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浅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肝胆外科护理带教工作中使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的效果良好,护理带教作为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应用现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进行讨论,为提高护理专业教育中临床带教的教学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肝胆外科;护理带教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把临床路径(CP)的理念融入到临床教学中,将临床路径作为平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CP代表在医院中某组人员在治疗、护理、检测某样疾病以及后期康复时所规定的护理计划,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为被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临床路径式教学应用现状

固有带教模式中的跟班式学习方法即——无明确学习内容,遇见什么就学什么,如果班内暂时没遇到就不予教学,这导致实习生所学内容较为琐碎、片面,无法和教学大纲有效衔接,学过知识后比较容易遗忘,使得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程度均有待提高。

临床实习是护士专业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环,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也是日后正式进入工作前所必然经历的时期。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使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接纳全新质量控制理念、锻炼其规范、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模式,同时对于学习现代的医学知识有巨大帮助。我国引入该教学模式时间已经近10年,通过制定完整的、规范的带教内容,确保实习人员能够在实习过程中依照计划目标学习,获取专业知识与护理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减小差错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使被护理的患者也更加满意。

二、临床路径式教学应用效果观察及讨论

(一)临床路径式教学应用方法和资料

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的应用资料为:50名目前在肝胆外科实习的护士,其年龄均在20-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3±1.25岁,护士均为女生,其中大专学历有18名,本科学历为32名,各选25名护士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50名护士进行临床带教的老师为医院科室主管护师以及护师以上的职称人员构成。实习周期制定为4周,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各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隨机带教,而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

本文重点论述观察组,其方法是由主管护师依照实习大纲要求制定适合肝胆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方式教学组学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到肾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较佳,对于实习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其和患者的沟通能力。 标签:临床路径;临床教学;护理;实习生 临床教学是护理实习生学习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是教学中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应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从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100名实习生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实习生的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来自同一院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男性7名,女性43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95±0.44)岁。临床路径教学组男性5名,女性45名;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63±0.45)岁。两组学生的带教老师均为该院经验丰富的护师,且均有带教资格证。两组学生在性别分布,年龄层次等方面的情况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照试验的样本对象。 1.2 方法 1.2.1 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入院实习的第1天,首先由护士长进行相关介绍,之后安排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一带一教學,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相关理论以及操作的教学内容。 1.2.2 临床路径教学组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具体内内容如下:第1周:①带教教师应带领实习生了解病区的相关设施以及环境,并将教学路径手册发放给学生,手册内的内容有工作流程、教学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②带教教师初步评定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沟通能力以及理解能力。③

临床护理采用PBL教学方法对实习护士健康教育综合能力的探讨

临床护理采用PBL教学方法对实习护士健康教育综合能力的探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采用PBL教学方法对实习护士健康教育综合能力的提 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120名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带教老师按照实习大纲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观察组带教老师采取PBL教学方法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一年后,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及对此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比较。结果两组实习护士出科成绩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实习护士健康教育综合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出科成绩、综合沟通能力,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 标签:PBL;教学方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1]。PBL教学法即问题式教学法,该方法通过让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病情观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使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职能与角色的扩大,护士是健康教育主要实施者,护士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谐了护患关系,增进护患感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2]。通过护理教学提高实习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尤为重要,2015年7月—2016年6月该院对实习护士120名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该院实习的120名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年龄20~2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每批7~8名,每个科室轮转4周。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学习基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带教老师按照实习大纲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观察组带教老师采取PBL教学方法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方法如下:①首先对带教老师进行PBL教学方法的师资培训,如何指导实习护士积极参与资料搜集、整理、總结、思考讨论等,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②对实习护士进行PBL教学法知识培训。③各科带教老师对科室疾病特点编写PBL教案,列出各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点。提供真实病例,让实习护士分组进行讨论并分析,直至解决问题。要求带教老师的教案内容完整详细体并现专科疾病的特点,针对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可隐藏,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就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介绍了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查房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及体会,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在传染病教学查房中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teaching rounds,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teaching rounds,for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athway method in infectious disease teaching rounds reference. Key words:Clinical pathways teaching methods;Hepatitis;Teaching rounds 传统的教学查房,采用最多的是讲授知识点法,以带教老师为主体。预先选择好病例,在选取的患者病房向学生进行示教如何问病史、查体,再向同学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问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带教老师进行灌输式讲解。学生学到了一系列知识点,比较难短期在临床上应用起来,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体会到知识点的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检测、护理等建立的标准化治疗模式和程序,提供临床医务人员规范、标准、科学的诊疗方案[1]。而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则是指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临床教学,通过临床路径平台进行的临床教学。在临床教学中可使学生快速、系统掌握疾病的诊疗原则及具体方案,对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有更详尽的认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诊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诊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容繁杂,学生在短期内做到全面掌握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对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做到清晰认识,从而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临床应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本文旨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及指南讲解 由带教教师对乙型病毒性的知识进行复习,并讲解最新的2015年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规范化诊治指南。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自然史为贯穿线,重点直观讲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演变、感染转归,抗病毒方案的选取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随访策略。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2018

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计划 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培养实习生成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护理人员。 一、第一阶段,岗前培训 为使新来院实习的护生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护理部在护生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旨在培养护生的职业安全防范意思和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生工作 1 2 3 等。 4 5 6 二、第二阶段,熟悉病区环境,了解各班次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 1、进入科室第一天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负责对实习生介绍本科室环境布局(包括床位号顺序、病房结构、常见物品、抢救药品的放置、消防设施)、专业特点、护理常规、技术操作、人员分工等,使她们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了解各班次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各种规章制度。 2、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应严格操

作规程进行,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安全。 三、第三阶段,强化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疾病的常规护理及技能操作和护患沟通技巧。 1、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实习生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首先让护生从理论上熟悉操作程序,再通过实践掌握。第一遍操作由带教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第二遍由护生独立操作。老师帮助完成。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再让护生强化训练。对动手能力较弱的护生,带教老师应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鼓励护生大胆操作,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增强护 1 指导临床实践;同时结合本专业发展现状,了解护理发展的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工作中穿插讲解疾病知识,督导护生在工作中自己制定计划,并用于实践,用此检验计划的合理和条理性,培养其今后独立工作的能力。 3、科室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教学查房,护士长和(或)带教老师结合典型病例或某个问题、某种疾病、某种现象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以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使学生掌握某一疾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普外科2011级实习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临床路径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每组60名学生,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最后一周进行出科考试和满意度调查。结果临床路径式教学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式教学组学生对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教学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在普外科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问诊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科研素质、病历书写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临床思维,全面提高了普外科实践教学质量,值得广大医学院校推广。 标签: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普外科;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院内的医师、护士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多学科、多专业,针对一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护理,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治疗计划,用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早让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融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理念。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能力及书面知识转化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培养临床本科高素质毕业生能顺利走向临床一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普外科实践教学中,规范了临床教学的流程,增强了临床教学的内容,增加了临床教学的系统性,促进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开展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为了提升普外科实践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单调式教学方法,需要将临床路径引入实践教学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级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实习的学生120名,其中男学生71名,女学生49名,年龄21~25岁,按照随机原则将120名学生分成临床路径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每组60人。 1.2 方法 1.2.1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临床路径式教学组的学生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在普外科的实习。临床路径式带教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见表1。 1.2.2 传统式教学法传统式教学组的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进入普外科后由普外科教研室主任进行科室介绍,并分配临床教师带教,学生跟随带教教师完成教学大纲的学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考试及填写调查问卷。

最新方案、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中西结合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为肥大性关节炎和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995年国际0A专题会议提出了0A的最新定义,认为骨性关节炎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2007年版膝关节 OA诊治指南 1、近 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0分钟;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线检查,符合 1 +2条或 1 +3 +5 +6条或 1 +4 +5 +6条,可诊断膝关节 OA。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痹证: (1)行痹:

辨证要点: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较剧,遇寒痛甚,得热痛缓。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 辨证要点:关节酸痛、重着,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证: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3.瘀血闭阻证: 辨证要点:关节刺痛且位置固定,甚或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亏虚证: 辨证要点: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屈伸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防方法、锻炼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机理等。 (2)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膝关节应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肌力的增强可减轻关节的疼痛症状。因此应注意告知患者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性锻炼,并示范锻炼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3)牵引制动:适用于伴有滑膜炎的急性期患者。 2、物理治疗:超短波、微波、红外线、中频电等。 3、药物治疗: (1)消炎镇痛药或其与阿片类复方制剂,常用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塞来昔布、氨芬双氢可待因片。 (2)中草药或其他中成药内服: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湿痹证:

临床教学方法与技巧

临床教学方法与技巧 临床教学方法与技巧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情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创设内容接近工作实际,锻炼实战能力。这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是() A临床实习讨论 B病历讨论C情景模拟 DPBL教学 E临床带教制 2.组织学生分享观点和经历,提高解决问题和评判思维的能力。这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临床实习讨论 C 操作示教 D临床护理查房 E情景模拟 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下面哪项是错的() A良好的医德医风 B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 C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熟练使用高.精.尖仪器的技能 D法制观念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E按资排辈.以老为先 4.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区别,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临床教学计划性强,模拟案例B临床教学可控性强 C课堂教学不可预见性 D临床教学面向大众,无需保护性医疗 E临床教学教学规模小,涉及病人隐私 5.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区别,下面哪项错误() A课堂教学计划性强,模拟案例 B课堂教学时间紧迫感差 C课堂教学可控性强 D课堂教学环境单一 E课堂教学教学规模小,涉及病人隐私

6.临床护理教学以直观知觉为主的教学法是() A讲授法 谈话法 B情景模拟 C操作练习.考核 D PBL教学E临床带教制 7.临床护理教学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是() A讲授法 谈话法 B情景模拟 C操作练习.考核 D PBL教学E临床带教制 8.临床护理教学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是() A讲授法B 情景模拟 C操作示教 D操作练习.考核 E PBL教学 9.临床护理教学的对象是() A实习.培训护士 B N0护士 C N1护士 D N2护士 E N3护士10.临床护理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考核后进行试卷分析.讲评 B组织学生业务查房进行展示,交流 C教学组长.带教老师对学生综合考核D每周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交护士长处 E评出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11.临床带教制传统的带教方法是() A定期更换老师 B一对一带教 C 讲授法 D讨论法 E谈话法12.临床带教制改良的带教方法是()A根据情况定期更换老师 B一对一带教 C讲授法 D讨论法E谈话法13.临床护理教学理论和护理教学要求发生了改变,现在更重视() A基本理论 B基本知识 C基本技能 D实践操作 E能力.情感.精神等领域的培训14.临床护理教学入科宣教的科室环境介绍不包括下面哪项() A工作流程 B科室简介 C科室布局 D消毒隔离制度 E ICU管理模式 二.多选题

论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论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传统医学教育强调基础应用性与临床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遵循医 学基础“桥梁”课一l临床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理论和“桥梁” 课涉及众多学科,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医学课程占有一定比例 的课时,与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基础课和“桥梁”课课程和课时均较少, 护生医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同时,从基础课到临床课教学内容中间有 一定的时间跨度,进入临床课教学时学生所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已经淡忘。因此,学生在学临床课时理解不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缺乏 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见习和实习其间又注重实际护理操作 及日常工作的训练,很少针对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去独立分析思考。这 种状态造成日后在l临床教育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对自身和学科的发 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流行病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临床医学中发现除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工作中 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现探讨几种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及教 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所在。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 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 习读书方法。其基本上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病理问 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各方面临床工作 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全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学习 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 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 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 理运营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07T13:28:38.4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何金华 [导读] 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甘孜州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四川甘孜 626001) 【摘要】目的: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入内科知识学习的两个不同专业的2013级农医2班、2010级临床2班学生50例,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同期分别选择对照班级2013级农医1班、2010级临床1班学生合计53例,安排8个课时的路径教学法。结果: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应用路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评判能力,对于某种疾病的诊疗路径掌握能力。【关键词】内科;教学;临床路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92-02 《内科学》一直是医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医学教学的关键课程[1]。内科是医院收治病重最多的科室,《内科学》中涉及的临床知识、理论知识繁多,需要把握的要点多,《内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医生临床思维。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临床流程,是临床思维的具体体现。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标准化的教学策略。本次研究试评价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进入内科知识学习的两个不同专业的2013级农医2班、2010级临床2班学生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4±1.4)岁。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分(286.6±2.1)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78.5±10.2)分。同期分别选择对照班级2013级农医1班、2010级临床1班学生合计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9.6±1.2)岁。CTDI-CV评分(285.9±2.6)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80.4±10.6)分。两个年份的学生性别、年龄、CTDI-CV评分、内科学理论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改进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线下学习自学。 1.2.2改进后 (1)规范化、程序化路径的掌握:调取网络资源、校医院内建立的糖尿病、低钾血症、高血压、胃炎等疾病的路径,制定了流程图。开设路径学习课程,共8个课时,缩减理论课时,加快理论课的学习进度。 (2)流程:①首先,带领学生熟悉流程图,包括病史问询、查体,确认患者才有何种路径进入,依次指导临床诊疗活动,如对于低钠血症患者,需要问询患者饮食过程中盐分、味精等钠盐的摄入,了解既往用药情况,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判断血容量状况,辅助检查安排血电解质、血尿渗透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最终按照流程诊断,安排输液或口服补充电解质等治疗。②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路径中每一个步骤制定的理由,帮助学生认识疾病,提升理解诊断、鉴别诊断流程,培养临床思维,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了解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依据,如低钠血症,容量是引起低钠血症的主要因素,不同血容量下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了解每项措施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内科学习理论测试,均为百分制,其中理论测试中有5题内科病重诊断、治疗流程题,每题4分,合计20分。统计患者学习后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注:与路径法相比,*P<0.05。 3.讨论 路径教学法尽管操作简单,但是效果显著,让学生通过学习路径,明白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流程,学习系统的知识,形成临床思维[1]。本次研究显示,路径法教学学生内科理论测试、内科疾病诊断路径流程题得分、CTDI-CV评分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路径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理论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能力。但需注意的是,需要做好路径的分析工作,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起然,而不是机械的执行,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分析每一个流程方案制定的依据,让学生彻底了解流程,了解流程制定的思想。此外,在选择路径时,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系统综合内科学知识的疾病,如血症、腹痛等,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路径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临床思维,教学需围绕这点开展,可灵活的应用路径思维,如让学生针对某一种疾病设计路径,进行路径设计比赛,评价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内科应用路径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应灵活的应用路径思想,重视路径的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二、总体目标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组长:张爱萍 副组长:贾改霞刘叶张燕 成员:郝乐李敏王耀霞韩燕王丽英刘茹赵婷 2.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 (1)管理委员会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②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③组织人员培训。④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2)护士职责: 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③负责病人的活动、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9-10-24T10:02:16.39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作者:罗小华孙移娇[导读] 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效果明显,不仅能使护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还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湖南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4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至本院实习基地妇产科实习的40例护生的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纳入20例护生。两组护生分别实施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和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实验组)。根据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同时考核成绩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效果明显,不仅能使护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还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教学;宫颈癌;护理带教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中不仅包括了新生命的迎接,还包括处理各种妇科疾病,是临床十分重要的科室。需要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所以对护理质量要求自然很高[1]。而大部分护生在见习工作时的表现,通常和预期标准具有一定差距,通常达不到想要的护理效果,因此加强教学能力和事件操作技能非常关键[2]。本次研究为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至本院实习基地实习的40例护生的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至本院实习基地实习的40例护生的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纳入20例护生。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实验组护生的年龄介于20-24岁之间,平均年龄(21.3±2.6)岁,对照组护生的年龄介于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2.4±2.3)岁。其中包含13例高中、18例大专、9例本科。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将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基本数据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带教老师对宫颈癌的护理知识进行讲解,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宜等,并告知其需要了解的规章制度。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实验组): 1、首先需要设计带教路径,其中主要包含护理实习大纲、妇产科内的护理知识、护理方式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等,包含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考评,在第一周详细讲解病房的基础护理知识,并进行宫颈癌的常规护理操作。 2、实习第二周需要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并由带教老师制作和宫颈癌相关病历,可从图书馆、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病历信息,制作宫颈癌典型案例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播放,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其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宫颈癌的特征,最终解决问题。 3、而在开展实际带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与患者和病历进行沟通,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做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针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辩论,而辩论时必须要阐明自己的理由,最终由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引导。这样能够有助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了解学生的意图和思想,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达成共识,并且做好相应的总结。 4、带教老师总结课堂中的内容,主要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耐心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并指引其自主完成教学。随后进行病房观察,老师带领护生小组进行查房,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讲解,老师告知护生护理方式,并在其指导下完成相应护理操作。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考核成绩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健康教育和病房护理,满分为100,分值越高说明成绩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文中考核成绩计量资料(%)和教学满意度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X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相比也有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总结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总结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总结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护理管理: 一对一带教制是一种管理学习的极好方法。学生在每天的临床实践中便可以与一个角色、榜样共同工作。 带教制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同时带教制又要求教师应做好以下的五项工作: (1)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安全的环境。例如:给学生事先介绍病房环境和实习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醒学生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资料,帮助她们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2)选择合适病人,让学生护理。带教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环境、实习目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病人。 (3)带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工作,帮助处理有关护理问题。 (4)实习中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习目的,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临床,并给予鼓励,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5)教师要对带教的学生制定个体的实习计划,在实习中提供机会,帮助学生熟悉和发展某一技巧。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护理教学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临床教学水平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能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全面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应用知识能力、有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其步骤包括: (1)发放病史摘要; (2)汇报病史;

(3)评估病人; (4)分析讨论; (5)归纳总结。 但是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现实病例; (2)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3)启发式提问; (4)体现整体。 临床护理教学小讲课: (1)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确定讲课内容; (2)备课; (3)临床实习工作角度进行知识综合归纳; (4)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 (5)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提问,积极参与。 1、护理教学现状 当前,护理教学大多还是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 创新性和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 不到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 临床教学方法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进入21 世纪的临床护理教学目的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认可了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那些有能力、有知识,并能够与临床 实践需要相适应的人,围绕这一理念及目标,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问题为基础、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模拟演示教学等已成

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16-10-12T11:02:00.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作者:梁美嫦劳建昌谭清刘子仲[导读] 进一步说明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较好效果的临床教学方法。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儿科的临床教学中,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就职的56人儿科实习医生(其中包括临床实习生、临床进修生和未取得执业医师证的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每组各为28人。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分析评价两组人员的学习效果。结果:路径组的医生较对照组学习效果更好,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路径组的总优良率远远超出了对照组。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培养医生的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儿科临床;临床路径式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98-01 临床路径的意思是指由医生组成的小组,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一整套详细的诊疗计划,它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以帮助患者减少资源浪费,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将临床路径引用到实习生的带教中,有助于实习生更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更好的融于到现代医学的潮流中[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就职的56人儿科实习医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每组各为28人。路径组男性11人,女性17人,年龄分布在21岁至26岁之间,学历大专的为19人,本科以上为9人。对照组男性9人,女性19人,年龄分布在21岁至27岁之间,学历大专的为20人,本科以上为8人。56人均为第一次进入儿科实习。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组织教学,由医院统一安排岗前培训,并按照培训的相关要求对实习生进行考核。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路径组的具体方法如下:(1)由老师先根据实习大纲的相关要求安排一对一的临床带教。老师为本院资质较高的临床儿科医生。安排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进行教学。(2)由老师选取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为教学病种,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份病种的相关知识,包含了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如何预防并发症、如果避免误诊等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疾病,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牢固的基础[2]。(2)然后实习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查看患儿,锻炼自己的临床经验,并查阅以往该疾病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作为参考依据,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发觉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3)对患儿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要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治疗中,首先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安排相关检查,完善患儿的临床资料,之后根据患儿情况为患儿提出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老师的沟通,治疗方案一定要请老师过目,以免出现问题[3]。治疗的同时也要与护理人员做好沟通,确保护理人员提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加强合作,一切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4)治疗完成之后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回顾,丰富临床经验。不同组的成员可以在一起开展讨论,互相传授临床经验,互相帮助,加强学习效果。最后由老师作总结性发炎,指出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表扬治疗中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诊疗能力。 1.3 评价标准 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医院儿科全体人员对我们实习医生的理论与操作进行考核打分。综合水平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综合水平在80~89分为良好,综合水平在70~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之后,我们对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发放了调查表,调查了56名实习医生的学习效果,总结如下表。 表两组实习生的理论与实操考核成绩汇总表 3.讨论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便于老师根据实习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进度和方法。从简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这种方法有助于规范老师的教学流程,还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提高了教学效果[4]。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自觉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本次研究的56名儿科实习生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路径组的总优良率达到了92.85%,远远超出了对照组的75.00%,进一步说明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较好效果的临床教学方法。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干丽君.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6-8.

护理路径

认识——“临床护理路径” 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医疗财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医疗费用有膨胀的现象,但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成本耗用的制约与品质的控制、改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医疗机构纷纷采取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s)的策略,藉以对医疗系统作整体的管理,并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目的,进而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临床护理路径的产生背景 整合(integrated)及合作性(collaborative)的健康护理设施会使护理花费更有效率及品质更高,这种信念可追溯至186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谓继续照护(continuity of care)的概念,使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变得重要了。1971年美国健康、教育及福利部赞助SITO (Services Interaction Targets for Opportunities)Program,以个案管理作为整合社会及卫生服务人员的方法,曾被医师、护士、社会机构及医院非正式地运用,因此受到医疗提供者的青睐,而临床路径即是个案管理的一种工具。 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的定义初期是"列表的关键必护理及医疗过程以及相对应的时间表,以便在规定的住院日里达到标准的医疗后果",但后来慢慢变成"健康照护小组共同发展,认为是最佳照护管理、过程的假

说",目前的定义则是强调:1. 不同专科背景的人员来共同合作发展; 2. 目前认为的最佳过程,以后可能不断更新改进,因此只能说是假设。这种临床照护过程所使用的管理工具在各医院有不同名称,有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s)、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危急路径(critical paths)、临床指引(clinical guidelines)、草案(protocols)或照护计划(care plans)等。Spath PL建议统一以"临床路径"称之,也就是指医院各种背景的专家代表商量制定一套临床诊疗活动中重要必备措施的标准规范。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及施行 1.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