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3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

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关键词】颅脑损伤;专骨瓣减压;并发症 严重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脑外伤,这类损伤病情重,变化快,继发性损伤(如脑内出血、脑水肿)也很严重,其颅内压增高是当前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现在常用去骨瓣减压作为治疗不能控制的颅内压增高及术中突然发生的脑肿胀及脑膨出。尽管其减压效果满意,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本研究就其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在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间,本院共行去骨瓣减压术31例,由外院转入本院行颅骨修补术7例。所有病例临床资料齐全。所有手术后患者及颅骨修补术患者都常规行颅脑CT检查。本组研究的38例患者中,男30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5.2岁。 在3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症手术的患者中,27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5例在接受传统开颅术后再次手术行去骨瓣减压。6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因神经状况恶化后实行去骨瓣减压术。 所有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患者,硬脑膜均以颞肌筋膜修补。转入本院的7例患者均未行硬脑膜修补,而单纯行硬脑膜与骨窗缘悬吊。 2 结果 38例患者中,23例(本院/外院:20/3)治疗过程中出现过颅骨缺损侧脑室扩大;21例患者(本院/外院:17/4)存在骨缺损部不同程度的皮瓣内陷;8例患者(本院/外院:4/4)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进展性脑积水;11例(本院/外院:8/3)出现硬膜下积液,多出现于骨缺损对侧的额颞顶部;6例(本院/外院:4/2)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6例患者(本院/外院:3/3)出现颅骨缺损区下脑软化灶;3例(本院/外院:0/3)出现切口脑脊液漏;5例(本院/外院:3/2)出现外伤后癫痫;1例(本院/外院:1/0)出现迟发性脑内出血。 为分析以上情况的发生率,据手术医院分为两组。在其他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有两项并发症明显增高(P<0.05):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脑脊液漏。其他几项如脑室扩大、皮瓣内陷、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软化灶、术后癫痫、迟发性脑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减压性手术通过增加颅腔容积和(或)减少颅内容物达到减压目的,阻止了继发性脑损害。传统的小骨瓣开颅术,往往因为骨瓣范围不够大或者下界未达颅底,不但内减压作用不明显,外减压也不充分,脑组织通过骨缘疝出造成进展性脑水肿,甚至发生脑坏死。术后脑疝复位不良,死残率较高[1]。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讨论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护理对策。方法将264例患者收进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进行多系统的综合监护:动态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心电,脑灌注压,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消化道出血、重度颅高压、高钠高糖血症、低氧血症、肺部感染、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经过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死亡率为25.4%。结论对重症型的颅脑损伤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只需监护措施恰当是能够预防的,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的程度。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对策 重症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一般为30%~50%[1]。本文对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其预后严重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监测手段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202例,女62例;年龄3~72岁,其中≤12岁17例,13~50岁211例,≥51岁36例。全部病例术前GCS≤8分,经头颅CT/MRI以及手术中确诊。硬膜外血肿54例(20.5%),硬膜下血肿96例(36.4%),广泛脑挫裂伤22例(8.3%),原发性脑干损伤13例(4.9%),多发性颅内血肿39例(14.8%),脑室内出血7例( 2.6%),脑内血肿18例(6.8%),弥漫性脑肿胀15例(5.7%)。 1.2方法無手术者,在NICU救治,密切进行观察病情。需手术者术后送入NICU,进行多系统的综合性监护。包含连续性监测颅内压(ICP),动脉血氧分压(PaO2),脑灌注压(CPP),心电,血液生化检查,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血压,肢体的运动变化以及继发并发症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50例,手术治疗214例。出院用GCS评定结果:Ⅰ级126例;Ⅱ级44例;Ⅲ级20例;Ⅳ级7例;Ⅴ级67例,死亡率为25.4%。死亡的原因,以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原发或继发性脑干损伤和脑水肿引起脑疝最为多,死亡42例(62.7%)。 3 讨论 3.1颅内高压监护本组患者在监护中发现有103例ICP持续的高达5.33kPa (kPa=7.5mmHg)以上,死亡36例,占35.0%,ICP为2.67kPa之下时,治愈率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5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原因的分析和护理,痊愈25例(占50%),恢复良好18例(占36%),死亡7例(14%)。结论ICU重症颅脑损伤是我院ICU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发病和救治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引起院内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甚。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轻者影响恢复,重者促进死亡,严重影响着重症颅脑损伤的病程与预后。因此,开展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有重要意义。 标签:ICU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原因;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病情重,病程长,因此其并发症也较多.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0%.[1]如患者因呕吐、脑脊液漏、颌面部外伤出血、胃管鼻饲等误吸容易引起吸人性肺炎;自身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易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长期卧床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昏迷患者机械通气也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现就本院5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40.5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和颅内血肿40例,肺挫裂伤6例,脑干损伤4例。其中合并有颅底骨折4例,胸部损伤6例,原有肺部疾病8例。治疗结果:痊愈25例(占50%),恢复良好18例(占36%),死亡7例(14%) 2 原因分析 2.1 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畅: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的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排除不畅,细支气管被分泌物阻塞,造成小叶膨胀不全。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并发肺部感染。本组发生肺部感染时意识处于昏迷状态者8例。长期卧床致病人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不利于气体交换和气管内分泌物的排除。 2.2 误吸:脑干损伤病人可致生理反射消失,颅内压增高情况下胃肠运动减弱,胃喷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自由流至无保护反射的气管。颅底骨折时的血性脑脊液经鼻、口腔流至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鼻饲进食时,因病人吞咽反射差,若病人体位不当,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内。 2.3 营养供给不足:颅脑损伤病人因病情需要,早期禁食,机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只能经静脉供给。病人由于高热,脱水,消耗体内大量热能,在急性期可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假设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根底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响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冷淡,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缓慢,对物理刺激有反响,唤醒后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局部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响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响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响,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响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GCS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响,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假设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开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4.血压监测: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病症。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一、定义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二、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遵循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 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叩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 (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叩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3)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重型颅脑损伤(SBI)由于患者昏迷时间长,自身代谢紊乱,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的 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原因之一,是外科创伤中最严重的一种损伤。该损伤近年来发生率逐 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 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1 基础护理 1.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时间或不定时到患者床头与患者交流,若患者 不在监护室,可嘱患者陪护人员定时与患者交流,以便于及时发现患者意识变化,治疗上遵 医嘱按时按量准确地给予脱水剂,一般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药物;瞳孔的变化,一般正常瞳 孔直径2-4 mm,对光反应灵敏。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无瞳孔缩小。严重颅脑损伤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突然发生致命的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沟回疝,应立即报告值班医 师并协助抢救;如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改变,表示患者存在桥脑损伤,此时病人多深度 昏迷。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给予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用负压吸 引吸除,如患者仍有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是否有舌后坠,立即使用舌钳,防止舌咬伤,并 备有口咽通气管,必要时建议医师行气管切开术。 1.3 气道护理 保持病室温度及湿度适宜,湿式拖地,可以应用湿化器,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3℃,相对湿度在60%-70%,病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条件者用适合比例的8. 4液拖地;有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陪护人员禁止探视;患者气管套管口覆盖湿纱布,不定时用生理盐水喷洒,以保证呼吸道湿润;切口处每日换药一次,保持切口干净清洁;气管套管小气囊每日用注射 器放气一次,充气压力要适宜,以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引起粘膜缺血坏死,严重时可 导致气管食管瘘;吸痰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消毒一次,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1.4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两次,保持口腔清洁及防止口腔感染。昏迷时间较长者,每日 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2-3次或漱口液漱口4-5次/日。做口腔护理时所用的物品需经 消毒后方可给病人使用,要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巧、细致,保持口腔动 膜的完整,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做口腔护理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无充血、炎症、糜烂、溃疡、肿胀及舌苔颜色的异常变化等。 1.5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到每日更换引流袋1 次,认真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引流袋要妥善固定,有特殊情况的及时报告医师。 1.6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意外伤,对于突然的意外打击,常使患者和家属产生忧郁、焦虑、 饮食睡眠障碍等,故入院时,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的、整体的指导和健康宣教,对家 属给予理解、关心和心理支持,鼓励宣泄、倾诉,以发泄他们的抑郁情绪,从而减轻家属的 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1.7 其他 对于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者,白天用氯霉素眼药水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夜晚用凡 士林纱布块覆盖,避免发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有脑脊液鼻漏耳漏者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应严禁冲洗、填塞,禁止做腰穿,防止逆行感染。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压疮的护理 昏迷及长期卧床,尤其是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发生压疮,预防压疮重点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同时要加强营养,在病情许可下可以给高

颅脑术后护理(共5篇)

颅脑术后护理(共5篇) 第一篇:颅脑术后护理 颅脑手术术后护理 是整个病程护理的重点,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除少部分病人监测颅内压外,其他主要依靠临床观察来了解病情变化。重点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压、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血压、脉搏、颅内压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术后意识有恢复但又逐渐变差甚至昏迷,一侧或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均提示有颅内继发性出血、迟发性血肿、脑水肿所致的颅内高压,以及未发现的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外伤出血、骨盆骨折等)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早期严重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尽早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交叉感染: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导致误吸或坠积性肺炎[5]。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是术后护理中的重点,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梗阻,便于吸痰,同时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及时、正确地进行吸痰并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舌后坠。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能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同时能控制感染、缓解或解除呼吸道痉挛,我们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增减雾化药物。给予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及防止误吸,适度的头高位(15~30°)可避免体位性窒息,同时可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淤血和脑水肿。注意颅内引流管的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躁动,常常无意识地用手拉扯引流管,严重时可将颅内引流管拔出,而产生不良后果。另外在使用冰帽、翻身、更换敷料等操作时也可因疏忽而发生此类情况。因此,我们对未完全清醒的病人,注意四肢的固定及保护。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随时注意保护引流管,以防意外脱落。同时注意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一定时间内的引流量。颅内压监测:动态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术后48小时内是早期并发症及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患者出现剧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3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 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占全身各部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复杂,死残率位居外伤榜首,死亡率可高达30%~50%。因此,如何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成为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常因交通和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跌倒、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火器伤多见于战时。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二)分类 1.按损伤机制分类 一般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 2,按损伤程度分类 按伤情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级: I级(轻型):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昏迷在30分钟以内。 11级(中型):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内。 In级(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

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改变。 3.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类 (1)轻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处于13〜15分。 (2)中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至6小时以内,处于8〜12分。 (3)重度: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处于3〜7分。4.按形态学分类可广义地分为颅骨骨折和颅内损伤。 (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2)颅内损伤:可分为局灶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局灶性脑损伤按血肿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 5.按颅内血肿形成速度分类 按外伤后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3型:①急性:72小时以内;②亚急性:3日至3周内;③慢性:3周以上。 【临床表现】 (一)颅骨骨折 1.颅盖骨折 分为线性骨折、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6.颅底骨折 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是指受到严重头部外伤或脑部损伤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人。例如车祸、坠落、跌倒等导致头部受到重创的患者。其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需要专业护士和医生的协同作战,以下是该病人群体的一些特点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病情观察: 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需要每小时记录,并比较以及对其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另外,病人的神经系统也需要及时评估,包括:意识状态、抽搐、大小瞳孔、肢体活动度、病理反射等。需要注意的是,病情往往会因为头部转动、刺激和感染等问题而发生剧烈的变化,需要随时掌握。 常见并发症: 1. 脑水肿:指因脑组织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发的大量脑部水分渗出,然后扩大颅内压。病人出现抽搐,精神障碍、惊恐、意识不清等症状。这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 呼吸衰竭:由于病人颅内压变大导致呼吸系统神经衰竭,导致呼吸水平下降。如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3. 心脉逐渐逐步减弱、病人呼吸逐渐加快。

护理: 1. 务必确保病人的头部处于最佳姿势。需要使用软性枕头以及外部固定,保证头不侵袭。 2. 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避免受压、减少扭伤等。 3. 定期更换病人的深静脉置管以避免感染。 4. 病人的营养需要特别强调,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元素来维持其身体机能。 5. 需要使用防血栓药物来让血液迅速流动,避免血栓的形成,维持病人血液稠度在正常范围内。 6. 极其聚集病人的家属,让他们经常和医生护士反馈病人的情况,协助病人尽快恢复。 总之,一位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需要在多方面接受高质量的护理。护士和医生需要商讨,确保病人重症征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病人家属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医疗过程中的金钥匙,需要齐心协力打败病魔。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给予常规止血、脱水等基础治疗,急诊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5例,应激性溃疡4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2例,高血糖4例,低钠血症2例,褥疮2例,深静脉栓塞3例,便秘2例;40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外伤之首,占50%以上。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中又分出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病程长、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我科收治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手术治疗55例。现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如下。 1医疗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44岁;交通事故4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5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入院后常规给予止血、脱水等基础治疗,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急诊对55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5例,应激性溃疡4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2例,高血糖及低钠血症6例,压疮2,深静脉栓塞3例,便秘2例,40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并发症的护理 2.1颅内再发出血的护理: 颅内再发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6h~24h,常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护理措施为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控制血压,保持血压80~140mmHg。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②保持患者安静状态,防止患者躁动引起血压升高而导致再出血。 2.2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其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常表现为咖啡色呕吐物、柏油样便,重者休克,甚至死亡。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点是:①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遵医嘱及早使用胃酸分泌抑制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纠正供氧不足,改善微循环。 2.3肺部感染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需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为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不稍后仰的位置。护理措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 预防和护理 [摘要]通过对数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总结有以下并发症较多见: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针对并发症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肺炎;泌尿系统感染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secondary to craniocerebral injury [Abstract] The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secondary to craniocerebral injury are:pneumonia''urinary system infection''decubitus''phlebitis''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Taking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complications may help the patients recover early.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pneumonia;urinary system infection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死亡和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的病人,术后恢复期较长,常可产生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病人康复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我科数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病人病情的观察,发现其并发症以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静脉炎及下肢静脉血栓为多见,下面简要叙述预防和护理。 1 肺炎 肺炎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不仅致脑缺氧和脑水肿加重,也是伤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护理中主要加强口、鼻腔的护理,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异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将病人置于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呼吸道积存的液体及异物自动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能排出者,宜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以消毒无菌的吸痰管吸出套管内的痰液,也可将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稀释后以每小时2 ml 持续泵入气道,以稀释痰液便于吸出。定时翻身拍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可有效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1]。一旦发生肺炎,其治疗上重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大量使用抗生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周密地制定护理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分析呼吸道感染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重型损伤的治愈率。 标签:脑损伤;并发症;预防;护理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本文对神经外科2008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5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对患者加强体位护理、呕吐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措施。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6例,男性34例,女性32例,年龄20~65岁,GCS评分为3~8分,其中行气管切开2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15例,死亡1例。 临床表现肺部感染都在伤后3-6 d出现,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咳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为淡黄色带脓丝,甚至为黄色或黄绿色痰,听诊两肺底湿性哕音,胸部X线检查显示点片状阴影可以帮助诊断。 2原因分析 2.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无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咳嗽发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下呼吸道阻塞,加重下呼吸道感染。 2.2口腔分泌物误吸 较多脑外伤患者发生在饱食和酒醉后,颅内压增高呕吐,胃内容物反流,消化道内细菌移位进入呼吸道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另外,胃酸对呼吸道黏膜的化学刺激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防御机制破坏。抵抗能力下降。 2.3感染 呼吸模式改变,感染机会增加。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道和外环境直接相通,失去了鼻腔和咽部免屏障作用,不能湿润吸入气体,呼吸道过分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栓,而增加感染机会。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救治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救治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降低病死率。方法:通过观察及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等资料,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结果: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进行早期预防,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预后质量。结论:从积极预防到有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此法应在临床上得到重视并大力推广。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预防;救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产品的大量应用,交通、矿产、建筑等行业的机动化对人类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伤害高居不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非常高。近年临床工作者针对其并发症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将我院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防治进展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0例,男性163例,女性47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7岁,平均37岁。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4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34例,脑挫裂伤11例,脑挫裂伤并脑实质内血肿14例,脑室内血肿41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干损伤18例。 1.2 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1.2.1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因颅脑损伤后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胃黏膜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胃黏膜损害,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可诱发。除输血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还应暂禁食。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每8~12小时1次,直至出血停止,然后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0.4 g或西咪替丁(甲氰咪呱)0.8 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5 d。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呃逆、腹胀、呕吐、呕血、便血等[1]。 1.2.2 食管反流①选择管径适宜的胃管。②管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以免管饲后吸痰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痰液过多者需随时吸痰。③管饲时和管饲后取半卧位,借重力和坡度的作用可防止反流。④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受机械刺激而引起反流。⑤昏迷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管饲应缓慢逐步开始。⑥出现反流时,应尽快吸尽气道及口鼻内反流物。同时暂停管饲,记录反流量,并行气管切开和口腔护理。 1.2.3 高糖血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血糖症与颅脑损伤的应激反应有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第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误吸是指异物经喉头进入呼吸道而言。这些物质包括唾液、鼻咽分泌物、细菌、液体、有害物质、食物、胃内容物等。误吸的发生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而隐性误吸占50%—70%。根据吸入量的多少又分为少量误吸(吸入量小于1ml)和大量误吸(吸入量大于1ml)。在临床工作中隐性误吸或少量误吸很容易被遗漏。误吸又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相关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综述如下。误吸的危险因素 1.1 意识障碍(LOC)LOC与误吸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神志不清或Gcs评分小于9分的病人,其发生原因与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延迟,贲门括约肌作用下降,体位调节能力丧失以及抵御咽喉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的能力下降有关。 1.2 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一直是危重病人致残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吸入是VAP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理论上讲,通气装置可以预防误吸,但同时可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此外,机械通气可增加腹压,也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的原因。 1.3 呕吐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易致呕吐,此时病人缺乏足够的反射来保护呼吸道。同时剧烈的呕吐可使胃管移位,甚至呕吐物进入气道而引起误吸。 1.4 胃动力功能紊乱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多采用鼻饲饮食,为使其胃黏膜不受损伤,预防应激性溃疡,通常应用H2受体阻断剂或抑酸药物,致胃蠕动减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