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海峡两岸文化的纽带

  • 格式:txt
  • 大小:3.47 KB
  • 文档页数:2

一、《台湾音画》产生背景、创作过程及影响

1991年10月,鲍元恺作品《炎黄风情―中国汉族民歌
1994年受台湾省交
并发表音乐宣言《我的跨世纪工程――中国风》
“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您的中国
”这是《台湾音画》产生的最初动机。
此后,鲍元恺多次应邀到台湾进行访问、讲学、演出活
随着对台湾文化、风土人情的进一步了解与深入,
1995年,在陈澄雄
、第四乐章《恒春乡愁》、第五
;1997年,脱离
。这两个阶段所创作
1999年底,鲍元
并增加了第一乐章《玉山日出》和第八乐章《达
。这部由八个乐章组成,长达55分钟的大型管弦乐
8个不同地区的音乐为素材,描绘台湾人民
1999年年底完成。
2000年2月27日,由已故美国指挥大师梅哲先生指挥
2001年,《台湾音画》先
年,由台湾青少年管弦乐团在美国、加拿大和南非演出;
2004年在维也
引起欧洲观众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内地,

台湾指挥家陈澄雄说:“我从小就盼望能有一部能够代
40年,终
。”现在《台湾音

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厦门大学,


二、《台湾音画》的音乐素材

1.对民歌的直接引用
鲍元恺先生创作《台湾音画》,充分汲取台湾当地民歌
《鹿港庙会》,将南管的吹打音
《恒春乡愁》运用歌曲《思想起》
《宜兰童

2.凝练民歌主题,重新塑造、展开
《台湾音画》既有引用民歌作为主题的乐章,又有作曲

第二乐章《安平怀古》,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
,它是泉州南音中著
《安平怀古》表达的内容跟《梅花操》中所
A、B、E三个起始音作为全曲的基础音
,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机化的展开,音乐材料高度集

3.独立创作的主题
作曲家以自己敏锐的艺术直觉独立进行创作的有:第一
、第七乐章《龙山晚钟》和第八乐章《山
,这三个乐章是作曲家充分汲取台湾音乐特征后,

《台湾音画》以多变的和声,丰富、细腻的对位手法完
“让西洋乐器说中国话!”《台湾音画》是继《炎


三、台湾音画的艺术技巧

1.和声技巧
(1)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
在《台湾音画》的各乐章,作曲家大量地使用相同和声

在第三乐章《宜兰童谣》中,由大二度、纯四度叠置的
(3―6小节)。
例1:

它是由平行音程大二度与纯四度构成的,每个声部在横
E-D-C-bB-bA、B-A-G-F-bE、A-G-F-bE-bD),形成纵横交

(2)远关系和弦对置的五声音阶
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台湾音画》各乐章音调也

例2:

上例可以看出,旋律有清晰的五声音调式特征,以两小
G为和弦五音的C宫调式开始,3-4

小节将G作为
bE 宫调式;5―6小节通过和弦的变化进
E为根音的大三和弦(E宫调式),后再转换bD宫调
C宫调式。
(3)由同步倒影构成的复杂和弦
《台湾音画》在诸多乐章中均使用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

例3:

第一组是以D音为轴心,由两个反向进行的和弦构成的。
C、E、F、G、A、B六个音,也就是
C宫七声音阶的全部调式音构
G为徵的全部五声音阶的音构成。

2.复调技巧
鲍元恺在《台湾音画》中将民族音乐的旋律与各种不同

(1)倒影与时值扩大
《恒春乡愁》所引用的《思想起》旋律为:
例4:

乐曲的引子是这个主题时值扩大的倒影:
例5:

上例以D为轴心音,将主题中的纯四度、小七度、小三
1―4小节)。
(2)半音下行形成的对比声部线条
主题旋律第一次呈示时由独奏中提琴奏出。齐奏的乐队

例6:

(3)模仿复调
《恒春乡愁》16―21小节(见下例),通过弦乐组的八

例7:

(4)持续音与对比复调
《恒春乡愁》30-35小节,由大提琴呈示主题旋律。高
D飘在所有声部上方,形成了一个固

例8:

(5)固定低音变奏
第四乐章《泰雅情歌》(见下例),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声
E、D、B三个音构成的固定低音,这个从引子的音调中
10次(17-35小节),成为

例9:

在上例第九小节,这个固定低音向上做大三度移位,与

固定低音用法更多的应用在第二乐章《安平怀古》中,
A、B、E三个音组成的动机由弦乐与定音鼓呈示后,以这
移位、同步倒影等多种和声方式;


结语

《台湾音画》是在陈澄雄团长建议并协助作曲家多次深
《台湾音画》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中


廖美群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
(责任编辑 于庆新)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