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信仰与社会责任
- 格式:docx
- 大小:13.19 KB
- 文档页数:7
企业家信仰与社会责任企业家信仰与社会责任
企业家如果没有理解企业的根本指向是人性,那么他不仅会将他的企业引向灭亡,也会给所依附的社会带来伤害
近年来,“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逐步拉开了企业诚信危机的大门。为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民族的利益、牺牲子孙的未来,这样的事件为何如此频发?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中,难道企业家只能沦为追求利润的动物?一个个被视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却干出了缺乏人性的事情,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是服务于人类发展、为人类造福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如果企业家没有理解金钱与价值这种“工具——目的”的关系,反而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把自己本该无价的良心和道德也和劣质的商品和假货一起贱卖,那么只能证明在发展中人自身出了大问题,从而形成了工具与目的的悖论——本应是有助于实现目的的工具却伤害了目的的实现。
幸福企业的价值目标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经济型组织,人似乎也是经济性的动物,企业似乎也只是从事经济性的活动,企业追求的似乎也只是利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判断正在被质疑,因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从事那种纯粹的经济性行为。
实际上,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的幸福展开的。企业也只是通过经济活动但又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来维持人类生存和创造人类幸福的组织,这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的纲领。有了对这一信条的坚守,企业家就会善待员工,就会用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会有利润的增长和发展的空间,就会因此有更大的能力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的生活条件。
正基于这样一种理解,人们提出了“幸福企业”的概念:幸福企业应是以创造和服务于企业员工、顾客和社会公众的幸福为主旨的;在企业中,不论级别和能力,所有的人都应受到尊重;幸福企业以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股东和社会公众负责作为自己的基本操守;幸福企业应是以产品质量和信誉、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创新而拥有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良好品牌;幸福企业因为自己的行为和产品的优秀而受到人们的喜欢、信赖和尊重;幸福企业自身就幸福着,员工们把工作当做幸福的生活,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客户创造着感动,客户又以对企业的信赖促进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家应该是什么人?
现实中,看看那么多唯利是图的企业家和众多以利润为核心的企业,再看看那些已经觉悟了的企业家所创造的企业幸福和促进人类幸福的产品,我们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企业家到底应是什么人?
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性组织,它同时也是社会性组织。企业的经济性性质决定了为其生存和发展必须创造利润的本能。同时,企业的社会性属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其他人的
利益。只有将经济性和社会性完美结合起来的企业,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组织!
企业家,被视为人群中的精英,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如果他们是唯利是图的人,就会把企业变成唯利是图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尽管可以一时赚取到一些利润,但最终还是要被社会淘汰的。由此看来,企业家如果不能理解企业以人性为基础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二重性,就不会把企业带向正确的方向,这样的企业也就没有发展前途。
显然,企业家应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具有坚韧的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意志;能够为了实现造福于人的远大理想而忍受巨大的压力,能够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并能够带领众人幸福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并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复制到产品和服务中去,进而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实,看看那些公认的企业家,李嘉诚、刘永好、王永庆、松下幸之助,也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品质,他们的形象历久弥新,他们的企业也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屹立。他们所证明的,就是那些能够把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统一在人性之下的人,最终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赞许和信赖,因此才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和人生的成功!
企业家信仰决定企业出路
企业家如果没有理解企业的根本指向是人性,没有理解经济性与社会性的二重性,失去了做人的道德根基,那么他不仅会将他的企业
引向灭亡,也会给所依附的社会带来伤害。一个人犯罪,其所构成的危害常常是有限的,当一个企业集体地去伤害社会公众时,那就无异于集体犯罪!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信仰和道德追求决定着他的命运。同样,企业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也取决于企业的道德信仰,企业家个人的命运也将由他的个人信仰所决定!
人的行为都是受自己的精神驱动和制导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一些企业和企业家错误行为的内在原因。
人是灵与肉的结合体,当人的灵魂处在空虚和扭曲的状态时,人的肉体就会被物质性和生理性的力量所控制。尽管对于灵魂是什么还有很多争议,但世界上恐怕没有人否定灵魂对于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在人类的灵魂中,信仰则是根本性的力量,信仰的缺失,将导致灵魂的迷茫!
信仰,就是对超越世俗生活甚至超越了个人生命价值的那种人生至高价值的追求,是对终极真理的坚信和坚守。有了信仰,世俗生活就不会再成为人生的羁绊,个人的生命也会汇入一项伟大的造福众人的事业之中。有了信仰,人生就有了方向,世俗的生活就有了神圣的准则。因为有了信仰,现实中的诱惑不再是人生的陷阱,而变成了人生自我修行的功课,困难也不再是“绊脚石”而是走向觉悟的“垫脚石”!
信仰,是对人生中高尚、神圣和美好价值的坚守,这种坚守是通过平时行为与信仰的链接,最后固化成为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在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一大批有信仰的党员,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心中怀着那个美好的理想和信仰——为解放中国广大受苦的民众而奋斗,他们由此拥有了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尽管经历了千难万险,尽管多少次面临危险的绝境,尽管与亲人生离死别,但他们依然方向坚定。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形成了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们建立了自我修行的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批评自我批评、整党整风、制度化学习等组织活动,将自己的行为不断地优化,在世界政党和政治历史上创立了奇迹般的业绩。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现实中那些伤害公众利益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只有世俗的名利目标,没有对高尚而神圣的信仰的坚守;他们只顾及眼前个人利益,没有远大的理想,因此,可以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损害公众和社会利益;他们没有个人的日常修行,因此一旦有了权力,就会飞扬跋扈;他们没有自我约束的制度化的作为,因此尽管有了钱也没有变成受人尊敬的人,正所谓富而不贵!
我们知道,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底线,一旦突破,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知道,道德是作为合格的人的基本准则,一旦失去,就会失去人的尊严;我们知道,信仰是引领人们走向未来的巨大牵引力,一旦失去,就会陷入世俗名利的圈子里打转。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对法律、道德和信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因为诱惑多了,以身试法的人变得多起来,法律的力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诱惑多了,很多人难以自觉遵守道德的规范,尤其是道德本身也越来越开放了,过去属于道德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