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 格式:txt
  • 大小:9.44 KB
  • 文档页数:5

整个《中国植物志》花了80年,总计80卷126分册,全书5000多万字,记载中国维管束植物301科、 3408属、31142种,包括近9000幅图版。参加编写的4代312名植物分类学家,164名绘图人员,分析了1700万份植物标本。Science对其的评价是:The completion by Chinese botanists of the Flora Re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FRPS), which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s huge flora, is an ev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 flora of comparable size has ever been completed.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汉字很长,但不算不能忍,英语名字就...据饶毅说这是中国现代科学目前为止最接近诺奖的一次。
6、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及其生物
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完成人:邹承鲁、许根咯、孙玉琨、杜雨苍、赵康源、周海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是我知道欧阳老师的二等奖有多么厉害了@_@)。出一个一等奖,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1956年第一次颁奖后,时隔将近30年才第二次颁奖,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工作(从获奖题目就能看出来了,大部分是耳熟能详的),一等奖自然不怎么落空。90年代后每年颁奖一次,频率高了又没有了之前的积累,一等奖自然就少了。
2. 基础科研获得成就,不是发一篇或者几篇CNS的事儿,而是非常漫长的积累过程。比如澄江寒武纪大爆发动物群,整个项目做了20年,发了不计其数的CNS;中国植物志,花了80年,高等植物图鉴也花了将近40年。整个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14年(于
又是地空...跪了
4、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完成人:唐敖庆、江元生(吉林大学)
这俩哥们第二次得奖...
5、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完成人:王德宝、汪恩璧、汪猷、郑可沁、朱莹书、陈海宝、陈慎、裘慕绥、梁镇和、申庆祥、杨再定、胡美浩、王贵海、吴仁龙、余允华、陆蕴华、陈常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
2004、2005年度:空缺
2006年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
完成人: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南京大学)
不明觉厉
2007、2008年度:空缺
2009年《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十位主要完成人:植物所:钱崇澍、王文采、陈艺林、陈心启、崔鸿宾;华南植物园:陈焕镛、胡启明;昆明植物所:吴征镒院士、李锡文;、中山大学:张宏达
面对着这些工作,不由得想起饶毅以前说过的话:“好的科学和好的paper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当时听了不甚理解,今日想来确实如此。。现在不乏追逐热点,什么热做什么的研究者:比如合成生物学国家973项目,申请者大部分原本都不做合成生物学,甚至连相关都算不上,就只是把植物病理、基因组学的课题换了一套名词,拿着这些换汤不换药的申请书纷涌而至。不能说他们的天分不如这些先辈,也不能说他们的科研环境不如先辈,有paper有名声,却就是没大成果,没世界级发现,不是因为别的,也许缺少的只是专注。
为什么周海梦这个名字我这么熟悉...
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完成人: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
完成人: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娅(清华大学)
动辄就以”骚浪贱“评价林徽因的网友们,你们真的以为林徽因就只会写情书搞搞小清新么...英国人没有因为牛顿人品差就忽视他的成就,美国人也没有因为爱伦坡的酗酒滥交就鄙夷他的作品么。对于一个贡献如此之大的学者做如此定性,合适么?
7、《中国科学技术史》
完成人:李约瑟等(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李约瑟获奖也不奇怪,不获奖反而奇怪=、=
1987年
1、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完成人: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郑度、常承法、吴征镒、尹集祥、文世宣、李吉均、张经炜、李文华、佟伟、高以信、程鸿、杨逸畴、黄复生、温景春、冯祚建、周云生、黄文秀、高登义、陈传友、韩裕丰、李炳元、章铭陶、武素功、王金亭、倪祖彬、关志华、张祖荣、滕吉文、郑喜玉、路季梅、邓万明、张谊光、谢自楚、宁学寒、王连城、邵启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
工作完成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等(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僵、田在艺、胡韩元、赵声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国科学院)
这个也没的说吧...
3、配位场理论研究
9、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
完成人:郭可信、叶恒强、李斗星、张泽、王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看题目,跪。
10、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完成人:涂光炽、王秀璋、陈先沛、张宝贵、杨蔚华、程家平、樊文苓、赵振华、喻茨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空。。。不明觉厉。。。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来源: 张浩千的日志
深夜工作的一个坏处是容易空虚寂寞冷,偶然间翻网页发现这么一个列表。总的来说,一等奖项目分为两种:1,看完不明觉厉;2,看完扑通跪地。
此外,这个列表中有很多值得一说的信息,比如2009年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植物志》的整理编撰花了整整80年,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植物志,耗去4代中国植物学家的青春;再比如说林徽因,是1987年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的获奖者之一,将其随意定性为”绿茶婊“的网友们是不是真的就以为林徽因就只会写写小清新呢?
4、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
完成人:王淦昌、丁大钊、王祝翔(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不明觉厉
5、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完成人:王晓青、楚旭春、黄
汲清、郭文魁、程裕淇、王曰伦(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绍伟(地质部情报研究所)、李廷栋、耿树方、李春昱(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鸿祯(武汉地质研究所),张宗祜(地质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
看了题目名字就想跪下。这些人里后来出了好多院士,这下不难理解北大地空为什么这么多院士了...
2、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完成人:廖山涛(北京大学)
我只想说,廖山涛先生的一生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生,是吊丝逆袭的一生=。=...
3、东亚大气环流
完成人:叶笃正、陶诗言、朱抱真、陈隆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看了题目就想跪
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完成人:陈景润、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潘承洞(山东大学)
被无数民科引以为证,以说明陈景润这种”民科“也能做出世界级发现。我想说的是,陈景润真不是民科,人家接受过一流的数学科学训练,本科厦门大学数学系,然后23岁进中科院拿tenure,现在有几个搞科研的年轻人能走出这条路的...
完成人:唐稚松(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不明觉厉。
1991年(空缺)
1993年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
完成人:秦仁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想起前些时候Science中文版报道中,秦仁昌说”我们这些人退休以后,很多物种就没人知道怎么研究了“,透露出的那种无力感...很多人说,分类学毫无用处,中国就在这种”冷学科“上搞政绩工程,我完全不认同。要知道西方人从18世纪林奈开始就积累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作为农业、林业、畜牧业、医药业和环境科学等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基本资料,对于西方文明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中国就应该鼓励这种枯燥的科学资料积累的工作,CNS固然重要,但是长远的科学不只是CNS。
、计国桢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不明觉厉。
2003年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完成人: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云南大学),舒德干(西北大学)
本科期间听过其中两位的学术报告。寒武纪是地球生命的春秋战国时代,今天我们学到的所有动物发育模式和Body Plan在寒武纪只是壮阔波澜的一滴水。这个工作耗时20余年,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几乎所有的动物祖先都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完成人:唐敖庆(吉林大学)及其研究集体:孙家钟(吉林大学)、邓从豪(山东大学)、张乾二(厦门大学)、江元生(吉林大学)、鄢国森(四川大学)、戴树珊(云南大学)、刘若庄(北京师范大学)、赵景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古正(四川大学)、李伯符(吉林大学)
唐敖庆和江元生这俩哥们得了两次一等奖...这是第一次。
2010、2011、2012年度:空缺
关于这几年的空缺,很多人的解释是科研人员越来越浮躁,学术体制有各种问题等等。我也认为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是这些不是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空缺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1.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价标准的确很高。评审时,需要获得2/3以上评审委员的投票,这就意味着一等奖项目不仅是学科内部的重大发现,还得有跨学科的重大意义。搞生物的评审委员未必就知道物理那边的进展,但要是说Higgs particle,那基本都知道;搞数学的评审委员未必就知道Kh17蛋白的作用,但是要说人工诱导干细胞,那基本也都知道。所以这也解释了了为什么一等奖的项目不是”不明觉厉“就是”扑通跪地“。很多一等奖候选项目都是差一两票当选的...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是对的。
1995年(空缺)
1997年
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
完成人:冯康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不明觉厉+跪。
1999年、2000年、2001年度:空缺
2002年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
完成人:蒋锡夔
11、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完成人:陆家羲(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自寻槽点!
1989年
1、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
完成人:赵忠贤、杨国桢、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不明觉厉
2、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公开部分)
1956年(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
1、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
完成人: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
完成人:吴文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3、工程控制论
完成人:钱学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这三个人得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吧=。=...
1982年
1、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
研究完成人: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邢其毅(北京大学),汪猷、徐杰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窝看到了邢大本的作者...
另外,听老师说当时北大的很多本科生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在北京郊区一个废旧厂房改造的实验所工作,很多人因为条件艰苦染了肺结核。想想自己现在的条件,怎么着也不比美国中上的state college差,却各种讲究抱怨,不得不说自己太娇气了...敬佩科研先辈们的精神。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