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8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
知识
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
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能力
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O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学习、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
O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
O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在个人关切与社会进步、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体验中,维护人格尊严,思考怎样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未来成功人士,在中学阶段就必须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O热爱生活,亲近知识,向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培养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
O对宇宙和一切未知世界具有好奇心,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注意观察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O在勤奋学习、认真做事中磨砺意志,对个人发展抱有进取信心,对未来职业选择抱有恰当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O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O对祖国和人类社会进步抱有乐观态度,在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Ⅰ)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内容目标
教学提示
一、生活与消费
1.1揭示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了解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用途,解释外汇、汇率的意义。
◆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本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比较支票、信用卡、外汇的使用方法,感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上网收集我国各种信用卡的图片,让学生对信用卡有更直观的了解。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领会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估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各种营销手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如供给、需求、地域、时间、文化等。
◆撰写议论文:“街头广告面面观”。
◆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
的含义。
◆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一次市场调查,请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开办一个企业,你准备在哪方面投资,并说明理由。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比较消费观念的差别,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新换代”。
◆结合碧桂园学校学生比较富裕的现实,引导学生要合理消费。
◆讨论“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
◆组织学生讨论“假日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投资与创业
2.4解析银行贷款与储蓄,比较购买保险、债券、股票的目的;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资本增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