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46 张玲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璨,交相辉映。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5年,老舍开始正式进行创作,那时他正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的五年里,他写了《赵子曰》、《二马》和《老张的哲学》三篇长篇小说,都是写一般市民的生活。写这些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1930年老舍回到了国内,他先后在济南大学和山东大学从事文学教育工作,但仍然利用寒暑假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牛天赐转》、《大明湖》、《骆驼祥子》、《猫城记》;短篇小说《黑白里》、《微神》等;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老舍个性色彩鲜明的语言,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现代语言,同时也使的小说成为上最具典范意义的白话作品。老舍的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现代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将结合老舍先生各个时代的作品,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加以分析并探究其成因。
二、文献综述
引言
的体现在:北京韵味。在上,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从北京为背景,例如《》、《》、、《》、《》、、《》等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儿,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描写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的条件。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作者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
不是粗俗,而是精练含蓄、。老舍“俗白”的小说语言,是中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就想一条水,清澈见底,自然流畅。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的相关文献:
1、1996年严光文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的《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中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质朴简练是老舍语言艺术重要的特色。他用凝练的语言摹写人生,勾画情景,表现内涵,传达思想。简洁植源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精心选择和锤炼词语,则是简洁风格的言语作品重要的修辞方法。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着特色。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是“寓哭于笑”,他的幽默建立在融汇中西的文化心态和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他“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又用语言的变异创造幽默,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2、2010年湖南科技大学的在《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中认为,俗白凝练的语言是老舍备受称赞的艺术特色,老舍语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北京韵味,使他的文章通俗质朴;在视觉和听觉上,老舍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绘,注重声调的平仄和韵脚的谐调,这让他的文章朗朗上口,有着诗一般的旋律;在词语和句式的使用上,老舍注重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善于打破语言常规进行超常搭配,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这让他的文章在通俗质朴里又不失典雅精致,正是这些特点使老舍的作品语言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共同阅读达到雅俗共赏的效应。?
3、2009年在《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中认为,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文章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4、1983年在包头师专学报上发表的《浅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中认为,老舍,在现代文坛上是被公认的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以悲喜交融、深沉幽默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用传神的大笔,饱蘸着自己的爱憎和激情,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性格迥异、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因此,他的作品在国内
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象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
5、2012年扬州大学的在《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中认为,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着名的作家,享有“语言艺术大师”的美誉,作为一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文学的语言问题有其独到见解。老舍对语言的理解与阐释,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中外研究老舍语言观点的也大有人在。白话语言在老舍语言运用与文学创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老舍白话语言观念的形成与晚清名士提出的文字改革,以及五四时期文人志士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密切相关,正是这一特定得历史语境,为老舍白话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力契机。在这一历史契机的影响下,老舍自觉摒弃了自幼熟习的古代文言,选择了白话语言,并形成了他以“白”、“俗”为核心的白话语言观。老舍在白话语言话语体系建构中所坚持的语言纯净化与民族化观点。在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后,白话语言取代了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但白话语言话语体系的建构却仍处于初创期。对于如何提升白话,许多人提出了引进古代文言、古代白话、西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方法。一时间,白话语言的建构呈现出混杂、欧化的倾向,对此,老舍提出了批评,倡导白话语言必须纯净化、民族化,用纯净的、民族化的白话语言也可以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完成白话语言话语体系以及白话语言艺术审美性的建构。写出白话语言的文艺审美性一直是老舍语言运用的不懈追求,但老舍所追求的语言之美并不在于用过多的修辞、形容对口语白话进行藻饰,而是仅就“白”、“俗”、纯净化、民族化的白话语言本身,写出它自然的简劲之美、动听的音乐之美和风趣的幽默之美。
6、2012年的在关于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分析中认为,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非常擅于使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北京语言词汇,尤其是富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非常精彩,将作品《茶馆》表达得生动、传神,语言词语的使用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应,形成极具北京口语色彩的语言词汇风格,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民族化。
7、2012年的及在《论老舍文学作品中“V+他+NumP”结构的特点》中认为,作为北京话中的典型表达,"V+他+NumP"结构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在形式、语用、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通俗、诙谐。?
8、2013年的在《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中认为,"京味儿"作为一种基于老北京生活和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语言艺术,其风格内容广阔的涵盖了书籍、音乐、戏曲等各个方面,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