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

1、第4课《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

上册:

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1、第2课《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第17课《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

1、第9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3、第21课《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1、第2课《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妆:打扮。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2、第2课《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胜日:好日子。②泗水:河流名。③光景:风光景物。④等闲:随意。)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3、第29课《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①乞巧:七夕。)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4、第29课《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②长河:银河。)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

【小学四年级】

上册:

1、第5课《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③缘:因为。)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2、第5课《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山西村:村庄名。②腊月酿的酒。③豚:猪。④疑:以为,怀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重重水,正在怀疑已无路可走,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垂柳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熳的村庄。

3、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②之:去,到。③故人:指老朋友。④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

译文: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4、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使:出使。②浥:湿润。③更尽:再饮完。)

译文:清晨,渭城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杨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葱绿。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而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下册:

1、第1课《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②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2、第1课《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洞庭:湖名。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闪,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3、望洞庭《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①忆江南:词牌名。②谙:熟悉。③蓝:一种植物。)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第23课《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①山原:山陵和原野。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④了:结束。)

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5、第23课《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①杂兴:各种兴致。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④未解:不懂。⑤供:从事。⑥傍:靠近。)

译文: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6、第23课《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②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③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译文:美丽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悠闲地游动。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

【小学五年级】

上册:

1、第5课《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瓜洲: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仅有一江相隔,到南京也只隔几座山了。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呢?

2、第5课《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译文: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3

3、第5课《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山海关。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声音嘈杂。)

译文: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下册:

1、第5课《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①弄:逗弄。)

译文:草铺满横野有六七里长,笛子伴着晚风发出几声鸣叫。从外边归来已经是黄昏后,不用脱掉蓑衣枕着月亮睡到天亮。

2、第5课《舟过安仁》(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①安仁:县名。②篙:撑船用的竹竿。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译文: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第5课《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清平乐:词牌名。②茅檐:茅屋的屋檐。③吴音:泛指南方的方言。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⑤翁媪:老翁、老妇。⑥亡赖:同“无赖”。)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小学六年级】

上册:

1、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①昔:从前。②矣:语气助词。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④思:语气助词。⑤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第六组综合性学习《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⑤野径:乡间小路。⑥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⑦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3、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⑤见:同“现”。)

译文: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4、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①天净沙:曲牌名。②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译文: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下册:

1、古诗词背诵:《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①持:用来。②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③漉:过滤。④菽:豆。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⑥釜: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古诗词背诵:《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3、古诗词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①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③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④平明:清晨。⑤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4、古诗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5、古诗词背诵:《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若:好像。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节

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6、古诗词背诵:《竹石》【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①任:任凭。②尔:你。)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7、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③漫:随意地,胡乱地。④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激动的泪水忍不住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早已不见,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须有好酒助兴,美好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恨不得马上动身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以从襄阳转向洛阳。

8、古诗词背诵:《己亥hài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dǒu 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九州:中国。②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喑:哑。万马齐喑:比喻。⑤究:终究,究竟。⑥抖擞:振作精神。)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9、古诗词背诵:《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①浸:泡在水中。②潇潇:形容雨声。③子规:布谷鸟。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⑤白发:老年。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译文: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10、古诗词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译文: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完整)一年级必背古诗词20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指定篇目20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五年级必背古诗词50首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寄人  唐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赠别  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 归飞体更轻。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 独将衰鬓客秦关。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积雨辋川庄作 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唐)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食荔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沈园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全册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共5首 1、《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唐)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画》(唐)王维 [又一说作者为(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唐)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共4首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宋)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共4首 1、《赠景文》(宋)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唐)白 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共7首1、《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宿新市徐公店》(宋)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敕勒歌》(南北朝)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望庐山瀑布》(唐)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guān),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上册:共4首,名句5段 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 ú)少一人。 3、《望天门山》(唐)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湖晴后雨》(宋)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附诗词名句: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E、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古诗大全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大全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大全 https://www.doczj.com/doc/e4632788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大全 上册:《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唐代诗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诗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牧童》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六年级古诗词大全 上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作者:白朴(元代诗人)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下册:《卜算子-咏梅》《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长歌行》《出塞》《七步诗》

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译文及注释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古风二首/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教版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唐骆宾明唐寅 一去二三里,远看山有色,鹅,鹅,鹅,头上红冠不用裁,烟村四五家。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满身雪白走将来。亭台六七座,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平生不敢轻言语,八九十只花。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 6、悯农唐李白唐李绅 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 疑是地上霜。汗滴禾下土。 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 低头思故乡。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7、春晓8、村居9、所见10、小池 唐孟浩然清高鼎清袁枚宋杨万里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树阴照水爱晴柔。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闭口立。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12、山行13、回乡偶书14、赠汪伦 宋苏轼唐杜牧唐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晴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15、草16、宿新市徐公店17、望庐山瀑布 18、绝句19、敕勒歌 唐白居易宋杨万里唐李白唐杜甫北朝民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敕勒川,阴山下。一岁一枯荣。树头花落未成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天似穹庐, 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流直下三千尺,窗晗西岭千秋雪,笼盖四野。 春风吹又生。飞入菜花无处寻。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语文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小学二年级】 上册:《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学五年级必背古诗词50首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赠别 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 归飞体更轻。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 独将衰鬓客秦关。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唐)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食荔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沈园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一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0首注释

一年级第一学期 1、《咏鹅》【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②拨清波:划水。【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2《春晓》注释:1、晓:早晨,天亮。2、闻:听见。3、啼鸟:鸟鸣。 诗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3、《敕勒歌》[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鸟鸣涧》【【解析】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5、《悯农二》【注释】1悯:怜悯、同情。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3犹:仍然。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6、《七步诗》【注释】持:用来。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lù):过滤。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本:原本,本来。煎:煎熬。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泣:小声哭泣。何:何必。 【译文】(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75首)【一年级上册】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3.《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4.《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语文五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及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 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5、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腾细浪, 五岭逶迤(wēiyí) 走泥丸。 乌蒙磅礴(páng bó)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 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 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 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 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 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 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 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 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 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 思。 下册: 4、春晓 chūn xiǎo 【唐】·孟浩然·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春眠不觉晓, chūn mián bú jiào xiǎo 处处闻啼鸟。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夜来风雨声,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花落知多少。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 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 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 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 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 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 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 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 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 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 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 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 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5、村居 cūn jū 【清】高鼎 【qīng 】gāo 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忙趁东风放纸鸢。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注释】 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 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 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 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 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 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 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 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 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 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 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 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 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 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 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 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 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 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 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 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 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 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 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 suǒ jiàn 【清】袁枚 【qīng 】yuán méi 牧童骑黄牛,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歌声振林樾。 2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第一册 6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册 4 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3 古诗两首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册 4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牡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四册 2 古诗两首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莺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五册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完整)小学一年级古诗词

1、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唐骆宾明唐寅 一去二三里,远看山有色,鹅,鹅,鹅,头上红冠不用裁,烟村四五家。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满身雪白走将来。亭台六七座,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平生不敢轻言语,八九十只花。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 6、悯农 唐李白唐李绅 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 疑是地上霜。汗滴禾下土。 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 低头思故乡。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7、春晓 8、村居 9、所见 10、小池 唐孟浩然清高鼎清袁枚宋杨万里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树阴照水爱晴柔。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闭口立。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12、山行 13、回乡偶书 14、赠汪伦 宋苏轼唐杜牧唐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晴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 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 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15、草 16、宿新市徐公店 17、望庐山瀑布 18、绝句 19、敕勒歌 唐白居易宋杨万里唐李白唐杜甫北朝民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敕勒川,阴山下。一岁一枯荣。树头花落未成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天似穹庐, 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流直下三千尺,窗晗西岭千秋雪,笼盖四野。 春风吹又生。飞入菜花无处寻。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小学三年级(上册) 20、夜书所见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望天门山 2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叶绍翁唐王维唐李白宋苏轼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 江上秋风送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两岸青山相对出, 欲把西湖比西子, 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孤帆一片日边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2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下册) 25、咏柳 26、春日 27、乞巧 28、嫦娥 唐贺知章宋朱熹唐林杰唐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泗水滨,七夕今宵看碧霄,云母屏风烛影深,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牵牛织女渡河桥。长河渐落晓星沉。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家家乞巧望秋月,嫦娥应悔偷灵药, 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穿尽红丝几万条。碧海青天夜夜心。 29、游子吟

一年级古诗诵读注释译文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2 页

一年级古诗诵读 chūn xiǎo 1. 春晓 mèng hào rán (唐)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眠不觉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处闻啼鸟。 yè lái fēng yú shēng 夜来风雨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落知多少。[注释] 眠:睡觉。 晓:天亮了。 啼:啼叫。 [译文] 第2 页共42 页

春天睡醒时不觉天已大亮,听到外面到处传来声声鸟叫。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阅读提示]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雨后的情景,是咏春诗中的名作。全诗巧妙地以自然的喧闹反衬诗人心灵的宁静,展示了一种淡远的优美境界以及对春天的热爱。 [想想说说] 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美好的景色。 jìng yè sī 2. 静夜思 lǐ bái (唐)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前明月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第3 页共42 页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宁静的夜晚。 思: 思考,思念。 疑:好像是。 举头:抬头。 [译文] 宁静的夜晚,床前那一片明净洁白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抬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使我低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感染力。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名作,诗人巧妙地通过对自己身体动作的描写,表达出思乡之情。 第4 页共42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