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你好!——《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最终稿)

  • 格式:docx
  • 大小:31.6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柳林

——《柳林风声》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柳林风声》是一部妙趣横生、温馨有爱的动物童话。讲述的是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位要好的朋友——憨厚的鼹鼠、机灵的河鼠、狂妄自大的蟾蜍、老成持重的獾。他们竟日游山逛水,尽享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财大气粗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车祸不断,受到朋友的责难和管束。一次,他偷了一辆汽车,被捕入狱,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化装成洗衣妇逃出监狱,历经险情和磨难,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夺回了被野林动物侵占的庄园,并从此改邪归正。

书中的主人公,四个拟人化的动物,其拟人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一些动物童话。他们虽然多少具有各自的动物特征,但更多的是具有人的性格。他们其实是世纪之交的英国乡绅阶层人物,从较贫寒的鼹鼠到富甲一方的蟾蜍,他们代表各自的阶层,又具有各自性格上的特点,甚至还在作者的笔下,存在性格上的矛盾冲突。蟾蜍热衷于冒险,却被三个朋友拉回循规蹈矩的乡绅生活,河鼠被海鼠的故事激起狂热的航海梦,但最终海鼠在鼹鼠的规劝下厮守着他熟悉的河;鼹鼠在广阔的天地里备尝自由遨游的甜头,但依旧深深眷恋自己那封闭安适的地下小屋。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反应。

《柳林风声》虽属童话类别,但被公认为艺术造诣很高的散文精品。作者对文字十分讲究。它的文体,比一般儿童文学“密度”大,变化多。有快速的戏剧性叙事,有徐缓的诗意抒情写景,有机制俏皮的对话,有讽刺幽默,有鲜明的性格刻画。既有文人腔的高雅,又有民间口语的俚语和儿童语言的稚气,是一部值得推崇的经典文学作品。

除此之外,作者的另一特点是观察力强,对时间和空间有高度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作者不仅写景细腻,对室内环境也观察入微,津津乐道。四只动物的家屋,依资财的高下而异:蟾宫气派豪华,獾的地下居室古朴坚实,河鼠的岸边洞穴小巧舒适,鼹鼠居简单实用。屋内陈设,一应用品,无不细细道来,历历在目,十足一幅英国乡绅丰足恬静生活的风俗画,耐人咀嚼。

格雷厄姆笔下的四只小动物形象是那样鲜明生动,引得一些插画家跃跃欲试。最早的插图版大概是1931年由谢帕德所绘,而曾获得“鹅妈妈大奖”、“凯特格林威大奖”提名的画家大卫·罗伯茨所绘的插画带有英式冷幽默,更吸引新一代读者,被十多个多家引进出版。

在几个翻译的版本中,杨静远的译本最为精彩,杨静远出身书香世家,外国、父母、弟弟皆是其所在领域的杰出人物。杨静远一生追求文学,她于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退休后,真正进入文学世界中,并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继续翻译工作。著名出版家范用这样评价的她翻译:

杨静远的东西,有一本出一本。她翻译《柳林风声》时,已是90岁的高龄,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是她翻译生涯中最难的一部。翻译时,她几乎与“外界”隔绝,有时候家人把她从翻译的世界叫到现实中,要叫好久。可以说,这样一部翻译作品,融入了她的血肉和灵魂,与英国幽默内敛风格一致,饱满而不张扬,被誉为“出神入化”。

学情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喜爱读书,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进行过《安徒生童话》的整本书阅读,对童话有基本的认识,知道童话塑造了主人公美好的心灵,在童话里常有一些奇妙的想象。一二年级时,孩子们进行过绘本阅读,知道阅读时猜测的基本策略,但阅读中常用的“提问”策略,学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运用。

在课前的回收的41份关于阅读的问卷调查,有20人对童话类的故事书能持有阅读兴趣,有11人已经读过或正在读《柳林风声》这本书,其中,只有3人认为这本书值得推荐,理由是“有好词好句”。大多数孩子认为读书时最有意思的是好玩,有意思;认为读书最困难的地方是“有些句子读不懂”。

如此厚的一本书,三年级的学生阅读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读,不敢读。但如果能通过本书的多处设计、文本内容的巧妙铺排,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便能让孩子愿意亲近这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还能给予指导,便能让孩子降低难度,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书评价、来历、排版设计、前后矛盾、不合情理等内容的了解,激起阅读期待;

2、学习提问的阅读策略,指导孩子在阅读时用上这些策略,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书评价、来历、排版设计、前后矛盾、不合情理等内容的了解,激起阅读期待;

教学难点:学习提问的阅读策略,指导孩子在阅读时用上这些策略,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评,激发兴趣,认识书名。

1、PPT出示书评:

(1)这是一本枕边书,是作者讲给儿子的床边故事。

(2)这本书作于1908年,今年已经111岁了。

(3)这是一本让美国总统罗斯福连读三遍还爱不释手的书。

(4)《哈利波特》作者JK 罗琳也特别喜欢这本书,赫奇帕奇学院的象征“獾”就是以书中的动物獾为原型进行设计的。

(5)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肯尼斯﹒格雷厄姆,曾获得“凯特格林威奖”。

2、师板书课题:柳林风声,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对这本书的来历、评价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愿意走进这一部伟大的优秀的著作。】

二、默读作者信息,了解本书创作背景

1、快速默读作者信息,想一想,读完后,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呢?

(ppt出示作者简介:)肯尼思•格雷厄姆:他出生于英国的爱丁堡,小时候,他居住在美丽的泰晤士河畔,优美的田野乡间风光,成为《柳林风声》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格雷厄姆在他儿子4岁时,开始为儿子讲一只蟾蜍和他三个小伙伴的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学习,于是,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他看。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扎信,成为了《柳林风声》的基础。

2、交流感兴趣的信息,了解本书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让孩子明白作者创作的背景,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走进情境,认识主人公蟾蜍,学习前后矛盾处提问的策略(黑板贴图?)

1、师创设情境,(出示ppt):

春天来了,高大茂盛的柳林,撑起一片绿色的天堂。阳光透过厚厚的柳树枝叶,撒下斑斑驳驳清荫。蝴蝶在林间跳舞,鸟儿在为他们伴奏。林间还有一条蜿蜒的像大蛇一样的河流,故事就在河岸边发生了。

2、出示两只蟾蜍图,学习前后矛盾处提问的策略:

(1)出示封面的蟾蜍图,观察并交流:这是一只的蟾蜍。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蟾蜍跌倒图,观察并交流:这是一只的蟾蜍。教师相机引导。

3、明明是同一只蟾蜍,怎么会出现两幅完全不同的样子呢?孩子们,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师小结:读书的时候啊,只要你细心,总会发现许多像这样的矛盾。在矛盾处提问,能帮助我们的思考走向深入。

5、出示封面,认识鼹鼠、河鼠、獾:这本书讲述的是蟾蜍和他三个小伙伴的故事,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师贴图)

6、师揭示答案:最后这只小动物,他平时也不太爱出现,所以,藏在了目录里,你来找一找!(出示獾)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对蟾蜍前后矛盾形象的对比,让孩子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同时,因为质疑和提问,进一步希望继续了解这本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