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堵漏方案

基坑堵漏方案

基坑堵漏方案
基坑堵漏方案

始发井及基坑漏水处理方案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XX线始发井及明挖段里程YCK2屏677.300?YCK25P 569.100, 基坑全长108.200m,最宽26.1m,最窄18.6m,基坑深度约为10?13m盾构始发井平面大小为23.7m X 14.7m。明挖段围护结构施工包括①1000钻孔桩、①600双重管旋喷桩止水、搅拌桩基底加固等。基坑的支撑系统共设三道,始发井段第一、二道支撑及局部支撑采用砼支撑,明挖断第一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其他均采用钢管支撑;始发井段钢支撑支撑在砼腰梁上,其他钢支撑支撑在钢腰梁上。

2、基坑标高

XX 线基底标高自北向南呈按一定的坡度下降,始发井基底标高 2.486?3.388m,以标高15.2为基点,基坑设计深度11.8?12.7m;明挖段基底标高4.388?4.572m,以标高15.2为基点,基坑设计深度10.6?10.8m。

3、工程地质概况

基坑范围内土、岩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人工填土层,<4- 1 >冲积-洪积土层,<3- 1 >冲积-洪积粉细砂层,<3-2>冲积-洪积中粗砂层,<3-3>冲积-洪积砾砂层。

4、水文地质概况

XX线始发井及明挖段地下水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本段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海路交相沉积砂层和冲积-洪积砂层,水量丰富,透水性强;以标高冠梁顶标高15.2 为基准,本标段水位埋深为 5.0?5.5m。

5、基坑漏水对基坑土方开挖的影响

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渗漏问题对基坑开挖带来了严重影响。从 5 月初完成始发井及明挖段前半段第二层土方开挖开始,基坑围护结构桩间陆续出现渗漏水,土方开挖一直处于停置状态。进行连续的旋喷桩桩后堵水后,我们进行了深层的土方开挖,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漏水事故发生,土方开挖只能断断续续进行。

6、基坑漏水对基坑安全的影响基坑漏水对基坑及围护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威胁

到基坑安全。从

监测数据了解到,部分基坑漏水对周边水位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但对基坑测斜、

桩体位移及支撑轴力影响不大,只有个别点因堵水补喷旋喷桩时对围护结构桩体

产生较大侧压力,测斜数据产生突变,旋喷施工结束后数据即趋于稳定,累计值

未超限。始发井与明挖段交界处阴角出现涌沙事故,地面产生明显沉降,经过及时的封填加固处理,基坑目前仍处在安全可控状态。

二、基坑漏水情况及原因分析

1、基坑漏水情况

自2008年5月6日基坑开挖至标高15.2向下8.5m位置后出现第一个漏水点

至今,基坑内已出现多次漏水,但均封堵及时,未出现大的涌水事故。渗漏点大

多位于冠梁顶下8.0?10m位置.

2、漏水原因分析

目前漏水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三个方面:

(1 )钻孔桩偏斜

钻孔桩偏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沿基坑方向偏斜,形成“人”字型,这种

情况下的漏水原因是在一定深度以下旋喷桩和钻孔桩未咬合,形成透水空隙;二是钻孔桩向基坑内偏斜,旋喷桩与钻孔桩未咬合。

(2)旋喷桩偏位旋喷桩偏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基坑外方向偏位,与钻孔桩未能完全咬

合;二是沿基坑方向偏位,与相邻一根钻孔桩形成漏水空隙;后一种情况较多。

(3)土洞影响在最近的漏水统计中,土洞的影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但造成的漏水也

较严重。在土洞影响下,旋喷桩质量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形成了较大的透水孔洞。

3、漏水情况分析总结

对出现围护结构桩间漏水以来的堵漏情况进行分析,现做出如下总结:

(1)漏水多出现在砂层较厚,以渗透系数较大的中粗砂为主的砂层位置。深

度越深,水压越大,越易渗漏,且越不易封堵;

(2)在围护结构阴阳角处最易漏水,不易封堵。

(3)在存在流动水的砂层中下,旋喷桩不易成桩,堵水效果不佳。

(4)在存在土洞的位置,旋喷桩成桩质量较差或不能成桩,止水效果难以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