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秋节》教案设计精选

《中秋节》教案设计精选

《中秋节》教案设计精选
《中秋节》教案设计精选

《中秋节》教案设计精选

篇一:中秋节教案

一、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佳节的渊源历史,喜爱中秋佳节美丽传说的由来。

2、通过与同伴快乐分享,与成人的佳节欢聚萌发其热爱长辈、同伴的高尚情操。

3、进一步体会成人的艰辛,尝试着体会别人的感受,愿意为成人献上自己的眷眷孝心。

4、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关于月球的科普常识,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诗词,卡片、中秋节的成语等本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通过图书室或上网查询,除此以外,还可采访当地老人,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生齐:中秋节!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讲讲中秋节的知识。

二、新课

一、老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

(1)代表团圆的意思。古诗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资料: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二、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过渡:写出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宋朝诗人苏轼

的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历來是写中秋的诗词里最好的一首,诗人是在对亲人抒发怀念之情,也可说是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

三、各地中秋的民间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祭月

(2)秋节赏灯浙江一带中秋夜放羊皮小水灯「一点紅」,江面上佈滿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观赏。

(3)钱塘观潮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湧至,受到渐进渐窄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

(4)拜土地公:中秋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杖后,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报」的含义在,所以也有农村在此夜聚资演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

饼。你们家的中秋节准备怎样欢度呢?

2 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即兴表演:学会谦让,把月饼先分给长辈)。

3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月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学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或者教儿歌《月饼歌》。

《月饼歌》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六、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搜集了关于的中秋节的那么多知识。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1)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七、布置作业:

(1)过中秋节那天,向家里人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识。

(2)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并记录。

篇二:中秋节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节》

----低年级《话说中秋节》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凤凰小学的林静,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话说中秋节》,本课节选自我校自主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中国节》。当下小学生对于圣诞节、平安夜的日期以及内容如数家珍,而作为中国孩子对于春节、中秋节……这些具有中国灿烂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鲜有人记得。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去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学校成立了该课程开发团队,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外活动的拓展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活动预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该课程实施宗旨是,恰逢传统节日的前一周进行授课和活动,一学年共设置11课时。在实施过程中提出如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动态地调查、研究,获得成就感;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需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在该课程开发实施一年多来,我校学生逐步熟悉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中国渊源流传的本土文化,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话说中秋节》一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话说中秋节》这课是通过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让学生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

律,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

3.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在活动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

教学难点: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2

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校本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猜中秋――知中秋由来。

1.用儿歌引出中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段儿

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同学们知道老师儿歌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

2.当学生说出中秋节时,教师板书课题《话说中秋节》,并适时补充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以读儿歌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聊中秋――晓中秋习俗、传说。

3

1.师引导: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每当中秋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月饼,还有其他各种鲜果、干果。同学们知道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教师适时补充:古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圆月和月饼象征团圆。板书:花好月圆人团圆)

2.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

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除了吃月饼,大家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介绍中秋节习俗一段,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回答赏月、猜灯谜等。师适时补充课件资料并介绍: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中秋节,更全面得了解各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习惯)4.孩子们,我们刚刚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还有一个节目,那就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听中秋和月亮的故事。也就是中秋节的传说。自读课本上的有关的中秋节的传说,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也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组内交流,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对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4

(设计目的:通过对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了解,以及关于中秋传说故事,增加学生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

(三).过中秋――加深节日喜爱之情。

过渡语:中秋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非常多的文人墨客用精美的诗篇来呤诵中秋节,以表述对中秋的喜欢之情。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同吃月饼、呤诵古诗,欢庆中秋。

可请学生呤诵古诗、童谣(多媒体课件以月夜为背景,配上音乐渲染气氛,出示古诗。)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中秋节的节日气氛)(四).送祝福――寄托思念之情。

1.孩子们,今年的中秋节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呢?如果外出的爸爸妈妈不能回家与你一起过中秋节,你又会怎样表达你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呢?

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再分小组进行汇报。

2.教师适时课外延伸,孩子们,咱们课下可以把你的思念和祝福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传递给你们远在他乡的亲人。

最后教师小结:中秋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讲故事、唱歌谣、呤诵古诗,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今天这节课的中秋节过得真

开心,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临的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邀月,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

四、说板书设计

中秋月教案

《中秋月》教案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主要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三、研习新课 1、阅读第一自然段 中秋佳节,文人学士赋诗填词欢度中秋,的确富有诗意。作者

列举宋代仕女中秋游西湖赏月为例,说明中秋佳节的浪漫性。 小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 2、阅读第二自然段 中秋,顾名思义,应是“三秋恰半”,(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课文引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中秋节时间。但这一时间是否符合科学的界定呢?作者从当时天文学、气象学上对四季的不同划分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天文学上的“中秋”应在阳历11月5号或6号(立冬); 气象学上的“中秋”应该在阳历10月15日、16日左右。 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四季的划分,中秋节应该在秋分(阳历9月23日)。因此,虽然说是“中秋”节,但按照科学的定义,并非正是“三秋恰半” 小结: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3、阅读第3、 4、5自然段 第3段:先引用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中秋之夕月色倍明。”《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的文章,随后作者指出这只是诗人、文学家们的幻想,然后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解释。 第4段中,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作者首先从科学理论上解释了月亮的亮度,一是月亮的光度甚小,在此,作者用太阳、煤油灯、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

中班主题活动《中秋节》 主题活动的产生 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中秋月圆象征着家人的团聚,吃月饼赏月也成为节日的一种习俗。由于很多中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少,不了解中秋节的内涵与来历,只有部分幼儿了解中秋节要吃月饼。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由此,我开展了此主题。

主题网络图 教育目标 1. 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 些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2. 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 3.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为初定内容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接触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并对之感兴趣。 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会出现映像。 3. 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时圆时缺,培养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的情感。 4.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3.4.5表示的数量,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5. 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6. 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有关中秋节风俗习惯的资料,培养幼儿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猜想和画“月亮上有什么?”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图画的内容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境布置 1.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2.在语言去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 3.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家长工作 1.家长帮助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2.为这次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月饼盒。并与幼儿一起做一个灯笼, 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4.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展,及时协助主题活动的展开。 5.有时间带幼儿在有月亮的夜晚赏月。 学习内容 第一周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 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 三、活动过程: 1 . .主持人致欢迎词; 2 . .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中秋》; 3.讲述中秋的的由来、食俗; 4.讲述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秋》; 7.主持人宣布班班会结束。 四、活动内容容: 女: 首先欢迎各位老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题班会。 男: 1 / 25

当冰峰上的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 : 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量。 男: 转眼间又到中秋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同学老师合:中秋秋节快乐! 男: 我想同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里共蝉娟。 男:

《中秋节》的教案

《中秋节》的教案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新型月饼,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喜爱中秋节,感受中秋节到来时的喜悦气氛,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认识到海峡两岸同胞们的紧密相连的感情。 初步感知两岸人们的这种情感是什么样的,观察月亮是怎么样的变化。 激励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 1、谈话导入: 师:晚上,天空中都会出现月亮,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就把它画下来。 师::看这些月亮,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有的月亮是圆的,有的月亮是弯的。 生2:我发现了月亮会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2、收集资料,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生2:传说唐明皇在一个月圆之夜到月宫里游玩,并学得一首《霓裳羽衣曲》,回来后他十分想念月宫里的生活,所以每年月圆的时候都要赏月,百姓也来效仿,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传统。我是听爸爸说的。 生3: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谷物成熟的时节,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我是在网上查到的。 师:说得真好,以后我们就应该养成这种主动从多方面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中秋节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 生1: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 生2:中秋节,全家团圆,他们都笑眯眯的,非常开心。 师:他们又是怎么庆祝中秋的?生1:小姑娘敲着锣,小男孩高举南瓜和白菜,老奶奶拄着拐杖,老爷爷叼着烟斗。生2:他们笑眯眯的,手舞足蹈,中秋节过得很开心。 生3:丰收了,他们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手上拿着丰收的果实

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范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感兴趣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对中秋节的活动感兴趣 活动难点: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活动准备: 1、挂图15号;《小朋友的书· 我的家》; 2、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活动流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师:小朋友们,星期五那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中秋节快都到了,小朋友找到了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啊? 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嫦娥奔月》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也来说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提问:嫦娥为什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啊?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节怎么来的? 三、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家》第17—22页“嫦娥奔月”。 四、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 五、关于中秋习俗的交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人们一般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活动反思: 开学没多久,我们就迎来了我们中国的一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活动初期,因为中秋的来临,大街小巷都弥漫了节日的气氛,家里的月饼与商铺的节日气氛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节日充满的期待。但是我们这么熟悉的中秋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与我们小朋友交流了一下。 一、通过故事简介,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对中秋节是熟悉,但是对中秋节的来历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通过一个中秋的传说与我们的孩子交流,让我们的孩子对中秋的来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故事中嫦娥与后羿的人物形象,在讲述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对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还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对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范文二: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非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了中秋节的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中班中秋节活动反思5篇。 中秋节这天,我们小班孩子集合在多功能室。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活动开始了。每个班级轮流给大家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得到了许多热烈地掌声。在活动中,小朋友们边欣赏着音乐边品尝着从家里带来地月饼,象一只只放飞的小鸟,显得格外的高兴。鲍晨拿着月饼塞到我嘴里说:“老师你吃。”我张大嘴巴咬了一小口还故作美味地说:“哇,这月饼好甜呀。”这时许多小朋友都跑了过来,把月饼往我嘴里塞。我说:“你们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吗?”有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中秋节”。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中秋节”。我肯定地说:“对,今天是中秋节,是人们团圆地日子,所以我们小朋友也团圆在一起过节,我们把月饼分给大家一起吃好不好!”小朋友都把月饼给了我,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在赠送月饼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互相说祝福的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范文三: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手稿) 一、活动目的: 二、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三、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四、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五、二、活动时间:2016年9月13日。 六、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七、四、活动地点:五(4)班教室 八、五、活动过程: 导入: 班长: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下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主持人上台!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甲: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月亮像什么? 乙: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 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甲: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乙:我们有请为我们讲传说故事《嫦娥奔月》 甲:请为我们讲述故事吴刚代桂。 合: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新编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优质精彩实用】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一、主题来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二、主题网络:传统习俗尝月饼 三、主题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2、通过和弟弟妹妹一起过中秋,学习关心弟弟妹妹,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3、了解和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四、活动内容1、社会:参观节日的街道2、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3、语言:儿歌《味道好极了》( )4、社会:邀请小班弟弟妹妹一起吃月饼5、美术:想象画《月亮的遐想》6、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7、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8、美术:欣赏中秋节的贺卡和动画9、美术:制作中秋节贺卡五、主题开展时间:9月16日至9月19日六、幼儿活动片断纪录与分析:片断之一节日的街道师:明天就是中秋节,我们一起看看节日的街道有什么变化吧。幼:太好了!( )幼:那幢大楼上飘着两个大气球,还挂着彩带,彩带飘来飘去,很好看。幼:快看!那个黑板( )还写着中秋快乐。幼:那是在祝贺大家节

日快乐的。幼:快看,那儿的红布条上也写着祝大家节日快乐,是丹凤居委写的。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认得许多汉字。( )幼:路上还挂着很多红布条,还有的写着xx欢乐。幼:那些的是和家欢乐。师:那是每个单位为庆祝中秋节写的标语。( ) 片断之二讨论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每年都有中秋节,在孩子印象中可能最多的就是吃月饼的活动,为了让幼儿能多方面地体验中秋节的快乐,对中秋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为此我组织幼儿对中秋节的过法进行讨论。师: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都有中秋节,还记得去年的中秋节我们是怎么庆祝的吗?幼:面粉做月饼、吃月饼、橡皮泥捏月饼。师:那今年你们打算怎么庆祝呢?有什么好主意?幼:我还想自己做月饼。幼:做得不好吃,还是买来的好吃。幼:请大人到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吃月饼吧!幼:我爸爸妈妈要上班的,没空来的。幼:那请爷爷奶奶来把.师:不如我们去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到我们班级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吧!幼:好!好!( )师:哇!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去邀请呀,你们真热情。不过去这么多人,会把小班的老师和弟弟妹妹吓一跳的。幼:我去,老师让我去吧。( )幼:老师说人太多了,请几个小朋友去好了。师:那怎么去邀请呢?邀请时该和小班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呢?幼:就说请弟弟妹妹到我们班级去。幼:要说是过中秋节的,不然老师怎么知道干什么。师:我们小朋友去邀请弟弟妹妹,可能他们老师会不放心,我们该怎么做呢? 幼:跟他们老师说我们会小心的,走路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幼:上下楼梯会慢慢的。师:那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一些话连起来完整地说,让小班的老师听了就明白我们要干什么,而且放心我们呢?

八月十五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八月十五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x年9月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

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 __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介绍中秋节、故事、儿歌、各类游戏、“寄情台湾、和平统一”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 环境创设 1、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区域活动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1、家长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与幼儿一起准备灯笼,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介绍中秋节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小朋友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大全(10篇)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大全(10篇)【篇一】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月儿圆圆,月饼甜甜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选择色彩印画“月饼”,并展开想象,让“月饼”飞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2、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了,感受团圆、快乐的节日气氛。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蓝色背景图(长卷)、大萝卜切片做印章、黄色圆盘(后面贴两翅膀)。 2、各色颜料、薄海绵、冰盒、美工服; 3、有关中秋的歌曲,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我们要做些什么的?”(赏月,吃月饼) 二、展示背景图 师:“蓝色的夜空静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圆盘,“月亮在这里呢!月亮你快飞到天上去吧!” 打开圆盘后面的翅膀,演示飞到背景图上。“中秋节月亮宝宝一个人在天上好孤单,她想请圆圆的月饼陪她一起

玩。月饼在哪里?你们知道月饼在哪里吗?” 三、教师示范用萝卜蘸颜料印月饼 师:“月饼月饼在这里”(用萝卜蘸色印在画纸上)。引导幼儿一起说:月饼月饼在哪里?月饼月饼在这里。 师:“小朋友们的月饼在哪里呢?我们也来印月饼吧!”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提醒孩子蘸色时颜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励孩子交换颜色印画。 伴奏:《爷爷为我打月饼》 五、想象添画 1、师:“这么多可爱的月饼宝宝,我们怎么让它们飞到天上去和月亮宝宝玩呢?” 鼓励幼儿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师简笔画出。说到长翅膀时,教师演示双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点:翅膀要印在“月饼”的两侧。 2、幼儿添画,提供勾线笔和颜料,用画或印的方法让“月饼宝宝”飞起来。 六、展示作品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亮宝宝好开心啊,她给小朋友们送来了月饼感谢。” 出示圆圆的月饼,让小朋友闻闻,一起切月饼,分享。【篇二】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月亮的变化活动目标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问题来了,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区域活动:开开心心来过节 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之做好吃的水果。 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活动过程: 1.猜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中秋节教案范例

中秋节教案 教学目的 1. 在网上收集有关节日的大量信息,通过对节日的描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 比较中外不同节日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的国际交流意识。 3.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并且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能熟练掌握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途径;交际法和视听法。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实物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 以日常问候语引入到节日的话题(Greetings)师生对唱一首英语歌曲《Are you happy?》,从而引入节日主题,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熟悉的节日。 2. 提问:你能猜到老师最喜欢哪个节日吗?为什么?(Can you guess which festival I like best?Why?)

3.导入课题:中秋节(Look!What’s this?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moon?)用一段动画传递中秋节信息,让学生说出月饼、嫦娥、团圆等相关信息。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Task1-Reading) 1.网上阅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信息。 你想了解吗?(You know the beautiful Lady Chang’e has its beautiful stories. Do you want to read them?)展示Legend(中秋传说)、Traditions&Customs(传统风俗)和Background(历史背景)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自我检测(Self-test)自我测试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相关问题:哪些内容和中秋节相关?(Which are related to Mid-autumn Day?)月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moon cake?) 三、文化比较,文化渗透(Task2&3—Listening and Speaking) 1.观看一个美国家庭过感恩节的录像(You see an American family are having their Thanksgiving dinner. Listen and watch carefully,trying to find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d-autumn and Thanksgiving.) 感受纯正的英语口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这些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文化差异。 2.听力测验(Quiz)完成听力检测题,由计算机判断正误;师生互动反馈信息。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五篇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五篇 【篇一】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和表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讲讲《月亮灯笼》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童谣“中秋夜”,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篇二】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 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学生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学生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学生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学校,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学生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篇三】幼儿园

中秋节话团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教案

中秋节话团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教案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再过一些时间,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对了,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中秋节话团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秋节班会1 一.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中秋习俗]: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教案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介绍中秋节、故事、儿歌、各类游戏。 1、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1、家长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与幼儿一起准备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小朋友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中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活动主题:我做月饼迎中秋 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各色泡泡泥若干,作画工具 2.各种月饼实物、图片。 活动流程: 一、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 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 二、观察月饼

1、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我拿来的月饼是什么样的,要求幼儿能依照形状、大小和里面包的内容来看。 2、在欣赏不同样式的月饼图片,启发幼儿的思维。 三、做月饼(尝试用橡皮泥进行搓、压的方法来制作月饼) (一)讲解示范: 1.提问:你喜欢的月饼长什么样的? 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泡泡泥和圆形的彩纸。 3.教师示范。 4.我们先要拿一点橡皮泥让它变圆,怎样让它变圆呢?我们用小手中间的地方转圈圈地搓,这样橡皮泥就能变圆了。 5.橡皮泥变圆后,接下来我们要让它变得扁一点,但是不能像大饼那样扁,用什么方法呢?我们只要轻轻一按就能让圆圆的小球变扁了。 6.请个别幼儿来搓和压,看看他们的方法是否正确。 (二)幼儿开始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要把月饼做圆、做大一点,以便能让爸爸、妈妈清楚的知道这做得是月饼。 2.老师鼓励不愿意动手的幼儿大胆尝试,尽量让月饼做得圆一点。 四、展示作品: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 【篇一:中秋节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中秋节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活动二: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伴奏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选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挥演奏的过程中,能与集体的演奏保持和谐。 3.体验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乐器(小铃、舞板、铃鼓等)。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2.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1)边听歌曲边拍手,初步表现歌曲的节奏。 (2)共同设计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看指挥分声部进行身体动作。 3.尝试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1)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尝试看指挥,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敲击乐器。)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三:欣赏儿歌《月亮》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迁移已有经验,根据儿歌的句式创编儿歌的内容。 2.在观察、发现关于月亮的画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习儿歌并尝试创编。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幻灯片三幅。 活动过程: 1.观察第一幅幻灯片,发现和学习儿歌的第一句。(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上不断出现的树、月亮和小鸟,用语言进行描述,并学习儿歌中的语言。) 2.迁移对句式的感受和经验,观察第二幅、第三幅幻灯片,进行学习。 3.观看幻灯片演示,欣赏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4.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创编,体验快乐。(教师在创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按句式进行讲述。) 活动四:欣赏古诗《静夜思》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幼儿园中秋节庆祝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秋节庆祝活动方案 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活动安排: 活动一: 活动名称: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语: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幼儿园“庆中秋 品美食”中秋节活动方案

xx幼儿园2018—2019第一学年度 “庆中秋品美食”活动方案 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果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二、主题目标 小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初步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3、以"快乐"为中心点,带领孩子开展中秋节前的系列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美食及习俗。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倾听故事、学习和欣赏歌曲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亲情、友情以及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 3、动手制作月饼来体验过节的快乐。 三.活动时间:9月21日。 四.参加人员:全园师生。 五.活动准备 1、大班组:制作月饼的材料及模具。(在本班级制作) 2、中小班组:请相关人员将小一小二班桌子以长方形的造型摆在操场上,并且准备水果糕点放在桌子上,然后组织中班小班幼儿到操场上品尝,大班做好月饼后加入。(在操场) 六.系列活动 1、听一听:各班级活动开始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提供制作月饼的材料(月饼模具),完成后请相关人员送到蛋糕房烘烤。(大班组织) 3、尝一尝:品尝大会:以自助餐形式,提供水果、糕点、月饼便于幼儿品尝。(中小班先开始,后大班加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