水利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依托GIS支撑平台,建设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工情信息管理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汛情监视系统、遥感洪涝监测系统、台风灾害监测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 该系统先进实用,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做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系统由基础设施、水利数据中心、GIS支撑平台、水利共享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构成(图1)。

海上应急搜救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海上应急搜救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海运是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最主要方式,随着船舶大型化、海上船舶交通密集度增加,海上事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船舶海上航运发生事故,一般多处于恶劣气候、海况,自救能力差,外部救援困难,事故状态难以控制。同时,水运行业的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应急反应协调环节多,难度大。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一个指挥统一、行动高效的专门海上应急救援体系。 就海上应急搜救而言,我们的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情报,以科学的决策制定最完善的施救方案,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备最精干的搜救力量,以最满意的效果汇报最关切的社会期待。 因此,我们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海上交通安全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 建立指挥协调体系200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以交通部为牵头部门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交通部设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其总值班室,作为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 根据《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交通部与中国气象局就海上气象和灾害天气预警预报服务签署了部际协议,与信息产业部建立了海上搜救通信应急联动机制,与民政部建立了海(水)上搜救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与军队、武警的联系,有效利用各类海上搜救资源,形成了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搜救应急格局。同时,交通部还着手建立了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 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我国建立了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沿海10个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及长江干线水上搜救中心、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沿海、沿江市级搜救分中心的三级搜救组织、协调和指挥体系。 出台相关预案在抓紧修订起草《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海上搜救条例》的同时,交通部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并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5月正式印发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第一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及应急救援预案的概念与编制原则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体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重大危险源或关键部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化学的、物理的)而预先制订的对策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3方面的含义:即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3、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目的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⑵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影响。4、制定预案的依据⑴《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六十九条规定,对县以上各级政府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⑵《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九条—--五十三条,对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对企业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报备工作和政府的指挥领导都有具体要求。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2004]43号。由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令第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因此今后

基于GIS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研究

基于GIS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是灾情决策的基础,是分析和判断灾情形势,科学地制定灾情调度方案的依据。当发生灾情时,则可迅速地采集和传输各种灾情信息,并及时显示在地理地图上,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预报,经分析制定出灾情调度方案,努力缩小各种灾害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关键词】监测与调度防汛抗旱地理信息系统Oracle 数据库GIS MapInfo 1 引言 为防治水旱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灾情整治,但完全依赖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抗旱能力,难以实现快速指挥决策。应该在已有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自动监测、远程遥测技术、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GIS技术、Oracle数据库和现代水资源联合调度等专业技术,对水情、旱情进行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调度和实时管理。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介 GIS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理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

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2 MapInfo的简介 MapInfo是个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桌面地图信息系统,它具有图形的输入与编辑、图形的查询与显示、数据库操作、空间分析和图形的输出等基本操作。本系统是在在.NET环境下通过C#语言对MapInfo里的MapX控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的。 3 基于GIS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 3.1 概述 自从2005年水利部组织召开会议后,开始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工程建设。该防汛抗旱指挥平台以MapInfo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遵循国家水利行业政策法规,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开展实时水情、雨情、旱情、洪涝灾情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工作,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3.2 系统技术方案与实现 3.2.1 系统技术方案 该平台采用跨平台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其基本框架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机交互层、应用分析层和系统支撑层。 其中,应用分析层是该平台的核心,分为基于GIS的灾

杭州市城区防汛应急指挥系统

吴江市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吴江市水利局 上海网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水利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利信息化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数据和应用平台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网络基础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整体规划滞后,资源共享困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基础设施欠佳,系统功能薄弱.........................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配备不齐......................... 错误!未定义书签。2指导思想和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3指导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统一管理,先适先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资源共享,安全开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规范标准,科学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4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阶段性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 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中文名,应急预案体系。概述,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基本概述,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专项应急,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基本概述。应急预案-国家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专项应急。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

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0。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5。中国红十字

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指标说明及评分办法(515)

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 指标体系说明及评分办法 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构成,分为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以县(市、区)和市本级为单位进行打分。当某个打分单位当年无常设防办机构或有机构无在编在岗人员的,辖区内当年出现1项因责任不落实、处置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库垮坝、圩堤决口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则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中的“防汛防旱应急管理”指标得分为0分。市级得分=市本级得分×60%+所辖县(市、区)平均得分×40%。 该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是基础,通过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和打分,然后由三级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对应二级指标的得分;再由二级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应的权重系数,累加后最终得到防汛防旱应急管理现代化综合得分。 三级指标每项满分值均为100分,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方法归纳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市县防办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会商设施建设和防汛防旱责任制落实等情况,满分为100分,考核内容说明及赋分办法如下: 1、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60分)

根据《防洪法》、《抗旱条例》、《江苏省防洪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并设常设办事机构(A)。根据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办事机构的行政级别应与其履行的职能相适应(B)。根据《江苏省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见》,市、县两级防办应配备工程、水情调度、灾情统计、决策支持系统维护等岗位专职人员,一般地市级防办专职人员不少于9人,县(市、区)级防办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C);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总人数的70%以上,市级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县级本科以上学历不低于60%(D)。 得分=A+B+C+D A满分为25分,设有常设防办机构且有在编在岗人员得25分,否则不得分; B满分为10分,防办机构性质为公务员或参公管理得10分、事业单位得6分。 C满分为10分,得分=防办在编在岗人数÷(9或5)×10(≥10取100),合署办公的人数应除以2。 D满分为15分,得分=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9或5)÷70%×7.5(≥7.5取7.5)+在编在岗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数量÷(9或5)÷(80%或60%)×7.5(≥7.5取7.5),合署办公的人数应除以2。 2、会商设施建设(10分) 市县防办应有专门的值班室和网络机房(满分3分,每项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成山头VTS 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内容简介:通过对海上搜救预防、预警、实施搜救和总结的各个阶段的阐述,结合成山头交管中心的现状和特点,简单的分析了成山头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关键词:VTS 海上搜救海上交通事故 正文: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承担着管理海上交通流,接受船舶报告,信息服务等多项职能,尤其是在海上搜救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支持作用,在海上联合搜救的不同阶段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作用。随着我国VTS建设的逐步加强和管理的日臻完善,VTS在船舶交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明显,海区VTS和港口VTS的特点各不相同。 成山头船舶交管系统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海区交管系统,也是现在山东海域重要的海区交管系统。成山头VTS扼守南北水上交通要道,经过十年的VTS实践活动,它的实际作用和社会影响不言而喻。现在就海事行动的预防、预警、搜救、结束和海事调查四个阶段中成山头VTS可以发挥的作用初步的谈些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指正。(以现有的水平可以发挥那些作用,以后的发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讨论:) 一.做好VTS值班工作,预防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对交通事故的最好预期就是消除交通中的隐患,防患于未然。从经济上讲,预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事故发生以后的搜救成本。在各类海上事故中,碰撞事故占其中的很大的比例,而人为原因造成的碰撞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VTS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改善船舶交通秩序,减少了船舶交通事故,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和船舶的营运效率,提高了港口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海上安全监督管理的现代化优化上通航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山头VTS运行的十年实践证明,成山头交管在维护海上南北大动脉的交通安全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最用,成功的避免了无数的险情,为过往船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助航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水上交管事业起步较晚,就总体运行水平而言,我国VTS系统在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的设备有待进一步信息化集成化,减少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使之把主要精力应用在交通秩序的通航管理上,而不是简单的设备上的机械操作上。在值班期间,特别是气象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值班监督员应该充分发挥VTS的作用,时刻关注海上船舶的交通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提醒,对违反有关航行规定的船舶实施警告、命令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作为,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形成海事海难。 为充分发挥VTS系统的作用,达到国际有关《VTS指南》的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作为VTS工作人员,一般履行管理和业务两种职责。管理职责主要是维持值班室的日常秩序,使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护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制定相关的计划。管理能力低易导致工作混乱,分工不明,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制定计划不合理,容易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时相互推诿,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到VTS功能的发挥。 提高VTS对作用区域或者监管水平(包括业务知识和责任意识)。VTS具有助航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讲解学习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首页>>法律法规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行政法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文件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总体和专项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规章和文件 国务院安委会文件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简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简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建成一个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系统和雷达测雨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要求该系统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系统建成后应达到下列主要目标: 1、在水情信息采集方面,中央报汛站中的雨量和水位观测,全部采用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技术,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中央报汛站的测洪能力提高到接近或达到相当于设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或略高于堤防防御标准的水平。大江大河站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或意外事件的情况下,有应急测验措施。对流量、泥沙等其它水文信息通过人工置数进行数字化自动传输。 2、在报汛方面,通过对中央报汛站报汛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建设224个(一期125个)水情分中心,实现在半小时内收集齐3002个(一期1799个)中央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的目标。 3、建成分布合理,初具规模的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网,初步实现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的实时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工情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通过927个重点防洪县、工程管理所的工情信息采集点、228个工情分中心的建设(一期选择部分重点省进行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对工程险情和突发事件要测得到,报得及时,处理快速,信息丰富直观,包括图形、图象、声音和分析结果等。建立健全旱情测报网,旱情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要规范化,要能掌握面上的旱情,并通过旱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对水文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等作出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一期进行旱情采集、传输、处理试点)。要采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灾前灾中的灾情监测和分析,以及灾后的灾情统计和评估。 4、通信方面,在水利部和原邮电部两部有关协议的指导下,根据防汛需要,首先考虑使用邮电公用网,充分发挥已有防汛通信网设施的功能,提高和加强防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008-11-20 一九九八年我国从南到北都发生了大洪水,除广为报导的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水之外,在西江、闽江也出现了百年一遇大水。 以电视为主体的媒体对洪水以及防洪抢险的场面都进行了大量而生动的报导。民众为洪水的残酷而震惊,也为数百万军民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有许多人产生了疑问和困惑,比较集中的问题是: 中国年年修水利,为什么年年闹水灾,水利是怎么修的? 社会已快进入21世纪了,防洪抢险怎么还那么落后,看不到现代化技术的影子? 所以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 社会愈发展,对灾害愈脆弱 许多人会天真地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力的增强,防灾救灾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会逐年减少,乃至彻底杜绝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事实证明,社会愈发展,相对于自然灾害愈脆弱。其原因在于: 诱发自然灾害的因素具有极大的能量。人类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还不可能具备足以与其抗衡的技术和能量。据测算,最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20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最大级火山爆发的能量又是地震能量的10~100倍,而一次台风可带来1000亿立方米的降雨。因此在遭遇大型自然灾害时人类还很难完全控制和防御它。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必须树立与自然灾害长期共存的思想,到任何时候自然灾害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换句话说,自然灾害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人类应当作的不是企望消灭自然灾害,而是学会如何适应自然灾害,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自然灾害损失将随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产向洪泛区集中的趋势将有所加强。我国约有1/3的耕地、1/2的人口、

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5), 464-474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c6697031.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c6697031.html,/10.12677/jwrr.2018.75052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Conference Command System Siying Li, Sheng Lei*, Xiaoxiao Wang, Xiaohua Xu Jiang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Water Science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Sep. 8th, 2018; accepted: Sep. 20th, 2018; published: Sep. 29th, 20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municipal defense office in the flood con- trol and drought relief process, the system has developed a set of municipal-level flood prevention con-ference command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upport system.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tegrating data and business systems such as water con- servancy, hydrology, national land and meteorology.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catter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data. 2) A set of flood preven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have been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flood prevention conferences, realized consult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drought relief consultation system. 3) A sou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s in th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he disposal measures. Keywords Flood Prevention, Drought Resistance, Consultation Command, Emergency Treatment 市级防汛抗旱会商指挥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建设 李斯颖,雷声*,王小笑,许小华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9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9日 作者简介:李斯颖(1992-),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信息化。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