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涝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排涝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排涝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排涝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余干县禾山乡××电排站重建工程

余干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赣设证丙字第144522号

二○○四年十月

目录

工程特性表 (1)

第一章工程概述 (4)

第二章工程水文、气象、地质 (4)

第一节:水文资料 (4)

第二节:气象资料 (5)

第三节:工程地质 (5)

第三章工程建设规模 (9)

第一节: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 (9)

第二节:设计暴雨计算 (10)

第三节:排涝流量计算 (14)

第四节:特征水位 (14)

第五节:特征扬程 (15)

第四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布置 (16)

第一节:总体布置 (16)

第二节:建筑物布置 (16)

第三节:机型及机组台数的确实 (16)

第五章娈配电及输电工程设计 (17)

第六章防洪大堤设计 (19)

第一节:出水闸箱涵结构型式选择 (19)

第二节:渗流稳定计算 (19)

第七章:堤身灌浆设计 (24)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25)

第一节:施工条件 (25)

第二节:施工布置 (25)

第三节:施工组织管理 (26)

第四节: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26)

第九章:工程估算 (28)

第一节:工程项目及材料 (28)

第二节:编制依据和采用定额 (28)

第二节:投资估算 (29)

附表:

附图:

编制单位:余干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批准:何长先

审查:游光辉

项目负责人:苏四鹏

主要设计人员:苏四鹏、张赞荣、江锋、

概算人员: 李琳、万娟

工程特性表(一)

工程特性表(二)

工程特性表(三)

第一章工程概况

××电力排涝站位于我县西南部,和××县毗邻的××联圩上,东依丘陵地带,北临信江主流,南与××圩对岸,圩内有一条小港纵贯南北成为沟通内湖主要渠系。就地形来看虽属平原,但也有少量丘陵,还有洼地,地形较为复杂。圩内共有23.44KM2,本站要担负18.34KM2集雨面积的排涝任务,受益范围禾山乡和禾斛岭垦殖场富强分场的一部分,共有7个生产队和5000人口。圩内地面高程自13.00~30.00(黄海高程,以下同),田面高程13.5~19.00分布在平原和一些山垅内,旱地高程自19.00~28.00分布在红琅丘陵的山岗上,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棉,是该县粮食主要产区。

该圩内原四个排水系统:①利用王家水库开沟导托山洪 2.5 KM2;②××闸负担下垣排涝面积7.8 KM2;③富强闸、新源闸共负担圩上垣排涝面积10 KM2;④濠池闸负担濠池圩3.1Km2排涝任务。虽然排涝工程分布较为合理,但因该处位于信江下游鄱湖之滨,每当夏秋汛期,外河水位涨得快,退得慢,持续时间长,自排机会很小,因而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灌溉方面:利用东南边的王家水库可灌溉1000亩外,其余全部依靠人工提水和抽水机来灌溉,在旱情严重时还时常缺少灌溉水源,内涝和旱情给圩内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圩内人民要求建站的呼声十分迫切。为发展农业生产确保旱涝保收,1967政府投资兴建了××电排一站(排灌溉给合),装机4台其中3台155KW,1台55KW(负责灌溉),装机容量520KW。1984年增建××电排二站,装机3台155KW,装机容量465KW,两站合计总装机容量985KW。电排站的兴建解决了6700亩良田排涝任务和2000亩高田灌溉需求,改造湖田6500亩,促进了圩内农业稳产增收,改善了圩内群众生活。

××电排两站已运行20、30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运行年限很长,突出很多问题:堤身单薄,涵身太短,水盆高程低,高水位排水时水经常溢出水盆冲刷堤脚,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泵房离堤脚太近,且原结构强度承受不了××联圩加高加固后的荷载,各部分结构老化、露筋和漏水现象,存在着很大的防洪安全隐患,不符合××联圩除险加固的要求和标准。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严重,运行、维修费用过高,生产成本增高,带病运行,时常出现因设备损坏和电路起火而停机地现象,安全生产隐患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2004年8月省发改委下发泵站改造通知,××电排站列为改造重建工程之一。根据××联圩除险加固的标准要求和余干县水利局及禾山乡人民政府的意见,经我院现场勘察测量论证决定将原××电排站两站和原××闸封堵,在原一站和原老闸之间新建一座以排涝为主结合灌溉的三用排涝泵站。

第二章工程水文、气象、地质

第一节水文资料

××电排站的水文控制站为大溪水站,受其控制流域历年平均水位在3-10月份较高,水位一般在20-20.5米,最高水位出现于5-8月份,以7月份出现为最多,大溪站历年最高洪水位26.72m (1998.6)。

受益垸区内河内渍水位主要受汛期无期变化和信河水位的影响,历年最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一般以7月份为多,特殊年分在8月份(1998年),按照××联圩管理站资料统计和论证,最高内河水位为16.00m。

第二节气象资料

排涝区属亚热带湿润季节型气候,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影响,多偏北风,气温低,夏季冷暖气流交替,潮湿多雨,有“梅雨季节”,气温较高。秋季为太平洋付高压控制,晴热干燥多偏南风。据康山站资料表明:多年月平均气温300C,年平均最高气温约220C,年平均最低气温约14.40C,历年无霜期260~280天。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567.3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2383.4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1070.2mm (1978年)。暴雨期一般为4~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点全年降雨量的67.7%,实测最大月降雨量为561mm(1975年4月),最小月降雨量为0.44mm(1963.17),最大三日暴雨量为288.6mm (1964.6.16~18)。

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9.06m/s,实测最大风速为14 m/s,风向以北向为主。

第三节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评价

为了给工程改造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上饶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受余干县禾山乡政府的委托,对该闸的地基情况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自2004年9月27日至2004年10月8日结束野外地质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进尺59.3m,取原状土工试样15组,野外地质动力触探试验15次,地下水位测定点6处。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

××电排站地处鄱阳湖东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河谷宽敞,垸内海拔高程一般为13.5m~16.5m,主要为冲积堆积地貌,属丘陵地貌单元。

1·2 地层岩性

区内基岩零星分布,有中元古界(Pt)板岩、变质砂岩及白垩系砂岩、砂砾岩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分布最广,主要有:a、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Q4L+al)壤土、淤泥质粘土和细粉砂等,分布于湖、塘等地;b、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物(Q2al)网纹状粘土、壤土、砂类土及砾石等;c、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dl)粘土、壤土夹砾石等,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

1·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九岭——高台山台拱之鄱阳湖凹陷,先前为长期隆起剥蚀区,燕山构造回旋期间,由于强烈的断块运动,断陷下沉,喜玛拉雅运动曾一度隆起,第四纪再度强烈沉降。下伏基岩中,东西向和近北东向断裂发育。

2·3·2据江西省建设厅颁布的赣建抗[2001]9号《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1∶400万)文件,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1·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属重碳酸钙钠型水,埋藏范围一般在12.0m~15.0m高程,赋存于砂及砂卵砾石层中,水量丰富。第四系覆盖层上部为粘土、壤土等,透水性微

弱,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谷中。汛期时由于鄱阳湖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一般高于上覆粘性土层底板,致使地下水普遍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2 站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2·1 站址概况

拟建站址位于余干县禾山乡境内,为××联圩的下游段,距乡政府2.5km,河谷开阔,地势平坦,属冲积堆积地貌;对外交通方便。

2·2 站址区岩土分布及其特征

勘探查明,该站址地层结构简单,岩(土)层主要分为二层:第四系堆积物和白垩系砂岩等。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3·2·1第四系堆积物(Q4)

(1)第四系人工填筑土(Q4s)

褐黄色、暗黄色粘土,主要由粘粒、粉粒和砂粒构成,成可塑状,含水量中等,中等压缩性,结构较疏松,分布在地层上部高程16.395m以上,厚度约5m。

(2)第四系冲积堆积(Q4al)

①粘土:褐黄色、黄色,主要由粘粒、粉粒和砂粒构成,成可塑状,含水量中等,中等压缩性,结构较紧密,分布在高程8.554m~以上范围,厚度5.0m~7.9m。其中:zk-1、zk-2和zk-3钻孔中夹有灰黑色淤泥质土,厚约0.5m~2.5m,具高压缩性,呈透镜状产出。

②细粉砂:黄色、灰白色,主要由细粉颗粒构成,粒径为0.5mm~1mm,结构疏松,水中崩解较快,层位较稳定,最大厚度3.4m,分布在7.981m~11.628m高程内。

3·2·1白垩系砂岩(k)

紫红色、灰白色,主要由细粒、粉粒和泥质组成,砂状结构,泥质胶结,呈层状产出。上部风化呈砂土状或碎块状,岩块手捻易成粉未,为强风化层,岩性较软弱。钻孔揭露,岩层顶高程为7.981m~8.695m。

2·3 地下水

该站址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中,水量丰富,由大气降水补给;基底岩层构造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不丰富;勘探期间,该地段地下水位为13.417m~17.628m。

该区的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水,对该工程无侵蚀性作用。

3·1 站址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站址区地层结构简单,地势平坦,白垩系砂岩为该区沉积基底,呈整体层状构造,与上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且层位稳定,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查得,该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可不予以考虑设防。根据上述分析评价,该场地区域地质稳定,适宜建站。

3·2 地基土体的工程地质评价

4·2·1地基土体和基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⑴人工填筑土(Q4s)

根据钻孔揭露,土体主要组成成分是粉质粘土,由现场标贯试验得N(63.5)′=3击~4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2.98击~3.72击,天然含水量ω=25.4%~41.2%,天然密度π=1.80g/cm3~1.92g/cm3,干密度πd=1.27g/cm3~1.53g/cm3,孔隙比e=0.783~1.126,凝聚力C=18.2kp a~19.1kp a,内摩擦角Φ=14.0°~21.3°,压缩系数a1-2=0.24mpa-1~0.65 mpa-1,压缩模量E s1-2=3.3mp a ~7.5mp a,渗透系数K┻20=2.90×10-6cm/s~4.20×10-6cm/s, K├20=4.60×

10-6cm/s~7.90×10-6cm/s,塑性指数I

Ρ=19.7~20.7,液性指数

I L=0.11~0.40。

⑵冲积堆积(Q4al)

①粘土:根据钻孔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N(63.5)′=2击~20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1.67击~18.08击,天然含水量为ω=16.3%~38.9%,天然密度π=1.76g/cm3~2.08g/cm3,干密度πd=1.27g/cm3~1.79g/cm3,凝聚力C=11.1kp a~24.1kp a,内摩擦角Φ=9.7°~26.9°,压缩系数a1-2=0.09mpa-1~0.67mpa-1,压缩模量E s1-2=3.0mp a~17mp a,渗透系数K┻20=3.90×10-5 cm/s~4.10×

10-6cm/s,K├20=7.40×10-5cm/s~7.40×10-6cm/s,塑性指数I

Ρ=9.9~

19.4,液性指数I L=-0.13~0.87。

②细中砂:灰白色,由野外标贯试验N(63.5)′=6击~26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5.6击~21.88击,结构疏松,局部结构紧密。

⑶白垩系基岩(k)

该地层在站址区没有出露,且埋藏深度较深,钻孔中所揭露的岩体呈紫红色全风化状,易于软化。

3·2·2地基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站房基础开挖高程约为10.9m,涵底和闸底的开挖高程约为13.0m。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和现场重型触探试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详见附表),类比相关土体的性质,对本次勘察的各土层主要力学指标建议如下,以供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参考使用。

各土层的主要力学指标建议参考值

3·2·3地基土体的工程地质评价

人工填筑土出露高程较高,在实际设计中已被挖除,细中砂

结构疏松,承载力低,防渗能力差,不宜用作地基的主要持力层,白垩系砂岩承载力指标较高,但埋深较深,投资不合理;故以上岩土层不建议采用。

粘土是本站基础建设的相对隔水层,属微透水性,从Ⅱ-Ⅱ′剖面得知,站房部分基础的土体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从Ⅰ-Ⅰ′剖面分析:闸室部位zk-1号钻孔中揭露的淤泥质土已被挖除,其下部土体的承载力和防渗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箱涵部位由控制钻孔zk-1、zk-2和zk-3号分析:zk-1和zk-3号钻孔的淤泥质土已被挖除,但zk-2号钻孔的淤泥质土下部恰好是箱涵的主要持力层,该层土体力学指标较差,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建议设计人员进行加固处理。

综上所述,该站址的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建站时应注意对箱涵中段地基基础的处理,以确保站房的安全。

第三章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第一节工程设计依据

一、工程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平原、滨湖部分)SDJ217-87,结合《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规定:本工程为四等工程,主要建设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和临时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二、防洪标准

根据鄱阳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求,××联圩除险加固工

程设计标准为P=5%,外河防洪水位值查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江西五河水面曲线成果表》得本工程站址处外河最高设计水位为21.31m。超高60CM,波浪高0.87M,则堤顶高程为

22.79m。内、外边坡均为1:3。

三、治涝标准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规定,选定该站治涝设计暴雨频率为P=10%,即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采用十年一遇三日暴雨末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泵站出水闸外河设计水位取P=10%时的水位值,查《江西五河水面曲线成果表》得H P=20.67 m。

四、设计基本资料设计采用的有关规程、规范: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00);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55—2000);

《地方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水闸设计规范》(SL256—2001);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SL/T191—199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五、水文气象资料:

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mm

多年平均气温17.90C

全年无霜期146天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4m/s

六:建筑材料设计参数

砼容重24KN/m3

钢筋砼容重25 KN/m3

浆砌石容重22 KN/m3

砂砾石容重20 KN/m3

七、建筑物安全系数

(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见表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2)、建筑物地基压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见表

地基压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表

第二节设计暴雨计算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SD204-86中规定。本站暴雨历时采用3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本站暴雨计算资料采用大溪站1950-1995年,共46年的三日暴雨量,进行逐一排频演算。

一、大溪站1990-1995年三日暴雨量见下表

大溪站1950——1995年三日暴雨量逐年统计表表4-1

大溪站三日暴雨频率计算表表4-2-1

大溪站三日暴雨频率计算表表4-2-1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_百度文库

水利工程经济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神木县供水工程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水文091 学生XX 指导教师XXX 2011~2012年春季学期 目录 一.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指导书 1 二课设目的 1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四.设计资料 1 (一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1 (二供水工程概括 2 (三评价依据和主要参数 2 (四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 4

五.国民经济评价 6 六.敏感性分析效益和费用变化范围14 七、主要参考文献23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更加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分析资料,确定经济评价依据和主要参数。 2. 确定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 3. 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4. 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 5.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6.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三、设计资料 (一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神木县位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中心地带,地处黄土高原和 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12′~39°27′,

东经109°40′~110°30′之间,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 邻榆林市榆阳区和佳县,东接府谷,隔黄河与山西省兴县相望。 南北最大长度约141km,东西最宽约95km,总面积7635km2, 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神木县不仅是陕西省北部重要的交通要 道,而且还是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重点县之一。县域内主 要分布有煤炭、天然气、石英砂、铁矿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神木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窟野河中游右岸,城区面积14.8km2,现有人口约9.71万。县城现有水源地3处,设施总供水能力2万m3/d,最小供水能力0.5万m3/d。 (二供水工程概括 神木县属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全国百强县之一,近年来,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现有县城供水设施已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严重制约了神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成为国家实施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为了解决神木县城严重缺水、现有供水设施污染严重、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问题,神木县人民政府拟建县城应急供水工程。该工程利用已经建成的秃尾河瑶镇水库,通过修建输水隧洞和压力管道,以重力输水方式将秃尾河水应急调入窟野河流域的神木县城,以解决县城现有水源供水不足和水质严重污染的问题。 本工程供水水源为秃尾河瑶镇水库库水,供水对象是神木县城的城镇居民及工业企业。工程由输水隧洞、县城重力供水压力管道、县城新建水厂及配水管网等6部分组成。本工程工艺流程如下: 瑶镇水库库水→ 取水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

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汇编: 参加编写人员: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 概述 (1)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3 安全鉴定结论 (2)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 1.5 水文 (3) 1.6 工程地质 (4)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 1.8 水土保持设计 (5) 1.9 环境保护设计 (6) 1.10 工程管理 (7) 1.11 施工组织设计 (8) 1.12 工程投资概算 (8) 1.13 经济评价 (9) 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 2 水文 (11) 2.1 自然地理概况 (11) 2.2 水文气象 (12) 2.3 洪水计算 (12) 3 工程地质 (18) 3.1 区域地质条件 (18) 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 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 3.5 天然建筑材料 (22) 3.6 结论及建议 (22) 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4) 4.1 设计依据 (24) 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4) 4.3 工程整治设计 (25) 5 施工组织设计 (29) 5.1 施工条件 (29) 5.2 主体工程施工 (30) 5.3 施工总布置 (31) 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3) 6、水土保持设计 (35) 6.1 设计依据 (35) 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5) 6.3 水土保持措施 (36)

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7) 7 环境保护设计 (39) 7.1 设计依据 (39) 7.2 环境保护措施 (39) 8 工程管理 (42) 8.1 水库运行管理 (42) 8.2 用水管理 (42) 8.3 工程维护管理 (42) 8.4 工程监测 (43) 8.5 综合经营 (43) 9 工程概算 (44) 9.1 编制说明 (44) 9.2 概算成果 (47) 10 经济评价 (49) 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9) 10.2 国民经济评价 (49) 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4) 11.1 绪言 (54) 11.2 招标围 (55) 11.3 招标组织形式 (55) 11.4 招标方式 (55) 11.5 招标初步方案 (55) 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6) 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6) 附件:1、工程概算表 2、附图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4年9月

1、综合说明 1.0.1 概况 1.0.1.1 工程地理位置 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 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 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林云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迩廷大沟是修建于不同时期(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的引溪灌溉渠,它由1号、2号、3号、4号和5号等五条大沟组成。林云水库设计利用的是2号、3号、4号和5号四条,1号本工程未予利用。 2号、3号、4号三条大沟取水于虹山东麓的大箐内,沿地形盘山流经至东部的老龙、左塘、尾古等地灌溉农田。这三条沟的前段位置较高,且通过水库径流区内均高于水库最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建筑方案到建筑施工图的一个设计过程, 在建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得建筑方案更具 有实施性,我们看看下面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相关资料吧!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 和想象力等。方案设计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该阶段主要是从分析需求出发, 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决定技术系统,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 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价和优化。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 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理的技术系统,构思满足设计要求的原理解答方案。 1、DBS3900RRU级联不能超过3级、BBU与最后一级RRU设备不能超过40千米。 2、现如今1个BBU下支持1个普通小区+1个共小区组网情况;多个普通小区和多个共小区在1个BBU下暂不支持。 3、共小区目前软件版本最大支持6位置组*6载波配置,不支持4*9、12*8的配置。

4、主RRU和辅RRU地理位置上应属于同一BSC和LAC 区内。 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当然,园林也会有不同的风格。但我这里所说的“园林风格”并不仅仅是指同事口中的“风情园林”,更多的是指其所处的地域的整体环境的特色。如中国皇家园林有它自己独有的“风格”,西方皇家园林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苏州私家园林有它自己独有的“风格”,西方的私家庭院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些“风格”的背后有着很多的载体的支撑,这些载体包括地理因素、历史背景、宗教背景、建筑物的特色、人文特色……所以,这些“园林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其所处的地域的整体环境特色。 确定设计方案,首先要清楚设计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由此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我们在做一个方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做设计,打造“某国风情园林”这样的设计思路是会首先被枪毙的。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打造是没有意义的。首先,我们的设计人员都没有到过“某国”;再者,如上文所说的,这样的风情园林并不是单靠一个楼盘项目的园

湖南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

湖南省XX市 XX区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目录 工程特性表 (2) 工程特性表(续) (3) 1、综合说明 (7) 1.1概述 (7) 1.2水文及调洪演算 (12) 1.3工程地质 (13) 1.4加固任务 (14) 1.5除险加固设计 (14) 1.6环境保护 (15) 1.7工程管理 (16) 1.8施工 (16) 1.9投资概算 (19) 2、水文 (21) 2.1流域概况 (21) 2.2气象气候特征 (21) 2.3洪水 (21) 2.4调洪演算 (29) 2.5抗洪能力复核 (31) 3、工程地质 (34) 3.1地质概况 (34) 3.2区域工程地质 (34) 3.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5) 3.4工程质量评价 (36) 3.5天然建筑材料 (39) 3.6建议 (39) 4、除险加固设计 (40) 4.1概述 (40) 4.2大坝加固设计 (41) 4.3溢洪道加固设计 (51) 4.4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 (55) 4.5金属结构设计 (60) 5、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62)

5.1水土保持设计 (62) 5.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3) 5.3环境保护设计 (64) 5.4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66) 5.5环保、水保投资概算 (68) 6、工程管理设计 (69) 6.1管理机构现状 (69) 6.2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69) 6.3工程管理设施 (69) 6.4工程建设期管理 (70) 6.5施工期工程管理 (70) 6.6工程管理运用 (71) 6.7管理任务与范围 (71) 7、施工组织设计 (74) 7.1施工条件 (74) 7.2施工导流 (75) 7.3主体工程施工 (76) 7.4施工交通 (81) 7.5施工总布置 (81) 7.6施工总进度 (84) 8、工程概算 (87) 8.1工程概况 (87) 8.2编制依据 (87) 8.3工程概算 (89) 9经济评价 (90) 9.1概述 (90) 9.2计算依据 (90) 9.3增量影子投资分析 (90) 9.4增量效益分析 (91) 9.5费用分析 (92) 9.6固定资产余值回收 (93) 9.7项目效益评价与结论 (93)

瑶镇水库工程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

瑶镇水库工程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应用在校所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一次系统的、有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训练,也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 1、巩固、扩大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设计水利枢纽工程的容、原则、方法和步骤。 3、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毕业设计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的技能。 5、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政策观点;进一步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勇于攀登高峰、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的任务 设计的题目是我国建设中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毕业设计的围和深入程度,近似于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 1、容: (1)弄清枢纽任务,分析原始资料; (2)主要建筑物形式选择(重点——大坝)和枢纽布置(包括取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必须的水力学计算、调洪计算以及施工导流的一般考虑); (3)主要建筑物设计。 学生应按照下列要求,完成上述任务。 2、要求 (1)明确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2)熟悉原始资料,弄清枢纽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分析资料;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了解资料的用处和用法; (3)从工程的具体条件出发,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设计,如期全面完成设计任务并争取做到重点深入; (4)坝型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提出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充分论证后选择较优方案;根据坝型定性分析选择其他建筑物形式作必须的计算;根据各建筑物形式组成几个枢纽布置方案,定性分析选择一个合理可行方案(调洪计算可作二个方案比较一导流方案要求); (5)对主要建筑物应作得较详细,对其中个别部分可达到施工阶段的要求;对其他建筑物(如河岸溢洪道、隧洞、涵管、灌溉进水闸、电站厂房、船闸)等的设计,视其情况,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工程概述 (1) 1.2本次设计概述 (4) 1.3工程主要特性表 (4) 2 水文 (7) 2.1概述 (7) 2.2水文资料 (7) 2.3气象概况 (7) 2.4设计洪水 (8) 2.5分期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4) 3.1概述 (14) 3.2除险加固勘察目的及任务 (14) 3.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5) 3.4病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6) 3.5天然建筑材料 (19) 3.6 结论 (20) 4 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22) 4.1鉴定过程及主要工作 (22) 4.2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22) 4.3工程质量评价 (23) 4.4工程运行管理评价 (23) 4.5防洪标准复核 (24)

4.6洪水计算复核 (24) 4.7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25) 4.8结构安全评价 (26) 4.9抗震安全评价 (26) 4.10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26) 4.11结论 (26) 5 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8) 5.1 工程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8) 5.2目前已探明的工程病险 (28) 5.3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9) 6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30) 6.1 设计依据 (30) 6.2 工程病害情况 (32) 6.3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32) 6.4溢洪道整治 (43) 6.5 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45) 6.6管理房整治设计 (46) 6.7大坝观测设计 (46) 7 施工组织设计 (48) 7.1 主要工程量 (48) 7.2 施工前期准备 (49) 7.3 主体工程施工 (51) 7.4 施工辅助设施及总布置 (53) 7.5 施工进度计划 (54) 7.6 主要技术供应计划 (54)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从区域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简要阐明项目提出的的主要依据及理由。 1.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加工项目之车间面积,年生产能力等;流通类项目之库容、配送能力等。 1.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预期实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项目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第二章工艺设计 2.1工艺技术方案 2.1.1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1.3工艺流程说明 包括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2.1.4工艺技术可靠性和可得性 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 2.2设备方案

221 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2.2.2设备清单 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2.2.3设备来源 第三章建筑、结构设计 3.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2设计范围 3.3设计内容及主要建筑(构筑物)清单 3.4总图布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4.1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方案 4.2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建设内容 第五章电气设计 5.1电气设计方案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5.2电气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第六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6.1基础设施设计

含田间工程、育秧大棚、网室、附属工程设计等。 6.2机械选型说明 含田间耕作机械等选型说明。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设计 7.1环境影响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7.2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措施 对于有污染的项目,要提出具体处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污染物处 理后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农产品加工项目要对有可能发生威胁人身、生产设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八章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1投资概算 8.1.1投资概算内容 包括概算说明和总投资概算表、单项工程投资概算表、仪器设备投资概算表的编制。 8.1.2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要分别对总投资概算、单项工程投资概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概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8.1.3编制投资概算表

林业工作演讲稿

林业工作演讲稿

————————————————————————————————作者: ————————————————————————————————日期: ?

绿水青山,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 绿色,迎来了妩媚的春天,象征着美好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们用手推开神木的窗户,一定是希望阳光伴着新鲜的空气涌进窗口。林业工作站的“二次创业”如同阳光伴着新鲜的空气,曼舞在7735平方公里的大地,染绿了窟野河,青盖了东西两山……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绿水青山,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900多年前,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巡边麟州期间写下了如是词句,描绘了当时的神木(时称"麟州")的一派萧条孤绝之荒凉景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神木不仅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西北第1位,四十二万人民群众呼唤着对萧条孤绝的神木革面、换颜,人民群众需要一个绿水青山的新神木。林业工作站在神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进程中,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时代背景,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标准。以此凝聚起建设“国家级陕北能化基地转型

发展的先行区”和“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区”的强大正能量,辜负省委省政府对神木“四个定位”的期望。 神木要“工业神木”,又要绿色神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环保约束倒逼作用,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持续实施骨干造林工程,构建区域生态新格局,全力营造青山绿水,铸造美丽神木。这正如同一道划破长空的闪光点照耀在这片立足绿水青山、不断发展的神木林业上,让我们每一位林业工作者都在这闪光点下凝神聚智,奋力爬坡,向着更高、更强、更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目标和指标奋勇前进! 我们的目标 加强湿地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工作,综合整治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推进森林引入城镇、园林引入街道、园艺引入庭院的绿地建设模式,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空间及格局连续稳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合理有序,城镇乡村优美宜居、自然和谐的生态神木。 我们的指标 神木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根治,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进一步强化。公路(包括各等级公路)、铁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河流沿岸、水库周围宜林地段全面绿化;荒山荒坡荒沙基本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初步设计方案纲要

1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说明书 一、设计原始资料 (一)概况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水量资料 2、水质资料 3、气象资料 4、工程地质资料 5、水文资料 6、管网资料 二、工艺的选择 三、总平面布置 四、厂区竖向设计 五、处理设备设施的主要参数设计 第二部分计算书—主要构筑物的计算 一、设计流量 二、闸门井 三、粗(中)格栅 四、细格栅 五、曝气沉砂池 六、氧化沟设计/其他 七、消毒池 八、污水计量设备 九、污水浓缩池 十、贮泥池 十一、其他构筑物的计算 十二、高程的计算 十三、污水泵站的计算 设计参考资料

4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况 1工程简介 1.1工程名称 1.2工程规模 1.3项目准备和编制过程 2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第二章拟建项目背景 1、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 2、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 2.1 进水水质 2.2出水水质 2.3 污泥出路 3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4、工程懂点和难点分析 第三章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1.1常规处理工艺(SS、BOD,.COD的去除) 2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一总论 1、项目背景 2、编制依据和技术标准 3、设计规模及要求 二、污水处理工艺 1、生化处理方案论证 2、消毒工艺的确定 3、污泥处理工艺方案论证及最终处置 三、污水处理厂设计 1、流程设计 2、总体布局 3、工艺单元介绍 4、主要构筑物 5、主要工艺设备 6、建筑结构 7、电气、仪表 8、给、排水 9、热力 10、通风 四、运行成本分析 1、设计处理规模 2、设计处理程度 3、劳动定员 4、运行成本分析 五、附件

某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送审稿)

临安市齐毛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绪言 (1) 1 综合说明 (2) 1.1水库基本概况 (2) 1.2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3) 1.3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4) 1.4工程特性表 (5) 2 水文 (7) 2.1基本资料 (7) 2.2设计暴雨 (8) 2.3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4) 3.1概述 (14) 3.2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 3.3天然建筑材料 (16) 3.4结论与建议 (16) 4 加固设计 (18) 4.1工程任务和规模 (18) 4.2主要加固项目 (20) 4.3设计依据 (20) 4.4工程总体布置 (21) 4.5加固设计 (23) 4.6上坝道路 (38) 4.7安全监测设计 (38) 5 施工组织设计 (39) 5.1施工条件 (39)

5.2主体工程施工 (39) 5.3施工总进度 (42) 5.4施工度汛与施工安全 (43) 6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44) 6.1水土保持设计 (44) 6.2环境保护设计 (44) 7 工程管理设计 (45) 7.1原管理机构 (45) 7.2管理机构及制度 (45) 7.3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46) 8 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 (47) 8.1水库淹没处理 (47) 8.2工程永久占地 (47) 9 设计概算 (49) 9.1编制说明 (49) 9.2基础单价 (49) 9.3取费标准 (49) 9.4临时工程 (50) 9.5独立费用 (50) 9.6预备费 (50) 9.7设计概算 (50) 10 结论与建议 (58) 10.1加固设计结论 (58) 10.2今后工作建议 (58)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送审稿)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批准:xxx 核定:xxx 审查:xxx 校核:xxx 编写:xxx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 1.3 编制原则 (4) 2工程现状 (5) 2.1 水库现状 (5) 2.2工程地质结构 (8) 2.2.1地形、地貌、地震 (8) 2.2.2工程地质 (8) 2.2.3 水文地质条件 (8) 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9) 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9) 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11) 2.3.3综合结论 (20) 3水库降等理由 (21) 3.1原设计标准过高 (21) 3.2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 (22) 3.3结论 (23) 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 (24) 4.1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 (24)

4.2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 (24) 4.3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 (24) 4.4结论 (25) 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 (26) 5.1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 (26) 5.2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 (26) 5.3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 (26) 5.4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26) 5.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7) 5.5.1 工程措施 (27) 5.5.2 非工程措施 (27) 6结论与建议 (29) 6.1结论 (29) 6.2建议 (29) 附图

一中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广丰县黄尖山水库位于丰溪河支流红洋水的上游,坝址距县城约8km,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8′51″,北纬28°29′05″。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2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 黄尖山水库1953年10月5日动工兴建,永丰人民公社副书记刘海亲自坐阵指挥,县水库局祝哲诚驻地施工,经过4次的续年加高加固,于1978年大坝建成,达到最终规模。开始发挥效益,此时坝高为31.3m,设计总库容为177.52×104m3,坝顶高程为223.9m(黄海高程,下同),满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要求。库区内无蓄水工程,也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水文 黄尖山水库位于赣东北暴雨地带,南方暖气流与北方冷气团相遇时切变线的南北徘徊,是本流域出现暴雨的主要成因,有时西南或西北低涡切变线东移,加大了暴雨的强度,暴雨活动以5~7月最为频繁,历年最大暴雨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移动的方向大多都由西到东或西北向东南移动,有时出现静止锋,形成暴雨中心稳定少动的现象。根据广丰水位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35.1mm(1975),最小年降雨量为923.7 mm(1971年),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194.7mm(1995年6月25日)。该区域的降雨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雨量是实测最小年份的2.64 倍,另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并以每年4—6月份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8.2%,降雨强度大,时间集中。据广丰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9.1℃。历年平均气温17.5℃。 黄尖山水库座落在丰溪河红洋水的上游,该水流发源于红洋水支流上的黄尖

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区别

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区别很多人分不清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总觉得都一样,其实严格起来是有区别的,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区别,供大家参考。 一、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方案设计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该阶段主要是从分析需求出发,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决定技术系统,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价和优化。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理的技术系统,构思满足设计要求的原理解答方案。 1、DBS3900 RRU级联不能超过3级、BBU与最后一级RRU 设备不能超过40千米。 2、现如今1个BBU下支持1个普通小区+1个共小区组网情况;多个普通小区和多个共小区在1个BBU下暂不支持。 3、共小区目前软件版本最大支持6位置组*6载波配置,不支持4*9、12*8的配置。 4、主RRU和辅RRU地理位置上应属于同一BSC和LAC 区内。

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当然,园林也会有不同的风格。但我这里所说的“园林风格”并不仅仅是指同事口中的“风情园林”,更多的是指其所处的地域的整体环境的特色。如中国皇家园林有它自己独有的“风格”,西方皇家园林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苏州私家园林有它自己独有的“风格”,西方的私家庭院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些“风格”的背后有着很多的载体的支撑,这些载体包括地理因素、历史背景、宗教背景、建筑物的特色、人文特色……所以,这些“园林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其所处的地域的整体环境特色。 确定设计方案,首先要清楚设计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效果。 由此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我们在做一个方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做设计,打造“某国风情园林”这样的设计思路是会首先被枪毙的。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打造是没有意义的。首先,我们的设计人员都没有到过“某国”;再者,如上文所说的,这样的风情园林并不是单靠一个楼盘项目的园林环境就能够支撑的。 当我们接到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我们会去现场考察——看地。经过对地块特性的研究,这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工程号: xx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 初步设计 评估报告 二○一一年十一月1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 (2)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 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3) (一)水源涵养林 (4) (二)人工湿地 (4) (三)生态浮床 (5)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 (一)投资估算内容 (5) (二)投资估算额.........................................5六工程效益 (6) 七、其他 (6) (一)编制依据 (6) (二)项目组织管理 (7)

八、结论与建议 (7) (一)评估结论 (7) (二)建议...............................................8附表1项目投资估算评估对照表. (92) 一、项目概况 内子口水库位于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工程所在河流属长江水系小溪河支流。地理位置是东经106°45′12″,北纬29°34′00″。 内子口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场镇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小 (一)型xx水库。工程于 1958年1月动工修建,于 1963年6月完工。工程建好后又于 1964年3月至12月进行整治,并于 1973年9月至 1978年12月对工程进行扩建。水库总库容 149."15万m3,死库容 3."07万m3,xx库容 122."93万m 3。"xx坝型为均质土坝,现有坝高 15."18m,坝顶高程 329."68m,设计洪水位32 8."98m,正常高水位

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瑶镇水库位于榆林市神木县瑶镇乡境内秃尾河干流上游瑶镇村附近,枢纽距榆神二级公路约17 km,距神木县城约50 km,神木至尔林兔公路从坝肩通过,交通比较方便。 神木县位于陕北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年平均降水仅为380mm,年平均蒸发量却达1789.7mm。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数。神木县是神府煤田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点地区,随着煤矿和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规划,区域水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神木县又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点县,基于这种情况,神木县计划梯级开发秃尾河水资源,进一步提高秃尾河水资源利用率,计划修建瑶镇水库和采兔沟水库,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瑶镇水库枢纽是提高秃尾河水资源利用率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一级控制工程,建设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对解决区域经济开发、城镇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受神木县水电局的委托,我院于2001年2月进行瑶镇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4月,在西安召开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研审查会,2001年5月陕西省水利厅以陕水计[2001]105号文发了“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同年同月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农经[2001]493号文转发了“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通过了可研报告,同意建设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并要求抓紧完成枢纽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同时结合锦界工业区和神榆矿区建设进展情况,做好供水的前期工作。 依据陕水计发[2001]105号文发的“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和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农经[2001]493号文转发的“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精神,开展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 1.2 水文 秃尾河流域位于东经109°40′~110°30′,北纬38°10′~39°05′之间,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长度100km,流域宽度40km 为羽状水系,河流长度133 .9km(包括宫泊沟长度23km),河流高差512.3m比降3.83%0,总流域面积3373km2。100 km2以上支流右岸6条,左岸3条。 秃尾河发源于神木县西部风沙滩地中的湖泊海子,瑶镇水库坝址位于神木县瑶镇乡境内秃尾河干流上游瑶镇乡附近。干流在沟岔村以上分为两支,左支称宫泊沟,源自北部的宫泊海子,长23.4km,流域面积323 km2;右支称圪丑沟,源自大海子,长19.5 km,流域面积410 km2。沟岔村至瑶镇水库区间流域面积37 km2,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770 km2。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设计图图纸深度

建筑方案设计图图纸深度 (一)平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 、1/150 、1/200 、1/300 等(图纸幅面规格不宜超过2种),制图单位为毫米; 4.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 (1)各层面积数据、公建配套部分的面积数据、主要功能部分面积数据;各部分平面功能名称(属公建配套的应注明); (2)停车库应标明车辆停放位置、停车数量、车道、行车路线、出入口位置及尺寸、转弯半径和坡度;(3)墙、柱、门、窗、楼梯、电梯、阳台、雨篷、台阶、踏步、水池、无障碍设施、烟道、化粪池等;(4)墙体之间的尺寸、柱距尺寸、外轮廓总尺寸; (5)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及室内各层楼面标高; (6)首层标注指北针、剖切线、剖切符号; 5.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二)立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 、1/150 、1/200 、1/300 ,制图单位为毫米;4.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 (1)立面外轮廓、门窗、雨篷、檐口、女儿墙、屋顶、阳台、栏杆、台阶、踏步、外墙装饰; (2)总高度标高(建、构筑物最高点),屋顶女儿墙顶标高,室外地坪标高; 5.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三)剖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签等; 2.图纸比例与立面图一致,制图单位为毫米; 3.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1)内墙、外墙、柱、内门窗、外门窗、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楼梯、电梯、阳台、踏步、坡道、地下室顶板覆土层厚度等; (2)总高度尺寸及标高、各层高度尺寸及标高、室外地坪标高; 4.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若为多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的,应由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汇总设计资料。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说明、资料和图纸等部分。文件须装订成A3 文本图册(大图可折成A3 规格),并加盖建设方、设计方、报建人、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图章。设计文件上签字、盖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推荐-某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XX水库工程特性表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库址座落在XX市XX乡XX村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1°48′38″,北纬北纬29°21′58″,该库于1960年9月动工,1960年12月竣工。大坝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30年一遇,校核洪水300年一遇。库区位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集雨面积0.3 Km2, 坝址以上干流长0.85km,干流平均坡降62.1‰。多年平均降水量1274mm。总库容52.2万m3,正常库容44.2万m3,死库容0.4万m3;校核洪水位(P=0.33%)89.10m,设计洪水位(P=3.33%)88.80m,正常蓄水位88.40m,死水位80.50m。该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任务等综合性小(II)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灌溉放水涵组成。 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为12.0m,坝顶高程为90.13m,坝顶长度87m,坝顶宽度5.0m,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内坡坡比为1:1.75,外坡有两级平台,自上而下坡比分别为1:0.7、1:1.85、1:0.45。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为88.40m, 堰顶宽1.5m,未护砌,最大下泄流量0.65 m3/s。放水洞型式为砼圆涵,断面尺寸ф500mm,进口底高程80.50m,最大放水流量0.2 m3/s。工程效益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 该水库修建以来主要存在大坝单薄,外坡脚渗漏严重(在北端大坝与山体结合部位更为严重)。20XX年冬对以上渗漏部位采用1:2:4三合泥进行处理,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目前该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廷旺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概述 1.1.1工程概况 廷旺水库位于来宾市武宣镇大禄村黔江支流濠江河上,距武宣县县城约7km。坝址位于东经109°37′,北纬23°37′,主要灌溉大禄村。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2km2,水库原总库容20万m3,有效库容15.60万m3,调洪库容4.40万m3。廷旺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工程具体地理位置图见《工程地理位置图》。 廷旺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00亩,最大实灌面积400亩。 下游防洪保护:廷旺水库溃坝对下游影响的范围面积1.50km2,受影响的村有那塘、大禄、烟厂和码头等,影响人口500人,耕地700亩。 水库2004年的注册登记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100.45m。本次鉴定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GL252-2000)复核,本次评价采用的洪水标准为: 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总库容20万m3,设计洪水位为101.27m,校核洪水位为101.50m,正常蓄水位100.45m。廷旺水库属V等工程,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 (1)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总长95.5m,坝顶宽3m,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102.37m,重新铺筑泥结石路面,路面由中心向两侧放坡1.5%;两侧设置浆砌石路缘石,宽0.35m;内坡坡比为1:2.4,采用100mm厚C15砼护坡,砼护坡下垫100mm厚碎石垫层,坡脚沿线设一道C15砼护勒;外坡坡比为1:2,采用草皮护坡,坡脚设干砌石贴坡排水。 (2)溢洪道:原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溢流堰为开敞式宽顶堰,原堰顶高程为101.45m,宽32m,溢洪道由进口段、泄槽段组成,进口底板及两侧边墙均为浆砌石结构。本次设计将原溢洪道的底板边墙全部拆除重建,曾加消力池段,并将整个消力池扩至22.75m,堰顶高程101.45m。溢洪道底板采用300mm厚的C20钢筋砼进行护砌,两侧边墙采用M7.5浆砌石重力挡墙进行支护;在溢洪道下游设置消力池,池长10m,宽22.75m。 (3)输水设施::新建输水设施由进口段、放水塔、输水直管及出口段组成,出水口与原灌溉渠道衔接,进水口高程为98.68m,出水口高程98.43m,中心线总长9.67m。输水直管在原衬砌处套入φ500PVC管。 廷旺水库于1966年1月建成发挥灌溉效益。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技术、财力等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