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页设计与制作》在线作业一1

《网页设计与制作》在线作业一1

《网页设计与制作》在线作业一1

《网页设计与制作》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用来创建表格的HTML代码是() A.

B. C. D.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2. 在颜色中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通常

情况下将()的颜色设置为非彩色 A. 主要内容文字 B. 边框 C. 背景 D. 图

片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3. 表格的宽度单位有两种()是表格的绝对宽度,不随浏览器的变化而变化 A. Pixels(像素) B. %(百分比)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4. 在Dreamweaver中单元格间距指的是() A. 两个单元格之间的

距离 B. 单元格与表格之间的距离 C. 单元格内的元素与单元格边距之间的距

离 D. 表格外框的宽度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5. 标准网页图形文件格式有GIF、JPG和()三种 A. BMP B. PNG C. PSD D. RM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 6. Dreamweaver中标签选择器是用于() A. 显示光标所在位置 B. 显示文件

窗口大小 C. 显示文档大小 D. 估计文档下载所需时间满分:5 分正确答

案:A 7. 下列()不是表单所包括的内容 A. 按钮 B. 图像热点 C. 文件域 D. 列表满分:5 分正确答案:B 8. 在Dreamweaver中创建空链接时,在属性面

板link文本框中输入空链接符号为() A. & B. * C. # D. @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 9. 某用户在用模板制作网页时,要在其中添加行为却不能实现的原

因是() A. 在使用模板做出来的网页中不能新增行为 B. 该用户没有定义可

编辑区域满分:5 分正确答案:B 10. Dreamweaver中模板文件的扩展名为()A. .doc B. .psd C. .fla D. .dwt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 11. 在网页中不

能显示的表单元素是() A. 文本框 B. 隐藏区域 C. 列表 D. 按钮满分:5 分正确答案:B 12. Dreamweaver中若要加入各种现成的网页文件,可以使用()面板 A. 图层 B. 历史 C. 属性 D. 对象(插入)满分:5 分正确答

案:D 13. 彩色系中纯度最高的是() A. 紫 B. 红 C. 黄 D. 蓝满分:5 分

正确答案:B 14. 当在蓝色背景上放置一块白色时,白色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橙色影调。这是色彩的哪种视觉现象() A. 视觉残像 B. 同时性效果 C. 色彩

的胀缩感 D. 色彩的进退感满分:5 分正确答案:B 15. 若图片颜色不多,又有清楚的线条时,最适合使用()文件格式 A. Gif B. Jpg C. Png D. Bmp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16. 当我们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时,我们保存的源文

件格式是() A. .fla B. .swf C. .jpg D. .psd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17. 彩色中明度最低的是() A. 紫 B. 红 C. 黄 D. 蓝满分:5 分正确答案:A 18. 下列()不是文本域的类型 A. 单行文本 B. 多行文本 C. 菜单 D. 密码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 19. Dreamweaver视图转换按钮中按下()按钮可以

同屏显示源代码和页面效果 A. 代码视图 B. 设计视图 C. 代码于设计视图满分:5 分正确答案:C 20. 被人们称为制作网页的“梦幻组合”“三剑客”的

是() A. Dreamweaver、Director、Flash B. Director、Flash、Frontpage C. Dreamweaver、Fireworkers、Flash D. Dreamweaver、Fireworkers、Photoshop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

1牛顿第一定律

§4. 1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姓名________学号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伽利略的观点:。 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定律(填“不是或是”) 4、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阅读课本第68—70页) 【问题1】亚里土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观点正确吗?在对运动和力的研究中,是什么影响了他对现象本质的研究? 【问题2】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如何设计的?他在研究中进行了那些科学推理?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伽利略是什么观点? 【问题4】哪位科学家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何完善?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2、惯性 【问题5】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典型例题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例2】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l/6。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例3】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Array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习题答案 第1章网页与网站基础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二、判断题 1.√2.×3.√4.×5.√ 三、问答题 略 第2章网页规划设计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C 二、判断题 1.×2.×3.×4.√5.√ 三、问答题 1.答:网站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网站背景分析、总体需求分析、具体需求分析。(每个阶段可再详细描述。) 2.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站设计的原则:①日期、时间和数字;②欢迎词; ③弹出窗口和引导页面;④新闻和公告信息;⑤网址;⑥控件;⑦链接;⑧主页内容 3.答:打开新浪网首页,分析其布局类型。(答案略) 4.答:网页色彩搭配方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阐述:①根据页面风格以及产品本身的诉求确定主色;②根据主色确定配色。 网页色彩搭配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述:①用一种色彩;②用两种色彩;③用一个色系;④用黑色和一种色彩以及色彩搭配忌讳的方面。 5.答:打开当当网,具体分析其规划过程。(答案略) 第3章初识网页制作软件 一、选择题 1.C 2.C 3.B

二、填空题 1.代码、拆分、设计2.文件、资源、规则3.超级链接 三、操作题 略 第4章制作网页内容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ABD 6.D 7.B 8.D 9.A 10.A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操作题 略 第5章设置网页超级链接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 5. C 二、判断题 1.×2.×3.×4.√5.× 第6章使用CSS样式美化网页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D 15.D 16.A 17.A 18.B 19.D 20.D 二、简答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第7章规划布局网页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D 二、简答题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编者:程文清罗杰 【课前预习】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但这时它要.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于是他问道:若将后一斜面放平,球会滚动多远? 2.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物体将以这个速度运动下去.也就是说,,而恰恰是的原因. 3..意义:(1)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 (2)揭示了. 二、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1. 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1)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时,则这个物体的保持不变.(2)当物体的发生变化时,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①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②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3.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受到不为零的外力作用,反之亦然,力与运动状态没有联系. 三、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或,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1)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性质.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正因为如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2)明确了力的含义.力不是,而是.(3)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任何物体只要,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为零;反之,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必受到了合外力. 3.定律成立的条件:惯性参考系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惯性系. 四、对惯性的理解 1.概念:惯性是一种性质,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决定因素:由惟一决定,与运动状态,与是否受力. 3.表现形式:(1)在不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 【预习检测】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5?峄城区校级二模)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

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核心素 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 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 惯性大小的量度。 通过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推理过程,感悟理想实 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 法之一。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 士多德对力和运动 关系的不同认识, 了解人类认识事物 本质的曲折性。 知识点一历史回顾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 某个地方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笛卡儿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 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不能运动。(×) (3)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知识点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斜面,属于事实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 属于理想化推论 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到达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如图 所示。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 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真实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来实现的实验。 (2)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的、无法做到的实验。

1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蓬私高一物理组 2011/11/19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_ 一、考点自学 一、历史的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才能运动;_________________,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______,而向上滚动时,它的速度______。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是________,而实际上球在水平面上滚动时会越来越慢,伽利略认为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他推断,若____________________,球将永远滚下去。 (2)伽利略通过研究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恰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 笛卡儿 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提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也不。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除 非__________________迫使它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 ⑴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⑴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揭示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理解:①惯性反映的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 性。 ③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与否、速度大小、 受力情况都无关。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核心素 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通过伽利略的斜面实 验推理过程,感悟理 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伽利略和亚 里士多德对力和 运动关系的不同 认识,了解人类 认识事物本质的 曲折性。 知识点一历史回顾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 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笛卡儿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 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不能运动。(×) (3)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知识点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斜面,属于事实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 属于理想化推论 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到达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如图所示。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 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真实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来实现的

网页设计与制作

Web考点 一、判断、单选(20*2’)、填空 1、Window对象表示一个浏览器窗口或一个框架,在JavaScript中,Window对象是全局对 象,所有的表达式都在的那个齐纳的环境中计算。就是说,要引用当前窗口根本不需要特殊的语法,可以把那个窗口的属性作为全局变量来声明。例如,可以只写document 和alert,不必写成window.document和window.alert()。 2、Document对象 每个载入浏览器的HTML文档都会成为Document对象。Document对象使我们可以从脚本中对HTML页面中的所有元素进行访问。 提示:Document对象是Window对象的一部分,可通过window.document属性对其进行访问。又代表了整个HTML文档,可以来访问网页中的页面中的所有元素。 Document.childNodes 包含着document.documentElement 3、JavaScript不可以增加类型(弱类型)。C#是强类型语言,声明变量要指定类型。 4、Html.CSS.DOM标准是由https://www.doczj.com/doc/e05177058.html,指定的。 JavaScript标准是由Ecma制定的。 C#、https://www.doczj.com/doc/e05177058.html,由微软制定的。 5、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协议。 超文本传送协议,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交换信息的基础。它允许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文档从Web服务器传送到Web浏览器。HTTP允许输入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6、相对路径(Relative Path) (1)如何表示同级目录的文件 2.html和 3.html在同一个文件下,如果2.html链接到3.html,可以在2.html中这样写: 同目录下文件间互相链接; ../代表一级上级目录路(间隔一个目录) ../../代表二级上级目录(间隔两个目录),比如4,html链接到1.html,可以在4,html中这样写:链接到上级目录的上级目录中的文件。 (2)如何表示下级目录文件 2.html和 3.html是1.html的下级目录中的文件,如果在1.html中链接到2.html,可以在1.html中这样写:链接到下级目录(first)中的文件; 如果在 1.html中链接到 4.html,可以在 1.html中这样写:链接到下级目录(first/second)中的文件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 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难点)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重点) 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难点)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 (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第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然后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 科学推论:当将第二个斜面放平时,小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判一判(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2)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4)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5)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提示:(1)×(2)×(3)√(4)×(5)×(6)√ 做一做 如图所示(俯视图),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光滑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向B运动.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提示:A 想一想冰壶是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如果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 提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冰壶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变化,即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1)“科学推理”的方法 实验事实: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推理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2: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网页设计与制作试题及答案

《网页设计和制作》期末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服务是( )。 A、FTP服务 B、WWW服务 C、Telnet服务 D、Gopher服务 2、域名系统DNS的含义是( )。 A、Direct Network System B、Domain Name Service C、Dynamic Network System D、Distributed Network Service 3、主机域名center. nbu. edu. cn由四个子域组成,其中( )子域代表国别代码。 A、center B、nbu C、edu D、cn 4、当阅读来自港澳台地区站点的页面文档时,应使用的正确文本编码格式是( )。 A、GB码 B、Unicode码 C、BIG5码 D、HZ码 5、当标记的TYPE属性值为( )时,代表一个可选多项的复选框。 A、TEXT B、PASSWORD C、RADIO D、CHECKBOX 6、为了标识一个HTML文件开始应该使用的HTML标记是( )。 A、

B、 C、 D、 7、在客户端网页脚本语言中最为通用的是( )。 A、javascript B、VB C、Perl D、ASP 8、在HTML中,标记的Size属性最大取值可以是( )。 A、5 B、6 C、7 D、8 9、在HTML中,单元格的标记是( )。 A、 D、 10、在DHTML中把整个文档的各个元素作为对象处理的技术是( )。 A、HTML B、CSS C、DOM D、Script(脚本语言) 11、下面不属于CSS插入形式的是( )。 A、索引式 B、内联式 C、嵌入式 D、外部式 12、在网页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是( )。 A、JPEG和GIF B、JPEG和PSD C、GIF和BMP D、BMP和PSD 13、如果站点服务器支持安全套接层(SSL),那么连接到安全站点上的所有URL开头是( )。 A、HTTP B、HTTPS C、SHTTP D、SSL 14、在HTML中,要定义一个空链接使用的标记是( ). A、 B、 C、 D、 15、对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维护时,通常采用的手段是( ) A、POP3 B、FTP C、SMTP D、Gopher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WWW的组成主要包括( ) A.URL B.Gopher C.HTML D.HTTP https://www.doczj.com/doc/e05177058.html,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分析 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部分内容组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教学设计 1.教具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惯性演示仪、多媒体、实物投影等。

【人教物理八下】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3、了解惯性及生活中惯性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惯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 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你能举出一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 生:①力能使静止的木箱运动 ②力能使钉子钉进木板 ③力能使足球飞出去 ④力能使火车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改变……(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 师:可见力可以使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速度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运动方向改变。 2、新课教学 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1

生:受到摩擦阻力 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又将会怎样? 生甲:不受力,物体应该可以继续运动下去。 生乙:不受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必须有力,物体才能动。 生丙:不受力,物体可能会永远运动下去。 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与学生乙的看法一致) 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与学生甲和丙的看法一致) 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让我们先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 师:既然实验研究的是“阻力对物体小车运动的影响”,那在开始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就要保持相同,然后改变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远近。我们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怎样才能控制小车开始时的运动状态相同?然后又怎样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导学生参考课本图) 共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一辆小车分别几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它在几种不同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观察收集到的证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甲:相同的是:①用的都是同一小车 ②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滑下 2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知识要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即:运动的物体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 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

1牛顿第一定律

【授课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依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一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篇第三章第一节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2、理论依据: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理性思考,改善认知结构,同时感悟科学本质,领略科学精神,接受科学熏陶,并能在做人做事各方面有所应用。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对比初中已学知识,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1、定律表述不同:高中的表述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重在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便于学生在头脑里构建一个动力学的完整系统理论。 2、过程方法不同:高中教学注重感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层层推理,重在突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养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高中教学注重在回顾物理学史基础上,进行历史反思,突出科学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科学情操。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有更深的理解。因此针对该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实验法、讲解法、推理法、讨论法等相结合,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网页设计与制作模板

存档资料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与制作 题目设计个人网站主页 分院电信分院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 6月 20日

课程设计评阅意见 评阅人__________职称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一选题的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三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四正确运用DW和Ps.............................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五课程设计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课程设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一查找相关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二利用Ps进行切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三利用DW编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四利用DW的站点功能上传或用FTP工具上传站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课程设计心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 (1)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 (2)探究阻(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通过分析实验,推理想象理想实验的结果,从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2)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 演示:斜面、木板平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过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节联系这一知识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通过课本图11.5-3所示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越小,运动得就越远,为讲述伽利略的推理做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运动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再介绍笛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是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按照了解历史──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引发猜想这一探究科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几条? 答:(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提问:2.你能举一些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例子吗? 答:(1)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 (2)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大. (3)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小; (4)力能使小球改变运动方向,做曲线运动. 二、引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列举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例子,问:一个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将会怎样呢?(学生可能答:静止) 师:已经被扔出去的球是否要不断靠力来维持它的运动呢?(可投影图9-1-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 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 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 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0201109181435)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教育方面: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地位与作用:(1)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2)作用:前面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2、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会停下来的视频,引入新课时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汽车刚启动时、荡秋千等视频及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等直观的感受。

教学方法: 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在整节课中设计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整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与老师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实验教学、学生讨论的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尤其在“理想实验” 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新课。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在地面上滚动的玻璃球最终会停止?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下面我来讲一个历史故事。 2、推进新课 (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通过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古人对这样问题的认识,仔细思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结论。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学生活动】学生列举生活中运动的实际现象。 通过学生列举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这种争议的必然性,为下面的探究实验打下基础。(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说明:三次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观察: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 思考: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小车沿毛巾(或棉布或玻璃)表面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静止,这是为什么?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 3、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如果表面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速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5、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小车将怎样运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毛巾表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玻璃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