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

1.成武大鼓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乐种之一,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演奏技法上都在逐渐完善。鲁西南民间大鼓因制作用牛皮蒙鼓,所以也称“牛皮大鼓”,又因它的直径大的可达两米,像个碾盘,所以也称“碾盘大鼓”。

2.牛屯鼓樂山東定陶縣孟海鎮牛屯村,是一個古老而又有着豐厚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文化底蘊的村莊。牛屯鼓樂是山東鼓樂的重要流派,是一種已鼓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民間藝術形式。牛屯鼓樂主要分佈于菏澤定陶及周邊地区

3.单县鼓吹乐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朴实爽朗,优美细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和生活气息。它使用的乐器分为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吹管乐有唢呐、笛子、笙、闷子、把攥子。打击乐器有梆子、小镲、小锣、云锣、小鼓等。在鼓吹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单县俗称"喇叭”或"响器”。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笛子,分为梆笛、小尖笛和铜笛。笛子是唢呐的主要伴奏器。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伴奏中,起着掌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单县鼓吹乐演奏曲目丰富多彩,有唢呐曲牌、戏曲和曲艺牌及民间小调等。经常演奏的有《抬花轿》、《大笛搅》、《叫句子》、《山坡羊》、《锁南枝》、《双合凤》以及各种开门等。演奏的形式有:行进演奏,用于迎亲、送葬及节日喜庆等场合;坐场演奏,即乐手们围坐在桌子四边,边吹边打,常演奏些大曲牌或卡戏。

单县素有"唢呐之乡”的称谓。这里鼓吹艺术源远流长,是人民大众特别欢迎的民间器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代盛行不衰,鼓吹乐班遍及城乡。初步统计,当前全县约有"响班”30多个,艺人达200余人。鼓吹乐是民间艺术形式,常用于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场合,这已成为一种风俗。

4,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器乐,它以嘉祥鼓吹乐为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枣庄、菏泽三市及周边地区。它的乐队组合灵活多样,唢呐的哨片较软,易于控制。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大笛绞》、《大合套》、《风搅雪》、《抬花轿》、《锁南枝》、《滚绣球》等。以邹、滕、峄诸县为中心的鲁中南鼓吹,代表性曲目有《集贤宾》、《采茶歌》、《五六五》、《十样景》等。铜杆唢呐是鲁中南鼓吹的特有乐器。鲁西南鼓吹乐主要依赖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存在。是山东鼓吹乐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我国享有"唢呐之乡"的盛誉。

鼓吹是由民间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配合演奏的一种民间器乐种类。山东的鼓吹乐主要有鲁西南鼓吹、鲁中南鼓吹、鲁北鼓吹和鲁东鼓吹4个流派。鲁西南鼓吹乐乐队组合常见的有五种:

一、用一唢呐(一般用中音唢呐)主奏的形式,民间称呼为"单大笛"。所用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一至二人);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汪锣、乐鼓。乐队人数一般为八人,是鲁西南鼓吹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演奏形式。

二、用两支唢呐(用两支低音唢呐)演奏的形式民间称呼为"对大笛"。所用管乐器有低音唢呐(二人),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或钹子)、铜鼓、乐鼓。乐队人数一般为六人。

三、用锡笛(以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锡笛(以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锡笛、笙、笛合奏的形式,此编制为演奏大弦子戏曲牌的专用乐队。所用管乐器有锡笛、笛子、笙(二人);打击乐器只用小钗或梆子。乐队人数一般为五人。

四、笙、笛合奏形式,此编制是用来演奏柳子戏曲牌或民间小曲的乐队。所用管乐器有笛、笙(二人);打击乐器仅用小。乐队人数一般为四人。

五、卡戏乐队,所用管乐器有唢呐(兼奏把攥子)、笙(-至二人)、笛子;打击乐器有皮鼓、简板、小钗、小锣、大锣。乐队人数一般八至九人。

5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早在五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南京艺专及山东艺专都先后聘请了山东筝派的民间艺人任教,培养出大批学生。可以说,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称,弹筝的风俗至今不衰。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6.菏泽弦索乐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鲁西南著名的地方音乐,流行于菏泽和菏泽周边地区。菏泽索弦乐历史悠久,风格典雅,雅乐冶遥。它主要分布在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丝弦乐器演奏,也可以只用筝、扬琴二者合奏,或是筝与扬琴、琵琶合奏,亦可加入软弓胡、坠胡、二胡等合奏。乐器组合灵活、搭配自由,可以说是东方的民间交响乐。

在菏泽弦索乐是民间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方式,庙会、逢年过节或是冬闲时期,在寺庙、家庭院落等地都可以演奏。大都会演奏二三种乐器,在缺少人手时能操起其它乐器演奏。菏泽弦索乐有古曲十大套袁每一套均是野八板的套曲形式。艺人们称其为碰八板。又因其每个曲子的八个乐句各有八板,全曲另加四板的结构形式。而被称为野六十八板,碰八板,所使用的乐器构成不同的声部。

这些声部的旋律都是由母曲叶八板,派生出来的。所以可以野碰冶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菏泽弦索乐旋律优雅柔美,和声浑厚动听。既有古色古香的风格,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7.《包楞调》是流行于成武的民歌,1962年经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挖掘整理出来后,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

历史渊源:

历史上,成武的梁王庙、白浮图、九女集、天宫庙、孙寺、纪河寺、玉皇庙等寺庙都有庙会。每逢庙会,总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尤以妇女拜佛念经者多。一开始,庙前常有年迈的妇女,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一头为了平衡衬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后来这种形式被改成一头是个莲花盆,一头是个大鲤鱼(用布或绢制作的道具),担子用半寸宽的5尺多长的竹片制成,光滑而有弹性。也有的用手抚着莲花盆,招来众人围观,边舞边唱小曲。唱词有的来自佛经、孝经、民间故事等,曲调有的是当地民歌,有的是地方戏曲,《包楞调》就是其中的一首。清朝晚年以后,随着“担经”的人越来越少,会唱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包楞调》这种曲调却以不同形式仍然在民间流传。

视听“彭丽媛的《包愣调》

8.菏泽弦索乐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鲁西南著名的地方音乐,流行于菏泽和菏泽周边地区。

菏泽索弦乐历史悠久,风格典雅,雅乐冶遥。它主要分布在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丝弦乐器演奏,也可以只用筝、扬琴二者合奏,或是筝与扬琴、琵琶合奏,亦可加入软弓胡、坠胡、二胡等合奏。乐器组合灵活、搭配自由,可以说是东方的民间交响乐。

戏曲:柳子戏,四平调,枣梆,山东梆子,定陶皮影,大平调,两夹弦,大弦子戏

民间舞蹈:担经,撅老四舞,商羊舞。

曲艺:南路山东琴书,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唱扬琴"或"山东扬琴"。始名小曲子,1933年,著名艺人邓九如与张心乐邓秀玲在天津参加青年会演,电台播音,始定名"山东琴艺"。它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自娱演唱形式"庄家耍"(又称"玩局"),至清代中期,原来唱曲使用的伴奏乐器古琴和古筝改为扬琴(又称"蝴蝶琴")、四胡、古筝、琵琶、简板和碟子,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

鸢歌柳书,

山东花鼓,山东花鼓又名花鼓秧歌,是一种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对口走唱的艺术形式,也是山东曲艺中唯一一个走唱类曲种。山东花鼓几乎没有表现金戈铁马的故事题材,却十分擅长表现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即所谓“针线笸箩”。因为语言风趣,且有许多打情骂俏的内容,元明以来,常被官府视为“淫词荡调”而屡遭禁演,但在民间却深受百姓喜爱。山东花鼓衍生出多种地方戏曲,如两夹弦、四平调、五音戏、柳琴戏、茂腔、一勾勾等,是众多剧种的直接母体,对于山东地方戏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