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必要性分析

论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必要性分析

论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必要性分析
论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必要性分析

论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的必要性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调查,分析地铁工程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主体结构变形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其变形规律,预测变形发展趋势,找出变形的突出部位和监测要点,为地铁的运营监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希望借此能引起地铁运营管理者对主体结构变形监测的重视。

摘要:地铁;主体结构;变形监测;分析

一、地铁的主体结构监测的必要性

1、地铁结构随地层的隆沉引起变化

地铁建设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化主要随地层隆沉而变化。比如南京市地处沿海地区,局部有软土层和地震液化层,整体沉降量较大。南京地铁1号线工程地下段采用明挖或盾构法施工,存在围护结构施工、因降水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及基坑开挖过程会产生基底土卸载,造成坑底隆沉;主体构筑、覆土回填会重新给基底土施加荷载,造成地基的隆沉;而主体结构竣工后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结构产生浮力,减少结构沉降的趋势,浮力过大时会造成结构上浮。地铁工程结构本身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内部应力、外部荷载的变化而产生结构变形和沉降。如结构变形和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对地铁的运营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运营中断。对结构进行监测,了解变形情况,分析变形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预防事故、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期间除在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构筑过程中需对地面进行监

运营期间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运营期间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14T13:31:08.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作者:王鹏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地铁越来越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城市生命线。 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 51026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地铁越来越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城市生命线,其投资大、难度高、施工期长、环境复杂等。同时地铁沿线高强度的物业开发、市政工程建设对地铁结构和运营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保护工作日益严峻,一但出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件,将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因此,在外界施工影响下,对运营期间的地铁实施必要的变形安全监测至关重要。 关键词:地铁,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 1 地铁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地铁结构本身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内部应力、外部荷载的变化而产生结构变形和沉降。而地铁旁边的施工正是引起外部荷载变化的主要原因,地铁结构变形和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对地铁的运营安全造成影响。通过监测可动态收集地铁结构变形信息,掌握结构变形情况,保障运营安全。 地铁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隧道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和确认设计及施工参数;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及隧道的安全;3)了解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改进设计施工提供信息指导,提供可靠施工工艺,为以后类似的施工提供技术储备。 2.监测实施 因地铁隧道的特殊性,对于地铁运营期的监测,需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即采用测量机器人和自动监测系统软件建立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在外部施工期间自动测量地铁隧道结构顶板、侧墙及道床在三维—X、Y、Z方向(其中:X、Y为水平方向,Z为垂直方向)的变形值。 2.1监测点与基准点布置 参考工程设计、实际情况及有关规定,确定地铁受外界项目施工影响的范围,监测断面可按5~20m间距布设,每断面布设一般情况下六个监测点。在隧道两端不受建设项目施工影响的隧道远处各设置3个基准点。 2.2自动监测系统 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设备、参考系、变形体和控制设备构成。监测设备由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和监测控制房组成;控制设备由工控机及远程控制电脑组成。 1)自动化监测网络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目标棱镜、信号通信设备与供电装置、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部分组成(如图1)。 图1数据采集系统图 2)系统软件包括动态基准实时测量软件和变形点监测软件两大部分。动态基准实时测量软件功能上主要有以下特点:根据距离及棱镜布设情况自动进行大小视场的切换;依据布设的网形站与站之间的观测关系,对测站点的观测方向可分组设置,可适合任意控制网形,不局限于导线网;采用局域网技术进行数据的通信,并具有网络断开的自动判断功能;为满足各种测量等级和运营环境的需要,具有各项测量限差、时间延迟、重试次数、坐标修正的设置功能;考虑到地铁内局部范围内气象一致性,在平差计算中,采用加尺度参数解算,避免了气象参数的测定,提高控制网测量的精度。 3)变形点监测软件包括各分控机上的监测软件和主控机上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两部分。分控机上的监测软件用来控制测量机器人按要求的观测时间、测量限差、观测的点组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写入主控机上的管理数据库中。 2.3自动监测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建立计算机和测量机器人的通信,然后对测量机器人进行初始化,此外进行测站及控制限差的设置,所有设置完毕后进行学习测量,设置点组和定时器,根据点位的重要性以及监测频率将相同的观测点纳入同一点组,最后进行自动观测。一周期观测完毕后软件便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各变形点的三维坐标、变形量及变形曲线图,设置软件还可以将数据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至指定的邮箱。 3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的技术难点 地铁隧道是狭长形的空间环境,同时列车一般以平均5分钟左右的间隔在隧道中高速运行。地铁环境的这些特点及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遇到比其它工程中更多的技术问题,因此自动变形监测手段有着常规测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全天24小时连续地自动监测,实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报表输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2地质概况 (2) 2.3车站结构设计概况 (3) 3施工准备 (5) 3.1施工场地准备 (5) 3.2技术准备 (6) 3.3施工组织 (6) 3.4物资设备计划 (8) 3.5物资材料吊装 (9) 4工期计划 (10) 4.1施工进度管理 (10) 4.2施工进度计划 (10) 4.3工期保证措施 (10) 5总体施工方案 (13) 5.1施工方案概述 (13) 5.2施工顺序安排 (15) 5.3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16) 6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16) 6.1单段施工步序 (16) 6.2接地网施工 (18) 6.3垫层施工方法 (18) 6.4底板施工方法 (19) 6.5侧墙施工方法 (20) 6.6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2)

6.7顶板、梁施工方法 (22) 6.8盾构洞门环的安装方法 (23) 6.9部结构施工 (24) 7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5) 7.1模板工程施工 (25) 7.2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技术措施 (27) 7.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7) 7.4砼施工技术措施 (29) 7.5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33) 7.6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34) 8质量保证措施 (35) 8.1质量保证体系 (35) 8.2检测试验方法及措施 (37) 8.3施工控制措施 (40) 9安全保证措施 (51) 9.1安全监管机构 (51) 9.2安全保证体系 (52) 9.4具体安全措施 (55) 10环境保护措施 (59) 10.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59) 10.2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 (60) 11施工应急预案 (62) 11.1应急原则 (62) 11.2应急组织及职责 (62) 11.3应急处理程序 (64) 11.4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66) 1编制依据 (1) 《施工图-第四篇-车站工程-第二十五册-三江口站-第二分册-结构与防水-第一部分车站围护结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防水施工及测量监测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防水施工及测量监测方案 第1节防水施工方案 1.1 防水工程概述 X站主体结构、出入口通道及机电设备集中部位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Y站结构主要包括车站主体和三个风道及七个出入口、五个市政配套疏散口,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结合工程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盾构区间防水工作以砼自防水、管片接缝防水及接口防水为重点,同时遵循“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框型弹性密封垫圈,以满足管片施工、运营阶段的接缝防水要求,并制定各项防水施工措施。 1.2 防水工程要求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要求,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整理编制,严格细致地做好防水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操作规程,同时针对防水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重点、难点控制区域进行专项施工安排。 针对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渗水、边坡失稳、涌泥流砂等现象,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以往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及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相关的物资储备,准备好地面排水及基坑内抽排水系统。

针对各工序工程情况成立由丰富操作经验的工人及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项作业班组,主要施工人员有执业资格证书,对于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在防水工程施工中,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应有完整的施工检查记录,做到层层把关,保证施工过程防水措施质量。 防水材料合格证齐全,取样试验合格,样品封存,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材料的生产厂家资质,品牌报监理,建设方确认。 1.3 车站结构防水 1.3.1 结构防水方法 (1)全包柔性防水层防水:顶板为2.5mm厚单组份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侧墙为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涂料(采用喷涂工艺),底板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厚1.5mm。 铺设防水卷材的基面必须坚实、平整,找平层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最大孔隙不得超过4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水泥砂浆抹平收水后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否则,须进行修补。基层倒角不得小于50mm。 铺设防水卷材前,找平层必须干净、干燥,基面含水率小于9%。检查干燥程度的方法,可将1m2卷材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小时后掀开,覆盖部位上和卷材上均未见水印者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调研报告

地铁运营自动化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国内外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 2.1 全站仪自动量测系统 (2) 2.1.1 系统的构成 (2) 2.1.2 TCA自动化全站仪 (2) 2.1.3 Leica标准精密测距棱镜 (3) 2.1.4 计算机 (4) 2.1.5 其他设备 (4) 2.1.6 实时监控软件 (4) 2.1.7 后方处理软件 (4) 2.1.8 观测方法 (5) 2.1.9误差来源 (5) 2.1.10误差来源 (5) 2.2 静力水准仪系统 (6) 2.2.1 系统组成 (6) 2.2.2 静力水准仪的结构 (6) 2.2.3 静力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7) 2.2.2 RJ型电容式静力水准仪主要技术指标 (8) 2.2.3 静力水准仪的安装及调试 (9) 2.2.4 静力水准仪的观测和运行维护 (10) 2.2.5静力水准仪漏液及蒸发后所得数据的处理 (10) 第三章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 3.1 项目必要性分析 (11) 3.1 重大工程运营安全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3.2 随着轨道交通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地质环境变化及自身结构变形对其安全运营影响日益显现 (11) 3.2 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需及时地掌握影响其安全运营的变形情况 (13) 3.2 目前国内监测市场的方法体系相对落后、不够系统,有待提高 (14) 3.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4) 3.2.1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4) 3.2.2国内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14) 第四章结束语 (15)

地铁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海城际铁路工程第十一标段项目部浙大国际学院车站主体结构 施 工 组 织 方 案 王保书 2016年5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三章施工工艺 第四章质量体系与保证措施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后期恢复及文明施工措施第八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九章人员、机械、材料配备附表 第九章支付保障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杭海城际铁路工程第十一标段浙大国际学院车站主体结构工程。 浙大国际学院站位于海州东路与碧云南路交叉路口,沿海州东路呈东西向布置。路口东北侧为在建别墅区,西北侧为东方艺墅,东南侧为金钻天地在建楼盘,西南侧为海宁市教育园区。 车站为地下两层双柱三跨明挖结构(交叉渡线附近及停车线附近为单柱双跨结构),本站共设有共设置9个出入口、4组风亭及2个安全出入口,其中B号出入口与2号风亭组合建,2号安全出入口与3号风亭组合建。车站主体长446.6m,标准段宽21.3m,标准段基坑深16.11~16.94m,覆土厚度2.99~4.67m。车站西端设置盾构始发井,东端设置预留盾构接收井。 本站采用地下二层双柱三跨结构(交叉渡线附近及停车线附近为单柱双跨结构),典型横剖面详见主体结构横剖面图。主体结构侧墙为地下连续墙加内衬墙的复合结构,地下连续墙是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结构,同时也兼作永久结构受力构件,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设置防水隔离层,主体结构设全包防水层。 车站主体主体结构顶部设置压顶梁,利用地下连续墙自重及与周边土层摩阻力以满足抗浮要求。主体结构接外挂开口较大处,为满足抗浮要求,底板下设置Φ1000mm抗拔桩立柱桩,桩长30米。 1、施工工期 施工计划工期:主体结构计划开工日期:2017 年9 月 1 日 主体结构计划完工日期:2018 年2 月1 日 共计153天,实际工期以签订合同时为准。 2、安全目标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研究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研究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避免发生事故造成更大损失,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标签: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 1、前言 在基坑开挖及地铁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静止土压力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基坑承受荷载并导致施工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基坑及地铁隧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结构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四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监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地铁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2.1监测的内容 基坑开挖与支护的监测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基坑围护桩(墙)的水平变位,包括围护桩(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围护桩(墙)的测斜;支护结构支撑轴力或锚杆拉力;各立柱桩的隆起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基坑回弹;围护桩(墙)的内力;基坑内外侧的孔隙水压力及水土压力;基坑内外侧土体地层的分层沉降和土体测斜;基坑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基坑外侧地下水位。 在实际工程中,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情况(如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而定,如工程规模较大,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尤其时处在闹市中心,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上述项目均需监测;中、小型工程,开挖深度不是太深,则可选择几个项目进行监测。 2.2监测的基本要求 (1)监测数据必须时可靠的。数据的可靠性由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观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2)观测必须是及时的。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观测才能有利于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3)观测的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预警值应包括变形值、内力值及其变化速率。当观测发现超过预警值的异常情况,要立即考虑采取应急补救措施。(4)每个工程的基坑支护监测,应该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形象的图表、曲线和观测报告。

地铁隧道收敛变形监测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目的。 2. 了解速度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 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微地震监测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以煤科学研究总院的数显收敛计为例说明 1. 性能 量测基线长度:0. 5 m ?10 m 及0. 5 m ?15 m ; 最小读数:0.01 mm; 量测精度:0.06 mm; 数显值稳定度:24h不大于0.01 mm。 2?仪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2.1主要结构 微地震监测系统主要由(1 )三分量加速度传感器、(2)三分量速度传感器、(3)电缆、 (4)链接传感器26芯插头线、⑸HZ-MS12通道微地震监测仪、⑹USB2.0电缆、(7)电源转换器、(8)干电池及电池盒、(9)断线钳、(10)十字螺丝刀、(11)万用表、(12)XP操 作系统电脑一台、(13)榔头等组成,见图 9.1 o 4 t 7 ? 图9.1 收敛计结构与工作示意图 2.2基本工作原理 数据采集是微地震监测的基础,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由于微地震的特性所致,必须用 高采样率、宽频带、连续记录、宽动态范围(96dB)进行微地震信号采集。应用时,数据 采集系统置于被监控的设备处,通过传感器对设备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进行采样、保持, 并送入检测仪中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送到FIFO中。 3.使用方法 1)首先在测点处牢固的埋设预埋件;预埋件长度根据需要加工,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应使销钉孔方向铅直。 2)检查予埋测点有无损坏、松动并将测点灰尘擦净。 3)打开收敛计钢尺摇把,拉出尺头挂钩

放入测点孔内,将收敛计拉至另一测点,并将尺架挂钩挂入测点孔内,选择合适的尺孔,将尺孔销插入与联尺架固定。

地铁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

地铁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

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角门东站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总体部署 (1) 3.1施工平面布置及分段划分 (1) 3.2 工程数量 (2) 3.3 人员设备配置 (2) 四、施工准备 (2) 4.1、材料准备 (2) 4.2、作业条件 (3) 五、施工工艺 (3) 5.1、工艺流程 (3) 5.2、操作工艺 (3) 六、质量标准 (7) 6.1、主控项目 (7) 6.2、一般项目 (7) 七、施工注意事项 (7)

八、成品保护 (8) 九、安全措施 (9) 十、环境保护 (9)

一、编制依据 (1)角门东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图(B版) (2)角门东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B版); (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97); (4)《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49-2008);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二、工程概况 角门东站(西马场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34+448.169~K34+654.069,总长度205.9m,总建筑面积约12480.4m标准段总宽度20.8m,基坑深度17.1m,覆土厚度3.7m。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2组风亭,1个消防疏散口。角门东站主体及附属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标准断面为地下两层三跨,纵向柱跨9.75m。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包防水层,与钻孔桩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三、施工总体部署 3.1施工平面布置及分段划分 为方便施工安排及施工操作,顶板土方回填采取分层分步回填,先回填1-4流水段(1-13轴)顶板回填土,5-8流水段(14-25轴)待其结构施工完毕顶板结构强度达到85%后回填,在预留顶板孔洞位置处应施作挡土墙,分步回填断面处应做好接槎,修筑阶梯形边坡,每台阶可取50cm,宽100cm。回填土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1角门东站顶板回填土施工平面布置图,回填施工计划表见表3-1。 表3-1 角门东站顶板回填土施工计划表 项目 土方 量(m3) 填方高 度(m) 计划开始 时间 计划结束 时间 3-6轴顶板回填土1339 2.6 2010年12 月12日 2010年12 月14日 6-13轴顶1245 0.9 2010年122010年12

地铁竖井监测方案

长春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BT06标段烟厂车站2号竖井监控量测方案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地铁2号线BT06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工程地质概况 (4) (三)围岩分级 (5) (四)水文地质条件 (6) (五)风险源及施工保护措施 (7)

3 (三)出现突发情况处理措施 (14) 5 8 1 3 25 5 6 6 8 (29) 29 30

3 4 4 4 (一)编制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计划 (34) (二)做好岗位安全文明教育培训工作 (34) (三)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 (35) 5 (一)为高效完成监测工作,确保监控量测的质量和精度,实现信息化施工,采取的主要保证措施 (35) (二)巡视检查 (37) 1 1 2 2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2号竖井及横通道工程概况 2号竖井设置在吉林大路与临河街交汇处东南侧,竖井截面形状为矩形断面,净空 尺寸为×8m,深度为。竖井初支厚度350mm,由喷射混凝土、双层钢筋网及钢筋格栅和 注浆导管组成,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井底采用钢格栅+喷射混凝土铺底封闭,井口设置 宽×高:×现浇混凝土锁口圈梁。 横通道净空尺寸宽×高:×,长度为。初支厚度350mm,由喷射混凝土、双层钢筋 网及钢筋格栅组成,采用台阶法施工,中隔板采用钢筋格栅钢架支撑,端墙采用钢格栅+ 喷射混凝土封闭,风道口在竖井施工时同步预埋格栅钢架及加强环梁,以确保进洞安全。 2、周边建筑 2号竖井西侧为轻轨4号线吉林大路站,东侧为中国民航,南侧为住宅楼,主要以 多层混凝土建筑为主,目前正在使用中,距离结构约为9m~25m。 3、地下管线 2号竖井及风道埋深上方通过的管线主要有:①燃气、铸铁,DN300,埋深(经调查无此管线);②污水、砼,DN500,埋深;③雨水、砼,DN300,埋深;④污水、砼,DN300,埋深;⑤给水、铸铁,DN300,埋深。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9:4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岳小勇[导读] 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而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本文主要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历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发生变化。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在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1变形监测概述 1.1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以及地铁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变形网的特点 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布网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会受这些误差的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2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 2.1自动监测系统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项目监测的自动化,工作基点站应设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四个校核点以校核工作基点。安装于基点站的TCA2003全站仪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校核点和变形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记录、计算及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或并进行整编分析,实现了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储存、变形量报表编制和监测结果自动远程发送等功能。 2.2徕卡自动全站仪 徕卡TCA系列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该仪器精度高,且性能稳定,其内置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跟踪目标、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数据,在几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多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具有计算机远程控制等优异的性能。采用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即实现变形监测全自动化,它不仅便捷准确,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意义上形变观测中的人为观测误差及资料整编分析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 2.3工作基站及校核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设于监测点中部,校核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断面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距离1.2m左右,以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监测基准点使用位于东山口站台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2.4隧道监测断面布置及监测断面内监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布设,上下行隧道各布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两侧各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6个监测点。各观测点用连接件(人字形钢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丝及云石胶锚固于监测位置的侧壁及道床的混凝土中,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布设监测点应严格注意避免设备侵入限界,可以将监测点布设在图中位置。 3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3.1监测网的建立 3.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在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3.1.2高程控制网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原则 (6)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围 (6) 2.1编制依据 (6) 2.2编制围 (7) 三、工程概况 (7) 3.1建筑概况 (7) 3.2周边环境 (8) 3.3结构概况 (9) 3.4主要工程数量表 (10) 3.5车站设计标准 (10) 3.6车站平面及剖面图 (11) 3.7主要材料及混凝土保护层 (12) 3.7.1 主要材料 (12) 3.7.2 保护层厚度 (13) 四、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13) 4.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3) 4.2岗位职责 (14) 4.2.1 项目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14) 4.2.2 职能部门岗位职责 (17) 五、施工总体部署 (21) 5.1施工准备 (21) 5.2施工管理目标 (21) 5.2.1 工程质量目标 (21) 5.2.2 工期目标 (21) 5.2.3 安全生产目标 (22) 5.2.4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 (22) 5.3机械设备与劳动力投入计划 (22) 5.3.1管理人员配置 (22) 5.3.2作业人员配置 (23) 5.3.3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23) 5.3.4材料使用计划 (24) 5.4施工测量 (25) 5.4.1 平面控制测量 (25)

5.4.2高程控制测量 (25) 5.5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 (26) 5.5.1 施工单元划分原则 (26) 5.5.2车站施工段划分 (26) 5.6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28) 5.7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29) 5.7.1 车站纵向分段施工顺序 (30) 5.7.2 车站竖向分层施工 (30) 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32) 6.1一期施工 (32) 6.1.1 施工围 (32) 6.1.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32) 6.2三期施工 (33) 6.2.1 施工围 (33) 6.2.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33) 6.3三期施工 (34) 七、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34) 7.1钢筋工程 (34) 7.1.1技术准备 (34) 7.1.2钢筋的进场验收 (35) 7.1.3钢筋加工 (35) 7.1.4钢筋接头 (38) 7.1.5钢筋的锚固 (41) 7.1.6钢筋安装 (42) 7.1.7钢筋绑扎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9) 7.1.8钢筋安装质量检查控制标准 (50) 7.2模板工程 (51) 7.2.1 模板设计的主要原则 (51) 7.2.2 模板方案 (51) 7.2.3 施工技术准备 (52) 7.2.4 模板支撑与安装 (52) 7.2.5 模板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57) 7.3混凝土工程 (58) 7.3.1底板垫层 (58) 7.3.2 底板砼施工 (58) 7.3.3 侧墙混凝土施工 (59) 7.3.4 板梁混凝土的浇筑 (59)

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方案(地铁)

****站南端 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项目部 2020年7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 主体结构尺寸 (1) 1.2主要工程材料 (1)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2) 2.1 编制说明 (2) 2.2 编制依据 (3) 三、结构实体检测 (3) 3.1 检测范围及内容 (4) 3.2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4) 3.2.1 回弹 (5) 3.2.2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6) 3.2.3检测报告 (8) 3.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8) 3.3.1 检测方法 (8) 3.3.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要求 (9) 3.3.3 评定及检测报告 (10) 3.4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 (11) 3.4.1 检测方法 (11) 3.4.2 检测内容及规范 (11) 3.4.3 检测报告 (12) 3.5 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 (12) 3.5.1 一般规定 (12) 3.5.2 外观缺陷检测 (12) 3.5.3 内部缺陷检测 (13) 3.5.4 检测报告 (13) 3.5.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4) 四、检测资源配置 (14) 五、结构实体检测保证措施 (15) 六、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15)

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铁**线***南端位于**路交汇处,沿**路呈南北方向布置。***为带有折返线的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与地铁3号线***换乘(十字换乘节点土建部分已由3号线***土建单位施工完成)目前3号线***已开通运营。***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23+051.917,车站起点里程为DK22+595.778,车站终点里程为DK23+140.317,车站全长为544.539m,道岔起点里程DK22+645.431,道岔终点里程DK22+961.917,其中***南端长度为439.776米,***北端长度为72.063米。 ***南端(以换乘节点为界)围护结构采用1000mm连续墙,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四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3、**线公共区共享),地下二层为设备层(3号线为站台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线)。 1.1 主体结构尺寸 车站顶板厚1100mm,负一、负二层中板厚度为500mm,夹层板厚度为300mm,底板厚度为1300mm;内衬墙厚度:负一、负二层侧墙800mm,负三层侧墙900mm,且与连续墙形成复合结构。 表1-1 主体结构尺寸表 1.2主要工程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1)顶板、顶梁:C35、P8防水混凝土; (2)底板、底梁:C35、P10防水混凝土;

地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地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一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二是确保周围建筑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三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根据招标文件中有关施工监测部分的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工程结构型式的特点来考虑,我们认为监测重点为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地表变形、钢支撑受力、地下水位以及地下管线变形等方面监测。 1.监测组织与程序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根据业主要求委托有资质和有业绩的单位进行,并由具备独立资质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2. 监测项目 地下工程按信息化设计,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 测点布置、监测手段与监测频率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手段与监测频率详见明挖段监控量测表。 3.监测方案及相应措施

1)地面沉降 (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测点,用水准仪进行下沉的量测。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2)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基坑周围地面上,间距10~20米。 (3)量测频率: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1mm (5)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基坑开挖引起的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1)监测方法:本车站施工范围内及周围地下管线较多,根据招标文件,针对每一根管线,提出初步的保护措施,管线分布及保护方案详见管线布置示意图。本次监测主要针对基坑周边的管线及受保护的管线,监测管线的水平的和沉降。 施工监测项目表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发表时间:2017-10-30T09:25:06.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汪英宏王守横 [导读]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地铁216标段项目经理部辽宁大连 116037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本文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原因;措施 1.前言 对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不能采用传统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进行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2.地铁隧道变形原因 2.1轨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变形包括轨道结构变形和隧道结构变形两种形式。其中轨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列车荷载长期对轨道产生反复作用,使轨道发生几何偏差进而影响轨道的平整性和顺畅性。除列车荷载作用外,隧道周边建设施工的卸载、负荷、加载也会引起道床的不均匀沉降。这种沉降同样会影响轨道的平整度及顺畅。对于铁路来说,地铁运行车辆重量较轻、速度低,轨道和车辆行走部分的变形一般不会引起地铁事故,但轨道变形造成的不平顺可能会导致列车发生不正常振动。这会降低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会加快轨道结构部件的损坏速度,从而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2.2隧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发生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在施工阶段,地铁暗挖隧道工程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的。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岩土的扰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破坏了地下岩土体原有的平衡条件。隧道开挖时地层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小,发生的也是微型形变,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变形会极剧增大然后又趋于缓慢。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对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地表的下沉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挖工程的安全性提供分析依据。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无论是浅埋暗挖法还是盾构法在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整体下沉的现象,尤其是工程处于软土层中时下沉现象更加明显。 3.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3.1传统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技术是利用水准测量仪的检测功能对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对隧道变形区域的断面进行监测。该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该法无法使用先进的远程测量技术。在监测过程中不得不打断监测区内的列车运行。 其次,地铁隧道内可视性差,空间受到限制,运行环境复杂,给监测的安全性和监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监测点数量受限,若设置监测点过多,不仅会增大工作量还会延长监测周期的长度,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变形的真实情况;若设置监测点过少,无法根据有限的数据得到较为精准的变形趋势,这对后期的隧道结构的变形负荷分析是极为不利的。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型的监测技术急需被研发使用。 3.2高程监测控制网 在地铁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 3.2.1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观测采用威特 N3 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施测前仪器 i 角检校为+1.2s。跨河水准测量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选定与布设场地,使仪器及标尺点构成平行四边形。作业方法、视线距水面的高度、时间段数、测回数、组数及仪器检查等按规范要求执行。按二等跨河水准观测精度施测 8个测回,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48mm。 3.2.2 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采用徕卡 TCA2003 机器人完成,在 b1、b2 设置仪器,对向观测 12 个测回,测回间隔 5min。每测回量取 2 次仪高和棱镜高,量取至毫米。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00mm。 3.2.3 GPS 高程测量b1、b2大地四边形进行 GPS 联测,GPS 网解算的 b1、b2大地高的高差为-0.3403。 3.2.4 三种方法的成果比较高程监测控制网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结果进行对比。 4.基于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 4.1灵敏度的概念及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是在测量结束后的内业处理过程中,删除一些不稳定的点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当今世界寻求的应是高效节能的方法,若是在观测现场测量人员或者测量机器人根据观测数据能感知到基准点的不稳定性,就可以给外业监测提供指导,提前对基准点进行筛选,甚至给基准网的布设提供意见,使得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网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到优化。 然而对同一个点的多次观测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误差影响也可能是基准点不稳定引起,要是知道到底出现多大的变动时可以认为是基准点发生了移动,那进行现场监测时就能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不需要等到进行完内业处理才能得到答案。当观测值出现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结果。 4.2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灵敏度的探测 为模拟基准点的变动,对观测数据进行人为的改动。从众多基准点中任意选取3个,分别对方位角、天顶距和距离三个观测量进行测试,当角度偏差大于3秒小于6秒时对该点的稳定性应持怀疑态度,而大于6秒时该点稳定性就一定不可靠,当距离的测量偏差大于5mm时该点的稳定性同样不可靠。计算所得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在实际工程实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比较参考值,通过比较监测数值间的差值,实现监测现场简单、快速判定基准点的稳定性。 5.隧道变形监控的系统建立 5.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

地铁主体和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组织安排 (6) 一、车站主体及附属附属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6) 三、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7) 四、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进度安排 (8) 五、施工设备与劳动力安排 (9) 六、施工组织管理 (10) 第五章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15) 一、单段施工步序 (15) 二、接地网施工 (18) 三、垫层施工方法 (19) 四、底板施工方法 (20) 五、侧墙、端墙施工方法 (20) 六、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1) 七、楼(顶)板、梁施工方法 (22) 八、抗浮压顶梁 (22) 九、内部结构施工 (23) 第六章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4) 一、模板工程施工 (24) 二、预埋件及预留孔施工技术措施 (33)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4) 四、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8) 五、车站结构抗浮措施 (44) 六、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44) 七、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45) 第七章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7) 一、施工控制 (47) 二、裂缝控制 (49) 三、防渗漏保证措施 (50) 四、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 (51) 五、结构模板与支架施工质量措施 (52) 六、结构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53) 第八章结构工程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5) 第九章结构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8) 一、施工现场规范要求 (58) 二、进入基坑要求 (58) 三、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59) 四、支架和支架工程安全措施 (59) 五、满堂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60) 六、支架和支架拆除安全措施 (60) 七、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61) 八、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 (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