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最新版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设计方案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模、展现、应用和管理等软件以及终端硬件设备。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区域地理空间数据框架体系和区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智慧园区信息资源按照3维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的三维空间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内容涉及土地、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主要包括地下(线缆、管网)、地表(行政区划、道路、水系、农田、绿化)、地上(建筑物和设施)等的空间分布历史和当前信息。地理信息平台还需提供内容服务、目录服务、功能服务和分析服务,实现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

1.1.2建设内容要求

(1)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构成

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由数据层、引擎层、运维层、服务层、应用层和技术支持层等组成:

1)数据层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

2)引擎层

引擎层是对基础元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抽象处理应用接口,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引擎、地址匹配引擎、地图图片引擎、动态终端定位引擎、海量矢量数据引擎、移动版地图服务引擎等接口与应用服务。

3)运维层

运维层是处理基础数据、平台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的操作应用和子系统,包括服务巡检工具、数据管理子系统、运维支撑子系统、地图标注子系统、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等。

4)服务层

服务层通过组件或API接口技术向智慧园区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地理信息的服务调用与数据共享,包括各种形式的二次开发接口库和各种专业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5)应用层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和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地理信息数据存取与分析处理等多种服务,并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6)技术支持层

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GPS、测绘设备、绘图设备、存储备份、安全保密系统、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地理信息工具软件、

测绘软件、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

(2)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

地理编码系统地理编码

数据管理

地理编码可以把地点、企业、建筑物、特殊

人群等的ID、名称及其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网络地址等属性的信

息定位到地图上,从而把大量广泛存在的社

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提供数据更新、统计分

析、日志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地理编码

服务的软件应支持OGC 的相关规范。

地理编码

引擎

地理编码引擎基于地名地址数据库建立,为

空间地理平台及其他业务平台提供地理编码

服务,实现空间定位和空间信息整合。用户

通过地理编码匹配服务可以将各类包含地址

或位置描述信息的数据转换为带有空间坐标

位置的数据,在地图中进行定位显示,实现

业务数据空间化。地理编码引擎提供标准的

基于HTTP协议的REST服务接口,方便各应

用系统通过API接口调用。地理编码引擎支

持正向匹配、逆向匹配、精确匹配、容错匹

配、批量匹配等

建模工具二维三维

图形图像

建模工具

图元管理、二维建模、三维建模、模型管理。

三维数据构建可以基于规则完成批量建模,

具有由二维数据快速生成三维模型,可以支

持地上模型的快速生成,包括建筑、地面、

1.2系统架构和功能设计

1.2.1系统架构

1.2.1.1总体框架

智慧园区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区域地理空间数据框架体系和区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智慧园区信息资源按照3维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的三维空间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内容涉及土地、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主要包括地下(线缆、管网)、地表(行政区划、道路、水系、农田、绿化)、地上(建筑物和设施)等的空间分布历史和当前信息。地理信息平台还需提供内容服务、目录服务、功能服务和分析服务,实现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由数据层、引擎层、运维层、服务层、应用层和技术支持层等组成:

(1)数据层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

现协同服务。

(2)引擎层

引擎层是对基础元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抽象处理应用接口,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引擎、地址匹配引擎、地图图片引擎、动态终端定位引擎、海量矢量数据引擎、移动版地图服务引擎等接口与应用服务。

(3)运维层

运维层是处理基础数据、平台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的操作应用和子系统,包括服务巡检工具、数据管理子系统、运维支撑子系统、地图标注子系统、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等。

(4)服务层

服务层通过组件或API接口技术向智慧园区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地理信息的服务调用与数据共享,包括各种形式的二次开发接口库和各种专业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5)应用层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和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地理信息数据存取与分析处理等多种服务,并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6)技术支持层

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GPS、测绘设备、绘图设备、存储备份、安

全保密系统、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地理信息工具软件、测绘软件、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

1.2.1.2平台主要特点

为使用者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区域地理空间数据框架体系和区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智慧园区信息资源按照3维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的三维空间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内容涉及土地、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主要包括地下(线缆、管网)、地表(行政区划、道路、水系、农田、绿化)、地上(建筑物和设施)等的空间分布历史和当前信息。地理信息平台还需提供内容服务、目录服务、功能服务和分析服务,实现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

(1)提供标准化地理信息服务

为智慧园区提供地理信息内容服务、目录服务、功能服务和分析服务;

(2)提供地上可视化平台

针对地表及地表以上的信息进行可视化的管理。

(3)提供地下管线四维信息管理平台

对管线四维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定义和说明。

(4)提供地下空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三部分的设计,一是地下空间地理要素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二是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模块功能的设计,三是地下空间三维综合分析模块功能的设计。

(5)提供智慧园区一张图服务

对园区建设信息进行一张图建设,包括: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地上建筑信息(地表绿化、河流、水系、道路、POI等信息),地下管线信息等。

1.2.1.3总体建设方案

在本次项目建设过程中,投标人将依据精简并行过程模式(SPP)对项目过程进行管理。

精简并行过程(Simplified Parallel Process,SPP)是基于CMMI 以及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知识而创作的一种“软件过程改进方法和规范”,它由众多过程规范和文档模板组成。SPP主要用于指导国内IT企业持续地改进其软件过程能力。

此处“精简并行”的含义是:

(1)对CMMI 3级以内各过程域的内容和要求作了“精简”处理。

(2)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内,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研发过程和机构支撑过程“并行”开展。

在本次项目中,投标人依据SPP模型把项目开发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

?产品概念阶段,记为PH0。

?产品定义阶段,记为PH1。

?产品开发阶段,记为PH2。

?产品测试阶段,记为PH3。

?用户验收阶段,记为PH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