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凉水塔耗水计算

凉水塔耗水计算

凉水塔耗水计算
凉水塔耗水计算

凉水塔损耗水量计算公式

一、凉水塔简介

凉水塔是电厂用来凉水用的构筑物,一般高度是根据电厂的机组大小而定,是电厂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一种构筑物。凉水塔的工作原理:利用吹进来的风与由上洒下来的水形成对流,把热源排走,一部分水在对流中蒸发,带走了相应的蒸发潜热。从而降低水的温度。

二、凉水塔分类

1、开式冷却塔

开式冷却塔的冷却原理就是,通过将循环水以喷雾方式,喷淋到玻璃纤维的填料上,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换热,再由风机带动塔内气流循环,将与水换热后的热气流带出,从而达到冷却。

此种冷却方式,首期的投入比较的少,但是运营成本较高(水耗、电耗)。

2、闭式冷却塔

闭式冷却塔的冷却原理,简单来说是两个循环:一个内循环、一个外循环。没有填料,主核心部分为紫铜管表冷器。

①内循环:与对象设备对接,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系统(循环介质为软水)。为对象设备进行冷却,将对象设备中的热量带出到冷却机组。

②外循环:在冷却塔中,为冷却塔本身进行降温。不与内循环水相接触,只是通过冷却塔内的紫铜管表冷器进行换热散热。在此种冷却方式下,通过自动控制,根据水温设置电机的运行。

两个循环,在春夏两季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需要两个循环同时运行。秋冬两季环境温度不高,大部分情况下只需一个内循环。

3、填料式冷却塔

填料式冷却塔是将需要降温的循环冷却水均匀分布到填料上,通过电机驱动安装在塔顶的轴流风机将周围环境的冷空气抽吸进塔内,冷空气与热水在填料表面进行传质传热,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这种冷却塔,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填料对空气阻力大、噪音大,能耗相对较大,故障率高,检修量大,维修费用高,使用寿命短,对水质要求高,冷却效果不理想。

凉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学、静、动态结构力学,加工技术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水质为多变量的函数,冷却更是多因素,多变量与多效应综合的过程。冷却塔按水与空气相对流动状况不同,不同类型冷却塔优、劣,是冷却塔业界在学术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种争论有力地促进了冷却塔的技术的发展,在争论中各自扬长避短,使冷却塔技术不断完善,向节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投资等目标不断技术进步。冷却塔热力性能好坏、噪声高低、耗电大小、漂水多少是衡量冷却塔品质优劣的关键,是用户及设计师在选用冷却塔时反复考察比较中最观注的焦点。

三、水损失情况

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

1、循环水参数

(1)循环水量Q r:m3/h

(2) 浓缩倍数N:

(3) 循环水供水温度t o:℃

(4) 循环水回水温度t i:℃

(5) 循环水供回水温差△t:℃

(6) 循环水供回水平均温度t:℃

(7)循环水供回水平均温度下的汽化潜热r:kJ/kg(t℃)

(汽化潜热:在饱和水的定压汽化过程中,饱和水全部汽化成同温度

的干饱和蒸汽所需加入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r的值是由

实验测定的,不同压力、温度下水的汽化潜热值不同,一般由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汽表查得r=2426.66kJ/kg(31.5℃))

2、凉水塔损耗水量

(1)凉水塔蒸发耗水量Q e:m3/h

Q e=Q r×△t÷583.4 (Q e=Q r×△t×4.186÷r)

2、凉水塔风吹散耗水量Q w:m3/h

Q w=Q r×K

式中K为吹散损失系数。取0.05%--0.1%.

3、补给水量:Q m :m3/h

Q m=Q e×N/(N-1)

4、凉水塔总损耗水量Q z:m3/h

Q z=Q e+Q w+Q m

5、排污水量Q p:m3/h

Q p=(Q m-N×Q w)/N

6、凉水塔总的补给水量Q M:

Q M=Q z+Q p=Q e+Q w+Q m+Q p

冷却塔选型计算28843

冷却塔选型须知 1、请注明冷却塔选用的具体型号,或每小时处理的流量。 2 、冷却塔进塔温度和出塔水温。 3、请说明给什么设备降温、现场是否有循环水池,现场安装条件如何。 4、若需要备品备件及其他配件,有无其他要求等请注明。 5、非常条件使用请说明使用环境和具体情况,以便选择适当的冷却塔型号。 6、特殊情况、型号订货时请标明,以双方合同、技术协议约定专门进行设计。 冷却塔详细选型: 1、首先要确定冷却塔进水温度,从而选择标准型冷却塔、中温型冷却塔还是高温型冷却塔。 2、确定使用设备或者可以按照现场情况对噪声的要求,可以选择横流式冷却塔或者逆流式冷却塔。 3、根据冷水机组或者制冷机的冷却水量进行选择冷却塔流量,一般来讲冷却塔流量要大于制冷机的冷却水量。(一般取1.2—1.25倍)。 4、多台并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冷却塔。 其次,冷却塔选型时要注意: 1、冷却塔的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冷却塔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13、圆塔多塔设计,塔与塔之间净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5倍塔体直径。横流塔及逆流方塔可并列布置。 14、选用水泵应与冷却塔配套,保证流量,扬程等工艺要求。 15、当选择多台冷却塔的时候,尽可能选用同一型号。 此外,衡量冷却塔的效果还通常采用三个指标: (1)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之差Δt。Δt被称为冷却水温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对生产而言,Δt越大则生产设备所需的冷却水的流量可以减少。但如果进水温度t1很高时,即使温差Δt很大,冷却后的水温不一定降低到符合要求,因此这样一个指标虽是需要的,但说明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 (2)冷却后水温t2和空气湿球温度ξ的接近程度Δt’。Δt’=t2-ξ(℃)Δt’称为冷却幅高。Δt’值越小,

上计算水力学课的心得

上计算水力学课的心得 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胥慧1030201016 摘要:首先通过计算水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联想到不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求解;还简要说明了从中学到的内容,着重说明了离散的有关问题;最后阐述了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面积,区域离散,控制方程离散,意见 1、不规则图形面积求解 上计算水力学这门课程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学过对于一个边界形状不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问题的求解方法。当时是先把那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誊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板上,再把一张事先做好的1cm×1cm方格纸铺在玻璃板下边,先记录一下不规则图形里显示完整的小方格数目,对于不完整的小方格,正好满半个格算的两个算一个格,大于半个格计一个格,不满半个格的舍去,这样相加在一起就是这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近似面积。同样的办法,再分别用0.5cm×0.5cm 的方格纸和0.1cm×0.1cm的方格纸对不规则图形面积进行计算。结果不言而喻,必然是用0.1cm×0.1cm的方格纸得到的近似解更接近真实解。通过缩短方格纸的边长,来实现接近真实解的方法。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了计算水力学这门课。2、学到的内容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了解到,描述流体流动及传热等物理问题的基本方程为偏微分方程,想要得它们的解析解或者近似解析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就拿我们熟知的Navier-Stokes方程来说,现在能得到的解析的特解也就70个左右。通过学习计算水力学这么课程,我知道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借助于现在已经相当成熟的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对于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连续的偏微分方程组及其定解条件按照某种方法遵循特定的规则在计算区域的离散网格上转化为代数方程组,以得到连续系统的离散数值逼

冷却塔用水量(环评)

想评估一天冷却塔补水量,粗略就行,800rt天补水多少呢?暂还不想装水表衡量,有没有其他的理论公式之类的,看规范为水流量的1/100,好象不可能吧,象良机800rt那补水不得6T/H.吓人哦! 大家有好办法没,介绍介绍,在下不胜感激! 穷,没龙币 以下是引用片段: 冷却塔之补给水量计算说明 1、循环水量在冷却塔运转当中,因下列因素逐渐损失: A当热水与冷空气在塔体内产生热交换过程中,部份水量会变成气体蒸发出去; B由于冷空气系借助机械动力(马达与风车)抽送,在高风速状况下,部份水量会被抽送出去; C由于冷却水重复循环,水中之固体浓度日渐增加,影响水质,易生藻苔,因此必须部份排放,另行以新鲜的水补充之。 2、补给水量计算说明: A 蒸发损失水量(E) E = Q/600 = (T1-T2)*L /600 E 代表蒸发水量 (kg/h) ; Q代表热负荷(Kcal/h); 600代表水的蒸发潜热(Kcal/h); T1代表入水温度(℃); T2代表出水温度(℃); L代表循环水量(kg/h) B飞溅损失水量(C) 冷却塔之飞溅损失量依冷却塔设计型式、风速等因素决定之。一般正常情况下,其值约等于循环水

量的0.1~0.2%左右。 C定期排放水量损失(D) 定期排放水量损失须视水质或水中固体浓度等因素决定之。一般约为循环水量之0.3%左右。 D补给水量(M) 水塔循环水之补给总水量等于 M=E + C + D 冷却塔用于空调时,温度差设计在5℃,此时冷却塔所须之补给水量约为循环水量的2%左右。 哥们,按你这样说也差不多是循环水量的1%,可这循环水量水量是指那的能?看一台铭牌(800RT,??M3/H)算出来是6T/H,那夏天如果运行12H,不得72T.工厂中央空调的,是不是很大点?在下非专业,疑问多多! 在下是评估用水,想该用浓水做空调补水,这水量不好算,很多不一样的不在同一起的装水表太多,所以想找一种理论且合实际的法子. 谢谢!!! 制冷设计规范中是这样规定的: 8.1.2 冷却水宜采用淡水,其水质应符合表8.1.2的规定。 8.1.4冷凝器采用直流水冷却时,其用水量应按下式(8.1.4)计算: 8.1.5 冷凝器采用混合循环水冷却时,其补充水量应按下式(8.1.5)计算: 见下边图片。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

冷却塔、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1冷却塔冷却水量 方法一: 冷却水量=860×Q(kW)×T/5000=559 m3/h T------系数,离心式冷水机组取1.3,吸收式制冷机组取2.5 5000-----每吨水带走的热量 方法二: 冷却水量: G= 3.6 Q/C (tw1-tw2)=559 m3/h Q—冷却塔冷却热量,kW,对电制冷机取制冷负荷1.35倍左右,吸收式取2.5倍左右。C—水的比热(4.19kJ/kg.k) tw1-tw2—冷却塔进出口温差,一般取5℃;压缩式制冷机,取4~5℃;吸收式制冷机,取6~9℃ 冷却塔吨位=559×1.1=614 m3/h 2冷却水泵扬程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却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h m——冷凝器阻力,mH2O;

h s——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从冷却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mH2O;(开式系统有,闭式系统没哟此项) h o——冷却塔喷嘴喷雾压力,mH2O,约等于5 mH2O。 H p=(h f+h d)+h m+h s+h o=0.02×50+5.8+19.8+5=31.6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31.6×1.1=34.8 mH2O 冷却水泵流量=262×2×1.1=576 m3/h 3冷冻水泵扬程 冷冻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 h m——蒸发器阻力,mH2O ; h s——空调器末端阻力,mH2O ; h o——二通调节阀阻力,mH2O 。 H p=(h f+h d)+h m+h s+h o=0.02×150+5+2.78+4=14.78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14.78×1.1=16.3 mH2O

(参考)水力学计算说明书

水力学实训设计计算书 指导老师:柴华 前言 水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以水为主要对象研究流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是高等学校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在自然界中,与流体运动关联的力学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港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都将水力学或流体力学作为必修课之一。 水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解决水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水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的进化发展都是与水“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综观所有人类文

明,几乎都是伴着河、海而生的

通过学习和实训,应用水力学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做下完美的铺垫。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任务三:绘制正常水位到汛前限制水位~相对开度~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绘制汛前限制水位以上的水库水位~下泄流量的关系曲线。 任务四:溢洪道消力池深、池长计算:或挑距长度、冲刷坑深度和后坡校核计算 任务二:分析溢洪道水平段和陡坡段的水面曲线形式,考虑高速水流掺气所增加的水深,算出陡坡段边墙高。边墙高按设计洪水流量校核;绘制陡坡纵剖面上的水面线。 1.根据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已知驼峰堰上游水位25.20,堰顶高程18.70,堰底高程为17.45, 计算下游收缩断面水深h C, P=18.70-17.45=1.25m H=25.20-18.70=6.5m P/H=1.25÷6.5=0.19<0.8 为自由出流 m=0.32+0.171(P/H)^0.657 =0.442 设H =H,由资料可知溢洪道共两孔,每孔净宽10米,闸墩头为圆形,敦厚2米,边墩围半圆形,混凝土糙率为0.014.故查表可得: ζ 0=0.45 ζ k =0.7 ε=1-0.2(ζk+(n-1)ζ0)×H0/nb=0.92 H =(q/(εm(2g)^0.5))^2/3=6.77m E0=P+H0=6.77+1.25=8.02m 查表的:流速系数ψ=0.94

塔的水力学计算手册

塔的水力学计算手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 2.塔设备特性 (1) 3.名词术语和定义 (1) 4.浮阀/筛孔板式塔盘的设计 (1) 5.填料塔的设计 (1)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提高工艺工程师的设计质量,推广计算机应用而编写本手册。 本手册是针对气液传质塔设备中的普遍性问题而编写。对于某些具体塔设备的数据(比如:某生产流程中针对某塔设备的板效率而采用的计算关联式,或者对于某吸收填料塔的传质单元高度或等板高度而采用的具体计算公式)则未予收入。本设计手册以应用为主,主要是指导性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配合相应的计算程序,具体公式及理论推阐可参考有关文献。 2.塔设备特性 作为气(汽)、液两相传质用的塔设备,首先必须能使气(汽)、液两相得到充分的接触,以得到较高的传质分离效率。 此外,塔设备还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当气(汽)、液处理量过大(超过设计值)时,仍不致于发生大量的雾 沫挟带或液泛等影响正常操作的现象。 (2)当操作波动(设计值的50%~120%)较大时,仍能维持在较高的传 质效率下稳定操作,并具有长期连续操作所必须具备的可靠性。 (3)塔压力降尽量小。 (4)结构简单、耗材少、制造和安装容易。 (5)耐腐蚀、不易堵塞。 (6)塔内的滞留液量要小。 3.名词术语和定义 3.1 塔径(tower diameter),D T 塔筒体内壁直径,见图3.1-(a)。 3.2 板间距(tray spacing),H T 塔内相邻两层塔盘间的距离,见图3.1-(a)。 3.3 降液管(downcomer),DC 各层塔盘之间专供液相流体通过的组件,单溢流型塔盘为侧降液管,双溢流型塔盘有侧降液管和中央降液管,三或多溢流型塔盘有侧降液管、偏侧降液管、偏中央降液管及中央降液管。 3.4 降液管顶部宽度(DC top width),Wd 弓形降液管面积的弦高。掠堰另有算法,见图3.1-(a),-(b)。 3.5 降液管底间隙(DC clearance),ho 降液管底部边缘至塔盘(或受液盘)之间的距离,见图3.1-(a)。 3.6 溢流堰高度(weir height),hw 降液管顶部边缘高出塔板的距离,见图3.1-(a)。 3.7 总的塔盘横截面积(total tower cross-section area),A T

(完整版)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英文名叫做The cooling tower。 最近几年,冷却塔高速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正因如此,才使玻璃钢冷却塔问世。玻璃钢冷却塔开始和闭式,玻璃钢维护结构的冷却塔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大气压力: P =99.4×103 kPa 干球温度:θ=31.5℃ 湿球温度:τ=28℃(方形和普通型为27℃) 冷却塔设计参数1.标准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2.中温型:进塔水温43℃,出塔水温33℃ 3.高温型:进塔水温60℃,出塔水温35℃ 4.普通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5.大型塔:进塔水温42℃,出塔水温32℃工业中,使热水冷却的一种设备。水被输送到塔内,使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或热、质交换,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分类编辑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

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用途分一般空调用冷却塔、工业用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五、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六、其他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七、按玻璃钢冷却塔的外形分为圆型玻璃钢冷却塔和方型玻璃钢冷却塔。 适用范围编辑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例如:火电厂内,锅炉将水加热成 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使发电机发电,经汽轮机作功后的废汽排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这一过程中乏汽的废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度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从风筒处排入大气环境中。冷却塔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空调冷却系统、冷冻系列、注塑、制革、发泡、发电、汽轮机、铝型材加工、空压机、工业水冷却等领域,应用最多的为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行业。

耗水量计算

冷却塔耗水量计算论证 在湿式冷却塔中,热水将热量传给空气,由空气带走,散到大气中去。水向空气散热有三种形式:①接触散热;②蒸发散热;③辐射散热。冷却塔主要靠前两种散热,辐射散热量很小,在此忽略不计。 两种不同温度的物质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向温度低的一方,称为接触散热。冷却塔中,当低温度空气通过高温度水面时,水面会通过接触散热,把热量传给空气。 蒸发散热通过物质交换完成,即通过水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来完成。水分子有着不同的能量,平均能量由水温决定。在水表面附近,一部分动能大的水分子,克服邻近水分子的吸引力,逃出水面而成为水蒸气。由于能量大的水分子逃离,水面附近的水体能量变小,因此水温降低,这就是蒸发散热。 如下为水的冷却过程: 在冷却塔中水的冷却过程由水温、空气的干球温度θ、湿球温度τ决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接触散热量为αq ,蒸发散热量为 βq 。可分为下图所示的四种传热情况。 (1)水温大于气温。两种热量都由水面散向空气, βα+=q q q ,水温降低, 水量产生蒸发损失。 (2) θ=t ,水温和气温相等。接触散热停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β=q q ,水温 降低,水量产生蒸发损失。本项目中冷却水要求出水温度31℃,而哈尔滨地区的干球温度达到或接近31℃的时候必然存在,该计算即按照该条件下进行。

(3) θ<<τt 。由于水温低于空气干球温度,从空气向水中产生接触传热;水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0>-=αβq q q ,水温降低。 (4) θ<=τt 。同(3)的传热情况,但βα=q q ,所以0=q ,即水温不再降低,但 蒸发仍在发生。这是水冷却的极限情况,如果水温继续下降,将产生αq > βq 水 温又会升高,所以t =τ是水冷却的极限。 综上分析,按照第2种情况下计算耗水量进行论证 该项目设计条件为: 管程循环水体积流量: h m q v 32450=, 进水温度:℃8.37=in t ,出水温度要求℃31 out ≤t 环境干球温度℃31 =d t ,湿球温度℃24=w t ,相对湿度%60=d h 总热负荷h kcal kw t q C Q m P 1526600017750 ==?= 耗水量计算: 水的蒸发潜热为2260千焦/千克(0.628kWh/kg ),因在此计算条件下绝大多数 热量都需要由水的蒸发来带走,故需要的蒸发水量为: )/(28264628.017750h kg =。 以上数据就是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或接近冷却水温的条件下的耗水量,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自然散热(包括加翅片),都必须要达到该数据,因为在此条件下的接触散热已经停止,只能靠水的蒸发散热来带走热量。如果外界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则改数据还要增加,以弥补接触散热部分的反向传热(在该项目条件下哈尔滨地区一般不存在这种情况)。 以上是对蒸发水量的计算,还有如下部分水的损失也不可忽略: 1、即喷淋的漂水量,即有一部分细小的水滴会在没有蒸发的情况下被风机抽走,该部分水损失很难确定多少,由不同的填料和收水器性能来决定。虽然好多厂家宣称自己产品达到零漂水,但是这肯定不可能实现的。根据以往经验,

工艺专业塔器水力学计算设计导则

1 塔器设计概述 1.1 石油化工装置中塔器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每种工艺流程都存在蒸馏或吸收等分离单元过程,因此塔器设计至关重要。往往塔器设计的优劣,决定着装置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必须给予重视。 1.2 塔器设计与工艺流程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亦即塔器的选型和水力学计算与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塔器设计影响着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的选择。例如减小蒸馏塔的回流比,能降低能耗,但塔板数增加,对塔器讲就是减小塔径和增加塔高,其中必有一个最经济条件的选择。又如真空塔或对釜温有要求的蒸馏塔均对压降要求较严,需要选择压降低的板式塔或填料塔,在塔器水力学计算后,压降数据要返回工艺作釜温核算。 1.3 一般工艺流程基本确定后,进行塔器的选型、设计等工作。塔器设计涉及到工艺、化学工程、设备、仪表、配管等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任务及与各专业间关系另有说明。见化学工程专业工作手册H-P0101-96、H-P0301-96。 1.4 随着石油化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蒸馏塔从一般的一股进料、二股产品的常规塔发展为多股进料、多侧线,有中间换热的复杂塔。要求塔的生产能力大、效率高、塔板数多,即大塔径、多程数、高效、低压降等,对塔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塔器设计工作的发展。 1.5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为工艺与塔器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可应用PROCESS或PRO/Ⅱ等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塔的最大和最小汽液负荷、密度等数据,以便进行分段的塔的水力学计算,使工艺和塔的水力学计算能同步进行,并作多方案比较,求得最佳设计。 1.6 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1.6.1 确定工艺流程(尤其是分离流程) 通过工艺流程模拟电算,选定最佳切割方案,其中包括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进料状态和位置等方面的选择。 1.6.2 塔压的设定

冷却塔选型计算

冷却塔选型 1.冷却水流量计算: L=(Q1+Q2)/(Δt*1.163)*1.1 L—冷却水流量(m3/h) Q1—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后的总冷负荷,KW Q2—机组中压缩机耗电量,KW Δ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一般取4.5-5 冷却塔的水流量= 冷却水系统水量×(1.2~1.5); 冷却塔的能力大多数为标准工况下的出力(湿球温度28 ℃,冷水进出温度32o C/37oC),由于地区差异,夏季湿球温度会不同, 应根据厂家样册提供的曲线进行修正.湿球温度可查当地气象参数获得. 冷却塔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应为一个塔高。 冷却塔散冷量冷吨的定义:在空气的湿球温度为27℃,将13L/min(0.78m3/h)的纯水从37℃冷却到32℃,为1冷吨,其散热量为4.515KW。 湿球温度每升高1℃,冷却效率约下降17% 2.冷却塔冷却能力计算: Q=72*L*(h1-h2) Q-冷却能力(Kcal/h) L-冷却塔风量,m3/h h1-冷却塔入口空气焓值 h2-冷却塔出口空气焓值 3.冷却塔若做自控,进出水必须都设电动阀,否则单台对应控制时倒吸或溢水。 4.冷却水泵扬程的确定 扬程为冷却水系统阻力+冷却塔积水盘至布水器的高差+布水器所需压力 5.冷却塔不同类型噪音及处理方法:

. 6.冷却水管径选择

7.冷却水泵扬程: 扬程通常是指水泵所能够扬水的最高度,用H表示。最常用的水泵扬程计算公式是H=(p2-p1)/ρg+(c2-c1)/2g+z2-z1。 其中,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c1,c2——流体在泵进出口处的流速,m/s;z1,z2——进出口高度,m;ρ——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1.2。 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计算公式(mH2O):Hmax=△P1+△P2+0.05L(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0.4~0.6。 8.冷却塔的选择:

流体力学计算题

水银 题1图 高程为9.14m 时压力表G 的读数。 题型一: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问题(注:千万注意方向,绘出压力体) 1、AB 曲面为一圆柱形的四分之一,半径R=0.2m ,宽度(垂直纸面)B=0.8m ,水深H=1.2m ,液体密度3 /850m kg =ρ,AB 曲面左侧受到液体压力。求作用在AB 曲面上的水平分力和铅直分力。(10分) 解:(1)水平分力: RB R H g A h P z c x ?- ==)2 (ργ…….(3分) N 1.14668.02.0)2 2 .02.1(8.9850=??- ??=,方向向右(2分)。 (2)铅直分力:绘如图所示的压力体,则 B R R R H g V P z ??? ? ????+-==4)(2πργ……….(3分) 1.15428.04 2.014.32.0)2.02.1(8.98502=???? ? ?????+?-??=,方向向下(2分) 。 l d Q h G B A 空 气 石 油 甘 油 7.623.66 1.52 9.14m 1 1

2.有一圆滚门,长度l=10m ,直径D=4.2m ,上游水深H1=4.2m ,下游水深H2=2.1m ,求作用于圆滚门上的水平和铅直分压力。 解题思路:(1)水平分力: l H H p p p x )(2 12 22121-=-=γ 方向水平向右。 (2)作压力体,如图,则 l D Al V p z 4 432 πγγγ? === 方向垂直向上。 3.如图示,一半球形闸门,已知球门的半径m R 1= ,上下游水位差m H 1= ,试求闸门受到的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的 大小和方向。 解: (1)水平分力: ()2R R H A h P c πγγ?+===左,2R R A h P c πγγ?='=右 右左P P P x -= kN R H 79.30114.31807.92=???=?=πγ, 方向水平向右。 (2)垂直分力: V P z γ=,由于左、右两侧液体对曲面所形成的压力体均为半球面,且两侧方向相反,因而垂直方向总的压力为0。 4、密闭盛水容器,已知h 1=60cm,h 2=100cm ,水银测压计读值cm h 25=?。试求半径R=0.5m 的半球盖AB 所受总压力的水平分力和铅垂分力。

冷却塔简要计算

冷却塔简要计算方式 冷却塔的选择: 1.现在一般中央空调工程使用较多的是低噪声或超低噪声型玻璃钢逆流式冷却 塔,其国产品的代号一般为DBNL-水量数(m3/h)。如DBNL3-100型表示水量为100 m3/h,第三次改型设计的超低噪声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 即:水量数(m3/h)=(主机制冷量+压缩机输入功率)÷3.165 2.初先的冷却塔的名义流量应满足冷水机组要求的冷却水量,同时塔的进水和 出水温度应分别与冷水机组冷凝器的出水和进水温度相一致。再根据设计地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查产品样本给出的塔热工性能曲线或说明,校核塔的实际流量是否仍不小于冷水机要求的冷却水量。 3.校核所选塔的结构尺寸、运行重量是否适合现场安装条件。 简要经验值计算公式: 设备总冷量(KW)×856(大卡)÷3000=冷却塔水流量 但在此基础上加上25T~100T=冷却塔实际规格流量 或冷却塔水流量×1.2~1.3=冷却塔实际规格流量

单位换算: ,埃 1 = 10-8cm = 10-10m 是光波长度和分子直径的常用计量单位。当讨论粉尘表面与其它表面间的范德瓦耳斯引力时,也用 来计量表面间的距离。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3 。从长度单位上讲, 比纳米小一个数量级。 与取自瑞典科学家 ngstr m(1814-1874)的名字, 的正确发音为“欧”、“埃”。 cfm(cubic foot per minute),立方英尺/分钟 英制风量单位,1 cfm ≈ 1.7 m3/h 特别地:2000 cfm = 3400 m3/h 英国人已经不用英制了。美国人和日本人有时仍用英制单位。 ℉ (Fahrenheit),华氏温标 华伦海特(1686-1736)确定了三个温度固定点:海水结冰时为零度、人的体温为96度、水结冰时为32度。在现代温标中,纯净水的冰点0℃=32℉,沸点100℃=212℉。 北美国家仍使用华氏温标。 fpm (foot per minute),英尺/分钟 英制风速单位,1000 fpm ≈ 5.08 m/s mbar (millibar),毫巴 气压单位,有时用于过滤器阻力,1 mbar = 100 Pa = 10 mm WG mg (milligram),毫克

冷却塔选型

冷却塔选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冷却塔选型 冷却水量的计算: [1]. Q = m s △ t Q 冷却能力 Kcal / h (冷冻机/ 空调机的冷冻能力) m 水流量(质量) Kg / h s 水的比热值 1 Kcal / 1 kg - ℃ △ t 进入冷凝器的水温与离开冷凝器的水温之差 [2]. Q 的计算 Q = 72 q ( I 入口- I 出口 ) Q 冷却能力 Kcal / h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I 入口冷却水塔入口空气的焓(enthalpy) I 出口冷却水塔出口空气的焓(enthalpy) [3].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的计算 q = Q / 72 ( I 入口- I 出口 ) 上述计算系依据基本的热力学理论,按空气线图(psychrometrics)的湿空气性能,搭配基本代数式计算之。 更深入的数学式依Merkel Theory的Enthalpy potential 观念导算出类似更精确的计算方程式: Q = K ×S × ( hw -ha ) Q 冷却水塔的总传热量 K 焓的热传导系数 S 冷却水塔的热传面积 hw 空气与冷却水蒸发的混合湿空气之焓 ha 进入冷却水塔的外气空气之焓 此时,导入冷却水流量(质量),建立 KS / L 的积分(Integration) 遂计算出更为精确的冷却水塔热传方程式。详细的计算你可以从Heat Transfer的热力学内查阅。 冷却水塔的正确选用,是根据外气的湿球温度计算而来,绝非凭经验而来。诸多人士认为冷却水塔的能力一定大于冷冻空调的主机,这是完全错误的导论与说法,实不足为取。这是一种「积非成是,以讹传讹」的谬论。 顺便一提,楼上有一位兄弟提到,湿球温度从27℃→28℃,冷却水塔的能力降低,why?其实这就是基础热力学上湿球温度的应用。 湿球温度愈高,湿球温度的冷却能力愈差。所以,当湿球温度增高时,冷却水塔的能力下降,换言之,冷却水塔的出水量减少了。 从事空调制冷,空气的性能曲线图──Psychrometrics(空气线图)一定得充分认识、了解。Psychrometrics 就像医学上的X 光照片、心电图等等一样,让我门100%掌握空气性能的变化,所有制冷空调的问题均迎刃而解。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C=n 1R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gZ 2bh Q =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 =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 =μA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1。4H 2 5或Q=1.343H 2.47(2—15) 淹没出流:Q=(1。4H 25)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0.145(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 anθ= 4 1 ,以及b >3H,即 自由出流:Q =0.42b g 2H 2 3=1.86bH 2 3(2—18)

冷却塔计算

冷却塔设计计算参考方法 本文简述了冷却塔、冷却塔的选型,校核计算,模拟计算方法等,供大家参考。 一、简述 如上图,冷却塔放于层间,运行时冷却塔进/排风大致可分为6个区间(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其长度表示风量大小);它们分别是: a 区——冷却塔在A轴方向的主要进风面,该处装有1250mm高百叶3层。 b1/b2——冷却塔入风回流区,在这两个区很可能出现负压;回流在b2区会较多出现。 c 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 d 区——冷却塔在1/A轴方向通风区,该区为负压区,风速较a区高,且以乱流出现居多。 e 区——热风扩散区;冷却塔排风经过一段距离(冷却塔排风口到建筑顶部百叶约

4000mm)后,动压明显下降,静压上升,该区属正压区,其间大部分热风经建筑顶部百叶排入大气,少部分弥散后排风受阻会滞留一段时间,但,由于上下(e 区~b区)空间随机存在着压差,使得部分e区弥散的热风回流。 二、冷却塔的选型 1、设计条件 温度:38℃进水,32℃出水,27.9℃湿球; 水量:1430M3/H;水质:自来水; 耗电比:≤60Kw/台,≤0.04Kw/M3·h, 场地:23750mm×5750mm; 通风状况:一般。 2、冷却塔选型 符合以上条件的冷却塔为:LRCM-H-200SC8×1台。 (冷却塔[设计基准]37-32-28℃,此条件下冷却塔处理水量为名义处理水量) 其中,LRC表示良机方形低噪声冷却塔,M表示大陆性气候适用,H表示加高型,200表示冷却塔单元名义处理水量200M3/H,S表示该机型区别于一般冷却塔,C8表示该塔共由8个单元并联组合而成,即名义处理总水量为1600M3/H。 冷却塔的外观尺寸为:22630×3980×4130。 冷却塔配电功率:7.5Kw×8=60Kw,耗电比为60÷1600=0.0375Kw/M3·h。 三、校核计算 1、已知条件:

计算水力学基础

计算水力学基础 李占松编著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内容简介 本讲义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参考《微机计算水力学》(杨景芳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第1版)等类似教材,取其精华,编写而成的。目的是使读者掌握通过计算机解水力学问题的方法,为解决更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打下牢固的计算基础。书中内容包括:数值计算基础,偏微分方程式的差分解法,有限单元法;用这些方法解有压管流、明渠流、闸孔出流、堰流、消能、地下水的渗流及平面势流等计算问题。讲义中的用FORTRAN77算法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几乎包括了全部水力学的主要计算问题。另外,结合讲授对象的实际情况,也提供了用VB算法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 VB程序编程人员的话 为了更好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同学学好《微机计算水力学》这门学科,编程员借暑假休息的时间,利用我们专业目前所学的VB中的算法语言部分对水力学常见的计算题型编制成常用程序。希望大家能借此资料更好地学习《微机计算水力学》这门课程。本程序着重程序的可读性,不苛求程序的过分技巧。对水力学中常用的计算题型,用我们现在所学的VB语言编制而成。由于编程员能力有限,程序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批评指正。 VB程序编程人员:黄渝桂曹命凯

前言 ----计算水力学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水力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水力学问题中有比较复杂的紊流、分离、气穴、水击等流动现象,并存在各种界面形式,如自由水面、分层流、交界面等。 由各种流动现象而建立的数学模型(由微分方程表示的定解问题),例如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等组成的控制微分方程组,多具有非线性和非恒定性,只有少数特定条件下的问题,可根据求解问题的特性对方程和边界条件作相应简化,而得到其解析解。因此长期以来,水力学的发展只得主要藉助于物理模型试验。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值计算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与水利、航运、海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等各种技术科学领域。 计算水力学的特点是适应性强、应用面广。首先流动问题的控制方程一般是非线性的,自变量多,计算域的几何形状任意,边界条件复杂,对这些无法求得解析解的问题,用数值解则能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其次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值试验,例如,可选择不同的流动参数进行试验,可进行物理方程中各项的有效性和敏感性试验,以便进行各种近似处理等。它不受物理模型试验模型律的限制,比较省时省钱,有较多的灵活性。 但数值计算一是依赖于基本方程的可靠性,且最终结果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解析表达式,只是有限个离散点上的数值解,并有一定的计算误差;二是它不像物理模型试验一开始就能给出流动现象并定性地描述,却往往需要由原体观测或物理实验提供某些流动参数,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验证;三是程序的编制及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与技巧。 所以计算水力学有自己的原理方法和特点,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观测和试验相互联系、促进又不能相互代替,已成为目前解决复杂水流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研究流动过程物理机制时,更需要三者有机结合而互相取长补短。 近三、四十年来,计算水力学有很大的发展,替代了经典水力学中的一些近似计算法和图解法。例如水面曲线计算;管网和渠系的过水或输沙(排污)能力的计算;有水轮机负荷改变时水力震荡系统的稳定性计算研究;流体机械过流部件的流道计算以及优化设计,还有洪水波、河口潮流计算,以及各种流动条件下,不同排放形式的污染物混合计算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从针对个别工程问题建立的单一数学模型,开始建立对整个流域洪泛区已建或规划中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系统模拟的系统模型。理论课题的研究中,对扩散问题、传热问题、边界层问题、漩涡运动、紊流等问题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开始计算非恒定的三维紊流问题。 由于离散的基本原理不同,计算水力学可分为两个分支:一是有限差分法,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有有限分析法;二是有限单元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界元法和混合元法,另外还有迎风有限元法等。

水力学画图与计算

五、作图题(在题图上绘出正确答案) 1.定性绘出图示棱柱形明渠的水面曲线,并注明曲线名称。(各渠段均充分长,各段糙率相同) (5分) 2、定性绘出图示管道(短管)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 3、定性绘出图示棱柱形明渠的水面曲线,并注明曲线名称。(各渠段均充分长,各段糙率相同,末端有一跌坎) (5分) 4、定性绘出图示曲面ABC上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铅垂方向压力体。(5分)

6AB 上水平分力的压强分布图和垂直分力的压力体图。 A B 7、定性绘出图示棱柱形明渠的水面曲线,并注明曲线名称。(各渠段均充分长,各段糙率相同) K K i < i 1 k i >i 2 k 六、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圆弧形闸门AB(1/4圆), A 点以上的水深H =1.2m ,闸门宽B =4m ,圆弧形闸门半径R =1m ,水面均为大气压强。确定圆弧形闸门AB 上作用的静水总压力及作用方向。 解:水平分力 P x =p c ×A x = 铅垂分力 P y =γ×V=, 静水总压力 P 2 = P x 2 + P y 2, P=, tan = P y /P x = ∴ =49° 合力作用线通过圆弧形闸门的圆心。 2、图示一跨河倒虹吸圆管,管径d =0.8m ,长 l =50 m ,两个 30。 折角、进口和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分别为 ζ1=,ζ2=,ζ3=,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上下游水位差 H =3m 。若上下游流速水头忽略不计,求通过倒虹吸管的流量Q 。 H R O B R 测压管水头 总水头线 v 0=0 v 0=0

解: 按短管计算,取下游水面为基准面,对上下游渠道内的计算断面建立能量方程 g v R l h H w 2) 4(2 ∑+==ξλ 计算圆管道断面的水力半径和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9.10.15.022.0 , m 2.04/=++?==== ∑ξχ d A R 将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可以求解得到 /s m 091.2 , m /s 16.4 3===∴ vA Q v 即倒虹吸管内通过的流量为2.091m 3 /s 。 3、某水平管路直径d 1=7.5cm ,末端连接一渐缩喷嘴通大气(如题图),喷嘴出口直径d 2=2.0cm 。用压力表测得管路与喷嘴接头处的压强p =49kN m 2 ,管路内流速v 1=0.706m/s 。求水流对喷嘴的水平作用力F (可 取动量校正系数为1) 解:列喷嘴进口断面1—1和喷嘴出口断面2—2的连续方程: 得喷嘴流量和出口流速为: s m 00314.03 11==A v Q s m 9.92 2== A Q v 对于喷嘴建立x 方向的动量方程 )(1211x x v v Q R A p -=-ρβ 8.187)(3233=--=v v Q A p R ρN 水流对喷嘴冲击力:F 与R , 等值反向。 4、有一矩形断面混凝土渡槽,糙率n =,底宽b =1.5m ,槽长L =120m 。进口处槽底高程Z 1=52.16m , 出口槽底高程Z 2=52.04m ,当槽中均匀流水深h 0=1.7m 时,试求渡槽底坡i 和通过的流量Q 。 解: i=(Z 1-Z 2)/L = 55.2==bh A m 2 d 1 v 1 P x 2 2 1 1 R

冷却塔水量损失计算(技术部)

冷却塔水量损失计算 水的蒸发损失[()]* :水的定压比热,取.摄氏度,:水的蒸发潜热,:循环水流量,():温差。 例如你设计的温差是度,就是,每小时循环水量吨的话,每小时蒸发吨,这是冷却塔全效时的蒸发量,如果低于这个量就是冷却塔设计有问题。 蒸发耗损量 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 令:进水温度为℃,出水温度为℃,湿球温度为,则*:(℃)() 式中::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 对式()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 *:()×() 式中:当温度下降℃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如:℃ 则{(×)}总水量 或℃,即温差为℃时的水蒸发量

*:℃() 式中:逼近度,即出水温度()逼近湿球温度的程度℃,按热交换器设计时冷端温度差取值的惯例,宜取≥℃(推进≥即℃),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合理和不经济。 水塔蒸发量计算 第2.2.4条冷却塔的水量损失应按下列各项确定: 一、蒸发损失。二、风吹损失。三、排污损失: 四、冷却池的附加蒸发损失水量 第2.2.5条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Δ 式中——蒸发损失水量,; Δ——冷却塔进水与出水温度差,℃。 ——循环水量,。 ——系数,℃1,可按表2.2.5采用。 系数 气温- 第2.2.6条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量占进入冷却塔循环水量的百分数可采用下数值 机械通风冷却塔(有除水器) ~’$ ( $ ( {. ]* " ) 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以下简称自然通风冷却塔) 当有除水器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