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免疫组织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和发育的学科。其对

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一、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组成免疫系统的基本单元,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

噬细胞等。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协调来实现对抗病原体的功能。淋巴

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主要分为B细胞和T细胞。B

细胞负责产生抗体,而T细胞则可以识别和杀伤病原体。

二、淋巴结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淋巴管的交叉点处。

淋巴结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它们通过淋巴流动起到过滤作用,清除体

内的病原体和废弃物。淋巴结也是淋巴细胞互相交流和激活的地方,

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

三、脾脏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上方。脾脏具有过滤血液、储备血细胞、产生抗体等功能。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感染或

炎症时可以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力。

四、扁桃体和腺样体

扁桃体和腺样体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处的淋巴组织,具有阻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作用。它们富含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和清除潜在的病原体。当感染发生时,扁桃体和腺样体会发生炎症反应,形成所谓的扁桃体炎或腺样体炎。

五、骨髓

骨髓是产生血细胞的重要组织,也是免疫细胞的来源之一。骨髓内含有造血干细胞和淋巴造血干细胞,它们通过分化,最终形成各类免疫细胞。骨髓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疾病和免疫缺陷的方法。

六、免疫器官和组织

除了上述提到的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腺样体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例如,胸腺是T细胞在体内发育和成熟的地方;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中也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七、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人体最初对抗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它不需要事先接触病原体,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对已经接触过病原体的记忆和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八、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伤自身组织的疾病。它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失调、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等有关。

结语

免疫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免疫组织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希望本文提供的免疫组织学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简答题 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1.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见概念。 (2)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1.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 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 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免疫学知识点

1、抗体的基本结构 ●单体结构:所有种类Ig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即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 同的轻链四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 (1)重链与轻链 重链由420-4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0-75kDa,根据重链的不同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IgG、IgM、IgA、IgD、IgE。 轻链:又称L链,由210-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25kDa,轻链分为κ、λ两种。每个单体Ig分子只具有一种轻链。 (2)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Ig轻链氨基末端(N端)的1/2,重链N端的1/4(λ、α、δ)或1/5(μ、ε)肽段,其氨基酸种类及排列顺序多变,故将此区称为可变区(V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轻链羧基末端(C端)1/2及重链C端3/4或4/5肽段,氨基酸组成和排列较恒定,称为恒定区。 (3)超变区和骨架区 超变区(HV区):在V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更加变化多端,因抗体特异性不同呈现极大的变异性,故称这些部位为超变区。它是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超变区也叫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 骨架区:CDR以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VH和VL各有4个FR。 (4)铰链区 铰链区:位于CH1、CH2之间有10-60个氨基酸,富含大量脯氨酸和二硫键,不易形成α螺旋,对蛋白酶处理很敏感。张合自如,可展开至180度。适与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抗原决定簇结合。使补体结合点暴露,为活化补体创造条件。 (5)水解片段和生物学活性 基本结构: 1)四肽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组成H2L2 重链:450aa, Mr.5X104,五类(a、g、m、d、e) 轻链:214aa, Mr.2.5X104 ,两型(k、l) 2)分三个功能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H/VL, Fv):结合抗原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H/CL):次级反应、抗原性 绞链区(Hinge region)CH1-CH2间, 30aa,2-5链间二硫键 3)蛋白酶可酶解 木瓜蛋白酶(papain):Fab、Fc 胃蛋白酶(pepsin):F(ab’)2 →2XFab’、pFc’ 2、抗体的主要功能 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Fv 2)激活补体: 3)细胞亲嗜性:结合FcR,促吞噬(opsonization),调理作用;介导过敏,介导细胞毒(ADCC) 4)穿过胎盘和粘膜 5)调节免疫功能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IgG:(单体) (1)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

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免疫组织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和发育的学科。其对 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免疫组织学知识点。 一、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组成免疫系统的基本单元,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 噬细胞等。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协调来实现对抗病原体的功能。淋巴 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主要分为B细胞和T细胞。B 细胞负责产生抗体,而T细胞则可以识别和杀伤病原体。 二、淋巴结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淋巴管的交叉点处。 淋巴结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它们通过淋巴流动起到过滤作用,清除体 内的病原体和废弃物。淋巴结也是淋巴细胞互相交流和激活的地方, 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 三、脾脏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上方。脾脏具有过滤血液、储备血细胞、产生抗体等功能。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感染或 炎症时可以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力。 四、扁桃体和腺样体

扁桃体和腺样体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处的淋巴组织,具有阻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作用。它们富含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和清除潜在的病原体。当感染发生时,扁桃体和腺样体会发生炎症反应,形成所谓的扁桃体炎或腺样体炎。 五、骨髓 骨髓是产生血细胞的重要组织,也是免疫细胞的来源之一。骨髓内含有造血干细胞和淋巴造血干细胞,它们通过分化,最终形成各类免疫细胞。骨髓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疾病和免疫缺陷的方法。 六、免疫器官和组织 除了上述提到的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腺样体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例如,胸腺是T细胞在体内发育和成熟的地方;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中也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七、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人体最初对抗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它不需要事先接触病原体,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对已经接触过病原体的记忆和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八、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伤自身组织的疾病。它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失调、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等有关。

免疫学常见知识点

免疫学常见知识点 1.免疫是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 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3.免疫系统具有:(1)免疫防御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2)免疫自稳功能: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3)免疫监视功能: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细胞。 5.免疫细胞:NK细胞+B细胞+T细胞+其他(嗜酸性粒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等)。 6.固有免疫: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模式识别受体等,无免疫记忆。 7.适应性免疫:活动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产生记忆细胞。 8.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9.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10.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11.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称之为表位。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特异性。 12.T细胞抗原表位:T细胞受体TCR,必需MHC分子参与。 13.B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受体BCR,无需MHC分子参与。 14.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D40、CD80和CD86、CD20、CD22、CD32。 15.B淋巴细胞的功能:(1)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B细胞的次要功能是向T细胞提呈可溶性抗原。 16.BCR是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膜型免疫球蛋白(mIg)。 17.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淋巴细胞及其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18.黏附分子功能:提供T、B细胞活化时的协同刺激信号。介导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的科学。它探究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免疫学基础。以下是对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由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组织器官等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2.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B细胞和T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和杀死感染的细胞。 3.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能够结合病原体并标记其进行消灭。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细胞的功能。补体是一组蛋白质,能够直接杀死病原体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4. 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即一旦免疫细胞接触到特定的病原体,它们就能够记住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这种记忆使得人体在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抵抗。

5.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免疫应答包括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先天免疫应答是非特异性的,由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获得性免疫应答则是特异性的,由B细胞和T细胞介导。 6.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容忍,避免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失调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7.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自身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过程。它能够平衡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过度炎症反应或免疫抑制。 8. 免疫疫苗 免疫疫苗是通过引入弱化或死亡的病原体或其抗原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传染病的作用。 9.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免疫缺陷病可以是先天性的,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也可以是后天获得性的,如艾滋病。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13.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1-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的辅助的抗原。其特点为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呈长链,含有B细胞表位,单一且重复排列,能够与多个BCR交联,单独激活B细胞。 14.抗体的概念: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5.可变区:H链和1.链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较大,称为可变区(V区),H链和1.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1.O 16.超变区:VH和V1.中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变化更大,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HVR)oVU和V1.的6个HVR组成了1g的抗原结合部位。 17.互补决定区:HVR与抗原表位在空间结构上互补,故又称之为互补决定区(CDR)o 18.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免疫球蛋白V区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V区主要发挥中和作用,可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其HVR(CDR)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免疫球蛋白通过其V区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结合后,可产生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等作用。 (2)免疫球蛋白C区的生物学活性:激活补体,结合细胞一一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1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免疫调节作用。 19.ADCC:当1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等杀伤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使上述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简称ADCC 效应。 20.调理作用:1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Fe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抗原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21.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1)1gG:占血清1g总量的75%-80%,以单体形式存在;1gG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为再次免疫应答时的主要抗体;半衰期约23天,在所有免疫球蛋白中半衰期最长;在人类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 (2)1gM:是初次免疫应答时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是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可在胚胎晚期合成,脐带血1gM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1.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 能。 2.固有免疫的特点(先天性~/天然~/非特异性~):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3.适应性免疫的特点(获得性~/特异性~):后天获得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4.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稳③免疫监视 5.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 中枢: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 外周:淋巴结、脾脏(最大的淋巴器官)、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定义:能与BCR或TCR特异性结合,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性:①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②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具备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7.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8.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仅有抗原性的物质。 9.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类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11.抗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2.可变区:H链和L链近N段的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较大,称为V区,H

1_免疫学重点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 胸腺脾脏T淋巴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B淋巴细胞BCR 补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吞噬细胞(单中巨)CD分子细胞因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黏附分子 NK细胞MHC分子 NK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 其他(嗜酸性和嗜碱性) 2.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3.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4.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后天获得 抗原参与无需抗原激发需抗原激发 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天)4-5天后发挥效应 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 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 参与成分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5.Burnet克隆学说,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①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多种多样的淋巴细胞克隆。②未成熟淋巴细胞结合自身抗原后被克隆清除,诱导自身免疫耐受。 ③成熟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活化和增值。④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并清除抗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中枢免疫器官概念:或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包括骨髓和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概念:或称次级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淋巴结、脾和位于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 4.派尔集合淋巴(PP):肠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5.肠粘膜M细胞功能:M细胞可通过吸附、胞饮或内吞摄入抗原,以囊泡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与Mφ或DC,进入PP,激活T、B细胞,从而发生免疫应答。 6.淋巴细胞再循环重要途径:①淋巴细胞经HEV离开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结相应区域内定居,并通过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返回血循环。②经脾动脉进入脾脏的淋巴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医学免疫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医学免疫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1.免疫细胞:K细胞+B细胞+T细胞+其他(嗜酸性粒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等)。 2.固有免疫: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模式识别受体等,无免疫记忆。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4.抗毒素: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抗毒素血清:含有针对某种毒素的抗体的血清。 5.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称之为表位。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特异性。 6.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也是B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功能缺陷会导致体液免缺陷或联合免疫缺陷。 7.胸腺是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场所。 8.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分为被膜和实质。 9.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类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固有免疫淋巴细胞。 10.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 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1.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抗体化学结构的球蛋白。有分泌型 sig (即抗体)、膜型mlg两种。 12.IgG能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3.IgA能通过乳汁获得,在婴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4.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15.IgG或IgM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 16.在经典、替代两个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C3。 17.IL-1:参与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诱导急性期反应蛋白和发热。 18.细胞因子的功能: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9.检测CD4T细胞数目被用于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0.HLA与疾病相关性: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与DR4高度相关;乳糜泻与DR3高度相关;多发性硬化症与 DR2相关。 21.固有免疫应答:机体在遇到病原体后,迅速发动的非特异性的具有初级防御作用的免疫应答。

【免疫】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为药学院本科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免疫学部分的复习资料】 【感谢中国药理学会/复旦大学俞神供稿】 一、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成分self和异己物质non-self,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4、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新兴学科。起源于微生物学,以研究抗感染免疫为主,现已成为多分支交叉科学。 5、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疫方法进行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又称初级(一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和鸟类腔上囊。 7、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又称次级(二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 8、抗原Antigen,Ag: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

免疫学重点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名词解释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了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2.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是人类的只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因其首先在人白细胞表面发现而命名。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两种。 3.HLA I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是加工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 4.HLA ‖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是加工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 5.共显性(co-dominance):即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能得到表达,HLA 基因具有共显性特点,所以一个免疫细胞的表面通常可以检测到分别来自于父母双方的6 对共12种HLAⅠ类和Ⅱ类分子。 6.MHC多态性(MHC polymorphism):是一个群体概念,指一个基因座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即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 7.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高于随机出现的概率。 8.HLA单体型(HLA haplotype):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9.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HLA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为锚定位,该位置上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0.MHC包容性(MHC flexibility):HLA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呈现严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种类型的HLA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用基序的肽段。 11.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HLA分子的双重识别,形成T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 简答题 1、列表比较经典的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特点? HLA分子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 HLA基因A、B、C DP、DQ、DR 表达特点共显性共显性 分子结构α链和β2m α链和β链 肽结合结构域α1+α2,两端封闭α1+β1,两端开放 组织分布所有有核细胞表面APC、活化T细胞 配体CD8分子CD4分子 结合肽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多肽外源性抗原多肽 结合肽的长度13~17个氨基酸残基8~10个氨基酸残基 功能对CTL的识别有限制作用对Th的识别有限制作用 2、MHC生物学功能? (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MHC只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其编码产物,经典

《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免疫学》知识点 1.免疫的概念、特性及功能 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排除“非己”,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特性: 识别:“自己”与“非己” 特异性: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 免疫记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 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侵入者—抗原,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抗体,消灭异物,起免疫保 护作用----病原微生物感染 自身稳定:免疫细胞会把体内废物清除出体外。 废物包括异物残渣、老死细胞、外来 的杂质等----抗衰老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 变或畸变的细胞,是一种生理保护功

能----抗肿瘤 2.生物体的防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构 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的方法与途径 ( 1) 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 2)吞噬细胞、NK细胞、抗菌蛋白、炎症应答-----淋巴系统 (3)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抗体。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禽类)胸腺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分泌型: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TCR、BCR、CD、MHC 等

睡眠充足、不要酗酒、保持乐观,多参加运动、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的免疫作用 淋巴结:1)、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淋巴液) 脾脏: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滤过作用(血液) 4.T、B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 CD4+T(初始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T细胞: CD8+T(杀伤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 CD4+T作用:有CD4抗原,Th能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体液免疫和T细胞细胞免疫。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掌握: 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 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 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 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 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掌握: 1、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 2、免疫器官的分类和功能。 一.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P14页 骨髓的功能—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器官。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超强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3)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 1.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双刃剑”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 3.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概念: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与分化、产生效应的全过程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类型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正免疫应答———排异效应(抗感染、抗肿瘤) 负免疫应答———无能(免疫耐受) ⑴固有性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先天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 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免疫防御功能。 ①.特点:1)与生俱来;2)反应快、早;3)无特异性; 4)无免疫记忆。 ②.组成:1)屏障作用;2)细胞,如吞噬细胞等; 3)分子:如干扰素,溶菌酶,补体等。 ⑵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获得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是 机体出生后通过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功能。 ①特点:1)后天获得;2)反应迟;3)特异性; 4)记忆性。 ②.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分类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以抗体发挥免疫 效应作用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以效应T细胞及其 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作用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 1.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⑴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①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②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⑵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①淋巴结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②脾的功能: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B 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过滤作用 ③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第三章抗原 1.Ag(抗原,antigen):能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并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