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连遗传详解

性连遗传详解

性连遗传详解
性连遗传详解

性连遗传类虎皮品种如下:蛋白石,黄白化,肉桂,亮体(相对于除黄白化的其他品种虎皮)。性连遗传基因位于在Z染色体。由于公虎皮鹦鹉有两个Z染色体(ZZ)和母虎皮鹦鹉的Z 染色体和W染色体(ZW)。因此雄性虎皮鹦鹉必须有两个性连基因(在Z染色体上)外观上才能表现出性连基因特性。而母虎皮鹦鹉只有一个Z型染色体,如果他们的Z染色体有一个性连基因,他们就能在外观上表现出性连基因特性。也就是说所有性连遗传的母鸟只需要一个性连基因就能在外观上体现出该基因特征,因此性连遗传类母鸟相对来说更常见。具体配对如下:

性连公*普通母=普通公带性连基因,性连母。

普通公*性连母=普通公带性连基因,普通母。

普公带性连*普母=普公,普公带性连基因,性连母,普母(该配对可以看出普公对普母,性公对普母排列组合)

普公带性连*性连母=公带性连基因,性连公,普母,性连母(可看成普公对性母,性连公对性连母排列组合)

性连公*性连母=公性连,母性连

在这里我们具体举个黄白化的例子,将Z染色体上的黄化/白化基因表达为“Z i”普通基因表达为“Z”。

那么雄性虎皮鹦鹉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 ZZ - 两个普通基因在雄性虎皮身上

· ZZi - 公鸟带白化基因(一个INO基因一个普通基因)

· ZiZi - 黄白化公鸟(两个INO基因)

雌鸟有以下两种可能

ZW - 普通母鸟(普通基因在Z染色体)

ZiW - 黄白化母鸟(ino基因在Z染色体上)

以下将举几个配对例子

遗传系谱图练习题

“生物图表题”——遗传系谱图 1.(06·天津)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3.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 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 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4、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染 色体、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 基因型:________。7号个 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

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5.下图是一色盲的遗传系谱: (1) 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第一 代中的某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的编号和“→”写出色 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 (2)若成员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 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6.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 ,肤色正 常为A ),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7.下图是A 、B 两种不同遗传病的家系图。调查发现,患B 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据图回答。 (1)A 病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判断的理由是 。 (2)假如⑥与⑨号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 (3)如果③号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从优生角度分析,你认为最好生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8.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是 性遗 传病。 I II A B AB A A A B B B A A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III 图注: ——仅患A 病的男性; A B ——仅患B 病的女 A B ——同时患A 、B 两种病的女性。

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

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 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随着DNA分了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己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了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了植物的质体DN A则卞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线粒体DNA 质体DNA 本世纪初,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的1909年,德国学者科伦斯(Co rren s)和鲍尔(B au r)分别在紫茉莉(lVl irabilis jalapa)和天竺葵((Pelargonium zonale)中发现叶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现象。这一发现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挑战和补充。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进而有些学者甚至某些遗传学教科书中也将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这两种现象混为一谈,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并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80年代以来,随着分了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DNA分了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从DNA分了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下面就细胞质遗传的卞要物质基 础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使我们重新认识细胞质遗传这一现象和概念。 在遗传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个体表现型与母木性状一致的现象。其遗传方式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呢?下面就以具体一例进行分析。 1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 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 分析:从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紫茉莉F,植株的颜色,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也就是说,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的性状与母木表现型一致,即母系遗传。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研究表明,紫茉莉枝条的正常绿色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白色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_遗传系谱图解题技巧

遗传系谱图解题技巧 遗传系谱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考或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遗传系谱图主要考查学生两个内容,一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二是计算生患病或健康子女的概率,本文主要阐述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 要快速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学生首先要有意识地熟记常见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指”“并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次要熟记有关口诀,如 “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有病,女儿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无病,女儿有病” “伴X显性遗传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伴Y遗传病:父病子必病,传男不传女” “线粒体遗传病:母病子女全病” 在此基础上,学生只要“一看、二找、三观察”,就能快速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一看,看什么?看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自己熟悉的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则立即作出相应的判断。 二找,找什么?一找如下片段 (a) (b) (c) (d) 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a、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是隐性”;若出现如图c、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是显性”。并且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父母无病,女儿有病”;若出现如图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父母有病,女儿无病”。若系谱图中只出现图a 情形,只能判断为隐性遗传病,若出现图c 情形,只能判断为显性遗传病,而不能判断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此时还需寻找如下片段即“二找”: (1) (2) (3) (4) 如谱图中出现上述{1}{2}片段,则排除伴X隐性遗传,因为“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而图中且是“母病子不病,女病父不病”,判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谱图中出现上述{3}{4}片段,则排除伴X显性遗传,因为“伴X显性遗传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图中且是“父病女不病,子病母不病”,判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三观察:一观察谱图中是否出现男性全患病,女性不患病的情形,若有则最有可能为伴Y遗传病,因为“父病子必病,传男不传女”。二观察谱图中是否出现女性患者的子女全患病,若有则最有可能为线粒体遗传病,因为“母病子女全病”。三观察谱图中该病在代与代之间若呈连续遗传,则最有可能为显性遗传,如患者性别无差异,则为常染色体,如患者女多于男,则在X染色体上;若该病隔代遗传,则最有可能为隐性遗传,如患者性别无差异,则为常染色体,如患者男多于女,则在X 染色体上 *【例1】观察遗传系谱图,分析其遗传类型并回答问题:

遗传系谱图练习题

遗传系谱图练习题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2号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 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 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染色体、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 8.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9.右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兰的母系遗传

兰的母系遗传 1909年,遗传学家柯伦斯(Correns)和鲍尔(Baur)分别发现了细胞质的遗传现象。他们认识到某些植物的叶绿体的遗传是通过细质的。柯伦斯和鲍尔的这一发现为今天的缟艺君子兰(简称缟兰)的母系遗传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在缟兰的杂交繁殖过程中发现,采用不同叶色的君子兰(绿兰、缟兰)作父母本,其F1代叶色的遗传规律是不同的。如果人们把缟兰的花粉授到绿兰的雌蕊上,其子代都是绿兰;若把绿兰的花粉授到缟兰的雌蕊上,其子代出现绿兰、缟兰、纯白化苗。纯白化苗长到一叶,种胚贮藏的营养即已耗尽,它因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身无法制造养分而自然死亡。 缟艺君子兰、绿色君子兰杂交一览表。(见下表) 表中F1代君子兰的叶色遗传性状表明,只有当母本是缟兰,其F1代才能出现大量缟兰,从而说明了缟兰色彩的这种遗传是来自母系的,即细质的。这种遗传现象在其他植物繁殖中也有相似的情况。 通过现代遗传学我们知道,君子兰有22个染色体,数以万计的遗传基因,君子兰子代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父体,一半来自母体,这些遗传基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来自于父本的配子--花粉主要是细胞核,花粉粒的细胞质极少,而来自母本的配子--卵子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这就是说受精卵的细质几乎是卵子的细胞质。在缟兰的繁殖过程中,只有母本是缟兰,繁育出的F1代才会出现缟兰,说明缟兰的细胞质具有遗传物质。这种来自母体的细胞质遗传物质,产生不利于叶绿素正常发育的生理状态,阻碍了叶绿素的产生,部分细胞出现白化,植株叶面形成不同宽度条状分布的白化质体和含叶绿素的质体,两种质体的比例和强度分布不同,使缟兰叶面呈现出白、黄、绿等多种条状色道。 缟兰的母系遗传具有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色道的色彩、位置、宽度方面,在缟兰的繁殖实践中,缟兰出现比例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人工授粉的因素影响。缟兰作母本产生的F1代出现分离现象,有纯白化苗、缟兰、绿兰,各种叶色君子兰的比例不稳定。这是因缟兰母系繁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三个复等位基因(纯白化、缟艺、绿色),每个繁殖细胞只能获得一个等位基因,子代中出现哪种叶色的君子兰是随机的。 缟兰的出现比例因缟兰母本而异,并受人工授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株的缟兰,其子代出现缟兰的比例不同。同一株缟兰母本花箭、小花柄及花箭周围叶子彩道出得比较好的时候,其子代出现缟兰的比例就高;彩道比较少或无彩道时,其子代缟兰的出现比例就低。若在缟兰母本的花箭、小花柄及花箭周围叶子彩道出得很好的情况下,再人工授上彩道比较好的花粉,其子代缟兰的出现比例增加,同时纯白化苗的比例也随之增加;授上彩道比较差的花粉,其子代缟兰出现比例会减少,纯白化苗的比例也随之减少。为了减少无价值的纯白化苗,在缟兰的实际繁殖中,要根据花箭、小花柄和花箭周围叶的彩道色彩强弱表现情况,采用"强弱互补"的授粉原则减少纯白化苗,提高缟兰子代的成苗率。 笔者认为,缟兰的这种条状白化彩道与来自于母系繁殖细胞的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有关,这种遗传物质会阻碍叶绿素的产生,使缟兰叶面呈现出条状白化彩道。这种显性的白化彩道具有母系遗传的特性,能够直接遗传给F1代。子代中缟兰的出现机率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人工授粉的因素,根据缟兰母本彩道的条状色彩的强弱采用"强弱互补"的授粉原则是提高缟兰繁殖率的关键。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隐X.该病为伴A 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1染色体显XB.该病为伴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4 为杂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纯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2 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染色体隐性遗.该遗传病为伴XA 传病3 /.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B38传来的.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C1104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D.Ⅲ和Ⅲ98 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5号和11 叙述合理的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 一定在常染色体上号的致病基因11若B.7

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可能来自于2号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若C.7号带有致病基因,10- 2 -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A1/4 率是.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

基因携B 带者.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右图为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2 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X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C 21D.号和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3 -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 两e)E、、d)、乙(基因为因为D其中一种为

高中生物遗传系谱图分析总结+例题

遗传系谱图高考试题的解析思路 复习摩尔根实验,通过系谱分析伴X、Y遗传与显、隐遗传的后代特点,对于系谱分析的解题方法做出总结。 第一步;确认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或细胞质遗传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隐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二、典型例题分析 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 B.25% C.75% D. 50% 2、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3、已知黑尿症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两个都带有黑尿症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几率是() A.12.5% B.25% C.50% D.75% 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为伴性遗传;正常肤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请识图完成下列问题: (1)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Ⅱ5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0和Ⅲ11婚配,所生的子女中发病率为______________;只得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同时得两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是人类的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6、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主要考察遗传方式的判定(主要是常显、常隐、伴X显和伴X隐)、亲子代基因型的推导,纯合子杂合子概率和某遗传病概率的计算(包括一种病、两种病、患病或不患病等多种情况)。 一、常见的遗传方式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患病正常基因型、遗传方式及特点(用A—a表示相关基因) 二、解题步骤: 1、判断致病基因的显影性: 尝试在系谱图中查寻是否存在如下片段: 图a、b的组合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归纳为“无中生有为隐性”; 图c、d的组合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归纳为“有中生无为显性”。 【典例1】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问题:(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性遗传病; (2)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性遗传病。 解析:甲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观察右系谱图可知,I-1、I-2均患甲病,而他们的子代II-5、II-6 都不患甲病,联系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可判断甲病为显性遗传 病。 解析:乙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观察右系谱图可知,I-1、I-2均患不患乙病,而他们的子代II-4患乙病,联系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2、判断患病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常采用假设反证法。 假设1:在常染色体上,用具体基因型(无中生有隐、有中生无显)代进去,推导。若理论上的基因型和该个体实际表现性一致,则为该种遗传方式,若出现矛盾,则不是。 假设2:在X染色体上,用具体基因型代(无中生有隐、有中生无显)进去,推导。若理论上的基因型和该个体实际表现性一致,则为该种遗传方式,若出现矛盾,则不是。 补充结论: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任何一个正常可排除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有任何一个正常可排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且男患儿必患——可能是伴Y遗传,否则必不是; 【典例2】请判断下图1、2某病的遗传方式: 变式训练-2-1:请判断下图中某病的遗传方式: 3、推到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常采用隐性突破法,即先将隐性个体(可能是患者或正常个体)的基因型(aa或X a X a或X a Y)写出,然后根据个体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将对应亲本或子代的基因型写出。有时候可能某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那么就要将两种可能都写出来,并且要求出没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典例2】请写出下图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 1、据前两步可得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找到患病个体II-5、III-6,直接写出其基因型为aa 3、根据II-5的a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可确定I-1、 I-2个含有一个a,又因为I-1、I-2均表现为正常,可确定他们 各含有一个A。所以,I-1、I-2的基因型一定为Aa。 4、同理,III-6患病,可推出II-3、II-4的金隐性也一定为Aa。 5、III-7为II-3、II-4的儿子,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且 表现为正常。可确定其基因型为1/3A和2/3Aa。

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

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 摘要: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和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因此,很多师生在遇到有关细胞质遗传的问题时,都会不加思索地认为:细胞质遗传一定是母系遗传。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DNA分子生物技术、以及相继的电镜和抗DNA免疫电镜技术等的技术的发展发现细胞质遗传中也存在着低频的父系遗传与双亲遗传。并且目前的大多数学者公认为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简单的理论可以概括解释这种现象,细胞质遗传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充丰富着。 关键词:细胞质基因母系遗传父系遗传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一、母系遗传现象 母体遗传可区分为迟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二类。所谓迟延遗传,例如在蚕卵的颜色、田螺壳的右旋、左旋等所见的现象。虽然这些性状本身是由细胞核基因决定的,表现出明显的孟德尔式遗传,但是作为卵细胞质的性质却是在母体内形成的,因此子代的表型常常和母亲的基因型相同。这样在F2中基因型虽以3∶1比例分离,但表型并不分离,与母体的性状完全一样,延迟一代后,在F3中表型才以3∶1的比例分离。细胞质遗传一般也称为偏母遗传。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但有少量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质的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为小型环状DNA 结构,一般含几千个碱基。这种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某些遗传性状,如水稻雄性不育症状。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完全遗传给子代,而精子由于本身缺乏细胞质,所以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二、细胞质遗现象 (一) 常见的细胞质遗传 (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技巧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及练习 一、几种常见遗传病类型及其特点 二、可作“突破口”的七条典型遗传规律 1.可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的一些“突破口” 规律一:“双亲正常女儿病”——则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即“无中生有,且有为女”,则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甲所示。 规律二:“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则肯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即“有中生无,且无为女”,则肯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乙所示。 规律三:当确定为隐性遗传时,若“母病子正常”或“女病父正常”——则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规律四:当确定为显性遗传时,若“父病女正常”或“子病母正常”——则肯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可确定为伴X遗传的“突破口” 规律五:“父病女必病”或“子病母必病”——则肯定是伴X显性遗传。 规律六:“母病子必病”或“女病父必病”——则肯定是伴X隐性遗传。 3.可确定为伴Y遗传的“突破口” 规律七:“父病子病女不病”或“传男不传女”——则肯定是伴Y遗传。 以上的七条典型遗传规律,均可作为分析判断系谱遗传方式的“突破口”。 三、遗传系谱图解题技巧 遗传系谱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考或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遗传系谱图主要考查学生两个内容,一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二是计算生患病或健康子女的概率,本文主要阐述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 要快速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学生首先要有意识地熟记常见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指”“并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次要熟记有关口诀,如 “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有病,女儿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无病,女儿有病” “伴X显性遗传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伴Y遗传病:父病子必病,传男不传女” “线粒体遗传病:母病子女全病” 在此基础上,学生只要“一看、二找、三观察”,就能快速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一看,看什么?看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自己熟悉的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则立即作出相应的判断。 二找,找什么?一找如下片段 (a) (b) (c) (d) 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a、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是隐性”;若出现如图c、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是显性”。并且只要系谱图中出现如图b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父母无病,女儿有病”;若出现如图d的情形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父母有病,女儿无病”。若系谱图中只出现图a 情形,只能判断为隐性遗传病,若出现图c 情形,只能判断为显性遗传

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的男孩,其父母均正常,如图所示。假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B.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1与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 【解析】1号个体表现正常,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设为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2号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X A Y a,故B项错误;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的基因型是X A X a、2号的基因型是X A Y,所以3号(X A X-)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项正确;若1与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D项正确。 【答案】B 2、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若进行DNA序列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突变和互换)() A.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B.8与3的1/4常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C.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D.8与4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解析】8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7号,8号与2号个体的X染色体DNA序列不同,A错误;人体内有22对常染色体,8号个体的常染色体来自6号和7号,7号的常染色体来自3号和4号,又7号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故8与3的常染色体DNA序列相同的比例无法确定,B错误;8号个体的Y染色体来自6号,5号和6号Y

试从母系遗传角度分析现代中原居民的源流

试从母系遗传角度分析现代中原居民的源流 作者:baiyueren 2016-12-01 最近在人类学论坛上讨论古代山东人的mtDNA。突然想到可以根据现有的古DNA测试数据分析一下朱泓所说的各种古代北方人种类型的mtDNA类型构成情况。如果这方面能得出比较明确的结果,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出中原居民的早期聚合过程。于是我搜集了吉大相关的硕士毕业论文,和一部分已发表论文中的古DNA数据。并根据最新的mtDNA系统树进行重新分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分析思路。

一、古代人种类型的母系遗传特征 1. 古华北类型 选取了庙子沟、朱开沟、龙头山遗址的mtDNA数据(见下),这些遗址的人骨经研究属于古华北类型,且没有其它种系混杂的明显迹象。 将这三个遗址的古DNA数据重新分型后,合并统计各单倍群的比例如下。可以看出古华北类型的特征单倍群是:A(×A5)、C、M9a和M10。

2. 古西北类型 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属于卡约文化的青海上孙家寨遗址的古DNA数据。青海喇家村的古DNA 数据因为整体质量不高所以没有采用。 上孙家寨mtDNA各单倍群的比例统计如下。可见古西北类型的特征单倍群是:D4、C、M10。另外G单倍群下游的一些分支类型也比较常见。

3. 古蒙古高原类型(1)井沟子古DNA数据

(2)新店子mtDNA数据 选取了井沟子和新店子墓地的古DNA数据(见下表)。结果发现两组数据差别很大:井沟子属于D单倍群的样本最多,但新店子是以C单倍群的数量最多。可能是因为古代迁徙到东亚大陆边缘地带的族群在人口扩张时出现强烈的奠基者效应造成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部和南部西伯利亚人群中最常见的单倍型类群是C 型,并且在西伯利亚南部人群中具有最高的分布频率(47.6%)。C型的分布频率向南逐渐递减,但在蒙古人群中仍然比较常见(14.6%)。 这说明井沟子和新店子人骨虽然同属古蒙古高原类型,但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同时也说明体质特征经过较长的时间跨度后会受自然选择而发生变化,不一定与某种单倍群有必然的关联性。因此要想更精准地分析现代族群的源流,最好是从群体遗传方面入手。 将这两个遗址的古DNA数据重新分型后,汇总统计各单倍群比例如下。从两组古mtDNA数据类型构成的共性来判断:古蒙古高原类型的特征单倍群主要是D4和C。 G单倍群虽然在汇总后的数据中占一定比例,但只能在井沟子数据中看到。另外,通过比对现代北亚人种各族群的数据,发现G也是只在一部分北亚人群中较为常见,因此不具有典型意义。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 201株裸粒、散穗 18株 带壳、密穗 20株裸粒、密穗 203株 试问,这2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 答: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 =((18+20)/(201+18+20+203))×100%=8.6%

F1的两种重组配子Nl和nL各为8.6% / 2=4.3%,亲本型配子NL和nl各为(1-8.6%) /2=45.7%; 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 4.3%×4.3%=18.49/10000, 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 在杂合体ABy/abY,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 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 0.26×0.06×0.1×100=0.156%,故其配子的比例为:ABy42.078: 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Aby0.078:aBY0.078。 3.设某植物的3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 相距14cM,现有如下杂交:+++/thf×thf/thf。问:①符合系数为1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②符合系数为0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 答:①1/8 ②1/2 5.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技巧

- 1 -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及练习题 高中生物学会考要求学生对遗传系谱图应达到综合分析水平。遗传系谱题多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如①判别遗传类型、②写出指定个体的基因型、③计算患病机率。而教材中有关内容又较少,因而准确分析遗传系谱即成为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说经常出现听得懂,看得明白,就是不会做题。学生普遍认为解题过程中思路不清晰,书写紊乱。因此我认为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帮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排除干扰解题的非智力因素;其次,加强变式训练。 二、解题思路 (一)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 第一步:根据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是“色盲”,则马上可判定此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如告之是“白化病”,则可判定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题干没告之具体的病例,则往下看第二步。 第二步: 1、确定是否为伴Y 遗传 (1)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则为伴Y 遗传。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 遗传 2、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即“无中生有”,或患者隔代才有,即“隔代遗传,则为隐性遗传。 (2)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即“有中生无”,或连续几代有患者,即“连续遗传”,则为显性遗传。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 遗传 (1)若已确定是隐性遗传 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即“子病母不病,父病女不病”,正常女性的父子均正常,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 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者,或正常女性的父子有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若已确定是显性遗传 ①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即“母病子不病,女病父不病”,正常男子的母女均正常,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甚无女患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中有正常者,或正常男性的母女有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例题1: 【解析】 由于在同一系谱图中同时含有两种遗传病,在分析时思维容易混乱,不易得出正确结论。若将该系谱图按甲、乙两种遗传病拆开成为两个分图,解题就容易得多了。 解答:将原图分成两个分图: (1)甲病图不是代代男性均患病,不是Y 染色体遗传病;正常双亲(3和4)有子女患病(7),为隐性遗传。患者均为男性,符合男多于女,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乙病图患者男女均有,不是Y 染色体遗传病;患病的双亲(3和4)有正常子女(7和8),为显性遗传。患病的男性4的母亲和女儿均不患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强化练习 1.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X 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2.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 、d)、乙(基因为E 、e)两种遗 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 B .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 .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 .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3、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 ,a ),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 ,b )。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完整word版)高考生物——“遗传系谱图”题型.docx

高考生物——“遗传系谱图”题型的概率计算方法集锦 遗传系谱图题型的概率计算 一、凡涉及概率计算的遗传系谱图题型的解答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判定遗传类型。 判定顺序一般是先确认其显隐性关系,再判断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判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可用括号中的语言产巧记): l、双亲都正常,生出有病孩子,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 若父母无病女有病则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女有) 若父母无病儿有病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双亲都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 若父母有病女无病,则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女无) 若父母有病儿无病则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3、已确定为隐性遗传:若出现有一世代中正常男性的女儿有病或出现有一世代中有病母亲 的儿子正常,则一定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已确定为显性遗传 ; 若出现有一世代中患病男性的女儿正常或出现有一世代中正常母亲的 儿子有病,则一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若系譜图中无上述的典型现象,则应考虑是否为性染色体遗传病,判断方法为: ① 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出现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或出现男性患者通过 他的正常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情况,则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孩像母亲或母患子必患) ②患者女性明显多个男性,且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则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女孩像父亲或父患女必患) ③患者只连续在男性中出现,女性无病:可能是伴Y 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以上可结为:“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有病为常隐,父子患病为伴隐;有中生无为显性, 女儿正常为常显,母女患病为伴显。” 6、也可以用否定式判断:

遗传系谱图与遗传图解图文稿

遗传系谱图与遗传图解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区分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方法 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系谱图明显的特征是用“□”表示男性,“○”表示女性。男女患者分别用“■”“●”。而遗传图解在第一列分别用“亲代”“子代”(多数题目还必须标出“配子”)。也可以从世代关系的符号判断---遗传系谱图是“Ⅰ、Ⅱ、Ⅲ”,遗传图解是“↓”。 对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区分,我们才能快速并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目的,这是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想要完整画出遗传系谱图或遗传图解,就必须熟悉它们各自的格式和组成要素。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相关题型后,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要点。 二、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规范 “□”表示男性,“○”表示女性。男女患者分别用“■”“●”。表示世代关系的符号是“ ”, (2)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要求 系谱图书写完后,还必须在图的右上侧写出相关的图例说明,如:“□”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正常女性,“■”表示男患者,“●”表示女患者。如果遗传系谱图表示子代数量较多,还必须在图的左侧用“Ⅰ、Ⅱ、Ⅲ”等表明。 2.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 第一行:亲本(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交配(或婚配)符号;第二行:两亲本产生的配子。 第三行:F1(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四行:F1(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 (2)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求 要把各代的基因型都写对。只知道表现型的,也可以用A_B_这种样式表示。其次是相关的符号,如自交符号、杂交符号、箭头;亲本P、配子、子一代F1等。如果与性别有关的,还应标注性别符号。 最后是相关的文字说明,另外箭头不能缺少。 三、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得分点 熟悉此类题型的得分点,可以尽量避免失分。一个完整的遗传系谱图一般要求标出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表明各个体的世代关系。而遗传图解通常要表明个体的相应性状。要特别提醒的是遗传系谱图只能用“ ”,不能用箭头表示世代关系;要求画遗传图解的题目,如果没有特别强调,必须写出配子的类型,并且一个配子对应一个箭头。遗传图解的最后一行记住要用文字说明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这是常见的失分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