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13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完整版)
一、填空:
1、玉器研究内容:名称、时代、形制、纹饰、制作工艺、功能、文化史中的意义。
2、史前考古断代理论及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其他科技手段、考古分期。
3、无纪念文字断代:字体、字形、音韵、词汇、地名、官名。
4、东北玉器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老哈河流域
5、兴隆洼文化遗址主要有:查海、白音长汗、盆瓦窑
6、东北地区文化序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源头。
7、马家浜文化遗址:马家浜遗址、吴家浜遗址、罗家角遗址
8、环太湖地区玉器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9、齐家文化玉器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青海喇家遗址、天水师赵村
10、玉器自然呈色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
11、新石器时代主要玉器文化分布:西辽河流域、太湖地区
12、二里头文化玉器种类:生产工具、礼仪器、装饰品、日用器
13、商代三大制玉中心:河南二里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
14、商代后期玉器兽面纹:牛面纹、虎面纹、饕餮纹
15、西周玉器分早晚两期,分界线在穆王时期。
16、西周丧葬玉:琀玉、握玉、玉瞑目
17、春秋时期玉器的主要纹饰是:虺纹、卷云纹、勾连云纹
18、汉代出土玉器的主要遗址:河北满城1号墓、涟水三里墩、苏州狮子山
19、汉代玉器根据器型和用途可分为:
⑴礼仪用玉;⑵装饰品(随身装饰物;实用品);⑶浮雕与圆雕的美术品;⑷葬玉(玉琀、玉握、玉塞、玉衣)。
20、五种砣具及用法: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21、制玉工具:砣机、砣具、解玉砂
22、清光绪时李澄渊作《玉作图》将古玉制作分十一道工序:以石攻玉;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搯膛;上花;打钻;镂空;打眼;清底上光。
23、《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24、《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25、玉德:
①《说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锐廉而枝,洁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②《荀子》“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
③《管子》“九德”:仁、知、义、行、勇、精、辞、洁、容。
④《礼记》“十德”:仁、知、义、礼、信、忠、乐、天、地、德。
二、列举:
1、列举玉器研究的相关书目:
⑴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荆城出版社,2002年。
⑵张明华:《古代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⑶杨建芳:《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上、下册),台北:众志美术出版社,2001年。
⑷邓聪主编:《东亚玉器》(上、中、下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⑸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5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⑹赵朝洪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⑺林巳奈夫著:《中国古玉の研究》,日本:姬川弘文馆出版,1991年。
⑻杨晶:《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列举辨玉的标准:
⑴自然属性。《周礼》郑注曰:“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
⑵玉的特征。物理特征,包括颜色、透明度、光泽和亮度、硬度、解理和裂纹、杂质和包裹体等。
①颜色。玉石的颜色标准是色正、色纯、色浓。
②透明度。玉石的透明度是指玉石透过光线的强弱表现。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③光泽和亮度。光泽是玉石经抛光后的表层对光的反射所形成的。
④硬度。硬度是指用外力进行分割时的难易程度。玉石硬度的检测通常有三种方法:刻划、压入、研磨。
⑤解理与裂纹。解理是矿石晶体的一种属性,其表现为纹理容易沿着某个平面裂开,这个易于裂开的面就是解理面。
⑥杂质和包裹体。即不同其本身成分的异源物质。
3、列举历史时期纪年材料:
1)墓葬中出土有纪年的材料:买地券、墓志、墓碑、墓砖、画像砖等;
2)钱币:不同时期钱币的铸造与发行、金属性的反复使用;
3)碑刻题记;
4)印章;
5)纹饰和坐标器物(铜镜、钱币、印章、瓦当等)。
4、列举玉的主要产地:和田玉(新疆和田);独山玉(河南南阳);岫岩玉(辽宁岫岩县、酒泉玉);蓝田玉(陕西蓝田县);绿松石(湖北襄樊、十堰);孔雀石(湖北、云南、西藏和广东);青金石(未发现矿床);玛瑙(黑龙江、河南、湖北等)。
5、列举玉器研究的相关学者及其著作和贡献:
⑴郭宝钧(1893~1971),河南省南阳市人,考古学家。多次参加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新中国成立后,为首届中国史学会理事。在《古玉新诠》一书中,他完全摒弃传统的考释方法,主张通过考古出土物来诠释古玉,从而打破了文献出发的信古观念,开创了玉器研究的新方法。其著作《古玉新诠》堪称是中国学者运用考古学方法研究中国古玉的开山之作。
⑵夏鼐(1910.2.7—1985.6.19)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
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与用途》和《汉代的玉器》文章中提出,玉器的研究应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发掘品为基础,然后再去结合文献和参考传世品,反对以不可靠的文献资料或博物馆藏藏品出发点的旧方法。
⑶杨建芳:著有:《西安半坡》(合著)、《安阳殷墟》、《中国古玉书目》、《中国出土古玉》(上)、《玉器之美》、《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长江流域玉文化研究》等书,1987年通过《大溪文化玉器渊源探索》,首次通过玉器论及考古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问题。
⑷古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目前就职于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玉器的研究、调查、教学、出版、鉴定和展览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2006年)、《古玉之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⑸邓聪近十余年在港澳和越南地区主持发掘玉石器作坊,并积极尝试用研究旧石器的方法来考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技术。为了复原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反复的亲手实验和观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次确认了中国以至东亚最早的砂绳切割玉器技术,破解了“琢玉”一词的千古之谜,同时还从玉器上遗留的制作痕迹来认识史前玉器的线切割、片切割、琢制、钻孔等工艺技术。著有《东亚玉器》(上、中、下册)等书。
三、名词解释
1、玉的定义: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杨伯达)广义的是指可作工艺美术品的珍贵石料,即美石,包括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蓝田玉、汉白玉、玉髓、玛瑙、水晶、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等。狭义的说法来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矿物学家穆德尔的观点:“软玉”和“硬玉”,即翡翠。
2、玉器的定义:
玉器是以玉(石)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所雕琢成的器物。玉材、造型、纹饰及其工艺方法是构成玉器的主要因素。(尤仁德)
3、软玉与硬玉:
软玉是指闪石类中某些(如透闪石、阳起石等系列矿物)具有宝石价值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只有在钙质角闪石类中具备交织纤维显微结构的透闪石、阳起石,才能称得上玉,又被叫做软玉。狭义的软玉只指新疆出产的和田玉;广义的软玉包括传统玉石,如岫玉、独山玉、蓝田玉、玛瑙、水晶、玉髓、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珊瑚等。
硬玉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辉石也属于硅酸盐,其中有一种碱性单斜辉石类,才能称作玉,又被叫做硬玉。
4、玉钺及钺形器:
斧形器物,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