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太极之路(学太极拳有感)

我的太极之路(学太极拳有感)

我的太极之路(学太极拳有感)

我的太极之路

一开始听说要学太极,还是挺开心的。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会打太极也太不正常了。其实之前太极接触地并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对张无忌说的话: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亦,皆及神鸣。心静身正,亦气运行。开合虚实,内外合一。运柔成刚,刚柔并用,静发自如。当时对这段话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只是觉得无忌好厉害,太极好有用。所以当知道自己有机会学太极的时候,还是很欢呼雀跃的。

于是呢,我就踏上了我的“武林高手”之路……

太极可能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帮助你修身养性的,而招式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说实话包括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一学期的体育课后,我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老师在教太极的时候还讲解了这个名称的由来,它该怎么用,明确地让我们知道了太极还可以防身自卫,它的武力值还是挺高的。惭愧的是,我学过就忘,没有及时巩固。尽管我是一个学过太极的人,我的武力值还是为负的……

尽管如此,对我来说,太极的健身作用还是能发挥地淋漓尽致的。之前觉得太极的运动量还是不大的,但后来发现打太极也会出很多汗,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比跑步好多了。试想想,清晨,迎着微风,在日月湖边,在柳树下,打一段太极,还是挺享受的……

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其实还是略微短了一些。我们现在可能连入门都不算,只会一些招式,可能还是不太标准的招式。还是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

写完这篇文章,本学期的体育课之我的太极之路,可能就已经结束了。不过,想着暑假回家可以教我爸爸妈妈打太极了,我觉得我的另一条太极之路又将开启了……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

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

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

体育感想太极拳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大二下学期,紧随上学期的步伐,我们继续学习太极拳。 上学期与这学期的学习,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上学期学习的是个人的单练。太极讲究从意、形、态出发去修养个人的心境,并达到身心的锻炼。初学时我总是难以掌握力度,打得十分的笨拙好笑不说,也没办法起到锻炼的效果,反而越打越烦,越打越急躁。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跟同班同学的讨论,我慢慢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借力打力,所以在后面练习时,虽然动作缓慢,却也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在运动,四肢得到舒展,甚至还会出汗。不仅如此,太极还能修养心性,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做事也更加专注,心态更加平和,做事效率更高。太极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 本学期学习的是与同伴的对练。这与单练一样又不一样。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对练时与他人的配合尤为重要。我从中增进了与同学的感情和默契。长久下来心态更好,处事也更加平和。而在和同学一来一去的招式中,我渐渐领悟到了“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玄妙。在和队友一招一式的比划中我确实感受到了太极成为一项名闻中外扬名古今的武术的理由。各种各样的动作研究一下都是非常好的防护和反击。在和队友越来越默契的配合之中,“借力打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虽然我们最开始都没有投入太多的力气,但是在一来一回力气的叠加之中,一套拳在后期也变得有模有样。配合脚步、身形的变化,兼具动感和美感。最后的收招,归气于丹田,实在是一个如动作搬圆满的收尾。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并不会放弃它,不仅要勤加练习,还要讲从里面体会到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不枉进行了这两个学期的学习。最后感谢老师悉心的教导,学生收获颇多,无比受用。

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浅谈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集体组织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 了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 太极“打太极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 拳很讲究 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太极拳 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很讲究内在的东西。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认真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很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 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 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F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 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太极拳运动的精华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

习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

习练xx 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习练杨式老六路太极拳的前两年,我在家门口跟一批老太婆学会了简化24 式、杨式48 式、42 式拳,32 剑、42 剑以及可以比划下来杨式传统85 式拳,当时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呢?心知对已经会的拳路没有一套可以拿得出手,可又不知如何再深入,处于习练太极拳的一段迷惘期。苍天有眼, 2011年5月得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开始了迄今三年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学习。使我一步步懂得太极拳、认识太极拳。我觉得能结识庄锡成这位太极拳“明师”,可谓三生有幸!更荣幸的是 2014年10月2日被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老师收为弟子,得列杨式太极拳门墙,进一步开拓了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视野,庄锡成便成为我的授业师傅。追随庄锡成习练李和生传杨式太极拳三年多,自觉与自己前两年的太极拳水平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最大的收获是“得窥大宝、得悟大道,虽未及登堂入室,但已进太极之门”。正如同庄锡成之语“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虽自身根基浅薄,悟性不敏,练功不苦,但得登太极大道以来,不敢说“三年一小成”,终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不揣浅陋,落于笔端,算是习练老六路三年的一个小结吧。通过自己习练太极拳老六路三年的经历来说,若想真正修炼太极正道,非有明师指引带路不可,想通过“研究书本、看录像”学习太极拳,学到的只能是“肢体太极拳”,不可能学到中国传统太极拳的真谛。那么,授拳者云云,谁是明师呢?明师的标准就是既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前辈的拳论,又能身体力行的做出来;而且确实是按照太极拳的要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引、化、拿、发于无形无像,既能言传,又能身教才可称为“明师”。否则,可能只能称为“名师”、“名家”,并无“明师”之实。而且,我觉得“明师”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指出了习练太极拳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我觉得追随明师习练太极拳,在着熟和懂劲这两个阶段是须臾不能离开老师的言传身教的。这是因为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且每层功夫又有每层的感悟,不能凭自己想当然来练拳,不能按照录像学拳架,死读拳谱识拳理。稍偏即谬,“真理再过一步就是谬误”。必须在明师时时刻刻地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身练心悟,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检验,虽不敢说最后达到多高的水平,肯定是在太极正道上步步前进提高!三年的传统太极拳学习,感悟体会颇 多,若林林总总顾及的太多,显得繁杂,所以就习练太极拳的入门筑基阶段谈 四点自己的感悟,谬误之处难免,请前辈及同道指正。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门悠久的体育项目,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份绚丽的瑰宝,从小看电视,我就对太极拳非常的感兴趣,但无奈一直找不到学习的门路,上了大学后,我才开始正式接触太极拳。 在大学里,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并了解了它的基本构成;24式太极拳有二十四式分别为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九、单鞭十、云手十一、单鞭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二十一、转身扳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 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我们在学校早晨早起打太极,锻炼身体,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多我们的身体大有益处。 学习太极拳我的心得就是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韵”的,他不仅要打出力道,刚劲,还要打出他的那种“神韵”使之刚柔相济,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三、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四、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我们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了好几个要点,首先打太极时一定要双腿微曲,并且从起式开始一直到结尾视平线就应当是这一个高度,腿就不应该直了;其次打太极时注重圆润,抱球或者出击时都应当打出一个园来,是的动作看起来更加优美而不僵硬;再次动作打出来要有力道,不能只有柔,看起来就有些花拳绣腿的感觉了,那就不是太极拳的本质所在啦,只有达到刚柔相济,菜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我们同学在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保持自然呼吸,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舒适自然,顺序渐进,吸起呼落,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打拳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要含胸拔背,不能挺胸,要沉肩坠肘,骨骼肌放松,正脊松腰,提肛虚步,虚实分清、重心稳地,气沉

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九年太极未入门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我今年68岁,年轻时体弱多病,在求医用药时也用了体育疗法,早年曾学练过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马礼堂老师的养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同时,本人也深爱太极拳和气功文化,从1985年开始,先后订阅《气功》、《中华气功》、《中华养生保健》《长寿》等杂志,连续至今,从未间断,并按年度合订成册,以便阅读和收藏。多年来从中吸取了大量有关太极文化的滋养。为了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我选择了太极拳作为濡养身心、升华自我的内容,从1996年开始习练国家体委编创太极拳系列规范套路,有拳有剑,有刀有扇,在拳架套路上化了不少精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疑虑!徘徊!感叹健身之路怎么会如以艰难,就正在这一筹莫展,求师无门之际,有幸拜读了蓝晟老师在2004年发表在《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中秘传内功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指导文章,内容丰富,言简义深,深入浅出,实为指导练拳之真言,真给我拨开了迷雾,指引了明路。惜此良机,毅然报名参加了太极文化进修函授班。接到函授教材后,就如饥似渴地全面游览了一遍,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太极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别有洞天。从此我便潜下心来,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顺序渐进,仔细研读,揣摩教材,对照光盘,在习练中体悟。一年来在内功心法的潜移默化中,本人

的身心状态焕然一新,对太极拳的认识大为提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走出误区复归太极 ㈠走出习练拳式“越多越好”的误区。确立专一心念、一 门深入地探研内功太极拳(老六路)。总结以住,所学练的 太极拳内容太多太杂,今天学这,明天练那,体内无法形成有序化,更不可能出什么功夫。通过这次学习后才懂得,修练太极境界就如同从“船”普渡一样,如果你练了很多太极拳 套路,那就好比你同时踏上许多“船”,这时“船”就无法运载你了,你也就永远无法到达太极境界的彼岸。 汪老师的功夫好,一生也只研究老六路一个体系的内容,所以练出的功夫纯正,所达境界至高。“贵在专一,这就是规律”。这才让我迷途而知返,坚定了信念,而选乘太极文化(老六路)这只最快的好“船”,立即起航努力驶向内在舒适,无 我无为,全体透空之境界的彼岸。 ㈡走出太极拳“不过如此”的误区。坚信传统太极文化之 深厚底蕴和无穷奥妙。重新全面认识太极拳的真正的含意,坚持整体为本,内外兼修,意形同练,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重在拳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修练阴面内容(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气之内外混化),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1 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二的下学期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武术一一太极二十四式的太极拳。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已到了一定程度,谈不上见解, 但感触颇深。我之所以选择武术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效果,若能学到防身之术当然最好。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这门体育课与想象的并不一样。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在太极的一式一招行云流水的挥洒时,内心的浮躁和喧嚣也暂时平静下来,体味到一丝超然的味道。我想这也是太极的神奇之处。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而太极的普及也让古人的养生之道带给我们更多益处。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2 这一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极拳很好的阐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既有老庄的逍遥无为,又有孔孟的仁义思想,还有这佛家的“禅”学思维。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也是走进一个经典却又新潮的世界。在太极拳里, 我们崇尚柔和,遵循平缓。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人生充满愿景。太极拳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拳法,它还是一份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宝典。学习太极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打起太极拳都是我们重新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份难以估计的宝藏。 在学习中,我们也是在学习者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太极拳要求人在锻炼中“心无杂念”,就是要放松内心,不去想其他琐碎的事。 静心,以修养德性;格物,以明察万籁。 太极拳是一种优雅的运动,它讲究柔和缓慢,却又是慢而不停。讲究人体的和谐,虽因人而异,但最终是殊途同归。这就如同生活,生活也有着相应的节奏,你跟随着它的节奏, 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

2021年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的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 ___ ___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了 ___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打太极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太极拳很讲究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太极拳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很

讲究内在的东西。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认真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很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下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_心得体会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感谢您的阅读!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王美岭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

打太极拳后心得体会

打太极拳后心得体会 篇一: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

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 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的是太极课。我之前就对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充满了好奇。现在有了学习太极的机会,自然很高兴。 随着太极课程的展开,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课上,我和同学们跟着老师认真地学习太极拳的打法;课后,我又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相关知识,如太极拳的起源、文化内涵、练习太极拳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太极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缺一不可。①太极拳是拳术,具有攻击性。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②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内家修炼注重意气,以养生为基础,从松柔、虚静入手。③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具有哲理性。太极融合老子的《道德经》、《周易》、太极阴阳学说于拳学理论,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虚极静笃”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学思想知道拳术法则、招式规范、套路组成、技术要求等,构成了独特的拳学理论。④太极拳符合医理,具有健身功效。太极拳根据古代养生术、吐纳导引,

传统医学的经络、气血、形神相因论等医学养生理论,确立了注重意气、形神和修的修炼方法。现代医学对太极拳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 在课上,老师反复强调了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及动作要领。我根据老师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有如下观点。首先,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诸多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考、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正中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我再说说自己在学习太极过程中的收获。练习太极拳之后,我感觉自己身体比以前好了。以前早晨醒来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头脑晕沉沉的,上课的时候也经常打瞌睡。自从练习太极拳后,早上醒来觉得神清气爽,浑身轻松舒畅,白天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那么,如何学好太极拳呢?我觉得,学习太极拳贵在恒心,要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感悟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它历经几百年的沧 桑和十几代拳师的潜心求索,在套路演练、格斗技击、防身自卫、健身养 生等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漫长的演变 过程中,太极拳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 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要 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 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 的完美结合。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刻内涵,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 心。 关键词:修身和谐太极内外兼修统一 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对太极拳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我们所学的太极拳为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跨,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 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兼以各家并存。《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转》。太极拳的“太极”二字见于《易经》,“意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医学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太极拳理正是阴阳对立。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理和拳法。 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有观赏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天人和一”的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例文1: 学习养生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学练养生太极拳三个月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新学员和养生太极拳爱好者能有所帮助。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也是个新学员,学习养生太极拳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是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并且体质很差。但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现在已经按大纲的要求学完了第一路拳式动作,对养生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养生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学一式,练一式,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 自己身体不好,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学习养生太极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学习了就要认真去学、去练。我的工作是每天要长时间面对计算机,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酸背疼的,在单位一有空就爬在桌子上。可在练习养生太极拳一周后,我惊奇的发现,在单位挺的直直的座一天回家腰背竟然不疼了(当时只练到预备式、随息放松)。说实话这时我还有些怀疑这是否和练太极拳有关,还在想着会不会是心理作用呢?但后来一些功效的显现让我彻底相信了它的真实性,这的确是养生太极拳的功效。两周后睡眠改善、颈椎不再疼了(当时只练习到预备式、起势式、收势的三式演练、内功还是练习随息放松)。原来早晨起床时总感觉没睡醒,腿困的难受,而练习两周左右时,早晨一醒来就会感觉头脑很清醒,浑身很轻松,毫无睡意;再后来还有许多的功效显现,我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现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我周围人都看到的效果,身体好了, 心情也好了。我现在对虚无子老师所说的“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这是我真实体验到的。 2、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怎么学呢?就是对课文、vcd光盘的内容、动作仔细反复地去看、去模仿,认真参加内功班的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迅速在自己身体上看到功效。我自己感觉课文和听课中有一些内容你可能暂时还不能理解,但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功力的增长就会有体会。内功班的语音辅导课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怎么才能听好课呢?1)是要多读网页文章和课文。因为老师讲课中所说的话可以说大多数在课文和网页文章上都有,如果把那些文章都熟记在心,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好理解了。2)要踏实地去练。不练就没有自身的体验,也就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讲什么。我的体会是要反复的学、不间断的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动作,才能练入状态,也才有好的功效。 3、拳功并练,真修实证,层次修练 首先要学会利用vcd光盘、清楚光盘里的内容(1-7号光盘是拳式动作演练光盘,8号光盘是内功初级功法示范及功法提要。)有些人不太知道怎么利用8号光盘学习、也不太了解养生太极拳的学习方法。只知道8号光盘是内功功法示范。听老师说过要拳功并练,不能练成太极体操,好了,拿到光盘后把8号光盘从头至尾的内容全看一遍,然后不讲层次,混练一气,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内功功法的学习是有层次的,不可越级修练,第一步是随息放松,在没有练好随息放松之前是不能练下一步功法的。还有就是有些学员总爱问高级班的学员或老师练习时的感觉,我现在的体会是自己去练、去体验、不要过早知道功境。在这点上我也走过一点弯路,也是偶然听到了别人的一些功力体验(当然是比我功力层次高的人的功力体验),虽然我心里知道不能越级修练,但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的、下意识地去追求,结果出现了一些不真实的感觉,可以说是幻觉。所以我现在明白了功力层次比你高的人不和你聊自己的感觉是为了你好,因为我 们的学习方法是真修实证,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我是按大纲要求的顺序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健身方式,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

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人们常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智慧拳。这是指太极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饱含无穷的哲理,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去领悟。 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准备活动无非包括压腿、压肩、压手、肩踝、膝、髋关节的旋转或拉伸等。究其根本,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而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打拳的效果比如说压腿,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同时还有避免受伤和放松关节等功效。陈式太极拳各家陈正雷大师也曾说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长于打拳的时间,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特别是我们在清晨打拳就是更应该注意,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二、不要急于起势 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来回走动平优一下心跳(如果你刚做完踢腿、摆莲等动作就要更注意这点),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展掌舒指等)。然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三、意念引导运动 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缓慢打拳有利于身心的入静与放松,有利于用意念去引导动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拳技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时没有比赛或表演对套路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抛开音乐和时间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缓慢打拳不仅可以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拳架与身法,还可

太极拳心得体会

论太极 这学期体育课学习已经悄无声息之中接近尾声了,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刚开始学的时候感到很难,动作无法协调,做出的动作很难看。然而在刘帅兵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终于打的有点模样了。在打太极拳期间,也颇有领悟。 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感悟是:练太极拳不要被影视里的武打动作迷惑,那不是太极拳的真谛,老祖宗在古代没那么厉害,太极拳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不可用于武力,太极拳多为修气,在练习中把你学到的慢慢做,不要计较动作的好坏,甚至可以不计较动作的顺序,当你看完一套太极拳套路后,在清晨或者闲暇时间可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修炼,家里也可以,主要是无人打扰,这是太极拳修身的最好方式和环境。 练习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不是僵。松就是放松,是放得开。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健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通。<<黄帝内经》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病是因为不流通,流通了就没病。要周身放松,犹如沟渠管道,有一处阻塞,就有一处难通。第二,放松事技击的需要。松练才能由松人柔,对抗时能柔化对方。一个人能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棍子,却难以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链子。继而由柔至刚。只有松的充分,才能紧的凶猛,对抗时才能猛击对手。一味张紧之力犹如拿手的插钉,松而后紧之力犹如纶锤击钉。何为有力,不言自明。第三,放松能休养生息。松就是休息。老虎和狗熊打仗,中间停歇时,虎好好休息,熊却继续卖力打扫战场,结果后来虎打败了熊。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不管是练拳还是打仗,常态都是放松,应态才有紧。太极拳是讲阴阳对立统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休息战斗,战斗休息,轮回旋转。 在太极拳的学习里,我还明白了为人处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越是面对挫折或是麻烦,紧张和惆怅又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放松自我,用冷静的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太极拳讲究调和矛盾,这能使我们养成一种生活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练习太极拳,也是对于我的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很庆幸,能够选上太极拳这门课,能够有这样一份机会接触到这份宝贵的财富。或许说,在以后,每当我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