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入河排污口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上游入河排污口情况分析

摘要:查清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及排放特性、废污水量、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及排放规律,为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产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水体功能区划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必要地条件。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分布;排放方式;染物入河量;污染负荷;浓度评价为加强黄河上游河段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掌握黄河上游河段排污口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如何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细则》等有关规定及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实施方案》,上游水资源局对黄河上游青甘河段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监测工作。

1 自然概况

本次排污口调查龙羊峡至五佛寺(青、甘)河段全长695 km,地处东经100°~104°,北纬35°40′~37°11′之间,流域面积119 359 km2。位于黄河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主要山脉海拔高度在2 800~4 800 m之间。龙羊峡至兰州段属青藏高原强烈切割的中高山区,区内山势高耸,悬崖深谷,蕴藏着丰富水电资源和优越的开发条件。兰州至黑山峡一带主要山脉海拔在2 000~3 000 m之间,属强烈或中等切割的中山丘陵区,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2 调查工作概况

2.1 调查范围和重点

本次调查范围为:自龙羊峡水库下至五佛寺河段直接入河的排污口及主要入河支流口。其干流段总长695 km。

2.2 调查内容

入河排污口:调查入河排污口及潜在污染源数量、经纬度、地理位置、布局,核查入河排污口排入的水功能区及排污特性—排污类型、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废污水入河量、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入河浓度等。

黄河上游流域社会经济概况及水资源开发状况。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调查:主要调查2000年来所发生的较大的水污染事故,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单位(个人)、原因、损失及处理结果等。

2.3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调查方法采取现场采样和资料收集相结合。入河排污口监测因子为:流量、pH、COD、氨氮、氰化物、挥发酚、砷、镉、六价铬、汞、铅、石油类和总磷等13项因子。

2.4 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

监测因子的分析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及数据处理等按水利部颁发的《水环境监测规范》、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以及现行《水质监测资料汇编补充规定》进行。

2.5 质量保证及合理性分析

为确保分析质量及出具数据的可靠与准确,采取了下列质控措施:检测人员

实行持证上岗;对某些监测项目实行国家标准样品的质量跟踪与监督;所有分析测定仪器均经计量检定合格并溯源至国家基准。

3 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入河排污口分布与排放方式

黄河干流青、甘段共调查入河排污口39个。按河道岸别统计左岸9个,右岸30个。31个为常年排污口,8个为间断排污口。从排放方式上看,以暗管排放为主,共有23个,占总数的58.97 %,以明渠排放的16个,占41.0 %。从污水性质上看,工业废水排污口8个,占20.5 %,生活污水排污口20个,占51.3 %,混合排污口11个,占28.2 %。(其中:以工业废水为主的4个,以生活污水为主的7个。)

3.2 排污口废污水入河量

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计算公式如下:

Wd=■■Q i·8.64 Wa=Wd·d

Gd=■■ Qi·Ci·86.4 Ga=Gd·d·10-3

式中:Wd—排污口废污水日入河量(万m3/d);

N—排污口废污水监测次数;

Qi—排污口第i次实测流量(m3/s);

Wa—废污水年入河量(万m3/年);

d—全年排污天数(d/年);

Gd—污染物日入河量(kg/d);

M—污染物浓度实测次数;

Ci—第i次实测污染物浓度(mg/l);

Ga—污染物年入河量(t/年);

8.64、86.4、10-3—换算系数。

3.2.1 排污口废污水入河量对黄河干流39个排污口的实测、调查统计,各类废污水年入河量为35 425.9万m3。其中青海省废污水年入河量为2 138.1 408万m3,甘肃省废污水年入河量为33 287.7 864万m3。

在调查的入河废污水中,工业废水为7 831.67 616万m3/年,占总量的21.3 %;生活污水为6 015.74 308万m3/年,占总量的17.0 %;工业废水为主混合污水4 837.6 224万m3/年,占总量的13.7 %;生活污水为主混合污水16 740.88 556万m3/年,占总量的47.3 %。

3.2.2 入河废污水省区分布从各省区废污水年入河量看,青海省年入河量为2 138.1 408万m3,占废污水年入河量的6.04 %;甘肃省年入河量为33 287.7 864万m3,占废污水年入河量的93.96 %。各省区排污口废污水入河量统计。

3.3 排污口污染物入河量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指CODcr、氨氮、总磷、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砷、六价铬、总铅、总镉、总汞下同)年入河量约为47 069.65 t。其中CODcr为41 187.1 t,氨氮为4 100.0 t,总磷为1 501.86 t,氰化物为2.7 189 t,挥发酚为3.6 846 t石油类为252.906 t,总砷为15.7 725 t,六价铬为0.0 339 t,总汞为0.1 342 t,总铅为3.986 t,总镉为1.398 t。从各省区排污口污染物入河量统计结果看,青海省主要污染物年入河量2 104.526 t,占干流排污口污染物入河总量的4.47 %;甘肃省主要污染物年入河44 965.13 t,占总量的95.5 %。各省区排污口污染物入河量。

3.4 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浓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