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词汇空缺翻译策略
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
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引起词汇空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种,即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别、对
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及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
二、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1.词汇空缺的可译性和可译的相对性
人类的共性及语言的共性,构成了可译性的基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够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这些观点给词汇空缺的可译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从翻译的定义、标准和翻译者的不同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来进行探讨,可以看出词汇空缺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然而,这种可译不可能完全等值,是相对的。
2.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给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过程中,在处理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问题上,一般有两种途径,即:以Nida为代表的归化策略和以美国翻译论家Lawrence Venuti为代表的异化策略。具体来讲,通常可采取以下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意译、改编。
(1)音译
原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的词在译入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来表达时,均可按照英语或汉语读音将词汇介绍到目的语言中去。例如:汉译英中的北京(Beijing)、Hong Kong(香港)、孔子(Confucius)、荔枝(litchi)、乌龙茶(oolung)等。英译汉中的dominoes(多米诺骨牌)、Shakespeare(莎士比亚)、London(伦敦)、romantic(罗曼蒂克)、clone(克隆)等。这样能够把源语文化原汁原味地传到目的语文化中,丰富了译语。
(2)直译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表达方式的一种方法。它是填补词汇空缺的一种常用方法,在习语的翻译中较为常见。如英译汉中的blind zone(盲区)、to be on the thin ice(如履薄冰)、desktop publishing(桌面出版系统)、memory phone(存储电话)、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等。汉译英中有咸菜(salted vegetable)、纸老虎(paper tiger)、丢脸(lose face)、外强中干(outwardly strong but inwardly weak)、友谊万古长青(The friendship will last for 10,000 years and still be forever green.)等。直译法可使译文简洁明快,又保持了原文语言的文化现象。
(3)意译
意译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译意”,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寻求“文化对等”。它的特征就在于避开文化障碍,传达原文内容并使译文顺畅。如汉语中的及时雨(timely assistance)、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吃香(be very popular)等。英语中的green- eyed (红眼病)、 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又如汉语中“不到黄河心不死”可以译为“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英语中“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译为未雨绸缪等。
意译法着眼于传达词语的文化信息,能很好地传递词语的文化内涵,满足不同民族的潜意识与思维定势。
(4)改编
改编指的是对音译、直译或意译在意义上进行补充的翻译。如直译加注解、意译加注解等。如汉语中的“炕”等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只能采用音译加注解方法,译为kang—mud - brick-made bed in the countryside of north china;“杀鸡给猴看”译为to 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to 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班门弄斧”可以翻译为to show off one’s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英语中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为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还是不够的,必须加注,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地,那么运煤到纽卡索自然是多余的事;再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后面用注释点明,这则习语源于罗马神话,爱神丘比特用布蒙住双眼,手持弓箭,他是盲目地射出爱情之箭的。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结束语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了解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以及翻译中可译性限度的存在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跨语言沟通的前提。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力求译文忠实、通顺,再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