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惜唯我身先死——邓恩铭

不惜唯我身先死——邓恩铭

不惜唯我身先死——邓恩铭


在济南槐荫广场,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党的一大代表邓
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31年清明节的凌晨,国民党的枪口对准了这位年轻共产党人的胸膛,邓恩铭
和他的21位战友一起,倒在了纪念碑下的这片土地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
仰,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贫苦水族农民家庭的邓恩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
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
1918年,17岁的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
反帝爱国运动,大量阅读宣传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开始向共产主义者
转变。
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发起组织“励新学会”。第二年春,在上海
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成立,王尽美、邓恩铭是小组的
负责人。第二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1921年9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在济南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翌年初,
邓、王等人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
次代表大会。回国后,邓恩铭到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同年7月,邓恩铭同王尽
美一起参加了中共二大。
青岛是邓恩铭在中共成立后从事革命工作时间最长的地区。1923年,他受中共
济南地方支部委派到青岛开展工作时,这里党的工作尚未展开。他克服政治环境险
恶、经费紧张等困难,深入群众中间,在工人中发展党、团员。他在四方机厂附近
创办了工人文化补习学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联系党、团员,领
导工人斗争的指挥所。
邓恩铭重视舆论宣传作用,他利用在《胶澳日报》编辑《胶澳副刊》的机会,
连载《列宁传略》,发表介绍十月革命和世界工人运动的文章,传播革命理论,唤起
民众觉醒。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建立了中共青
岛组。
在青岛,邓恩铭积极组织工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1925年2月8日,邓恩铭
发动了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经过9天斗争,迫使厂方答应了工人提出
的部分条件。1925年4月至7月,邓恩铭和青岛党组织连续发动领导了日商纱厂工
人的3次罢工,期间,邓恩铭奔走于青岛各区各界,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的新高潮。

青岛工人历时数月的罢工斗争,是五卅运动的先声。邓恩铭在组织、领导、指
挥这场斗争中,充分显示了他非凡的组织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领导艺术。
在组

织工人运动中,邓恩铭曾两次被捕。1929年1月,他在济南向山东省委汇
报工作期间,因叛徒告密,第三次被捕。在被关押的两年多时间里,邓恩铭一直是
狱内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着被捕党员及其他人同敌人进行斗争。他动员大家
坚持学习,准备出狱后为革命多做贡献,领导难友进行数次绝食抗争,并策划了两
次越狱斗争。
面对敌人的残酷刑罚和威逼利诱,邓恩铭毫不畏惧,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一位
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1931年3月,自知余日不多的邓恩铭给母亲写下最
后一封家书,以一首诗抒发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
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61年,董必武曾在一首诗中怀念王尽美和邓恩铭这两位·起战斗过的中共一
大代表:“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漫步槐荫广场,再次瞻仰“四五烈士纪念碑”,人们不禁感慨万千。昨天与今
天,烈士的鲜血与绽开的花朵,敌人的枪林弹雨与今天人们的欢声笑语……历史与
现实在这里交织。纪念碑是先烈光辉业绩的写照,是人民心中的丰碑。它凝聚着人
民对先烈的缅怀,鼓舞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继续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