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

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

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三、课堂作业设计

、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2、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3、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4题。

4、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5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45页“练习十”第7题。

用教材的133页的学具做一做,拉一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教材第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引入旋转现象,使学生

轻松自然的理解旋转现象。

2、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3、能判断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举例。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感知旋转现象。

2、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大风车”“观览车”的画面。

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旋转旋转现象。

(1)电脑显示:直升机上面的大轮子正在旋转。

(2)电脑显示:游乐园里的转椅。

(3)老师出示一个风车。

(4)这些都是旋转。

2、请小组讨论:你还见过那些旋转现象?

3、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旋转。

4、“做一做”(教材第42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活动。圆片上按一定的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后,看到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色。

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给学生做示范。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

2、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6题。

让学生利用教具,通过拼一拼,再游戏过程中体会旋转。

3、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8题。

使学生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学生数学

的兴趣。

四、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举事例:生活中那些地方有评移和旋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剪一剪

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

4.自己设计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重点难点

1.实际操作。

2.发挥想象,设计出好的,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准备

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准备好剪刀,纸(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纸若干张)(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事先剪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2.分组。(按3-4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剪小纸人的活动。

教师: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的吗?

教师: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教师:你们想不想动手剪一剪啊?

4.教师示范剪小纸人。

(1)并排的小纸人。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

(2)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再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手拉手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按老师的方法剪小纸人。

2、刚刚剪了4个小纸人,你能剪出8个小纸人吗?

3、每人交一件作品。

(四)思维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好看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下来,把你新颖的作品展示给班上的同学们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word文字版)

第一章图形的变换 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 轴对称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例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点与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做一做 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四次呢? 旋转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例3: 1)时钟上的旋转问题 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到“1”;

指针从“1”绕点顺时针旋转到“___” ; 指针从“3”绕点顺时针旋转____到“6” ; 指针从“6”绕点顺时针旋转到“12” 。 2)有关风车的旋转问题 风车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例4:画出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 先画点,垂直于,点与点的距离还应该是6格; 这样就可以把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点…… 做一做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风车绕点逆 时针旋转____ 风车绕点逆 时针旋转____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艺术 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欣赏设计 利用变换可以设计出许多漂亮的图案! 在铜镜的图案中把旋转了4次。 把连续平移就得到了这条花边图案! 我把◇连续平移2格。 我把进行对称变换,设计出了板报栏目的花边。

练习一 1)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 先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你还有什么剪法? ⑴⑵⑶ 3)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4)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展示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三年级数学《三角形(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三角形(新课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内容结构及具体例题安排如下表: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

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五单元三角形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最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自测卷 姓名: 一、填空。(40%)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2、看右图填空。(12%) (1)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 到“2”; (2)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 顺时针旋转300 到“( )”; (5)指针从“5”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 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 )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 )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 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4、用线连一连绕点“O ”旋转而成的图形。(4%) 旋转1800 旋转900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 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 A O 4 3 2 1 O O O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解读 一.单元教材解读 图形的变换是在学生在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去情境进行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问题。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学生的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知识。教材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单元的欣赏设计内容是结合主题图中的图案,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利用图形变换进行设计图案带来的美感。这一内容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二.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周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对称和旋转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三.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填空。(43分) 姓名:——————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6分)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2、看右图填空。(12分) (1)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 到“2”; (2)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 顺时针旋转300 到“( )”; (5)指针从“5”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分)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 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 )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4、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8分) (1)、图形B 可以看作图形A 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 可以看作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 可以看作图形C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A O 4 3 2 1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

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全解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 《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小小设计师》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类图案或徽标,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各类图案或徽标,自己设计徽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作品,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徽标的过程中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这样就建立了轴对称图形与新知的联系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徽标的设计和绘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效地反思、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2、[教学难点及关键]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绘图工具方格本 八、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3分)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7-48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3、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4、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二、尝试练习: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结: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图形的运动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经典模板 (83)五下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五下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图形的变换教案

2009—2010第一学期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 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 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出图形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等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学生回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课件出示三角形在平面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答 (板书平移两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旋转的方向、角度和旋转中心) 4、课件出示完成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制作:学生答(板书轴对 称一要素: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 (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活动一: 1、图形变换(1),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方格纸上把图形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可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注意学生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方法:可以直接平移。 生:图形A向右平移2格,图形B向下平移2格,图形C向上平移2格,图形D向左平移2格,得到风车图形。(教师小结评价:我们在分析图形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 2.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移”填上①或“旋转”②. 3. 下面哪几个角是锐角在括号里打?哪几个角是钝角在括号里打? 4.指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5.看下面图形各有几个锐角: 6.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个锐角,()个钝角。 7.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 8.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9.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在括号里填①?哪些是旋转在括号里填②?

10、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平移()格 图1 图2 平移7格 平移()格 图4 图3 1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黑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13、画出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剪一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后的实践活动课。 2、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新知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获得绘图、剪图等技能。 数学思考:在对简单图形变化、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并喜爱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剪纸”。 4、教学重点 画和剪1个小人,2个、4个连续的小人。 5、教学难点 找“纸对折的次数增加,小人的个数也不断的增加,而且正好是原来的两倍”的规律。 6、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蜡光彩纸,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贴片、展板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复习导入 (二)揭示新课 (三)活动 剪出1个的小纸人,2个和4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 (四)开放活动 (五)本课小结 三.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是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总结整理”为教学框架结构,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动构建并理解知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观察、实践、交流、评价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1、探究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在剪连续的小人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剪,而是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议一议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思考、尝试、实践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并理解知识。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图形

找规律填图形、填数字 例1、观察如图,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例2、观察如图,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c)中填入适当的图形。 例3、仔细观察如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例4、观察如图,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例5、龚老师给晶晶带来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的六个面上,都按同样的规律画着“猴”、“猫”、“虎”“兔”“狗”“鸡”六种动物,龚老师让晶晶收起正方体,然后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正方体的示意图,请根据这个图说出“猴”、“狗”对面画的动物。 例6、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不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上“√”。 图2 图1 (1) (2)

例7 按顺序观察下图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在带“?”处应选择哪一个图形?可供选项: 例8、仔细观察下面的三个图形,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图形填在“?”处。 ? ①②③④ (3) (4)

例9、根据等号左边两个图形的变换关系,推断出“?”处应选择第几号图形? 例10、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例11、请你接着画。 (1) (2) (3) (4) (5) (6) (7) (8) (9) ? ? ? = ? ① ② ③ ④

例12、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例13、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例14、在方框里画○,应该怎样画? 例15、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 例16、观察下面各数有什么规律? (1) 1 , 3 , 5 , 7 , 9 , 11 ,…… (2)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理念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动手能力: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第四单元教案 图形的变换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图形

课时5·图形找规律 1、观察如图,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2、观察如图,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c)中填入适当的图形。 3、仔细观察如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4、观察如图,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5、龚老师给晶晶带来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的六个面上,都按同样的规律画着“猴”、“猫”、“虎”“兔”“狗”“鸡”六种动物,龚老师让晶晶收起正方体,然后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正方体的示意图,请根据这个图说出“猴”、“狗”对面画的动物。 6、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不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上“√”。 (2) (3)

7 按顺序观察右图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在带“?”处应选择哪一个图形? 可供选项: 8、根据等号左边两个图形的变换关系,推断出“?”处应选择第几号图形? 9、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① ② ③ ④ =

例11、请你接着画。 例12、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 例13、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1) (2) (3) (4) (5) (7) (8) (9) ? ? ?

例14、在方框里画○,应该怎样画? 例15、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 例16、观察下面各数有什么规律? (1) 1 , 3 , 5 , 7 , 9 , 11 ,…… (2)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例17、指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3 , 6 , 9 , 12 , ( ) , ( ) (2)2 , 5 , 8 , 11 , ( ) , ( ) (3)97 , 93 , 89 , ( ) , 81 , ( ) 例18、找规律填空。 (1) 2 , 4 , 8 , 16 ,(),()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对称、有趣的剪纸四部分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重点、难点新|课|标| 第| 一| 网 重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动现象为下一步逐渐将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数学化打下基础;对各种运动进行分类、比较,并加以语言和动作描述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特征有本质的把握;组织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运动,体会其中的美,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欲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6、37页图形的平移。 教学提示: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

三年级奥数解析2图形的排列规律

三年级奥数解析2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一、二年级奥数课堂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给出的图形的排列和变化规律,推算后面应该画什么图形。其中图形的变换涉及到图形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变换的方式涉及到旋转。这一讲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寻找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变化规律,难点在于组成组合图形的各个部分变换的方式各不相同。组合图形越复杂,变化越多,题目的难度就越大。 解题时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每个图形是怎样组成的?理清哪些组成部分没变?哪些变换了?又是怎样变换的?进一步训练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奥赛天天练》第2讲,模仿训练,练习2 【题目】: 下图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答出来,试试看好吗? 【解析】:

首先仔细观察图形,这个图形中不变的部分是:中心点重合的两个正方形套起来另加两条对角线。变化的有三个部分:黑色梯形、灰色三角形、红色线段。 再来观察后面由第三个图形到第四个图形的变化规律:黑色梯形和灰色三角形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红色线段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最后把第一个图形按照上面的变化规律进行变换,可以得到所求的第二个图形是: 《奥赛天天练》第2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观察图形,按其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解析】: 观察图形,每个组合图形都是有三个基本图形竖排成三层,我们可以分层观察寻找规律。 第一层都是按空心长方形、空心圆圈、倒“T”形的顺序三个图案循环出现,且相邻两行首尾重复相接。由此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一层是个空心长方形; 第二层每行都是两个灰色三角形一个空心三角形有序排列,可以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二层为灰色三角形; 第三层每行是由灰色圆形、灰色长方形、空心长方形有序排列,可以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三层是灰色长方形。 因此最后一个图案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