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读后感

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中应对外来侵略的刺激和挑战而启动的,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的强国之路,必须首先取得国家的独立,然后选择符合国情的强国步骤,确立强国的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培育民族精神,将强国的精神溶化到国民的血液中去。这些既是强国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探索强国之路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创造了强国的首要前提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改变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开辟道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梦想,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强国创造了首要前提。这既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真正启动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也是他关于强国构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革命本身就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和中心的现代化运动的发端,为强国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经历了百年曲折之后,终于能在独立的国家中自主地进行和展开,而这正是强国的首要前提。

二、提出了强国的战略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逐步形成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在1944年,毛泽东就从保障民族独立,免受外敌欺辱的角度,宣告"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

化的" 1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 。建

国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构想,在毛泽东一系列涉及未来国家建设前景的论述中,他念念不忘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在毛泽东看来,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必须先解决"工业化"的问题,即强国的问题。因为"工业化"程度低,国力就弱,就必定要挨打,主权就要沦丧,经济就没有办法搞,人民就不可能发家致富。1954年6月,毛泽东尖锐地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 。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称之为"大仁政"。在毛泽东眼中,强国是第一位的,富民是第二位的,不强国,就不能富民,强国是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在强国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总投资的55.8%用于基本建设,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包括军事、航空、船舶、机车、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加工、能源等一百多个项目 4 。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随后,在1964年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毛泽东"两步走"的强国的战略目标,号召全国人民要努力

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次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此,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了一面为实现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旗帜。

三、规划了符合国情的强国步骤

毛泽东把强国的步骤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5 这个事实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的探索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思想: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强国创造先决条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强国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公有制经济,以便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国家和增强国力。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概念。他对于强国与社会主义内在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确立了强国的发展思路

强国的发展思路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强国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强国的思路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被修正的思维体系。毛泽东对强国的探索起初是着力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探索,尤其是对资本积累方式的研究。毛泽东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

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6 1963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为了实现强国目标,毛泽东还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探索,设计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方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种政治体制特别适合处于"赶超型"起飞阶段的中国国情,能有效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建设国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虽然毛泽东的强国思路有要求过高的偏失,但在当时对凝聚国人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毛泽东还将战略策略巧妙地运用于强国实践中,主要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当前最主要问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人民。这些战略策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五、倡导并培育了强国的精神风貌

强国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最早起源于毛泽东倡导并率先垂范的井冈山精神,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毛泽东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苦奋战而不溃败"的优良作风;"为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其中最本质的特征和精髓是"从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创新气概。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才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中,井冈山精神穿越时空,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风貌,那就是: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影响并感染了全国人民,转化为中华民族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

回顾建国史,可以看出,毛泽东所倡导和培育的这些精神,与强国有着必然的联系,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在强国战略目标下体现出来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也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国力竞争表面上是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竞争,是民族精神的竞争。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国为己任,倡导和培育强国的精神风貌,构成了民族精神的灵魂,它能持续转化为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奋力拼搏,不断创造出人间奇迹。○

(答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 2018年必修课考试答案(一) 试卷名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2018-01-02 考试用时:3分钟2秒考试得分:100 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10 正确率:100%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分值:10.0/得分:10.0) 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于()。A (分值:10.0/得分:10.0)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春秋》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C (分值:10.0/得分:10.0)

A.从现在到2018年 B.从现在到2019年 C.从现在到2020年 D.从现在到2021年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分值:10.0/得分:10.0)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义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5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是在()。C (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6 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的是()。D (分值:10.0/得分:10.0)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7 首次把“四个现代化”写进党章是在()。A (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大 D.党的十一大 8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B (分值:10.0/得分:10.0) A.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D.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 9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A (分值:10.0/得分:10.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 (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十二月) 一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现在,我国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原因基本解决了;但还没有彻底解决,社会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第二个原因也已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要彻底改变,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帝国主义现在是处在衰落时代,我国,社会主义阵营,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处于上升的时代,世界性的战争有可能避免。这里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但是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一九六三年九月) 二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

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基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地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吗?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方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吗?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够做到呢?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刊印。 注释 [1]本篇一是毛泽东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这个初稿后来没有形成正式文件。本篇二是毛泽东审阅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课后测试题答案) 单选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B)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10 分) A一 B二 C三 D四 2、从(A)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10 分) A1953.0 B1958.0 C1963.0 D1968.0 3、系统观念是具有(D)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0 分) A广泛性 B普遍性 C独特性 D基础性 多选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AC)意义的重要会议。(10 分) A全局性 B开拓性 C历史性 D开创性 2、《规划建议》深刻把握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核心要义

体现在(BCD)上。(10 分) A新发展速度 B新发展阶段 C新发展理念 D新发展格局 判断题 1、“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良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A(10 分) A正确 B错误 2、当前我国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度发展阶段。B(10 分) A正确 B错误 3、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A(10 分) A正确 B错误 4、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事项。A(10分) A正确 B错误 5、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A(10分) A正确 B错误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测试答案

1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分值:10.0/得分:10.0)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于()。(分值:10.0/得分:10.0)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春秋》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分值:10.0/得分:10.0) A.从现在到2018年 B.从现在到2019年 C.从现在到2020年 D.从现在到2021年 4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值:10.0/得分:10.0)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义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5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是在()。(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6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的是()。(分值:10.0/得分:10.0)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7首次把“四个现代化”写进党章是在()。(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大 D.党的十一大 8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分值:10.0/得分:10.0) A.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D.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 9“四个全面”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值:10.0/得分:10.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对外开放 C.全面实现现代化 D.全面共同富裕 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分值:10.0/得分:10.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读后感 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中应对外来侵略的刺激和挑战而启动的,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的强国之路,必须首先取得国家的独立,然后选择符合国情的强国步骤,确立强国的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培育民族精神,将强国的精神溶化到国民的血液中去。这些既是强国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探索强国之路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创造了强国的首要前提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改变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开辟道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梦想,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强国创造了首要前提。这既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真正启动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也是他关于强国构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革命本身就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和中心的现代化运动的发端,为强国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经历了百年曲折之后,终于能在独立的国家中自主地进行和展开,而这正是强国的首要前提。 二、提出了强国的战略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逐步形成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在1944年,毛泽东就从保障民族独立,免受外敌欺辱的角度,宣告"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 化的" 1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 。建 国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构想,在毛泽东一系列涉及未来国家建设前景的论述中,他念念不忘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在毛泽东看来,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必须先解决"工业化"的问题,即强国的问题。因为"工业化"程度低,国力就弱,就必定要挨打,主权就要沦丧,经济就没有办法搞,人民就不可能发家致富。1954年6月,毛泽东尖锐地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 。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称之为"大仁政"。在毛泽东眼中,强国是第一位的,富民是第二位的,不强国,就不能富民,强国是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在强国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总投资的55.8%用于基本建设,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包括军事、航空、船舶、机车、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加工、能源等一百多个项目 4 。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随后,在1964年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毛泽东"两步走"的强国的战略目标,号召全国人民要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