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第一专题: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学情分析:

1、教学主体层次:专科

2、人口学变量:性别类型及性别比(根据具体情况有正对性性调整)

专题备课考虑以下学情:

1、他们对自我缺乏系统探索,有必要进行系统引导。

2、长期的学业挫折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评价较低,多鼓励。

3、避免说教,通过游戏、活动等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充分参与课堂

活动,获得相应的积极体验。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自我意识的有关概念、结构。

2.对自我进行有益的探索,全面认识自我。

三、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探索。

1.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的相关技巧。

五、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游戏、讲授法

六、教学内容:

第一次课(90分钟)

课堂导入:(15分钟)

通过名人名言、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

以下四个问题:

1.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有什么样的特长?

3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4.我为什么而学习?

自我意识概述(30分钟)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和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形象化解释概念)

2.自我意识的内容

生理的自我:对自己身体、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如:身高、体形、健康状况等;(8个月到3岁) 心理的自我:对自己心理、行为特征的认识与评价:

如:智力、性格、兴趣、能力等(青春期-成年) 社会的自我:对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与评价:

如:地位、角色、职业等;(3-14岁)

3.自我意识的形式: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课间休息

认识自我(45分钟)

1.案例导入(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

2.自我认识的途径:

1).比较法——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别人家的孩子”,“镜中我”)2).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成败经验)3).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理想我)3. 游戏:“自画像”与“他画像”。

通过游戏学会自我探索,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

1.合理自我意识的标准:

1).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与优点

2).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

3).要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5.讨论“以后想成为谁?”话题

在同学们讨论之后反问:

“为什么不做自己,为什不做更好的自己”

说明: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想做的、能做的和正在做的是同一件事,将会发挥无限的潜力,成功、幸福、

快乐。引发他们的思考。

6.下节课预告:接纳自我、超越自我

1).分享一个关于缺失与满足的寓言故事

2).探索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纳自我

3).探讨在接纳自我的前提下,超越自我

7.课后推荐:

书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视频:《最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电影:《叫我第一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