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知识点**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然后算括号外的

2.分数加法的简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练习题**

1/2+5/8-3/8=()1/3-1/3+2/5=()

2/5+3/5-7/9=()1/2-3/8+3/8=()

**参考答案**

1/2+5/8-3/8=(3/4)1/3-1/3+2/5=(2/5)

2/5+3/5-7/9=(2/9)1/2-3/8+3/8=(1/2)

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整理

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整理 1、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定律: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a x b x c=a x (b x c) 乘法分配律:(a+b)x c=a x c+b x c 或a x c+b x c= (a+b)x c 减法定律:减法的性质a-b-c=a-(b+c)或a-(b+c) =a-b-c 除法的特性:a* b*c=a* (b x c)或a* (b x c)= a 宁b*c 3、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把它设为未知数,再找出等量关系计算。 4、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 的大小不变。 5、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二、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 1、打折计算方法:现价*原价二折扣 2、一件商品打几折,求现价。计算方法:原价x折数 3、一件商品打几折,求原价。计算方法:现价*折数 4、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解答方法: 1、找准单位1——并在题目的文字下面标注

①总数量是单位“ T 例如:小红看完整本书的,那么单位“ 1”是整本书的页码。 ②原价就是单位“ T 例如:笔记本电脑原价是300元,现在降价了,那么单位“1”是原价3000元 ③分数比率之前的“的”字前面的量是单位“ 1” 例如:全校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那么单位“ 1”是女生人数。 ④一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多几分之几中“比”后面的东西是单位“1” 例如:商店卖的苹果比橘子多,那么单位“ 1”是橘子数量。 2、确定乘或除 (1)已知单位“ 1”,用乘法(2)未知单位“ 1”,用除法或方程 3、对应量和对应分率 (1)单位“ 1”x对应分率 (2)对应量十对应分率二单位“1” 若用方程:一般设单位“ 1”的量为未知数 4、如何根据分率句来写等量关系 找出关键性的字和词,“是”字、“占”字、“相当于”、“正好是”等字、词, 相当于等量关系式中的等于号,分率前面的“的”字相当于等量关系式中的乘号。如:(1)公鸡的只数是(“是”可以改为“占”或“相当于”、或“正好是” 等字词)母鸡的。 等量关系式是:母鸡的只数X =公鸡的只数 (2)五年级有男生15人,相当于(“相当于”可以改为“是”或、“占” 或“正好是”等字、词)。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数量关系式是:全班人数X几分之几=男生人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简便运算教案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分数加减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例2、3及第100~101页练习二十五第5~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215+1038+285+917 要求学生说说: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交换律a+b=b+a 整数加法结合律:(a+b)+c=a+(b+c) 2.提问: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使学生明确都是在整数

范围内) 3.回忆学过的加法,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举例说明) 揭示课题: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也适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新课讲授 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都包括了什么样的数? (整数和小数,还有分数) 使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都可以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组织学生学习,并相互交流。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出示:计算: ①51761212+ +;②2311 7474 +++。 观察这些加数,注意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并讨论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把 112和712结合起来,27和17结合起来,34和1 4 结合起来,使计算简便)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 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 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 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 5×4 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 1、口算题 12× 3 1 5 2 3 1 5 4 6 6 5 2 3 8 3 2 2 5 1 4 - × ÷3 1÷ 4 3 3 8 5 9 刚才同学们的口算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 × + × 15 - 5 + 1 = 16 8 8 5 5 5 2 5 6 3 8 5 5 4 3 1 4 5 2 5 3 1 3 1 - ÷ ( + )× 36÷[1-( - )× ] 9 6 8 6 5 4 3 5 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指名回答 (1)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2) 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按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2 1 1 + ×15 ÷ 3 5 5 2 1 1 (1)先除后乘再加,算式为 + ×(15 ÷ ) 3 5 5 2 1 1 (2)先加后乘再除,算式为( + )×15 ÷ 3 5 5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启发啊?(我们要注意括号的使用啊,很重要,括号可以改变题中的运算顺序。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本来该用小括号的有些同学不用,这样就出现错误了) 三、简算。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运算定律有: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第6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3、小组计算+×,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知识点

分数乘除法知识点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 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 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 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 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 1' 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 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 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 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 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 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 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十条搞定方程)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x因数=积;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宁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2019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2019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概念】 【复习的重点】 1.明白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2.明白酚素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复习的内容】 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5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或者表示的5倍是多少。 3.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4×表示求4的是多少。3×表示3的是多少。 4. 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二、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如:25÷5=? 已知两个乘数(因数)的积是2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5,求另一因数是多少? 2. 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1)一个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当除数<1时,商大于被除数;(商就是得数) 5)当除数=1时,商等于被除数; 6)当除数>1时,商小于被除数。 3. 分数除法的意义: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4. 注意:1的倒数是1,而0没有倒数。 5. 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也可以用解方程。 6. 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折扣=原价。 【复习的作业】 1.记忆上述内容 2.练习题。 -------------------------<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 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154+53×97 (2)53×94-51 (3)85(-)21×32 (4)229×31+5 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 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供参考)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题名称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重点难点 1、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知识点 ) 7 4 13 5 ? ?) 6 1 5 3 ? ?) 26 6 8 3 14 13 ? ? ) 27 4 9 8 (+) 4 1 10 1 (+) 2 1 4 3 (+ ) 2 1 3 1 15 1 2 1 ? + ?) 6 1 9 5 9 5 6 5 ? + ?) 5 1 5 4 ? + ? ) 7 9 7 ? -) 9 16 9 ? -) 31 31 ? + ?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基本方法:将一个大数转化为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或将一个普通的数字转化为整式整百或1等与另一个较小的数相加减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解题。 注意:将一个数转化成两数相加减的形式要求转化后的式子在运算完成后依然等于原数,其值不发生变化。例如:999可化为1000-1。其结果与原数字保持一致。 第六种:带分数化加式 例题:1)4161725? 2)351213? 3)13 5127?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第七种:乘法交换律与乘法分配律相结合 例题:1)247174249175?+? 2)1981361961311?+? 3)138 1137138137139?+?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将各项的分子与分子(或分母与分母)互换,通过变换得出公有因数,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进行计算。 注意:只有相乘的两组分数才能分子和分子互换,分母和分母互换。不能分子和分母互换,也不能出现一组中的其中一个分子(或分母)和另一组乘式中的分子(或分母)进行互换。 ? 分数简便运算课后练习一(能简算的简算) 59 × 34 +59 × 14 46×45 44 ( 34 +58 )×32 15 + 29 × 310 44-72×512 23 +( 47 + 12 )×725 6.8×51+51×3.2 (32+43-21)×12 53×914-94×5 3 2008×20062007 87748773÷+÷ 91929197÷-÷ 12 59412595÷+÷ 38 +38 ×47 +38 ×37 57535÷??? ??+ 2534 ×4= 54×(89 - 56 ) 229 ×(15×2931 ) 1113 -1113 ×1333 ( 38 -0.125)×413 241241343651211÷??? ??-+- 43×52+43×0.6 257×101-257 508 310019?? 1925214251975?+?+ 18×25253181???? ??+ ??? ??++÷??? ? ?++12191711259575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执教者:裴雪兰班级:六年级1班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梳理分数混合运算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导图。 2、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应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对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重、难点:绘制比较完整的思维导图,能反思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白纸、水彩笔、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周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老师昨天把任务布置下去了,要求同学们提前思考并绘制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那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作业,与同桌说一说你的导图,并思考在绘制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困惑。 (设计意图:第一检查作业是否完成,第二,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彼此差异,及时自己的发现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初步了解学生在绘制时的困惑与困难。时间:2分钟) 请2个同学上台交流: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的导图?老师要选取两个同学的作品多媒体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你认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字? 生自由答。(圈起来) 如:生1:运算律、运算顺序、(师板书:计算) 生2:找单位“1”、画图、方格图、线段图 生3:解决问题、解方程、检验 ……. 二、小组合作,形成比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师:这么多的关键字,看起来非常地乱,不利于我们开展后面的研究,现在请你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提出最重要的几个关键字,也就是一级关键字。(时间30秒) 生:计算,找单位“1”,解决问题 师:我现在把它们都编号,分小组讨论,梳理出各个板块的二级关键字,三级关键字,并完善各板块的思维导图。时间:5分钟。 交流汇报: 预设: A 组:计算。 生:运算顺序、运算律(适用于整数混合运算)。要注意: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师:要补充:除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算。 B 组:找单位“1” 生:先找关键字,“比……多(少)几分之几”比字后面的为单位1,单位1 知道就用“×”,单位1不知道就用,多就用“+”,少就用“—”。 师:设计填空题:比80m 多2 1是( )m ;300kg 比( )kg 少61。 比如说:已知甲是12,乙比甲多3 1,求乙是多少?还可以通过画图来理解。 说清楚:把甲平均分成3份,乙比甲还多1份,乙就是甲的( 31+1),所以,乙 就是甲×(1+31)=3 4甲。 已知甲12,甲比乙多 3 1,求乙是多少?此图,要用画图来分析来列示计算,或列方程。 C 组:解决问题。 生:可以画图分析,有线段图、方格图。以谁为单位1 就先画谁。解题方法同上,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6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

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56 153??,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3、小组计算101(+)41×4,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6153?? 12)4165( ?+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 )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随堂练习】 1、拆数练习 45 = 989 = 1920 = 356 = 3132 =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拆数的目的是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学生独立解答.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填空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3. 教室宽6() 4. 一棵树高3() 5.小明的身高130() 6. 操场长80() 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 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 位借走的1。 3、两步计算:(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可以分两步列出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合写成一个竖式来计算;(2)有括号:分 两步,第一步计算竖式写在前面,第二步计算写在后面。先算括号再算外面,注意进位 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 42+9= 43+3= 48+4= 25+3= 36-14= 87-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