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

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

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约翰?邓普顿

 在我的阅读视野内(约300本、近万元投资书籍),我个人选择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如下(按出生时间排序):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4、是川银藏,享年95岁(1897年-1992年9月)

5、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6、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1903年7月21日-)

7、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享年93岁(1906年-1999年9月14日)

8、菲利普?费舍(Philip A. Fisher),享年96岁(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

9、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Shelby Collum Davis),享年85岁(1909年-1994年5月24日)

10、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享年95岁(1912年11月29日-2008年7月8日)



约翰?邓普顿:全球投资之父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邓普顿被称为“全球投资之父”,排名第三。

邓普顿爵士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邓普顿基金(Templeton Growth Fund )的创始人,邓普顿基金在1954年至2004年中,每年的平均回报率为13.8%,远远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11.1%的年回报率。



约翰?邓普顿:20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

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

作为最成功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几十年的投资经历可以这样总结:“在大萧条时期买入,在网络泡沫时期卖出,中间还有若干次正确的市场判定。”80年代中期,他是日本熊市到来前最早撤离的投资者之一。1992年,邓普顿猜测“今后十年会是最快乐的时期,也是进步最快的时期”,“美国和欧洲的景气会迅速上升”。而在网络泡沫的疯狂时期,他做空一些高层治理者即将可以合法抛售手里股票的网络公司,几个星期内再度赚进8000万美元——他把这次交易称为“最轻易赚到的钱”。1999年,《财富》杂志评论他“可以说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全球股票投资者”。



约翰?邓普顿的传世名言

“拒绝将技

术分析作为一种投资方法,你必须是一位基本面投资者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真正成功。”

“在极端悲观的那个点位上投资。”

“如果你想比大多数人都表现好,你就必须和大多数人的行动有所不同。”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约翰?邓普顿的相关著作

"Spiritual Investments: Wall Street Wisdom From The Career Of Sir John Templeton" by Gary D. Moore (1998)

"Golden Nuggets From Sir John Templeton" by John Templeton(1997) ,中译本名为《约翰?邓普顿爵士的金砖》。

"21 Steps To Personal Success And Real Happiness" by John Marks Templeton and James Ellison (1992)

(本文完成于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最伟大的家族投资家

戴维斯家族是美国少见具三代投资传承的家族之一。第一代的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国著名的投资人。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Shelby Davis)、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Chris Davis))及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s)均是华尔街很著名的基金经理。

第一代的戴维斯,在1947年,38岁时,辞掉纽约州财政部保险司的官职,拿着妻子的5万美元用于股票投资,到1994年去逝时,资产接近9亿美元。戴维斯第一代40年来的年投资回报率为23%。在40年的时间内,是唯一可与巴菲特的投资成绩媲美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前40年的复合回报率约为24%)。

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在1969年开始经营戴维斯纽约创投基金(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的28年中,有22年维持击败市场的表现。对抗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谓棘手这至,但他却毫发未伤。

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在《赢家: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这本书中,作为杰出的大型基金经理有介绍。

据John C. Bogle 的《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中文版名为《长赢投资》)第8章介绍:自1970年至2005年的335只基金,只有3只在35年内持续实现超越市场大盘2个百分点以上的年收益率,其中一只是戴维斯基金。戴维斯基金,1969年由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开始操作。1991年,克里斯?戴维斯从父亲斯尔必?戴维斯的手中接过戴维斯基金的帅印。

《戴维斯王朝(Davis Dynasty)》这本书描述了戴维斯祖孙三代的投资史。

从1947年至2008年,戴维斯王朝61年非常成功的投资史,验证了戴维斯王朝屡试不爽的价值成长投资哲学。



戴维斯王朝的价值投资哲学

第一代的戴维斯以保险股票为基本组合,顺带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股,把5万美元变成9亿元,40年的复合投资回报率为23%。巴菲

特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基于保险公司的成功。第一代戴维斯的成功,也验证了保险股票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品种,这与林森池在《投资王道》中看好保险股的观点是一致的。有观点认为保险股票就是一种复利机器。

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于1969年发起创立戴维斯纽约创投基金。斯尔必?戴维斯的选股方法兼有“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的特征。他在投资前,会首先寻找“主题”。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就是泛滥的通货膨胀。斯尔必?戴维斯的风险基金选择了石油、天然气、铝及其他商品类公司。到了80年代,有迹象表明美联储已经成功地打击了通货膨胀。斯尔必?戴维斯发现了一个新的主题:物价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转而购买金融资产: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股票,他将40%的基金投入金融股票,正好赶上了金融股大步前进的好时机。斯尔必?戴维斯这个跨越十年以上的大波段操作方法,与罗杰斯的商品牛市周期几乎完全吻合,很有意思!

第三代的戴维斯包括安德鲁?戴维斯和克里斯?戴维斯两个人,都成为戴维斯不同类型投资基金的经理。(据《戴维斯王朝》说,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加入了共产党,戴着列宁的胸章,宣扬卡尔?马克思,并且引用毛泽东主席而沃论.巴菲特的言语,称父亲是“资本主义的走狗”。)

《戴维斯王朝》最后介绍了戴维斯式投资战略――历经祖孙三代的10项基本投资原则:(1)不要购买廉价股;(2)不要购买高价股,除非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5)顺流而动;(6)主题投资;(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8)信赖卓越管理;(9)忘记过去;(10)坚持到底,在致股东的信中,他们一再重申:我们在跑马拉松。
菲利普?费舍: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费舍1928年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同年5月受聘于旧金山国安盎格国民银行,成为一名证券统计员(即是后来的证券分析师)。1931年3月1日,创立费舍投资管理咨询公司。 1999年,91的他宣告退休,而在此之前他一直亲自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

费舍在他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通过投资、长期持有高质量、良好管理的成长型企业,取得辉煌成绩。比如,他在1955年就已买入摩托罗拉的股票,直到2004年去世也未转卖。费舍被称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菲利普?费舍:股神巴菲特的老师

巴菲特读了费舍1958年出版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这本书后,就开始寻

找书的作者。巴菲特说:“当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我对他这个人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很像,他表现得谦虚而大方,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巴菲特指出,格雷厄姆和费舍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投资界并行”。

巴菲特在50年的实际操作中,坚持了“买入持有”的长期投资策略,应该是来源于费舍的思想,因为格雷厄姆并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巴菲特在1969年说过:“我是15%的费舍和85%的格雷厄姆的结合。” 格雷厄姆思想的精华是“完全边际”,费舍的思想的精华是选择数量不多的成长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



菲利普?费舍的投资哲学

费舍是一个成长型股票投资人,他的投资哲学是寻找能够成长、再成长的公司股票,而且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后,几乎不再卖出。

数十年的长期统计规律表明,股价的长期升幅与公司业绩的升幅是基本接近的。因此,寻找成长型股票是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的必由之路。而且,长期的统计数据表明,真正杰出的公司,长期的股价涨幅是相当惊人的,长期抱牢真正杰出公司的股票,可以经历市场的波动起伏,而获得很好的收益,远比频繁买卖的策略要赚得多。

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告诉我们投资成功的核心在于找到未来几年每股盈余将大幅增长的少数股票,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那些真正杰出的公司。

费舍指出想找到真正杰出的股票,并不需要什么内幕消息,通过“闲聊”法就可以找到。费舍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投资经验。而很多投资者都偏好于打听公司的内幕消息,当然他们不知道70%以上的情报来源于公开信息这样的道理。

《怎样选择成长股》提出了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个要点,还在两章里分别阐述了投资人的“五不”原则(其实是“十不”原则)。

费舍在50年前提出的这些选择成长股的准则,至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当然,不同投资者应用这些投资准则的时候,都会有偏离的时候,有时需要经历自己的重大教训(或赔钱或少赚很多钱),才会对这些准则有真正深刻的认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就是这个道理。



菲利普?费舍的相关著作

菲利普?费舍的著作是《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两个中译本都取名为《怎样选择成长股》。

这本书其实包括三本不同时期完成的著作: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怎样选择成长股》,1958年)。

《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保守型投资人

夜夜安枕》,1975年)。

《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发展投资哲学》,1980年)。

(本文完成于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是川银藏:小学毕业的投资大师https://www.doczj.com/doc/dd450619.html, 2009年08月28日10:43 经济参考报





(资料照片)

是川银藏,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他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赌场”的股市纵横拼搏60年,创造了许多奇迹。他在30岁时,以70日元做本钱入市操作,仅靠投资股市,他在1982年已名列全日本入市资金第二位。他不仅是位投资家,还是成功的商人、矿业家、农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以小学毕业的水平登上了名牌大学的讲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人才,在日本创下了多个奇迹。

1897年是川银藏出生于日本兵库县,1912年,小学毕业的他开始闯荡江湖,到二十几岁他就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1927年日本金融危机,又让他从巨富沦为赤贫。于是,是川银藏开始了3年的寒窗苦读,他在图书馆遍读各类与经济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并掌握了经济变化的基本规律。

1931年,是川银藏决定东山再起。他靠借来的70日元股本进入股市,很快就赚了7000日元,成为了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1933年初,是川银藏通过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纸币发行量、存款余额与黄金保有量分析,准确预测到了美国将停止金本位制,于是大量做空。4月19日,美国宣布废止金本位制,日本股市立刻暴跌并休市。但休市一星期后,日本政府却宣布:“已经买卖的股票,一律以美国停止金本位制之前的收盘价结算。”这虽然粉碎了是川银藏的亿万富翁之梦,但他准确的预测却震动了整个日本股市。

1976年,日本水泥需求疲软,中小水泥厂纷纷倒闭。此时,川银藏经分析后认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已经进入谷底,同时,政府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肯定会大兴土木,水泥需求必定会上涨。于是,他开始低价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第二年,日本水泥业果然逐渐复苏,水泥公司的股价开始一路飙升,此时是川银藏已经吃入了日本水泥公司3000万股股票,仅这一笔投资就让他获利30多亿日元。

在卖出了日本水泥之后,是川银藏通过分析又预测铜价会再度上涨,于是他大量吸入同和矿业。1979年,全球铜价果然暴涨,是川银藏的股票市值一度高达300亿日元,但由于他过于贪心而损失惨重,30亿日元的本金都险些不保。

1981年9月,是川银藏通过新闻报道的数据推断出,菱刈矿山是一个价值惊人的金矿,而矿主住友金属矿山公司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立刻买进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股票,事后勘测数

据显示该矿区至少存在100吨金矿,价值在2500亿日元以上。公司股价因此迅速暴涨,而此时他手中的持股已经达到5000万股,占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已发行股数的16%,他为此获利200多亿日元,创造了日本股市又一神话。

是川银藏投资“乌龟三原则”

是川银藏认为,投资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审慎买卖。

1、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

2、每日盯牢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3、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股票。

是川银藏“投资五原则”

1、选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后选择;

2、自己要能预测一两年后的经济变化;

3、每只股票都有其适当价位,股价超越其应有水准,切忌追高;

4、股价最后还是得由其业绩决定,作手硬做的股票千万碰不得;

5、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1981年,是川银藏84岁高龄了,提前大家发现投资机会、悄悄大量买进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股票,后迅速

获利了结,赚了200多亿日元。

是川银藏一生中在股市中大赚超过300亿日元,仅靠股票投资,是川银藏1982年成为全日本个人所得排行榜名列第一,1983年度名列第二。但是,是川银藏不久就发觉,赚来的钱,全给课税课光了。


是川银藏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赌场的股市纵横拼搏60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世界上著名的股市投资家巴菲特、邱永汉等都对是川银藏的投资手法推崇备至。


一、是川银藏致胜股市的三件法宝

是川银藏致胜股市的三件法宝是:

(1)只吃八分饱

是川认为,投资股票卖出比买进要难得多,买进的时机抓得再准,如果在卖出时失败了,还是赚不了钱。

而卖出之所以难是因为一般不知道股票会涨到什么价位,因此便很容易受周围人所左右,别人乐观,自

己也跟着乐观,最后总是因为贪心过度,而错失卖出的良机。

(2)乌龟三原则(P123-124)

是川积累多年的经验认为,投资股票就像乌龟兔子与乌龟的竞赛一样,兔子因为太过自信,被胜利冲昏

了头,以至于失败。另一方面,乌龟走得虽慢,却是稳扎稳打,谨慎小心,反而赢得最后胜利,因此,投资

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审慎买卖。所谓“乌龟三原则”就是:

一、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

(3)股市投资五原则。

对于股市投资人,是川有两个忠告。第一个忠告是:投资股票必须在自有资金的范围内。第二个忠告

是:不要受报纸杂志的消息所迷惑,未经考虑就投入资金。

是川把他这一生的投资经验,整理成“投资五原则”提供给投资者参考。

一、选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后选择;

二、自己要能预测一二年后的经济变化;

三、每只股票都有其适当价位,股价超越其应有水准,切忌追高;

四、股价最后还是得由其业绩决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万碰不得;

五、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读书心得

一、“股市之神”是怎样炼成的?

“这场金融大风暴(注:20世纪30年代初)。到底是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奏曲?还是一时的经济无序现象?是川决定暂时远离尘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再作打算。是川当时还只有31岁,他认为花二三年时间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再复出社会不迟。”(P44-45,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外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生活中,是川为了寻找未来生存之道而拼命苦读。每天从图书馆回到家后,便开始将白天所吸收到的知识,整理成笔记,一直工作到午夜才就寝。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后,他竟然瘦了10公斤,可是是川却逐渐感觉到思路通了!”(P49,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须来自勤奋刻苦)

二、能从“股市之神”的分析思路和具体操作中学到什么?

1、如何分析股市趋势?

“他埋首于吉野作造的《日本无产政府论》、大山郁夫的《现代日本的政治道路》、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讲座》,他也彻底地分析了世界各国数十年来的各种经济统计,包括物价、景气、股市、消费等。”(P45,乌龟三原则第二条,股市投资五原则第二条)

“当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每个星期五都会发布纸币发行量、存款余额与金的保有量。是川收集了这三项统计数字20年来的资料,然后拿每个星期的最新数字与其比较。”(P65)

“是川密切注意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每周发表的三项统计数字,发现黄金储备比率不断减少,从46%......”(P66)

“是川后来也是自己作国际经济的分析,绝不仰赖他人。每天早上八点,各证券公司就会打电话告诉他各种外电消息。从这时候起,就是是川一天工作的开始。纽约、伦敦及法兰克福等股市的股价指数,金、银、钢等非铁金属的行情与库存状况,当然还有汇率、利率,这些是他每天最起码要记录的

统计数字。”(P71)

“是川经常留意海内外主要国家的财政计划与预算动向......是川认为,这是美、英、苏、联手对日本展开包围站的准备工作......”(P75-79)

“然而在股市,人气与行情的走势经常是相反的,当人们认为涨势已经结束时,往往另一波涨势正在酝酿中,而当人们以为还有得涨时,通常行情已接近尾声。”(P143-144)
“此时,股市人气正旺,但是当市场一片看好之声时,上涨走势可能已离终点不远。是川决定获利了结。”(P145,这正是法宝之一“只吃八分饱”要义)

2、如何操作个股

“是川认为,投资股票必须有‘千山我独行’的气魄,看到万人争向东行,绝不可盲从,因为通常在这时,往西的路,才是成功之路。反其道而行,必须有彻底孤独的觉悟。‘举世滔滔都向东,就我一人偏向西’,没有这样的信念与坚持,就不会成大器。”(P137)

书中具体介绍了是川银藏操作三支股票的具体经过,这三支股票是:日本水泥、同和矿业和住友金属矿山股三支。

1)对日本水泥股的操作(严守操作纪律,操作十分成功):

“可是,是川分析了日本水泥公司过去10年的股价,认为自1974年以来的下跌走势到现在,已进入谷底区。”“'政府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势必得采取对策,恢复经济的景气。'而解决失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兴土木,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他认为水泥必定会暴涨。”“就在一年前,由于受经济低迷影响而经营恶化,甚至被投资人称为‘烂股’的日本水泥,一年之后,脱胎换骨成为股市中最受注目的热门股。”(P134,再差的行业也会有机会,只要股价跌得够低,而又有外部利好刺激,就会有大的机会)

“是川默默地逢低承接日本水泥,绝不追高,经过半年左右也就是到1977年5月下旬,是川手上的日本水泥已有30万股。”(P134,买股票要有足够的耐心,时间不是问题,但成本必须控制,而“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正是乌龟三原则中最精华的一条)

“是川一年前开始买进的日本水泥,成本大约在120至130日元之间,在涨升的过程中,曾来回操作了几次,等到股价涨到180日元时,他便将1/3的持股获利了结。”(P141,长期持有也要讲究操作策略)

2)对同和矿业的操作(贪婪导致的操作失败):

“是川调查了过去20年来非铁金属的行情与供给状况,发现铜价一度曾涨到每吨80万日元以上,而这个时候则跌到30万日元 ......”“是川在仔细分析这两家公司的营业项目、财务状况与资产内容发现......”“是川开始买同和矿业后,经过了一年,也

就是1979年1月,非铁金属行情开始发弹......”“是川5月中旬到同和矿业的矿山视察之后......”(P152-158,操作前需要对行业背景作彻底分析,包括实地调研)

“不过,是川持有3000万股的大量股票,不能说卖就卖,一定得趁市场气氛很活跃,大家都认为还有得涨时,才能顺利出脱。是川耐心地等待这个时机的来临。”(P159)

"......是川本来把卖出点设定在500日元,可是随着行情的沸腾......”

3)对住友金属矿业股的操作(大股东的态度对股价的影响,一支股票的操作背后有很多故事):

“另一个吸收大量股票的方法,就是打压股价。......,因此,一旦股价涨高,是川就一口气倒出100万股或200万股,让投资人感觉压力重重,而纷纷卖出持股,造成股价下挫。此时,是川便以巡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将投资人释放出来的股票一网打尽。”(P188)

“住友矿山公司的消极姿态颇让买方失望。”“......,这些话,跟四天后近腾常务在记者会所说的出入实在太大了,也就是说,是川陷入了住友集团的圈套,......”(P185-P208,大股东是最大的庄家,他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股票的涨跌)

三、做股票如做人,股票投资要堂堂正正,赚了钱要纳税,赚了钱更不忘做善事


总体上,是川银藏强调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重视宏观经济背景的分析,在具体股票操作上,采取集中持股、波段操作、长期持有的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