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特色资料备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概念界定
所谓“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
二、研究过程
1、细化分解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在确定幼儿园总体方案后,我们每年根据各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研究方案,使研究内容更细化和具有可测性。
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们都会及时组织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将一些优秀的经验、优质的方案及时的积累起来,以丰富园本教材的内容。
2、骨干引领示范,构建研究网络。
(1)园长挂帅。
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研究中心组,全面负责生活化美术教育特色课程的研究、实践、评价和管理。
(2)研究网络层次分明。
在园本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园长为领头人的研究网络,即园本化课程中心组的引领-大教研组活动的理论学习-科研活动的思维撞击-各教研组的积极实践,在彼此联系中实现真正的互动。
确保每位教师都是创建特色教育课程的探索者、实践者,营造全员参与研究的课程氛围。
3、运用园本资源,强化师资培训。
(1)立足园内优质师资的利用,以菜单式的培训项目开展与生活化美术教育课程开发相适应的园本培训。
(2)依托教研组的研究阵地,以问题树、说故事等关注实践的研究
模式,挖掘各个层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案例,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辨析、参与式研讨、教师论坛等形式进行剖析,帮助教师梳理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素养。
(3)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的研讨实践、信息交流、专题论坛等活动,使教师们在园本化的培训平台上展示风采,在互助互学的过程中丰富和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构建生活化美术教育园本课程的专业水平。
4、关注实施过程,注重研究实效。
(1)研究内容上的分层研讨。
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构建美术教育内容,让美术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美、创造美,推进课改背景下我园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
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各教研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不同内容的研究。
小班教研组围绕课题《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环境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为工作重心,注重活动内容来源与幼儿的生活、活动材料取材与生活、活动环境与自然融合。
中班教研组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挖掘有价值的美术教育因素,开发各种不同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
大班教研组以《大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教育途径的实践与研究》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正规性、渗透性、自主性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体验生活化的真正含义。
(2)研究形式上的自然拓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多种方法开展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如我们利用了观摩实践活动、微格分析法、案例剖析、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实践研究;采用金鱼缸模式、参与式讨论、辩论会等形式进行专题辨析,使教师在理念上有一个互动的梳理过程,从而帮助大家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
教学观念。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研究,教师们逐渐对“生活化美术活动”在内涵、理念、目标、策略等方面有了较清晰的理解和内化。
(3)研究情况的分析和调整。
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中,我们以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的开发、生活化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生活化美术活动材料的利用为三个点开展了系列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分开进行研究。
因此,在第二阶段我们就着眼于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形式开展了实践研究,分别是生活化美术教育集体活动、生活化美术教育亲子活动以及生活化美术教育区角活动三个点,并且我们以同一内容分层研究的形式将研究内容落实到了每个班级中。
在又一轮的研究实践后,我们发现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由于教师对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理解走入了误区,造成老师都不敢或不愿开展集体性的美术活动了。
于是,我们又开展聚焦于质量的集体性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正是在研究、分析、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更具实践性、实效性和推广性。
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使我园的教育特色日趋成熟。
(4)研究资料的及时积累。
随着过程性研究意识的渗透,教师在研究中积累的资料日渐丰富。
除原来的经验总结外,我们还增加了课题阶段总结、案例分析、幼儿作品解析、优质活动方案、实践活动实录等。
资料积累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了我们研究内容的完整性,更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资料。
(5)已有经验的验证运用。
我们认为过程中所积累的研究资料,更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予以反复的验证和调整,从而体现其最大的效益。
因此,我们每年对当年课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修订,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和优质的课程资料。
在新学年开学
后,由下一轮的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再次运用。
教师只要根据当年的幼儿实际情况或实施后的效果,对方案进行调整。
这样做既节约了教师的人力资源,又体现了资料在过程中的运用和调整。
三、研究的体会
1、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生活化美术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
它让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生活化美术教育”注重活动的过程,要求教育与幼儿的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第一,它强调了教师要具有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操作;第二,它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的能力,从而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第三,教师要具有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第四教师要具有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以及科学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
3、幼儿园创造性实践课程。
“生活化美术教育”是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以创造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
我们的目的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4、实现家园合作教育,使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更生活化、直接化、灵活化、个性化,家长、社区人员都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
如家庭绘画区、社区文化节、亲子写生画等活动的开展。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家长也学会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在家庭中开展一些美术活动,如与孩子一起选择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状等,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5、充实校园文化。
我们所实践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再充实。
如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有意识的选择不同风格的装饰画悬挂在各个楼层、定期选择幼儿作品张贴在楼梯处的展示栏中、专门开辟宝宝涂鸦墙供幼儿随意的挥舞画笔,将有关美术的欣赏和表现自然融合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并有意识的进行强化,帮助幼儿进行内化。
另外在每年的云幼涂鸦节中,我们将各类幼儿美术作品在园内、外进行展示,在营造浓厚的美术氛围的同时,让每位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总之,我们开展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更多地注重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及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并以此为目标,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五、开展特色教育后的一些思考
1、课程的评价薄弱:在“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建构中,对课程评价的研究力度不够大。
我们只是对幼儿在美术方面(创造性、审美
情趣、表现能力等)的发展水平和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确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但是针对课程的适宜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2、课程的资源挖掘。
具体表现教师在灵活选择、有效使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欠缺。
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的能力比较薄弱。
新课程为教师自主编选教材留有余地,但是老师们还未完全适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灵活扩展与调整教学内容的这种课程发展的趋势。
3、课程理念与实践行为的落差: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实现幼儿经验与美术技能的自然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活动的适宜性和挑战性的把握上比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