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总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适用专业:2013级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修订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本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
有体现”的教学理念,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把服务学习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全员参与,扎实推进,同时开展课内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与其他课程相衔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本课程提供理论原则、政治导向,《形势与政策》课程为本课程提供前沿、现实的材料。
二、课程内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明确成才目标,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制定较为清晰的目标,进而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培养优良学风、确立成才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难点:确立成才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2.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主题教学内容】
大学生活规划
【思考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怎样的优良学风?
3.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什么?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大学生如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主要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主题教学内容】
放飞理想、坚定信念主题演讲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 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重点和难点】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