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汇编

最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汇编

最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汇编
最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汇编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并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会说出30%的含义。

(2)会用公式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温故旧知】

叫做溶液,溶液的特征是、;溶液的组成是和。

【学习新知】目标一:理解并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会说出30%的含义:

1、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溶解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哪一杯糖水甜?

2、称取8g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mL水,搅拌,使白糖溶解,得到烧杯(1);

称取10g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mL水,搅拌,使白糖溶解,得到烧杯(2);哪杯水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表示溶液的组

成,它是。

【例题】20%的含义是

巩固练习:15%的含义是;

30%的含义是:

目标二:会用公式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新知】

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公式是:

【例题1】80g水中溶解20g食盐,求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1、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20g氯化钠,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结】溶液的质量=

【例题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1、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

7.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作业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作业 1.将100g2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B.10%C.40%D.无法判断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D.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3.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B.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1 4.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1)在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5.某实验小组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按下述步骤操作; (1)__________:需氯化钠__________g,水__________mL。 (2)__________: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B.减少适量氯化钠C.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3)__________: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 (4)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6某实验小组利用图l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_____。 (2)图2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若按图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g,该同学原计划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水的密度为1g/cm) 7计算:写出计算步骤 (1)蒸干40g某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则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食醋中含多少克醋酸?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导学案(无答案)

9.3《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能说出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事例,并能进行简单解释。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4.认识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做一做 1、不挤、不压,你能使桌面上的胶瓶变瘪吗?动手试一试。 2、将纸片放在倒立的空瓶口,纸片会落下吗?向瓶中装满水,再把纸片放在瓶口,瓶倒立,纸片还会下落吗?动手试一试。然后转动瓶子,使瓶口朝不同方向,情况会怎样?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完成下列题目 1、大气压的存在: (1)哪些现象说明存在大气压?(说出两个)、。 (2)简要解释吸盘的工作原理:将吸盘内的空气压出,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内部就没有空气压力了,外部(填有或无)大气压力,这样外部大气压力(填大于或小于)内部,吸盘就能被吸再墙上。 (3)小组讨论回答: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 。 2、大气压的测量: (1)根据P=F/s可知,要测量P必须测量出哪两个物理量?这各方法就是物理课中常用的间接测量。物理课中还有那些物理量我们采用了这种测量方法?举一例。 (2)选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工具,请你说出测量大气压的过程。 将吸盘施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下的读数,这就是吸盘受到的大气的,再用刻度尺量出吸盘的直径。根据公式算出面积S。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如F= ,S=1×10-4m2,则P= 。 (3)当管内水银柱不再下降时,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和大气向上的压强就相等。实验表明这段水银柱的高度是mm。 (4)从水银柱的高度我们是如何算出标准大气压1.013×105pa的?自已试一试。(提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水银柱的高度指槽中水银面以上的竖直高度) (5)大气压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6)简述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方法?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的带色的水,带色的原因是为了取一根两端的细玻璃管,并让它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要吹气的原因是,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水沿管子上升到瓶口以上。自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2、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原因是以免瓶子受热,影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2.水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熔点、沸点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组成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的火焰,说

化学《溶液》导学案 张翔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稿 一、溶液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知道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什么是乳浊液及乳化作用。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P26—29“溶液”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是溶液?它有什么特征?由几部分组成?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2、最常用的溶剂是什么?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3、溶质只能是固体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4、什么是乳浊液?它有哪些特征?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课内探究 一、导入课题 大家见过大海吗? 百度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e216378978.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 result&fr=&sf=1&fmq=1331192559546_R&pv=&ic=0&z=&se=1&showtab=0&fb =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A%A3%D1%F3&s=0 海水是纯净的水吗?为什么? 百度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e216378978.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 result&fr=&sf=1&fmq=1331193093656_R&pv=&ic=0&z=&se=1&showtab=0&fb =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A%A3%CB%AE%D6%D0%B 5%C4%D4%AA%CB%D8%D3%D0%B6%E0%C9%D9%D6%D6&s=0 二、各小组进行课前预习展示,教师点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溶液的定义 做一做:各小组动手做【实验9—1】,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小组展示。 想一想:蔗糖在溶液中以形式存在,氯化钠在溶液中以形式存在。 2、溶液的特征:

[原创]§14.3大气压强学案

课题§14-3 大气压强制作孟兆锋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会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会解释大气压强相关事例。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导学材料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伸出你的双手,将双掌合拢,用力向内挤压,尽量排除手掌间的空气。两手掌分开时,会 感觉到有一种力量阻碍两手分开,这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 【类比液体压强认识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具有______,且具有__________.由此各小组类比猜想下列问题,后交流讨论: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压强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3.大气压强可以用P=ρ气gh进行求解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及相关资料,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个橡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1.覆杯实验 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再倒过来,发现纸片能 将杯中的水托住,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杯子向不 同的方向转动,发现纸片不掉落,水不流出,由此证明大气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 2.瓶子“吞”鸡蛋实验 3.塑料吸盘挂钩 4.大气支撑水柱 是________将 吸盘压在光滑 的墙面上,重物 没有掉落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 大气压能支撑多高的水柱呢?是否没有限制呢? 【首次准确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________支撑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_____. 2.在外界大气压一定时,将玻璃管倾斜,玻璃管中水银住的长度__________,液面高度差___________;将玻璃管上提或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人教版 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重点: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及问题分析 【预习案】 使用说法、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课题1的基本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基本知识点概念。 2、完成知识准备和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Ⅰ、知识准备 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一种气体是氧气?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把物质分为和。 Ⅱ、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氢气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氢气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思考:收集氢气的方法有哪些?。 ⑵化学性质(可燃性):根据课本实验4-5回答问题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2、水的电解实验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左边试管与右边试管里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3、现有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碳(CO2)、氯化氢(HCl)、氧气(O2)四种物质,小明认为它们都属于氧化物,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各有哪些?为什么? Ⅲ、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四氧化三铁 4、某化学活动小组测定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进行实验如下: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 H2的体 积分 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 体积 分数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保持试管倒置,如果只发生轻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氢气已纯”的说法其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⑴氢气具有可燃性。 ⑵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混合物。 ⑶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⑷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⑴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⑵验纯方法: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填“上” 或“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听到发出尖 锐爆鸣声表明氢气;如很小的声音,则表示 氢气。 ⑶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⑷分析如果用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九年级化学全册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新版沪教版_1

6.2.2溶液组成的表示 课题 6.2.2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题的关键:找准题目中的不变量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农业生产中,有一种种植技术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无土栽培营养液是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为了适应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组成是不一样的。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溶剂是。 盐酸溶液的溶质是,溶剂是。 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质是,溶剂是。 30g植物油与10g汽油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溶剂是。 30g酒精与10g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溶剂是。 白磷溶解于二硫化碳中,叫做溶液 氧化钙溶于足量的水中,叫做溶液 【新知导学】: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阅读教材P161-162,(注:ω是希腊小写字母,读作欧米伽)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根据公式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公式完成下表: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溶质)= ×100%

溶质/g 溶剂/g 溶液/g ω(溶质) 蔗糖溶液(1)10 90 蔗糖溶液(2)10 40 蔗糖溶液(3)60 40 蔗糖溶液(4)20 80 (2) 某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它表示什么含义? (3) 变式 食盐水食盐水ω(食盐) 100g 5% 8g 20% 活动二、有关溶液的基本计算 例1:冬天,人们常给皮肤上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润湿。用400g甘油溶解 在100g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上,为了选种子,需要配制16%的食盐溶液。现有32㎏食盐固体,可配制多少㎏这样的食盐溶液?需水的质量是多少? 活动三、涉及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 将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作如下改变,分析下表中各种量的变化,增加用“↑”、 减小用“↓”、不变用“▁”填空。 氯化钠溶液的变化溶质NaCl的质 量/g 溶剂的质量 /g 溶液的质量 /g 溶质NaCl的质量分 数 倒出一半 加入NaCl(全部溶解) 加水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3节大气压强 漂市一中钱少锋 漂市一中钱少锋 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课 题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型新授课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过程与 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 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 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 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利用实 验验证大气 压强的存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 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 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 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 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 等. 教学难点 大气压 强的估测和 测定.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习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0.76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105pA.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 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 教师进行实验: (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 备课笔记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般应用。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区别溶液和非溶液。 【课前导学】 1、阅读课本P26-30,从课文中找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仔细研读溶液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液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纯净物”) ⑵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是指溶液形成以后,各处的密度、性质均相同;______是指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⑶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一般是一种且只能是水,对吗?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是溶质,_____是溶剂。两液体互溶时, 量多的是_____,量少的一种是_____,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将水作______。 3、为什么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降低?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反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少量CO2通人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 C、稀盐酸 D、少量植物油滴入水后的液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某溶液任意分成两份,两份溶液的浓度、密度、化学性质均相同 D、一杯食盐水溶液,在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时,过一会食盐会析出 来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____的_____溶液;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时,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叫做_______溶液,简称为_______溶液。 4、用化学式表示:硫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碘酒中溶剂是_____,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是_____,消毒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巩固练习】

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大气压强的存 在和大小,会分析托里拆利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值,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体会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重点:能用事实证明大气压强的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导学 小组合作探究 研讨展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家庭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 0D 2题): 将玻璃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 把玻璃平倒过来, 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 ?( _______ 压着纸片,所以不掉. 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 _______________ ,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 象? 这又说明了大气压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 (1) 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 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少量热水后迅速倒出,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什么现 象? _______ ,是 _________ 把瓶压瘪了? 4. 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 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1.液体因为受到 ______________ 作用及具有 ________ 性,不但对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且在内部向 ___________ 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像液体那样, 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 _________________ ,简称 __________或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1.估测大气压的值 [器材]容积为20mL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 (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 器的小孔。 (2 )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 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 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F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 .L ,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 V 。 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P=F/S 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 值。 大气压对活塞的 注射器的容积 注射器的全部刻度 活塞的横截面 大气压强的 压力F/N V/cm 3 长度L/ cm 积 S/cm 2 值 p/Pa 3.历史上著名的 -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将托纸片的手 ,手压纸片, 有压强,而 大气对浸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溶液的形成(两课时)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共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溶解。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 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特征 【思考1】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做。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思考2】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知识点3: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关系 【讨论】结合实验现象记录,阅读P28,完成下列习题。 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水是唯一的溶剂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3.分析实验9-2,讨论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也。 问题4.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那么区分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叫做溶剂。 【知识拓展】当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为水。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质是,溶是。若把足量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通过计算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措施: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教法:自主探究、练习法 学法指导:引导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茶水、糖水等都有浓淡之别,你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区分它们的浓淡?实验室里的溶液能否品尝?所谓的浓和淡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来一起探究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看活动天地: 1、称取8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2、称取10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小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引言】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板书】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提问】1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15%什么意思? 【判断】1、将1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 2、20g氯化钠放在3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40%。 3、从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克溶液,则这1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 例题: 1、求将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g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g+90g =10% 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练习】: 1、把5g食盐溶解在12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某温度时,蒸干40g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题】: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

北师大版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四节《大气压强》导学案(第1课时) 主备人:吴晓霞审验人:李良 课时目标: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及了解大气压强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测量大气压。 器材准备:集气瓶、水、试管、皮碗、托里拆利实验挂图、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离心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水槽、金属盒气压计、马德堡半球、抽气筒。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⑴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⑵液体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⑴空气受到______作用,⑵空气具有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课本P68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组内交流) 1.图8-22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合作探究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g=9.8N/㎏)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填写如何变或“不变”) ①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 ②当玻璃管提高时(下端未露出水银面)_____________ ③当玻璃管下压时(上端是真空)_______________ ④当玻璃管变粗时_____________ ⑤当玻璃管中进入气泡时_________________ ⑥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_________________ ⑦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A.往上喷出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⑧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需多高?(P0=105Pa)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mmHg 3.介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及与天气的关系,介绍气压计。 四.展示交流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为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如何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检测反馈: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 B、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它们分开。 E、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2、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3.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 1.2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_______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2003年5月21日,我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大气压值为24cm水银柱高,约合__________kPa. 5、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额可达______N,足以被掀飞. 1.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2.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

水的组成-导学案[1]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初步树立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知识回顾】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吗? 【自学导航】 」、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 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 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父亲),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推论:水是由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名称氢气氧气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化学符号 物质名称碳硫磷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化学符号 组成特点 【归纳小结】 __________ (多种物质)如: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y____ r _______ (一种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液的配制导学案精品

【关键字】活动、方法、成绩、质量、问题、合作、掌握、需要、重点、拓展、解决、提高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二)--溶液的配制导学案 主备人:邓国廷审核人:唐德高 学生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溶液的配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得到两种溶液,这两种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尝一下哪杯更甜? ①、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②、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③、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 ④、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2、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公式变形可得: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有m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 B、蒸发掉m/2 g 溶质。 C、加入m/2 g硝酸钾固体 D、加入m/8 g硝酸钾固体 二、交流展示,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三:自学导航:阅读课本66-67页,二、溶液的配制,完成“活动天地”中的问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仪器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固体溶质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若溶质为液体: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保存; 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四、合作探究:实验室要配制200g 15%的氯化钠溶液,怎样配制? 五、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