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73.74 KB
- 文档页数:6
演化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任力;王宁宁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2)001
【摘要】早期的演化经济学关注经济学与生物学的相似性,不过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经济演化思想.凡勃伦将达尔文主义引入经济学,从而开始了旧演化经济学的时代,此后,熊彼特、阿尔其安等人提出了经济演化的选择机制、选择单位、有限理性等基本原理,但他们并没有突破新古典主义的束缚.纳尔森、温特在旧演化经济学的基础上,借鉴了生物学、复杂科学的思想,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新演化经济学框架.新演化经济学仍然存在不足,早期的演化思想以及旧演化经济学仍然能够为新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6页(P111-116)
【作者】任力;王宁宁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
【相关文献】
1.演化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产业经济、技术和社会的三维协同发展研究 [J], 陈利; 陈睿
2.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形成机制研究
——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 [J], 杜静然;赛娜
3.演化经济学再甄别:方法论层级与生物学隐喻 [J], 邓久根
4.演化经济学视角下茂名三大平台创新发展研究 [J], 舒俊
5.解读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兼论演化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J], 杨宏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何以为演化经济学的元理论2013年09月03日09:38 来源:《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杭州)2012年第1辑期第33~44页作者:王焕祥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15 内容提要:霍奇逊与克努德森提出的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具备广义达尔文主义的“通论”特征与演化经济学的元理论特征,对生物(学)与社会经济(学)两大领域的高度抽象概括导致其与建立特定经济现象理论间存在着逻辑断裂,虽然该理论强调额外的辅助性假设可以弥合这一问题,但却未明确给出如何形成所需的辅助性假设;对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的主要质疑偏离了其元理论乃至哲学特征,主要批评对其具有启示而非否定意义;作为元理论,在不同的逻辑层面上,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能够兼容主要批评及其他主要演化经济学理论。
因而,这种元理论“自上而下”与其他主要演化经济学理论“自下而上”间逻辑连接的建立,是形成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所需的辅助性原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元理论/互动者/复制者/选择作者简介:王焕祥,男,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嘉兴学院-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发展、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关于演化经济学本体论基础的讨论,即使没有廓清一个真正的面向特殊经济现象的中层理论框架,也已在科学哲学的层面上给出了一个范式意义上的演化经济学框架。
因此,对演化经济学本体论基础的讨论,有必要从对演化理论普遍原理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演化的一般解释的发展上来。
然而,考虑到目前演化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的发展程度,从演化的普遍原理直接转向具体的经济理论构建,无疑是不现实的。
可行的是,从演化的普遍原理出发,综合现有关于演化普遍原理的研究成果,探寻一种可作为演化经济学元理论的解释性框架。
就此而言,声称或被视为演化经济学元理论的解释性框架屈指可数,霍奇逊与克努德森(Hodgson and Knudsen,2010)所提出的广义达尔文主义演化经济学思想(简称H-K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个。
产业经济学理论概述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概述产业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包括产业结构与演化、市场竞争和垄断、产业政策等内容。
产业结构与演化产业结构是指不同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相比照重和组成,而产业演化那么是指产业结构的变迁过程。
产业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对于了解经济的开展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的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变革、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
经济开展过程中,不同的产业会经历不同的开展阶段,如农业、制造业和效劳业等。
产业演化理论主要包括路径依赖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选择模型等。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产业开展的轨迹受到历史经验和现有资源配置的影响,一旦形成某种结构,很难改变。
制度变迁理论那么强调制度环境对产业演化的影响,而选择模型那么将产业演化视为一种适应性过程。
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竞争是指多个企业在相同产品或效劳市场上展开竞争。
垄断那么是指某个企业在市场上独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业经济学关注市场竞争和垄断对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刺激创新、降低价格,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然而,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阻碍企业的开展。
垄断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降低效率,并使消费者面临较高的价格。
产业经济学研究垄断的成因、影响和监管措施,以到达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引导和促进产业开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的目标包括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等。
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市场结构、政策工具和政府干预的合理性。
常见的产业政策包括产业补贴、准入限制、反垄断监管等。
合理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推动经济开展、优化资源配置,但也存在政府干预过度和市场失灵等风险。
结论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和垄断以及产业政策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产业结构与演化、市场竞争与垄断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开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8卷第4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14 2008年7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J ul.2008共同演化理论研究评述3黄凯南(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共同演化理论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前沿。
现代演化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在达尔文选择理论的基本框架下融合复杂系统理论,从单一层级的演化理论扩展到多个层级的共同演化理论。
通过梳理该领域最近的研究文献,本文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共同演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主要运用。
最后还指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难点和方向。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达尔文主义;共同演化中图分类号:F06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169(2008)042097205 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从演化到共同演化近些年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启发下,演化经济学逐渐从传统的选择理论转向非线性动力学、随机过程理论、自组织理论和协同演化等复杂系统演化理论。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从机械的力学动力模型,转向包含微观多样性和宏观环境随机涨落过程的复杂系统演化模型。
许多原先不予考虑的交互关系以及异质性在新近的理论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P110)。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达尔文选择主义的启示已经失去意义。
相反,自然选择依旧在多个层面对自组织系统或子系统起作用,以便区分不同组织的适应性强弱。
例如,许多有机体的成长(自组织过程)也包含着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模式和肠道细菌的自然选择[2](P59);同样,一个企业的成长也包含对惯例或习惯的选择[3](P55)。
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强调,达尔文“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研究范式具有普适性,能够为一切开放系统的演化提供一般性的描述和分析框架[4](P443)。
为了更准确地刻画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复杂系统理论应该作为辅助理论嵌入自然选择理论中。
演化经济学概述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领域,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演化经济学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潮流中,因此,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倾注了高度的热情。
马克思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前驱,此后广义的演化经济学(具有演化思想的经济学)源于凡勃伦,狭义的现代演化经济学源于熊彼特和西蒙。
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使演化经济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西蒙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演化经济学藉此概念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并将之视为自身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点之一。
演化经济学就是要了解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和产品的变迁,理解创新发生的过程,更好地了解经济的演化过程。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于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学派,后来的马克思、马歇尔、凡勃伦和熊彼特等大师也贡献了丰富的经济演化思想。
在很长时间内演化经济学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演化经济学获得了较大发展,在当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流派中有重要影响,有可能在解决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难题的基础上成为新世纪的新主流经济学思想。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的存在论机械世界观不同,演化经济学的科学基础是动态的演化的有机世界观。
演化经济学采用整体分析法,关注多样性,用复杂系统的观点看待经济体系;关注经济动态过程,认为系统按照特定种类的过程变化,把经济系统看成演化过程的产物。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表明,新古典范式形成于边际革命时期对牛顿主义经典物理学的类比和模仿。
而演化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学的类比和隐喻。
作为科学的一种新范式,演化和多样性的思想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生物学革命中诞生的。
2O世纪初的量子力学革命、2O世纪下半叶的复杂科学本质上也与达尔文革命具有一致性。
与牛顿主义的时间可逆、本质论思维和决定论世界观形成鲜明对照,达尔文主义则是以时间不可逆、个体群思维和不确定性的世界观为特征的。
这使得演化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更先进和坚实,描述的经济活动与现实世界更相符。
研究方法上,演化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框架有明显区别。
演化经济学采用整体分析法,主流经济学采用的是简化分析法;演化经济学是对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开放、演变的系统(Dow,2000),而主流经济学是一个封闭、可预测系统;演化经济学分析采用种群原则(population thinking),即研究把经济系统划分为不同属性的亚系统,如技术、制度和特定的产业等,而主流经济学采取“典型代表一般经济行为者”的研究方法(typological thinking);演化经济学采用满意原则,追求更优结果即可,而主流经济学追求最优的结果;演化经济学重视历史对现状的影响,主流经济学不注意时间也无历史观。
(二)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主流经济学相比,演化经济学以适应行为(包括惯例和创新行为)代替了理性行为,以有序结构代替了均衡结构,以渐变和突变代替了静态不变,在理论上进行了重大突破。
演化经济学体系以“新奇”为研究中心,强调经济的演化过程包含着持续的或周期性出现的新奇和创造性,并由此产生和维持制度、规则、商品和技术的多样性。
大量使用生物学隐喻,通过多样性原则、遗传原则和选择原则来界定演化过程,根据多样化、选择和变化的持续性,强调组织与环境共同演化现象。
目前演化经济学主要涉及到组织、技术和制度三个维度,并正逐渐扩张至主流经济学一直忽视的空间地理维度。
(三)演化经济学的贡献1.给经济学提供更科学的范式。
如果说主流经济学的危机来自其落后范式,具有时代的局限性,那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科学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生物基因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演化经济学把更先进的科学范式运用到经济现象的研究中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和变化过程,提高人类社会面临经济系统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难题时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2.推进经济学本身的进步。
与主流经济理论相比,演化经济学在以下问题上已经推动了经济学的进步:非连续但不断出现的创新活动对总量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部门与企业在创新中的绩效问题;以演化方法理解市场机制及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现象;一定社会情境下规则以及制度的出现和变异;个人行为变异的基本原因,等等。
演化经济学的产生在经济学发展的这种多元化时代,我们是否可以观察到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呢?无疑,这要从我们的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去寻求它的起源。
例如,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使我们不得不采用系统的或有机的方法,而无法恪守方法论个人主义;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创造,而不是新古典主流的资源配置;新奇的不断突现要求我们更注重定性的研究并与数量分析相结合,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数学形式主义;持续的经济转变需要我们把“生生不已”作为“看问题的出发点”,而不是硬把它塞入到均衡分析的框架中;“北京共识”的精髓是多样性和创新,而非“华盛顿共识”的最优和机械思维。
在目前的经济学中,演化经济学就是前者的代表,而后者就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在经济人稳定偏好的条件下,给定技术和制度约束,只是局限于对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如何配置进行研究,这种经济学目标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时代要求。
在这个时代,重要的因素是新偏好的形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以及新资源的创造等,换言之,新奇事物的创造才是关键。
因此,为了迎接这种时代的挑战,21世纪的经济学正面临着一种革命性的变化,而演化经济学则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力量。
演化经济学就是对经济系统中新奇事物的创生、传播和由此所导致的结构转变进行研究的经济科学新范式,经济学范式的转变将使新古典主流成为传统经济学,而不再是“现代经济学”的前沿。
德国演化经济学家魏特指出,在19世纪下半叶,在两个不同的学科几乎同时发生了库恩式的“科学革命”,一个是自然科学当中著名的“达尔文革命”,另一个则是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这种巧合确实是对历史的讽刺,因为不可能再有比这两种革命所追求的目标更对立的了,边际革命所确立的是一种倒退的、牛顿主义的和反历史的经济学主流。
在过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现在是否到了逆转这种趋势的历史时期?魏特的回答是,目前的经济学确实需要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
实际上,早在1898年,凡伯伦就向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马歇尔也宣称,“经济学家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力学”。
然而,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却历经坎坷,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已被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遗忘。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演化经济学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注意。
因此,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八木纪一郎认为,如果以演化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学重建算是科学革命的话,那末,这种科学革命就是被推迟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才又重新开始的。
演化经济学的特征1.用动态的、演化的方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看待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2.强调惯例、新奇创新和对创新的模仿在经济演化中的作用,其中,创新是核心;3.以达尔文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达尔文进化论的三种机制(遗传、变异和选择)为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4.强调时间、历史等在经济演化中的地位,认为经济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5.强调经济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的演化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今天的制度是昨天的制度甚至一个世纪前的制度的沿革;6.强调经济变迁过程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前言问题1.如何理解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问题,如何理解经济的演化过程生物基因是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演化,也就是有目的性。
但是在企业中,虽然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其目的性,但是职工的创新往往是无目的的。
比如说在一个飞机制造企业中,里面有大量的工人与研究人员,他们大部分通晓物理的一般规律,但是只参与制造飞机的极少的一部分工作,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每一个创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新的飞机可能不是那个专门负责飞机设计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由别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
作为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工程师不大能够预测到这个产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儿,将来会产生哪些新的产业。
这也是对演化经济学的最大的挑战。
2.制度方面的挑战在演化经济学中研究创新以及技术变迁时,不能够忽略到制度对技术变迁以及创新的影响。
如果你考察半导体产业以及别的一些产业,你会发现制度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大量的公共投资才导致了半导体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演化经济学应该考虑到政府采取的政策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演化和技术变迁造成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观1、历史重要与最小限度打乱原理演化经济学凸显了时间对经济社会系统的建设性作用。
时间的存在意味着经济变迁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含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与非决定性,而且还包括着过去沉积的历史对未来发展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历史是重要的。
在任一历史时点上,个体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上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它们是其遗传特性和过去经历之产物,是在既定的传统、习俗和物质条件下累积形成的;它们在过程中为下一步提供了出发点……昨天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以及机械似地残留下来的环境都对今天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制。
”经济类型是历史重要最突出的表现。
所谓经济类型就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所保留下来的由主导的经济态度、原则和规范所产生的特定的经济精神,经济秩序中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其他经济关系以及由技术累积性发展所产生的特定模式。
经济类型的特定性说明了不同的国家由于相互依赖的不同因素在时间进程中的因果累积而产生的异质性。
因此,演化经济学家们主张任何经济问题的分析包括经济政策都应该是情境和脉络特定的。
恰如萨巴蒂尔所指,“政策产出是精英在国家制度的限度内活动并做出的决定,但是这些决定受到公众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最终受到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类型中,人们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思维范式、行为模式、传统类型、风俗习惯等通过政治的作用、古老的传统和绝对的信念维系着权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连续性的保障,除非发生“间断均衡”式的革命,否则它根本上就不可能被重构。
因此,演化经济学家们主张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本国历史遗留的社会规范、文化遗产和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会引起社会的断裂或失范等问题。
2、创造力原理人类创造性原理是由著名的演化经济学家何梦笔提出来的,他认为演化经济学的核心主题是人类创造力、发明和创新,在与真实的世界打交道的时候,人类创造力、发明和创新是人类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何梦笔将其定义为人类创造力原理。
人类创造力原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既不是“欲望的血球”也不是机器中的螺丝,他是能动的,恰如马克思所言,“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