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6.7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简介

2016.6.7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简介

2016.6.7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简介
2016.6.7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简介

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简介

河南省前坪水库是《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和《全国大型水库建设安排总体意见(2013~2015年)》中确定的在2015年底前开工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确定的38项治淮重点工程之一。

一、工程概况

河南省前坪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支流北汝河上游,洛阳市汝阳县城西9公里的前坪村附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总库容5.8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1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1亿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电站等,主坝为粘土心墙砂砾(卵)石坝,最大坝高90.3米,坝顶长818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分别为5000年一遇。批复概算总投资446251万元,总工期为60个月。

二、工程特点

1、坝址条件好。

水库上游为山区,坝址在北汝河出山口处,拦河坝短,地形地质封闭较好、库岸稳定,适于建坝.

2、移民占地少。

库区淹没影响范围均在汝阳、嵩县境内,工程征用土地1.83万亩,淹没影响总人口1.27万人。

3、自然环境优。

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水库淹没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类野生动植物重要生境分布和重要文物,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4、综合效益佳。

水库建成后,北汝河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配合已建的其他工程,可使漯河以下沙颍河干流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减灾等社会效益显著。

同时,可发展灌溉面积50.8万亩,年均向城镇供水6300万立方米,发电量1886万千瓦时,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显著。

常年下泄4400万立方的生态基流,改变北汝河经常断流的现状,生态效益显著。

三、重要节点

(一)前期工作重要节点

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14?717号文批复《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5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15?1733

号文批复《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月23日,国家水利部以水规计…2015?367号文批复《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前坪水库实现了当年批复可研、当年批复初设、当年开工建设的目标。前坪水库从可研报告到初设批复时间之短、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之先河。

(二)建设期重要节点

2015年3月28日,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10月8日上午,前坪水库工程开工动员会在坝址区隆重举行,导流洞及对外交通道路工程同时开工,标志着前坪水库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11月27日,主体泄洪洞工程开工。

建设期重要节点有:

1、2016年9月,导流洞建成通水,10月主河床截流;

2、2017年5月,泄洪洞建成并参与导流,围堰填筑达到设计高程374.4m;

3、2018年5月大坝填筑至373.0m高程,围堰挡水度汛。

4、2019年5月大坝高程超过400m高程,2020年2月完成全部工程;

5、溢洪道。2017年1月开工,开挖进度配合大坝堆石体填筑进度,2017年9月完成全部开挖工作,2018年12月完成溢洪道全部工程;

6、输水洞、电站及副坝工程。2018年10月开工,2019年5月完成全部土建工程;2019年9月完成输水洞和电站的机电安装工程。

7、2019年10月下闸蓄水,12月完成导流洞封堵。

四、打造亮点

1、打造全生命周期及高度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即涵盖前期、建设期、运行期和大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电站、退水闸、灌溉闸、前后方营地等的智能大坝4.0信息化平台。

2、科技报务和技术咨询两大支撑。一是与国内知名权威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为优化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做好科技支撑。二是与水利部水规总院高端专家合作,做好建设过程技术咨询服务支撑。

3.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建管理念、目标和思路。

建管理念是:科学统筹、超前谋划。

建管目标是: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美丽前坪。

建管思路是:锁定一个目标、弘扬两种精神、坚持三个结合、倡导四真作风、落实五优要求,简称“12345”建管思路。

锁定一个目标:锁定“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美丽前坪”建管目标,始终把这一目标作为建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弘扬两种精神: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力弘扬两种精神,是实现建管目标的精神动力。

坚持三个结合:坚持永临结合、远近结合、建管结合。始终坚持三个结合,是科学统筹、超前谋划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建管目标的工作方法。

倡导四真作风:倡导求真的科学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较真的业务本领、动真的无畏勇气。大力倡导“四真”作风是实现建管目标的作风保障。

落实五优要求:落实优秀的参建团队、优化的设计方案、优良的建设环境、优质的枢纽工程、优美的生态景区。努力落实“五优”要求是实现建管目标的工作途径。

五、2016年防汛重点

1.《度汛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已于5月15日汛前得到批复。

2、2016年防汛重点是导流洞工程。其安全度汛目标是:10年一遇标准内洪水,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正常施工。

进口围堰要承担今年汛期挡水任务,以确保导流洞10年一遇标准内不过水。

3、遇超标准洪水有应对措施,做到人员安全撤离,无人员死亡,重要机械设备及时转移,把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其措施有:

一是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全面部署防汛工作,提高

全体参建单位防汛意识,增强防汛责任心,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里。2016年4月16日,建管局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参建单位召开了2016年防汛工作专题会议。

二是加强雨水情信息收集和预报,准确掌握水情,做好汛情传递,为抢险提供信息保障。

三是抓好防汛责任制落实工作。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管局对安全度汛负总责,建管局局长是前坪水库工程防汛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为分管责任人,项目经理是本标段防汛第一责任人。2016年5月7日,建管局与各项目部签订了《河南省前坪水库2016年防汛目标责任书》。

四是落实各参建单位防汛物资和防汛机械设备足额到位。

五是成立了防汛办公室。建管局按照批复的度汛方案,成立了防汛办公室,张兆省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马世锋、孙卫静、刘海洋任副主任。编制了《前坪水库2016年防汛工作手册》,制定了防汛值班制度和2016年前坪水库防汛值班表,防汛值班准备工作完成。

六是组建防汛抢险突击队,组织汛前防汛抢险演练。根据《河南省前坪水库2016年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安排,各项目部组建了防汛抢险突击队,三个防汛抢险突击分队共105人。

七是通讯畅通,确保汛情、指令等信息及时传递。防汛指挥部、防汛办公室、项目部防汛小组、防汛值班人员通讯系统和防汛值班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确保汛情、指令等信息及时传递。

环境工程地质复习资料ppt

第一章 1、环境及其类型 环境: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2)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替带上。 3)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和现象。 4)宇宙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它的产生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引起的,不受或较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海啸、火 山活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岩石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土壤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土地沙漠化、沼泽化、盐碱化、河湖海岸侵蚀变化、水 下岸坡的失稳破坏,废矿、矸石、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环境恶化等。 ◆水圈污染:主要表现为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和洪水、干旱灾害的发生。 ◆大气圈污染:大气圈的污染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环境工程所研究的空气污染的范畴,而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海平 面上升、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厄尔尼诺现象等。 ◆生物圈污染:生物圈污染表现为生物变异和种属灭绝,其结果将影响到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 (2) 生态环境破坏:是指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影响和破坏了生物的正常发展和演化以及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以及地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对人类生活及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预测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人为地质灾害趋势,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的学科。 2、学科特点1)多学科性2)区域性3)预测性4)系统工程性5)法理性 四、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按自然学科形态划分:1)诱发地震;2)人类活动与地表岩土工程边坡;3)地面沉降;4)人工堆积物引起的地表环境恶化 2、按社会部门形态1)城镇环境工程地质;2)矿山环境工程地质;3)水库环境工程地质;4)交通线路环境工程地质;5)文物性地质景观地区环境工程地质。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有数量和质量的涵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水资源的特点:①储量的有限性②补给的循环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④用途的不可替代性⑤利用不当的危害性二、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 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区域水位下降的原因 (2)区域水位下降的危害①城市地下水资源枯竭②泉水流量减少③生态系统改变④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加剧 (3)防止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 ①保证开采均衡条件下的“合理降深”②保持地下水埋藏条件与水压状态分布的正常状况 ③施行节制性有计划开采④保证不减少补给因素⑤实行人工回灌 (1)地面沉降: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又称作地面下沉或地陷。(2)地面沉降的特点: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以垂直运动为主(3)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4)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5)地

水库的分类标准

水库的分类标准 大型水库:总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 中型水库: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 小(一)型水库:总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 小(二)型水库:总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 大中小型水库划分标准是什么? 根据水库所在地区;的地貌、库床及水面的形态,可将水库分为四类: (1)平原湖泊型水库 在平原、高原台地或低洼区修建的水库。形状与生态环境都类似于浅水湖泊。 形态特征水面开阔,岸线较平直,库湾少,底部平坦,岸线斜缓,水深一般在10米以内,通常无温跃层。渔业性能优良。如山东省的峡山水库、河南省的宿鸭湖水库。 (2)山谷河流水库 建造在山谷河流间的水库。 形态特征库岸陡峭,水面呈狭长形,水体较深但不同部位差异极大,一般水深20-30米,最大水深可达30-90米,上下游落差大,夏季常出现温跃层。如重庆市的长寿湖水库、浙江省的新安江水库等。 (3)丘陵湖泊型水库 在丘陵地区河流上建造的水库。 形态特征介于以上两种水库之间,库岸线较复杂,水面分支很多,库弯多。库床较复杂,渔业性能良好。如浙江省的青山水库、陕西省的南沙河水库等。 (4)山塘型水库 在小溪或洼地上建造的微型水库,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水位变动很大。江苏省溧阳市山区塘马水库、宋前水库、句容的白马水库、安徽广德县和郎溪县这种类型的水库较多,用于灌溉农田。 根据水质的肥度同样可将水库分为贫营养型、中营养型和富营养型三类。 水库大小的划分标准: 1998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湖北钓友的文章。他专们说明了我国水库大小的划分标准: 1:容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为大型水库。 2:容量1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为中型水库。 3:容量在10万至1000万立方米的称为小型水库。其中100万至1000万立方米的称 为小(一)型水库。1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称为小(二)型水库。

水库实时入库流量的推算研究

水库实时入库流量的推算研究 钟华昌 (大唐岩滩水力发电厂,广西岩滩530811) 摘要:实时入库流量是水库调度重要参数,以往由于条件的限制,计算结果偏差较大,通过改进实时入库流量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并运用线实时校正技术,使实时入库流量计算精度基本达到95%左右,解决了实时入库流量计算结果不能直接利用这一难题。 关键词:入库流量实时计算校正 1 前言 实时入库流量计算是水库调度频繁而重要的工作,其准确与否将影响到水库的安全经济运行。由于受发电、泄流和库水位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实时入库流量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过程线也大多呈“锯齿”状剧烈波动,甚至出现负值,计算结果严重失真,需要进行人工校正后才能加以利用。近年来随着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普及,许多水电厂实现了电脑化水务管理,但是,实时入库流量的推求还是原来手工作业的“翻版”,这种“硬拷贝”式的处理使计算精度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种计算结果同样不能直接利用,制约了水库实时优化调度等水库调度功能的实现,以及其他实用功能的开发。 2 实时入库流量在水库调度中的作用 实时入库流量是指导水库运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水库实时优化调度、实时洪水调度以及实时洪水预报等都需要准确的实时入库流量作为支持,特别是在水库调度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实时入库流量计算精度偏低,不但限制了一些水调自动化功能的实用性,也影响电网端对电厂实时水情的采集和使用。可以说,实时入库流量的准确推求,不但能够促进水库的安全经济运行,还能够促进电网的优化调度,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入库流量的特性 实时入库流量是河川径流的一种特殊状态,它的发生、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并表现出其相应的独特个性,主要有: (1)时变性: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时入库流量随时间而不断改变。 (2)连续性:其变化总是连续不断的,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非线性和非恒定性:与自然河道水流一样,入库流量的变化不是均匀的、线性的。(4)不重复性:虽然河川径流有其本身的周期性,但不会重复同样的变化轨迹。 (5)非模型化:实时入库流量的推求不能象对待水文预报那样,可建立起计算模型来进行模拟。 (6)不可测量性:与河道断面流量的可测量性不同,入库流量只能在发生过后,利用公式进行反推才能得出“实际”值。 4 入库流量常用的推算方法 4.1 水量平衡法 即利用坝前的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及出库流量等资料,由实测出库水量(水量)和水库蓄

最新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辜明清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四川郫县 611731 摘要:大桥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稳定、水库诱发地震、昔格达岩组、边坡稳定、围岩分类 1、工程概况 大桥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 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大桥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 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昌——

水利水库工程项目划分表及说明.

XX县XX水库工程项目划分申请报告 贵州XX监理有限公司XX水库工程项目监理部: 我公司承担XX县XX水库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根据相关规程、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将XX水库工程项目划分为6个单位工程,19个分部工程。 现报送贵公司,请予以审查。 特此报告 贵州XX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XX水库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5年7月5日

XX县XX水库工程 项 目 划 分 表 施工单位:贵州XX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XX县XX水库工程项目划分说明 一、目的 为做好XX县XX水库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程规范,结合工程实际编制。 二、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SL176-2007 (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水工建筑工程》 SDJ 249.1-1988 (3)《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二)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机械安装工程》 SDJ 249.2-1988 (4)《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四)水利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 SDJ 249.4-1988 (5)《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六)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249.6-1988 (6)《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 38-92 (7)《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SL 336-2006 (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223-2008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工程地质勘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工程地质勘察 学生姓名批次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

摘要 人类社会一切建筑工程活动都是在地壳上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在几乎所有时、空尺度上观察和监测地球系统能力,为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且也为勘查技术各分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地质勘查技术室地质可科学研究报告的“先行官”,是地质调查工作的“倍增器”,是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关键。充分认识和了解与工程有关的岩土体、研究和掌握该部分岩体的工程属性,是安全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技术;科技发展;成就 ABSTRACT The human society al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in the earth's crust certai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now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greatly enhance the human in almost all the time and space scales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earth system ability, for earth scienc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but also for exploration technology branc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ffice geological can repor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ander of an advance vanguard", is the geological survey work "multiplier", i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key geological work. Fully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 research and grasp this part of the rock mass engineering properties, is safe and reasonable to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t premise. 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exploration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chievement

水利工程简介

第一章绪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成绩卓著,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上万亿元水利水电固定资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至2002年底,全国有15米以上的大坝25800座,占世界同类大坝的51.9%,世界排名第一;水电总装机8270万kW,占世界水电装机容量的11%,世界排名第一;2002年水力发电量2800亿kW?h,世界排名第四;水库总库容5843亿m3,世界排名第三,以上数据还没有包括15米以下的小坝和小水库。50多年来,全国还累计修建加固堤防27万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km2,灌溉面积从1600万hm2扩大到近5400万hm2,全国年用水量(包括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等)到2002年达到5497亿m3 。在防洪减灾方面,水利工程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1335座大中型水库参与拦洪削峰,拦蓄洪水532亿m3 ,减免农田受灾面积228万hm2 ,减免受灾人口2337万人,避免221座城市进水,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353亿元。 但是,在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的成就,对已建水利工程所发挥的巨大除害兴利效益作出应有评价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中国水利还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防洪安全缺乏保障,水资源紧缺和用水浪费并存,水土资源和用水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污染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针对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我国已制定了包括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城市用水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水资源配置要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以需水管理为基础;有步骤地推进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开发西部水资源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等实现多方面战略转变的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利工程的安全 水利工程在兴利除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如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水库大坝垮坝,不仅将使水利工程本身遭到损毁,失去效益,还将给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建设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绪言、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结论与建议。 绪言包括 1.工程位置、工程主要指标、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方案。 2.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主要论文及审查、评估意见。 3.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历次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 区域地质概况应包括: 1.区域基本地质条件。 2.可行性研究阶段区域构造稳定性的结论和地震动参数。 3.区域构造稳定性复核工作及结论。 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对于不同的工程区及建筑物对应着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现将其复述如下; A.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基本地质条件。 2.水库渗漏的性质、途径和范围,渗漏量及处理措施建议。 3.水库浸没的范围,严重程度分区及防治措施建议。 4.库岸不稳定体及坍岸的范围、边界条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建议。 5.水库诱发地震类型、位置、震级上限,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监测方案总体情况。 B.大坝及其他枢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C. 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地质概况,各比选坝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坝线比选的地质意见,选定坝线与坝型的工程地质条件、防渗条件、坝基岩体分类、坝基坝肩稳定、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2.引水隧洞、泄洪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进出口边边坡,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说明,围岩东城地质分类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3.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厂区工程地质条件,调压井或压力前池、地下压力管道或明道、地面(地下)厂房、尾水渠(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与建议。 4.溢洪道、通航建筑物和导流工程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D.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主要节理、裂隙和断层等结构面分布及组合关系,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和物理力学参数,边坡稳定性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E.引调水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渠道、隧洞、渠系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F.水闸及泵站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台子水库施工总结报告

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台子水库位于邹平县魏桥镇南辛庄北,北临引黄干渠,东临南水北调济南~引黄济青明渠及小清河,池区占地面积约317万平方米。 水库主要建筑物包括引水闸、节制闸、引水渠道、围坝、入库泵站、出库泵站、连通洞、一分干改道兼截渗沟等建筑物。 本标段主要项目有:围坝填筑、干砌护坡、土工膜铺设、石子垫层、防浪墙及截沟护砌的新建。 开工日期:2010年9月28日竣工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土方工程 土料开挖采用挖掘机倒退式挖装,弃料装自卸汽车直接外运,利用方由挖掘机倒至坝底,由推土机向下游方向进行摊铺。土料开挖前应做好排水工作,使地下水降至开挖面以下,这样既施工方便,又有利于建筑物基础面的保护。 开挖时各项技术指标按规范执行。自卸汽车运至弃料场,推土机进行平整,基础开挖至地下水时,在开挖线以下作排水沟,由水泵进行排水。 土方填筑前进行碾压试验,确定了施工参数。土料开挖由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料,推土机碾压。边角、接缝处加强了碾压。坝体填筑时边坡留足余量,以保证填土的碾压质量。填筑完毕后由挖掘机进行削坡,削坡时由测量人员跟踪测量。 2、砂垫层及碎石垫层铺设 砂垫层及碎石垫层由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铺设,铺设前由测量人员

挂线,人工按线整平,铺设时要确保垫层铺设厚度。 3、护坡连锁块工程 施工工序: 护坡垫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按设计图中构造物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及断面尺寸进行放样。 4、浆砌石工程 浆砌石砌砌体所用的砂浆由强制式拌合机拌合,翻斗车运输,块石由自卸车直接从料场运至砌筑现场。浆砌石由人工按测量样挂线进行砌筑,砌筑用的砂浆配比由试验室确定,石料规格尺寸满足规范要求且表面清洁湿润,铺浆均匀,砌缝饱满密实,砌石无架空。 5、土石方回填 各主体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开始进行回填,回填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人工平整、压路机压实的方法施工。施工时回填料的粒径满足设计要求,加强对结构物的保护。 6、连锁块工程 连锁块由人工进行砌筑,由自卸汽车直接从料场运至砌筑现场。砌筑时要按测量样挂线砌筑,砌体间要咬合紧密,无松动。 三、质量控制要点及技术要求 一、质量方针目标 1、质量方针 争创行业一流,实现业主期望,奉献满意工程。 2、质量目标 ①、各类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合格率100%。

张湾水库基本情况介绍

张湾水库基本情况介绍 张湾水库位于信阳罗山县南,竹竿河干流上,水库控制面积1360 Km2,占竹竿河总面积的37.7%,基本上控制了竹竿河的山区和丘陵面积。竹竿河系淮河南岸一支流,流经信阳罗山、光山等县,流域面积2610Km2,占淮河干流洪河口以上流域面积18250Km2的14.3%。竹竿河流域面积内山区占15%,丘陵占46%,岗地和平原占39%。河长112Km,由南向北流,于息县以上入淮河。流域内雨量充沛,年雨量达1000~1200mm,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50%,气候温暖,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 张湾水库坝址以上河长60Km,地势倾向东北,流域形状呈钟形,源于双干河流,库区包括罗山、光山两县土地,罗山至湖北省麻城的公路穿过。 根据河南省水利局勘测设计院1960年所做的《张湾水库规划报告》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26亿m3。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标准为千年一遇。百年设计洪水流量为5180m3/s,千年校核洪水流量为6480m3/s。死库容1.5亿m3,兴利库容3.9亿m3,防洪库容7.6亿m3,总库容13.2亿m3。枢纽工程由主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组成。调蓄竹竿河山区水流可灌溉淮北平原耕地和水库下游耕地约210万亩;发电装机3500 KW,年均发电量1156万度。结合灌区工程,完成完整的水利系统,并可开发水产,综合利用竹竿河水资源。 根据河南省水利局勘测设计院1970年所做的《竹竿河张湾水库规划估算底稿》,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标准为千年一遇。百年设计洪水流量为6000m3/s,千年校核洪水流量为9350m3/s。死库

容1.61亿m3,兴利库容6.26亿m3,总库容16.1亿m3,发电装机1760KW。枢纽工程由主坝、灌溉洞、泄洪洞和溢洪道组成。大坝采用粘土心墙坝,坝上游用粘土防渗铺盖,不用防浪墙。考虑两岸灌溉引水左右岸开两个灌溉洞,因灌溉和泄洪洞要求的高程不同而泄洪洞单独开,溢洪道仍放在右岸。因为地质不太好,单宽流量不宜过大,故采用宽浅式有控溢洪道。水库建成后,可调蓄竹竿河山区水流可灌溉淮北平原耕地和水库下游耕地约140万亩。 在《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淮河支流竹竿河上修建张湾水库,水库的主要任务是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张湾水库作为大型水利工程,下一步开展工作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划》(SL44-2006)、《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依据现有实测资料对张湾水库的设计洪水、防洪标准、工程等级以及工程规模重新进行计算和论证。

环境地质问题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⒈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沿海工业城市,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天津,后来又陆续报导浙江省的嘉兴、宁波、杭州等地也发生地面沉降。究其原因是由于松散介质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力降低,导致土层固结。另外,由于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地面均匀沉降或大幅度沉降的事例也不少见。杭州武林门附近一幢4层楼房由于楼房一角有暗河,为淤泥及人工土地基,部分桩基础的软弱持力层明显压缩,致使建成不久就开裂。 ⒉地表塌陷 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区,由于过量开采浅埋溶洞水或排水疏干溶洞水所致。杭州玉泉前山某疗养院深井,因过量开采地下石灰岩溶洞水,引起地表严重塌陷,使周围6幢大楼严重开裂,并波及到200m远的地方。 ⒊滑坡 早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工程勘察就注意到大坝左岸坝头的千里岗砂岩层面裂隙与顺坡节理和一条逆断层三者相互切割,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岩体结构面,加之粘土充填,很可能形成滑坡,施工时证实了这一情况,由于预先采取了有效措施,故未造成损失。温州瓯江沿岸,以及三门健跳码头,舟山部分码头,杭州至长兴铁路等,在工程建设

中都遇到过这类问题。 二、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意见 ⒈应高度重视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视对工程建设范围内场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干线、地下铁路等,认真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或今后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水土严重流失、砂土震动后引起液化,以及水库蓄水时是否可能引起诱发地震等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针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或治理的意见,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决策参考。 ⒉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严格管理地下水的开采,开采量与天然补给量的大致平衡,并对开采地下水源地的补给量进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计划开采。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利用人工回灌的方式将低温水灌入含水层,冬灌夏用。由于灌入的低温水与原含水层中的水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交换,灌入的低温水使含水层变成一个“冷库”。夏季将水从“冷库”中抽出,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杭州第二棉纺厂每年冬季回灌110万m3低温水,夏季抽用,每年可获得冷量335~394亿kJ,仅节能一项可省10万元,而且还防止了地面沉降。在石灰岩溶洞区开采岩溶水,也要严格限

水库大坝分类

二十五、水库大坝安全状况如何分类 依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安全状况通过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确定为以下三类: 1、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2、二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不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但达不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在一定控制运用条件下能安全运行的大坝。 3、三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或者工程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不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二十六、水库大坝定期安全鉴定制度是什么 依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 二十七、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基本程序是什么 依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安全鉴定包括大坝安全评价、大坝安全鉴定技术审查和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审定三个基本程序。 1、鉴定组织单位负责委托大坝安全评价单位(以下称鉴定承担单位)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和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由鉴定审定部门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并主持召开大坝安全鉴定会,组织专家审查大坝安全评价报告,通过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3、鉴定审定部门审定并印发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二十八、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审定单位如何确定 依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审定单位分级划分如下: 1、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2、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它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

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立项投资 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概论 (1) 一、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水库工程设计书范本

水库工程设计书范 本

新泰市翟镇榆山水库 工程设计书 项目规模:小(二)型 建设性质:新建 海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二月

新泰市翟镇榆山水库 工程设计书 批准:鲁世之 审查:王吉贤 项目负责人:王永森 主要参加者:赵一宁 李亚运 陈卫平 海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二○一四年二月

目录 1 综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规模等级与地震烈度设防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设计洪水与调洪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水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计洪水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位~面积、水位~库容曲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依据、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设计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震设防烈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水库特征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枢纽工程总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大坝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规范采用及运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大坝设计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溢洪道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胡经国 作者说明 该文发表于1985年3月出版的《重庆水利》总第8期。该刊由重庆市水利学会和重庆市水利电力科技情报网编辑、出版。当时该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 该文是作者于1978年10月来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任教以来,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该文在1985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水利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被列为交流论文,并被评为表扬论文。 下面是正文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逐步形成 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地质营力。这种地质营力正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强度改变着岩石圈表部——地质环境,造成不少区域性或地段性的地质灾害。例如,由于工业发展而引起的农业地区土地退化和污染,由于人类砍伐和耕种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由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引起的水库区淤积、塌岸、浸没等。各种地质灾害反过来又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现在已不亚于自然地质营力。例如,全世界铁路、公路路基石料的用量,可以与全球近代河流堆积物的数量相比较。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提取的矿产约为1000亿吨,平均每人25吨。规模如此巨大的石料、矿产开发活动,必然使地质环境

产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岩石圈的变化,必然引起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变化,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如果不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不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不是合理地规划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控制其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那么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民经济规划地区地质环境的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地质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这正是环境工程地质学赖以开始逐步形成的强大动力。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传统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或环境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就是说,它是在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基础上,当然主要是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形成的。 工程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在70年代初,国际上环境保护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比较偏重于大气圈和水圈的问题,但很快就涉及到岩石圈。并且,从1970~1981年,相继出版了几本环境地质学专著。 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工程地质协会全体会议,提出了进行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的任务。1982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列出了“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这一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出现了一批实例性和方法性的论文。可以认为,这次大会是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逐步形成的起点。 我国的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起步较晚。1982年,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议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的研究重点,并交流了已有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984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收到了与环境评价和开发有关的文章达119篇。这表明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入库河流水质改善对策与实践

入库河流水质改善对策与实践1 彭文启,周怀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摘要: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库水资源的利用,也严重制约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保持水库水质免受高污染河流的污染,在河流入库之前采用相应的对策是必要的。通过河流入库前处理,可以有效地限制和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库。本文论述了各种改善入库河流水质的措施,并以官厅水库为例,结合水库水文、水环境特征,布置合适的水质改善工程进行入库河流水质改善以减少入库污染物总量。 关键词:水质改善,氧化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前置库 1、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技术措施概述 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库水资源的利用,也严重制约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部分水库相继出现富营养化问题,降低了水库饮用水价值,也影响水库供水、旅游、灌溉等功能。造成水库水体水质功能破坏有三方面的原因:1)我国大部分水库修建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运行了50多年,已经进入老化阶段,水库淤积严重,大多需要进行环境清淤;2)水库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水库储水更新周期加长,水库经常在低水位下运行,水库环境容量大大降低;3)由于水库上游工农业不断发展,而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没有同步配套,入库河流水质较差,严重影响水库水质。 为保持水库水质免受高污染河流的污染,在河流入库之前采用相应的对策是必要的。通过河流入库前处理,可以有效地限制和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库。入库河流前处理技术包括:渗流沟技术,前置库和沉沙池工程技术,土地处理技术,氧化塘技术、高效率生物过滤器、砾石间接触氧化等。这些技术或单独应用,或结合在一起,在国内外水库水质改善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1、渗流沟技术 渗流沟技术Grau(1977)[1]在水流流量较小(<100l/s)且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借助渗透使污染水体通过下层土壤,以去除污染物质。 1.2、前置库 在水库内设置前置库,促进生物反应和土壤渗透等的自然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质(王敦春等[2],1996)。在前置库中,其食物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水生植物、湖底生物和水鸟等。在前置库中的净化作用,不仅包括物理的(沉淀、吸收),而且包括生化和生态的作用,其工作效率较高。日本Biwa湖在一条入湖河流在进入湖泊之前先流进小 1北京市“十五”重大项目:“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总体技术方案研究项目”专题(9550610400-4-2)部分研究成果。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精)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摘要) 黄河小浪底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将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问题已经出现。本文就水库诱发地震, 岸坡变形破坏,水库渗漏,库岸水库浸没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主题词) 水库诱发地震岸坡变形破坏库区渗漏绕坝渗漏水库浸没 前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坝高 154m,坝顶长1317m,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最大水深约140m,总库容126.5亿m3。发电装机180万kw。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特大型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截至2002年5月,小浪底水库最高蓄水位已达240 m。可以肯定: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必将引起一系列的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而这些环境工程地质的发生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库工程的正常运用以及水库周边的工农业生产。 1 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库区及周边展布有多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如城崖地、塔底、石井河、王良、封门口、——盘古寺、焦洛等(图1)。小浪底水库最大水头抬高值为140m,在库水淹没或回水影响范围内延伸长度达10km以上的断层有石井河、塔底、城崖地、石家沟等断层。位距坝址下游6 km~6.5km的断层有连地、王良、坡头等断层。这些断层第四纪以来大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 通过多年的对断层的调查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无论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还是水文地质条件,都具备了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对于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其上限震级定为5.6级,小于本区构造地震考虑的最大可能震级。即使发生≤5.6级诱发地震,经过数十公里或百余公里的衰减,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也在其设防烈度以内。(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经多次鉴定为Ⅶ度)。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震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具有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为了监测水库地震动态,对水库地震作好预测预报工作,更好地为枢纽运行服务,专门设置了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并于1995年10月全面建成投入运行,保证了大坝截流前记录到两年地震本底资料。重点监控范围,坝上游可达40km,下游8km,面积1400km2,库首区的重点地段和可能诱发地震的主要潜在震源区,都在有效监控范围之内。有效震级监测下限 ML≥0.5级,震中定位精度≤0.5km。 台网自1995年10月投入运行,共分析处理地震事件数百次,其中网内及网缘地震一百二十余次,最高震级为1997年3月23日发生在汾渭地震带(怀来—西安地震带) 边缘的山西绛县附近的ML3.0级地震。水库区最高震级为1995年11月25日和1997年1月1日震中位于架桑断层东侧的ML2.7级、ML2.6级地震(表1)。 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10月实现了顺利截流,1999年10月下闸蓄水,年底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