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在人类长寿与癌症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0基因工程在人类长寿与癌症中的应用
人体的生长主要是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分裂次数受到端粒的影响,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因此细胞分裂受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端粒的缩短。而负责端粒延伸,补偿复制周期中所发生的端粒的缩短的酶是端粒酶。在缺乏端粒酶活性的细胞中,连续分裂将导致端粒逐代缩短。当端粒变得太短以至于不能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时,细胞将变得不能正常的增值。因此,长寿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端粒酶是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的逆转录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其RNA 组分是端粒序列合成的模板。不同生物的端粒酶,其RNA 模板不同,其合成的端粒序列也不同。对端粒酶的RNA 进行诱变;可在体内合成出与突变RNA 序列相对应的新端粒序列,证明了RNA 的模板功能。端粒酶合成端粒的DNA片段TTAGGG。
1994年Kim利用端粒重复增值法(TRAP)检测了18种不同肿瘤组织的100 个水生细胞株,其中98个为端粒酶活性株,而同时检测22个正常细胞株则全为阴性株。其后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出现了端粒酶的活性。这种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由于某种原因被重新激活,维持了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使部分肿瘤细胞逃脱衰老死亡。经研究认为p53是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一半以上的人类肿瘤疾病或者缺少p53蛋白,或者在这条基因上发生突变,
缺乏p53是人类癌症中最普遍的改变。野生型p53与SV40T抗原结合,与10bpde DNA位点相结合,通过结合位点激活或抑制启动子。在缺乏p53的后果:靶基因不激活,DNA扩增增加,放射性处理后不会停止,突变的p53亚基阻遏蛋白质功能,其生长不受限制。在人类癌症细胞中,有些突变使p53失活,或者在其他基因座发生突变从而导致p53的缺失。Mdm2的存在使p53变得不稳定,Mmd2能特异地使p53降解,并直接一抑制其反式激活活性。INK4a-ARF基因座编码p16,它控制着RB,同时也控制着p19,它通过失活Mmd2而控制着p53,缺少INK4a-ARF基因座是人类癌症的一个常见因素。
端粒DNA包括非特异性DNA和由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特异DNA序列.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伸展到染色体的3'端.人工合成四膜虫端粒的重复DNA片段(TTGGGG)4端.人和小鼠的端粒DNA重序列为TTGGG.人类端粒的长度约为15Kb碱基。由于dsDNA存在末端复制问题,故细胞每分裂一次约丢失一个岗崎片断长度的DNA,即25~100对碱基.端粒酶将自身RNA模板合成的DNA重复序列加在后随链亲链的3’端,然后再以延长了的亲链为模板,由DNA聚合酶合成子链,但是由于复制机制的不完整性(或者这不完整性是进化保留的?由此机制来保证细胞的定期衰老和死亡?).端粒还是以一定的速度丢失.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RNP)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端粒酶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目前不少生物的
端粒酶RNA已被克隆,但不同种属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别很大。四膜虫的端粒酶RNA模式板长160~200个核苷酸,编码1.5拷贝的端粒重复序列。其43~51位序列为CAACCCCAA刚好编码一个GGGGTT。鼠同人的端粒酶RNA基因有65%的相同,模板为 8-9个核苷酸序列,人的端粒酶RNA(hTR)由450个核苷酸组。模板区为CUAACCCUAAC克隆了游仆虫属的端粒酶RNA序列,其中包括
5`-CAAAACCCCAAA-3`模板序列。该模板亦与基端粒重复序列(TTTTGGGG)n以碱基互补方式合成RNA序列。研究还认为,端粒酶RNA中的模板每次与1.5(TTTTGGGG)重复序列互补,然后通过模板的滑动,再进行下一次合成。
TRF美国约洛克菲勒大学Susan Smish和T.de Lang的研究小组在90年代初期,发现第一个与端粒DNA特异结合的蛋白质:端粒重复结合因子(TRF)1和2.其中TRF2对端粒具有保护作用,而TRF1是端粒长度的负向调节因子。在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株中,TRF1的过度表达会导致端粒长度的进行性缩短,这一作用是通过阻碍端粒酶与端粒的结合而发挥的,而不是通过控制端粒酶的表达。Tankyrase在发现TRF1对端粒酶的调控作用后,研究人员推测可能存在于TRF1结合的蛋白质,由它来调节TRF1的功能。1998年Smish Setal 研究出来并命名为端锚聚合酶(Tankyrase).
在端粒结合蛋白质方面,早在1986年Gottschling等即已鉴定了尖毛虫属(Oxytric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000和26000
的端粒结事蛋白质,该蛋白质特异识别和结合尖毛虫属的大核白
质PAP1(repressor activator protein1)是参与端粒长度调节的一个必须因子,一个RAP1分子平均与18个端粒DNA序列结全,负反馈调节端粒长度。在克隆鉴定了酵母等的端粒酶蛋白质部分的催化亚基的编码基因后,人端粒酶蛋白质部分的催化亚基编码基因也已经被克隆鉴定,命名为hTE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基因。该基因含有一个端粒酶特异基序(telomerase-specific motif),翻译4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hTR和hTERT基因的对照表达研究显示,hTR基因可在增殖力强制胎儿细胞---非永生化的(mortal)细胞中表达,而hTERT
基因仅在肿瘤细胞---永生化的(immortal)细胞中表达。因此htert
基因更显示出肿瘤特异的诊断和治疗潜在应用价值。
另外,人乳头状病毒( HPV) 能引发人的子宫颈癌。HPV 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E6,在肿瘤发生中起要作用,它是第一个被发现可以激活端粒酶的癌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YC 的表达,随后再由MYC 激活端粒酶。最近又发现人体内的雌激素(estrogen),能与TERT 基因启动子区-2677 位的一个不完全回文结构结合,直接调节TERT 基因活性。另外雌二醇也可通过激活myc 基因的表达,间接促进TERT 基因的表达,提高端粒酶的活性。
可是即使假设人体具有了端粒酶,长生也是个值得打上问号的问题。因为端粒酶仅仅解决了复制长度的问题,并不能解决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